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标题:
学之道
[打印本页]
作者:
marrowstem
时间:
2010-3-25 19:46
标题:
学之道
首先要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种探知的欲望或“好奇心”, 进一步要对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再进一步则以钻研科学为乐,此是更高的求知境界。
作者:
marrowstem
时间:
2010-3-25 19:47
1、.创新
' V* Z. ] w# O5 s
创新不是说别人没做过而你做了就是创新,最高水平的创新是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的微积分、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的“混沌理论”等就是这种最高水平的创新。
. t- l/ U2 c# {4 i& v' U
另外任何创新的工作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即使是最高水平的创新也要基于前人的成果,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基于先前对光速测量的研究和Lorentz变换等数学理论。
作者:
marrowstem
时间:
2010-3-25 19:50
2、想象力
3 q- E6 w. X1 [. G
所谓“想象力”,就是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画面的能力,即形象思维的能力。
2 y! \( W' v/ h7 J8 E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在纪念普朗克60
" L$ _/ {+ w& H g) ~( I1 n. l6 z
岁生日的演讲中又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
- u7 l5 t. ~6 S' {* Y
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
4 R/ } v d/ a% j/ \& F
那么如何开拓“想象力”呢?通过加强文学和艺术的修养可以开拓形象思维的能力。爱因
1 {! P* U, |( O) H9 E" X
斯坦就酷爱艺术,他还是一个演奏小提琴的高手。他曾坦言:“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
! d! R" k* J3 t5 r/ A) n
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
6 ?( z8 s9 _2 n2 X& @9 }+ u- Y& g
明智,诗歌使人机智”。“机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象力丰富。像李贺《梦天》中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和李白《望庐山瀑布》中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极富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源于诗人的形象思维。如宋代張先《天仙子》词中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写出了一位暮年的诗人在暮春之夜,从对即将逝去的美好春天的眷恋引发对过往人生的追思之情。
作者:
marrowstem
时间:
2010-3-25 19:50
3.灵感
6 U2 p- L$ H1 o: W$ d; P( D; g: }
什么是灵感?灵感也叫顿悟,它是一种近乎无意识或潜意识的非逻辑式的创造性思维活
/ ]7 a* O+ ~8 ^
动,是对某一问题长期思考以后突然产生的思想火花。灵感有时产生于全神贯注思考问题之
; D1 G- [: e# D5 c) t
际,有时却是在不经意间或意识朦胧之中。
$ M$ @' r& D$ o) l4 B& \
例如,为了探寻化学元素的内在规律,门捷列夫常常手拿自己做的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
6 R0 N+ r, ? ]8 e4 {" P) i3 V# U. c
样摆弄。有一天,他在摆弄元素卡片过程中突然像触了电似地跳了起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很
3 Y. j b. ?7 t! o O/ s
奇特的意外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居然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化着。根据这一突
: l! p# b$ i4 R: ~0 i
然的发现,他于1869年2月编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 i0 N* R8 F- |0 K7 n
举例来说,当歌德听到耶路撒冷自杀的消息时,仿佛突然间见到一道光在眼前闪过,立
, b$ p6 m/ F; a/ a4 w/ H9 @) L
刻他就把《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的纲要想好,他回忆说:“这部小册子好像是在无意识中
+ l9 ] I6 Z. h: D- Z( O
写成的。
作者:
marrowstem
时间:
2010-3-25 19:52
灵感来自何处?
0 o/ F9 n- ?& r0 { N& S- ~
首先,它来源于对问题的潜心研究和知识的积累。例如,相传有人向希腊国王告发工匠
; ~; o+ N( D7 G* k9 j" i
在制作金王冠时用银子偷换了金子,国王叫阿基米德想办法鉴定金王冠是否掺假。于是,阿基米德便冥思苦想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有一天当他躺进澡盆洗澡时,发现自己身体越往下沉,盆里溢出的水就越多,而他则感到身体越轻。他突然领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Eureka意思是“找到了”)。阿基米德找到的不仅是鉴定金王冠是否掺假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科学原理——浮力定律。
1 z) o% C) o9 R- Z t5 [7 S0 _- I% h
其次,灵感也来源对生活的细微的观察,来源于对不同现象的类比和联想。下面两个
8 T: [, o# }0 g
科学发现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1934年的一天,英国物理学家史考特?罗素在河边散步,恰
3 z' Z9 V2 }' b6 O3 N
好有一只小木船从他身边驶过,这时他观察到船头卷起一股激浪,但激浪异乎寻常地以单个
J$ i4 ^2 W5 [# q- @$ x7 M7 |' q
波峰形式向前传播。这一现象激发了他的灵感,后来经过精心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孤立波”
8 ~) j( T: | e) ]6 u* P
理论。法国数学家勒雷(吴文俊先生留学法国时的导师)经常去巴黎塞纳河边观察河水流过
# E2 _. J: @. f$ e b
桥桩时形成的各种漩涡,后来产生了灵感,于1934年写出了他那篇著名的流体动力学论文。
作者:
marrowstem
时间:
2010-3-25 19:52
4、真与美
: D3 Y) Z; L) `0 a: G4 `
庞加莱写道:“科学家不是因为有用才研究自然的。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
{( ^7 V& o" l5 m# U
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正如希腊箴言所揭示的:美是真理的光辉。
$ ]+ o: K2 ]& I* s( o) c
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凭审美直觉提出的理论常常能够被证明是真的。
作者:
wuxiao101325
时间:
2010-3-26 16:28
很不错,请问是原创么?还有下文么?
作者:
marrowstem
时间:
2010-3-26 18:38
回复
7#
wuxiao101325
7 Z% S8 B0 g$ S) {0 O/ E/ \/ p: R
谢谢,非原创,摘编自他人已发表的paper,至于下文,如果还有有参考意义的话语恐怕还会贴上,目的是可以让大家分享为盼。
作者:
wuxiao101325
时间:
2010-3-29 08:35
回复
8#
marrowstem
* ^6 K+ s8 ~* d
很有意义,多谢分享
作者:
Michey
时间:
2010-4-6 11:16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这些话听多了。有些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却很少有真的实践者。后来我才明白过来,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真的有一个身边的人,你认识的人成长为一个巨人时,你才会有心灵的震撼。这个或许就像是佛家说的顿悟吧!
作者:
yhtxiaoyang
时间:
2010-12-13 11:20
10楼说的精辟,好像人的大脑总是比手来的快一点。
; ?+ z& {0 t5 F* g, q9 a) c. e8 K
人是属驴子的,好像不打不走。
9 E4 B$ N! [ o; i( B# l
眼前有巨人的成长可能会有心灵的震撼吧,更有可能是在巨人一步步的成长过程中,似乎看不出有多惊天动地,更多的应该是理所当然。暮然回首,把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拼接在一起,突然地被震撼了!
8 R" Z. G1 O! J
一种渐变被人所遗忘,而后是对巨人的震撼,再后来是感叹老天的不公。
: o! Q6 U; n$ J: i
让自己成长成那样的巨人,而后让后人去震撼吧!
* R, d7 }! |" D; O$ S8 F
这是我的理解。
; E+ r9 S$ O0 b9 {# y8 B/ U
作者:
manybit
时间:
2010-12-17 09:54
很好
作者:
mbjane
时间:
2010-12-17 10:33
感谢楼主的分享!很同意楼上的看法。科学的巨人似乎都离我们很遥远,他们成功的经验与现实生活身边经历的大相径庭,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人迷茫,让人迷失方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坚持理想
欢迎光临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http://www.stemcell8.cn/)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