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6797|回复: 0
go

干细胞分泌物有望治疗青光眼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0356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1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干细胞分泌物有望治疗青光眼
- ^  t  I" f9 h5 i0 p来源:来宝网 / 作者: / 2017-02-07* \! r. G. b7 p

2 R  H/ C2 [# i% k; F( q青光眼是一种能够导致严重视力损害的疾病。然而,现有的治疗方法只能延缓疾病进程,而不能治愈。近日,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带来一种潜在治疗方法,那就是用干细胞分泌物进行治疗。
' K8 M& T- i6 N' r4 m青光眼能够损伤视神经,并最终导致失明。在美国约有 1.9% 的 40 岁以上美国人,也就是 270 万人饱受青光眼折磨。
  o% W5 r) k3 P9 X/ G( t5 V目前,本病并无治愈的方法,即因此带来的视力损伤是不可逆的。然而,早期治疗能够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使得尚存的视力得到保护。服用药物或进行激光手术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这些疗法目前被广泛应用。
1 P% @/ n: M' ~' E( {6 k" ^0 E不过近日的一项最新干细胞研究结果却带来了一丝崭新的希望。研究已经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能够起到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作用。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的损伤正是导致退行性眼病的原因之一。这项最新研究则发现,或许只用干细胞外泌体就能进行治疗。
4 E* Q. ^1 E  h% ]外泌体是存在于细胞外的小囊泡,当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即由细胞所释放至胞外。干细胞同样会分泌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膜外附着着小小的囊泡,其直径在 30-100 纳米,其内包含有信使 RNA 和微小 RNA(microRNA)蛋白。当外泌体到达靶细胞膜上后,其内涵的各种蛋白变能够接触到靶细胞。$ f; G8 }; V5 n% `* k: |
在这一研究中,科学家能够提取出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文章发表在《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上。
3 P4 P2 T! }1 y  j6 a6 c7 u5 K1 U7 J在这次实验中,科学家将提取到的外泌体用于治疗是视神经损伤模型大鼠。他们每周将提取物注射到大鼠玻璃体中。在注射前,科学家将外泌体用荧光染色进行标记,以用来判断其是否能够到达视网膜内层,也就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9 f: ?" A% s6 ^( B& \
21 天后,科学家对大鼠进行了一系列检测,包括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术,视网膜电图描记术以及免疫组化等。0 A1 f  q2 x0 e/ s& E' [
与为接受治疗的大鼠相比,治疗鼠仅损伤了 1 / 3 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而前者损伤了将近 90% 的细胞。同时,治疗鼠存活的神经节细胞仍能够继续正常工作,发挥作用。
% D/ f6 x5 [: F2 S: w4 z+ k据科研人员推测,外泌体的保护作用或许是由于微小 RNA 阻止或改变了基因表达。因为他们在试验中发现,当用 Argonaute- 2 进行干扰时,这种治疗效果大幅降低。而 Argonaute- 2 恰是微小 RNA 的效应分子。不过他们也指出,未来仍需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以探明发挥作用的外泌体成分。例如,我们需要了解究竟是 2000 多种微小 RNA 中的哪一个进入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究竟是哪一个蛋白,哪一条信号传导通路与蛋白有关。我们同样需要使外泌体能够靶向到达一些特定神经细胞或其它细胞中。) X% k, ]- `1 N: ]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研究提供了一种不需要细胞就能治疗外伤和退行性眼病的方法。使用外泌体要比使用干细胞本身更加方便。比如,外泌体能够提纯、贮藏以及精准注射到某一部位。此外,外泌体治疗也不会有那些干细胞治疗带来的风险,比如排异等。
# _1 k: I) J5 r) ?# T3 s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15506.php7 c% p" ^- G5 J, b0 J/ q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4-27 08:42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