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随笔 Nature:有关EMT的癌症转移学说遭受质疑(ZT)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43042|回复: 10
go

Nature:有关EMT的癌症转移学说遭受质疑(ZT)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4: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月初召开的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年会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病理学家David Tarin在数百名同行面前针对肿瘤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癌症转移假说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数十年来针对这一假说开展的研究有可能将科学家们导入了歧途。 1 I/ e4 k& [9 E0 Y; C' l' ^
    Tarin表示:“在这项癌症转移假说中,科学家们提出癌细胞是通过将自身逆转至发育胚胎中移动细胞的状态从而在机体中实现肿瘤转移的。然而我们却从未在人类肿瘤中真正观察到这一过程。”
6 D& U' K5 O3 Q1 Z! T      人类的大部分癌症主要累及的是器官的上皮细胞层。在通常情况下上皮细胞并不具有活动能力。而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移动相关的蛋白质表达增高,连接细胞的蛋白质分泌受到抑制,促使某些上皮细胞开始向具有活动能力的间质细胞转化,实现细胞在胚胎中的迁移。基于此,科学家们提出在癌症中或许也存在相同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并有可能是癌细胞与周围细胞分离,通过血液循环播种形成新肿瘤病灶的基础。
  {# {9 ?+ D; t3 `: R   “这是一个极好的假说,它使得人们对癌症转移的理解变得相对简单,”法国Montpelli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Pierre Savagner说。9 \; X( e5 D4 n8 X: N* I. F% t( _9 _
    尽管这一假说在一开始提出的时候面临了一些争议,科学家们后来通过大量的小鼠试验证实EMT激活确实与肿瘤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 G+ H0 U5 u$ c+ ?: ]# z4 U
   “EMT现在已成为癌症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EMT在癌症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的癌症研究人员Shoukat Dedhar说。
4 ^9 f; M* A; v7 I/ Y    然而直到现在质疑仍在继续。Tarin等人认为这一假说获得广泛公认主要是基于来自培养细胞和动物模型的结果,然而却并未在人类肿瘤转移中找到令人信服的数据。Tarin称病理学家们对来自肿瘤的数百万张组织切片进行筛查的结果是并未观察到这类转换细胞/ m0 x9 c) G( e  t1 ^
    EMT转移假说的拥护者、美国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的首席癌症生物学家Robert Weinberg认为这有可能仅仅是因为EMT的过程非常短暂,当转移细胞侵入到新组织中时,它的间质细胞特性就很快消失了。“当我们对来自一名患者的组织切片进行检测时,我们获得了这一瞬间的快照,”意大利巴里大学的癌症研究员Gianluigi Giannelli说:“不过我们并没有观察到完整的影像。”& t& O8 p; u4 I2 a9 c5 J' d3 B7 @% `
    Tarin对此提出反驳:“这无异于告诉你在房间中坐着很多看不见的外星人。只是因为你没使用正确的工具,所以你一直无法见到他们。”
% |2 b" u/ {. E    其他一些人士对Tarin的看法表示了支持意见。Savagner指出那些表明EMT激活的蛋白同样也存在于其他无关的生理过程中,例如细胞程序性死亡。“人们事实上过于期望这些细胞发生了EMT,因而他们不遗余力地致力推动这一想法,”Savagner说。  q* @' L; ]# n
    甚至Dedhar也认为有些结论可能言过其实了。例如许多研究论文是从培养细胞中获得这些结论的,然而事实上研究人员并未在活体动物中证实这些细胞具有转移能力。
2 O( M+ R! j% x5 U7 {& [/ N/ e    Tarin认为真实的情况可能并不涉及细胞性质的转化,有可能是因为癌细胞中的突变改变了细胞间的粘附而造成了癌细胞从肿瘤中脱落,从而发生了转移。4 x+ ~. \& \1 E! X1 C* J; d& ^
    Weinberg说:“要解决这一争论的关键实验是必须从癌细胞自肿瘤上脱落一刻开始到转移形成新病灶整个过程中对单个癌细胞进行追踪研究。然而目前在人体上开展这样的实验还是一个很大的技术挑战。”' ?4 y4 Z- a8 [! L  J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这一过程是否是癌症转移的必要条件,”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癌症生物学家Isaiah Fidler说:“只能说如果我们不能排除存在EMT,那么在癌症中,我们也不能排除任何其他的可能。”
. A9 S2 I8 n7 s: z) H& Q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145 
威望
145  
包包
448  
沙发
发表于 2011-4-22 17:18 |只看该作者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两大肿瘤中心之一,很牛啊5 N9 S" {( t+ _9 A6 y
我们实验室肿瘤也做这个方向,呵呵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威望
484  
包包
1710  

优秀会员 金话筒

藤椅
发表于 2011-4-22 18:0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zhangxf0928 的帖子
/ L5 q* X0 b6 }+ L- y9 a! [
- m) D9 R% Y# D+ {: ?& V你们具体做什么 能否交流下 我们实验室也搞这个

Rank: 2

积分
145 
威望
145  
包包
448  
板凳
发表于 2011-4-22 21:27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micro-RNA 与EMT的,是同学的,不是我自己的,呵呵
/ T1 m4 U8 e1 b+ X" |具体也不大清楚

Rank: 1

积分
威望
2  
包包
1124  
报纸
发表于 2011-4-23 13:50 |只看该作者
感兴趣

Rank: 2

积分
102 
威望
102  
包包
48  
地板
发表于 2011-4-26 10:45 |只看该作者
活体的变化和体外的细胞培养之间有很多差别,活体内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难以记录和捕捉,除非在身体里安装一能检测和记录的仪器并随时传出体外。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383 
威望
383  
包包
1005  

优秀会员

7
发表于 2011-5-11 23:20 |只看该作者

null

现在有了小鼠活体成像系统,在小鼠身上验证是没有问题的,但我想问题在于即使做出来也只是一个mouse model,tarin的point在于人体发生的肿瘤是否有此种细胞类型的转换,而非artificial的实验结果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33 
威望
33  
包包
166  
8
发表于 2011-5-27 10:36 |只看该作者
确实这个迁徙转移过程很复杂,估计任何的学说都有不能完全解释整个过程的现象。EMT也是有很多合理的地方,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14 
威望
14  
包包
63  
9
发表于 2011-6-1 00:30 |只看该作者
刚刚学习到EMT和MET这个现象,觉得很有意思。它们表明人体中存在着自然发生的reprogramming 现象。而reprogramming中的失误与癌症的发生有可能相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EMT或许跟癌症转移的相关性不大,却跟癌症发生很有关系。: R! X" T; q' i2 L+ @+ p2 S
本人初学干细胞,还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教。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316 
威望
316  
包包
613  

优秀会员

10
发表于 2011-6-18 18:2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marrowstem 的帖子
7 |* X, M) i$ Y1 X7 U- y
# ?2 |' |6 U$ k6 G2 a在我们目前查到的公开发表的文章中,都是支持EMT理论的呀,你有原文魔?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5-21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