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标题: 10家会改变世界的生物技术公司 [打印本页]

作者: yinfuhua    时间: 2016-1-10 21:23     标题: 10家会改变世界的生物技术公司

10家会改变世界的生物技术公司
' b' R' W  e; _+ I来源:奇点网 / 作者: / 2016-01-10
* o  f3 h) s4 U   v8 c' Q/ R) i0 I! H
2015年奇点关注了数百家生物技术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我们从中评选出10家会改变世界的生物技术公司。他们要么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要么解决了一个困扰人类很久的医疗难题;要么将原有的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么是在政策上有重大突破,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杀出了一条血路。
' Y$ h/ D; r, V: U( [; K总之,它们在2015年的成长告诉我们,它们是医疗的未来。
$ `$ l9 `% n7 y* K.Editas——基因编辑技术的“领头人”' \$ _" ]* W' ?( Z+ Y
我们认为2015年任何一项生物技术引起的社会震动和讨论都没有基因编辑多。基因编辑当之无愧是2015最热的生物技术。目前已经有很多家公司开始涉足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但是我们把Editas medicine选为基因编辑领域的代表,因为它在2015年底宣布,将在2017年开展CRISPR基因编辑人体实验,这有可能是首次人体(in vivo)基因编辑试验;而且2016年1月4日,SEC公布了它申请上市的消息,Editas可能成为CRISPR基因编辑领域首家上市公司。
5 @# E$ }8 I3 g. m9 P! OEditas medicine成立于2013年11月,创始人为张锋,Jennifer Doudna,George Church等。2013年11月25日获得Flagship Ventures等的4300万美元A轮投资; 2015年5月27日,CAR-T治疗巨头Juno Therapeutics宣布与Editas medicine独家合作,Juno将给予2500万美元的预付款,以及未来五年的2200万美元科研经费;2015年8月10日获得由Boris Nikolic领投,Google Ventures等跟投的1.2亿美元的B轮融资。
2 }8 |8 |$ j: z, H2015年11月3日,Editas的CEO Katrine Bosley在剑桥大学召开的EmTech大会上宣布,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利伯先天性黑朦病(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一种遗传性视力衰退疾病),Editas将在2017年开展CRISPR基因编辑治疗LCA10人体实验。Editas将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直接删除CEP290基因变异位点左右的一段基因。
; ]& K9 t* w5 l! R% W评:Editas人体试验如若成功,将是对普通基因治疗的一次彻底革新。9 Q. _6 M, [) g$ M$ i. Q/ j
.Cellectis——CAR-T治疗的搅局革新者
( r& h9 t1 Z4 ~2 v0 ^近年来由于CAR-T治疗在临床上的优异表现,很多人都已经将CAR-T治疗当做癌症的第四种治疗手段了。就在人们还在为诺华的临床数据欢欣鼓舞时,名不见经传的法国公司Cellectis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极度个性化的CAR-T治疗在Cellectis的努力下,终于有希望标准化了,治疗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V) \( x" [: u) ?3 k) P' ~  J4 [Cellectis创立于1999年,2007年在欧洲首次公开募股,但是市场反响并不强烈,直到它将CAR-T与TALEN基因编辑技术结合起来,它才被资本看好,2015年3月,Cellectis在纳斯达克启动IPO,成功斩获2.28亿美元,融资金额仅次于基因编辑界巨头Juno。
# N2 c# }! d% u& A6 v2015年11月Cellectis的CAR-T细胞株,成功挽救了身患白血病的1岁小姑娘Layla的生命,世界为之震动。之所以会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是因为Cellectis的CAR-T细胞株不同于传统的CAR-T疗法。Cellectis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关闭”导致人体排异反应的基因,将CAR-T制成UCART(Universal Chimeric Antigene Receptor T-cells,即通用CAR-T)。UCART疗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这种CAR-T的排异相关的基因被关闭,因此在理论上是可以输入到所有患者体内的,不需要做配型,只要遇到同类疾病,UCART可以用于所有患者的治疗。
' c/ M4 \4 e1 S" G' F: T3 }. U; `相较于传统CAR-T的40万美元左右的治疗费,以及极度个性化带来的难以标准化;UCART数万美元的治疗费用,一个UCART包打一种疾病的广谱性,使革新者Cellectis在CAR-T领域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n& O* q" u& X) p9 B- Q9 F" ]
评:CAR-T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结合,才是免疫治疗的未来。
( Y& }! Y! l2 R9 I6 q5 r/ q' Q.23andMe——基因检测领域的风向标. p" ^0 s/ S8 W  p. p6 ]' ]
有这样一家公司,它的一举一动都被行业里其他公司密切的注视着,被FDA监视着,它的成功与失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发展,甚至存亡。它就是23andMe,作为行业的领先者与领导者,它必须承受一切荣耀与屈辱。不过2015年对23andMe来说,是柳暗花明的一年,整个基因检测行业也因此峰回路转。
* q  K0 V0 H- h7 W2 H23andMe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个人基因检测公司。由Linda Avey,Paul Cusenza 和 Anne Wojcicki创办于2006年,公司创办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获取,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并希望他们能从中受益。
" }) r1 J8 v- `. X. B& N关于23andMe的发展史,基因检测行业的的从业人员应该都研究透了,甚至是烂熟于心了。10月份获得1.15亿美元的E轮之后,23andMe累计获得超过3亿美元的融资。- u. p' Z/ ^! q1 m) n) z
23andMe还与包括基因泰克、辉瑞等制药巨头开展合作。今年年初,23andMe甚至宣布自己成立了一个医疗团队,进军医疗领域之心昭然若揭。/ |1 {& P6 T% w- D: M
经过与FDA长期艰苦的周旋之后,2015年2月19日第一款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终于获得FDA的批准。同年10月,23andMe对外宣称,又有60多项健康、性状、祖源相关的基因分析符合FDA制定的标准,可以面向消费者了。* a  j( m: B  d
评:对于23andMe,同行业公司的态度可能是,“一直去模仿,不要去超越”。
/ @# s( i  p& \.CureVac——让疫苗在体内合成
5 X* {/ C7 {6 ~近几年接连爆发的病毒性疾病,给全球很多地区的人民带去了很大的创伤,尽管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快速确认感染人体病毒的属性,但是相关疫苗的研发,仍旧十分落后。研发周期长、难以长期保存、激发的免疫反应弱等缺点,催促着研究人员必须快速开发出新型疫苗,以应对越来越高发的各类流行性传染病。9 v: |* V. m3 l
在历经各种磨难之后,沉寂数十年的mRNA疫苗终于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n/ b9 C. k, m. Z. i
2015年11月3日,成立于2000年的CureVac对外公布获得由Baillie Gifford领投的1.1亿美元F轮投资,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等跟投。截止本轮融资,CureVac累计获得高达3.3亿美元融资。5 Z* t) K* ^. K& l' u; Q& j
除了投资机构的青睐,各大药企也纷纷不惜重金与CureVac开展合作。例如,2014年7月CureVac与Sanofi达成1.5亿欧元的合作协议;2014年9月CureVac与Boehringer Ingelheim达成6亿美元肺癌研究的协议。
* m* w* R; A3 M# l/ M2 c4 VmRNA作为药物,最被人诟病的是它极不稳定,容易降解。CureVac公司已经成功的解决了mRNA不稳定的特性,可以使mRNA疫苗在25℃条件下保存18个月,在40℃条件下保存6个月。这一特性保证了即使是偏远的地区,以及炎热的非洲,都可以用上合格的疫苗。
  M2 i( p6 ]+ b* \. u. b6 n目前mRNA疫苗仅需1~2个月即可进入临床试验,相比于传统疫苗的5~6个月,大大缩短疫苗研发的时间。此外,mRNA疫苗激发的免疫反应是十分强大的,它不仅可以合成特定蛋白,激发特异免疫反应,还可以通过自身激发人体基础免疫反应。
% A1 v8 p9 T  K" f1 B4 DCureVac的预防性疫苗CV7201目前正在招募狂犬病临床I期的自愿者;治疗性疫苗CV9104目前正在开展前列腺癌临床II期试验。此外,世界最大的私有制药企业Boehringer-Ingelheim给予CureVac六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同时开展4组非小细胞肺癌mRNA治疗性疫苗的临床试验。1 V, E" B7 n6 g* N+ G4 @# W0 i: s
评:如果CureVac成了,“流行性传染病”这个词会不会就成为历史了?
7 _$ z- Z6 I- a$ g7 ].Seres——用肠道微生物治病' i6 z  ?. m, A+ |0 e! z4 X
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近几年呈井喷态势,越来越多疾病的病因能从肠道微生物身上找到原因,甚至疾病的治疗也能从肠道微生物下手。
' B( n$ [& v1 _$ q成立于2010年的Seres Therapeutics,主要治疗微生物生态失衡引起的疾病。2012年Seres从Flagship VentureLabs毕业,先后获得4轮融资,累计超过1.3亿美元。0 u- t/ N+ s# p9 j
Seres目前处于临床II期的微生物混合药物SER-109,主要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引起的肠道疾病的治疗。2015年6月12日,SER-109获得FDA“突破性治疗”称号。Seres迅速于同月25日宣布IPO,共筹得1.34亿美元。8月21日,SER-109又被FDA评定为治疗成人CDI的“孤儿药”。) r: P  K/ n7 _. O6 D5 {6 W
除了SER-109之外,Seres还有另外几款药物在研发中。其中有一款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 U  ^( E+ {9 \
评:口服肠道微生物,只有Seres想的出来。
2 m+ O( h1 L* f, L.Codiak——实现癌症早诊的愿望
" U2 I* M* D8 H. k3 W* j( ?4 U癌症的早期诊断是所有人的梦想,尤其是对于胰腺癌这种极度恶性的癌症。2015年6月24日,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生物学主任Raghu Kalluri研究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胰腺癌癌细胞外泌体(exosomes)中包含的一种蛋白,这种蛋白有可能可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和筛查处于适合手术治疗阶段的早期胰腺癌。3 d' q( u* X7 r% C$ U9 H4 |
基于此,2015年11月17日,Kalluri等创立Codiak BioSciences,获得高达80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O& Z) X- Q; o$ J
据Kalluri介绍,基于外泌体的胰腺癌检测手段特异性和敏感性非常高,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将慢性胰腺炎与早期或晚期胰腺癌区分开来。5 q* E+ @2 V# K/ d; I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或者脱落的囊泡状小体,直径只有几十纳米。近年来外泌体的研究在癌症领域大放异彩,它之所以能够作为癌症的诊断工具,是因为外泌体中携带着癌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等信息,通过分析外泌体可以直接获得癌细胞的基本信息。据Kalluri介绍,外泌体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与CTCs(循环肿瘤细胞)相比,外泌体的采集不需要大量的血液;而且研究表明,即使在冷库里保存30年的血液,也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外泌体。
. x, Y* L  T4 ~9 |评:癌症要是都可以早发现,会是怎样一个世界?
7 S5 X, J) u9 ]" O.Cofactor——分子诊断不可或缺的一环
# s( h7 ]2 ^# o$ T整个分子诊断的市场,目前主要的诊断依据是DNA和蛋白质,以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作为人体信息传递的重要一环,RNA检测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近几年,出现了改变教科书级别的重大研究成果。发现circRNA(环状RNA)在人体内大量存在,并且与大量的疾病有关。RNA这才进入公众的视野。$ w& Y% D9 g+ \: R/ R6 Q5 R8 t
创立于2008年的Cofactor Genomics公司,位于美国加州,是由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创办的,他们主要从事于RNA的测序,多年来已经积累了雄厚的RNA的测序经验。在目前研究circRNA的大背景下,Cofactor Genomics于2015率先转型,希望利用circRNA诊断疾病。* S0 q+ K0 k4 {1 U: w+ k" W; W2 w
2015年7月21日Cofactor Genomics对外宣布它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50万美元的资助。NIH资助的Cofactor Genomics的原因也很简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RNA与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帕金森病、精神疾病、癌症在内的疾病,有重大的关系。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诊断某些疾病。目前Cofactor Genomics的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不过第一阶段的研发工作已经顺利完成,NIH资助的是他们第二阶段的研发工作。预计2016年会有产品上市。
( B0 c5 K. o5 M  G7 }* Z6 \+ V评:Cofactor把RNA检测加了进来,分子诊断就完整了。
6 I3 z! C* y: b.Opsonix——脓毒症的终结者
6 g) j' ~1 C- \# |; {1 x9 H脓毒症(Sepsis)是一种严重但鲜为人知的疾病,每年全球脓毒症致死人数超过800万,跟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持平。目前在临床上没有获得FDA批准的治疗方法。Opsonix的出现将改变这一现状。
) r, C" [9 K3 ^! U3 N4 @* i2015年10月8日,位于美国的Opsonix公司获得800万美元A轮启动资金,宣布成立。它成立的基础是,发明了一种治疗脓毒症新技术。该技术的研发单位是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在研发之初,这项技术就获得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超过2200万美元的支助。! L. X( a4 ~5 O$ t: g6 w" i
医务人员对脓毒症的治疗一直束手无策,大多数时候是难以确诊,不清楚哪一种抗生素对治疗有效果,因此很多患者因此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换了一个思考思路:既然很难确诊,那么能不能在难以确诊的情况下分离出血液中的病原物?正是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他们发明了一种模拟脾脏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净化血液中的病原物及其分泌的毒素。目前这个小设备可以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一个成人的血液净化,可以去除的病原物及毒素已多大90多种。在前期的小鼠实验中,这款设备可以清除小鼠血液中90%以上的病原菌和毒素。2 H' I0 V9 p. u( Z9 I' A
据悉,Opsonix公司开发的这款过滤血液病原菌的设备,即将开展人体临床试验。一旦试验成功,应该很快可以进入临床,因为该设备的大部分配件已经获得FDA批准。这无疑会加快Opsonix公司装置进入临床的速度。
: m$ X0 h/ U6 a0 F* D- y0 ?评:Opsonix的医疗设备让脓毒症不再与癌症平起平坐。5 F3 o1 T( u+ Z" F/ ?
.Emulate——新药研发的加速器2 j4 S( ]) ^+ K( `1 s9 J! B; A
在新药的临床前实验中,使用小白鼠模型能够了解新药对整体的影响,但不能很好的反应新药对人体的影响;使用体外培养的人体细胞,能够了解新药对人体的影响,却又缺乏整体的把握。因此我们新药的研发需要新的技术手段。& ~" k* _5 Q+ D% a' u
201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心(NIH)、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联合发起“organs-on-chips”(人体器官芯片)的研发工作,投入了7500万美元。美国十余所顶级高校参与到该项目中,最终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拔得头筹,Emulate应运而生。
6 N; Z  m# H# p: Y% s* Q) p) ~Emulate依赖手中掌握的技术,可以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一种更加迅速、有效的临床前实验方法,以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研发费用。Emulate创立之初便获得DARPA的3700万美元的拨款,以及1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C3 c: j" C7 [
目前Emulate已经推出了肺、肠、肝、肾的芯片,以及皮肤、眼睛、和血脑屏障系统。
3 i8 @- q% y' \- c" c% ~目前,模拟人体芯片的用途广泛。例如:了解新药靶标的生物机制;为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预测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物种的差异性和意外的临床表现;减少、精细化以及取代动物试验;临床诊断的发展;个性化医疗的应用等。! X$ s$ P# o) f& B% B# R0 _
目前Emulate公司的研究团队正在研发一项大胆的人体研究计划。他们要为个人定制器官芯片。这一项研究极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的方式。% P( o3 R5 j  a1 A
评:Emulate要终结动辄需要8~12年,耗费数亿美元的新药研发过程。4 \" Z* t& N9 j/ f
.Diasome——口服胰岛素的希望
9 _) o! Z5 N8 Z7 a0 t口服胰岛素的研究折腾了差不多100年,目前还没有一款产品获得FDA的上市批准。到目前为止,Diasome的口服胰岛素应该是离上市最近的一款产品。+ P* V# ~& H2 Y$ B. g0 p" W
Diasome成立于2004年,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兰夫市,是一家长期关注于糖尿病研究与治疗的公司,在糖尿病领域积累有30多年的研究经验与成果。由Diasome 独创的胰岛素给药新技术,极有可能给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手段带来一场革命。: e" B' E" C7 u( }7 @7 @, L3 [0 B
Diasome研发的肝细胞靶向脂质体技术(Hepatocyte Directed Vesicle,HDV)2015年获得美国专利局批准,成为Diasome独享技术。在HDV 技术的基础上研发的新药HDV-1,也已经获得FDA批准,于2015年开展临床III期试验,这也是FDA第一次批准口服胰岛素开展临床III期实验。6 F  Q5 s4 I7 V* ^) }+ c$ k
Diasome公司采用的HDV技术平台,是利用肝脏靶向脂质体(一种人工生物膜,经搅动后可形成直径25~1000nm的双层脂分子球形脂质体),脂质体内包裹胰岛素,将胰岛素定向输送到肝脏(人体主要储存糖的器官,储存糖占人体的30-50%)。通过促进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8 \: z2 j: S8 S( {( U评:为Diasome祈祷吧,因为它的目标是让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吃点儿药就行了。
  _: S( I5 {, b
) G: A# e3 J5 B% Y& l: _3 W
; q7 y% Z+ i' m, C3 [




欢迎光临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http://www.stemcell8.cn/)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