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标题: CRISPR编辑肝类器官破解凝血因子VII缺乏症难题! [打印本页]

作者: yinfuhua    时间: 3 天前     标题: CRISPR编辑肝类器官破解凝血因子VII缺乏症难题!

CRISPR编辑肝类器官破解凝血因子VII缺乏症难题!Haematologica开辟罕见出血病自体治疗新范式
8 b  T* z9 V3 [8 q& C: k9 b) T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10-31 14:10
/ S. b( y. h) A8 d& m研究通过CRISPR技术纠正患者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凝血因子VII基因突变,生成的肝类器官可分泌功能性凝血因子VII并改善凝血功能,为该疾病的自体细胞治疗提供关键实验依据。
$ f& _2 N! [" H+ {生活里,有群人天生带着“凝血短板”——他们可能因为一点小伤口就出血难止,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发性颅内出血,这就是罕见遗传性出血疾病中的凝血因子VII缺乏症。这类患者多因F7基因变异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目前临床只能靠反复注射血浆源性或重组凝血因子VII浓缩剂维持,不仅费用高昂,还可能引发抗体抑制等不良反应,长期治疗让患者和家庭背负沉重负担。
6 k8 E7 ~2 [) [3 I4 |近日,Haematologica发表的一项研究Ex vivo correction of severe coagulation Factor VII deficiency in patient-derived 3D liver organoids为这一疾病的根治撕开了一道希望的口子。+ f! v- r* f3 T1 e. m3 V: O: Q
[attach]143747[/attach]
4 o+ w) t) `$ S5 y研究团队针对一名携带纯合子c.718G>C(p.G240R)突变的严重凝血因子VII缺乏症患者展开探索。首先从患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仙台病毒将其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后续鉴定发现,这些干细胞完全清除了重编程病毒,核型稳定无异常,全外显子测序仅检出目标致病突变,同时还能正常分化为内、中、外三胚层,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可靠的细胞基础。5 d$ K" r5 m& m  H1 O5 u  U
[attach]143748[/attach]
5 M4 y% a8 q* g$ K% B5 |图1:携带c.718G>C(p.G240R)突变的患者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遗传特征
4 l7 }, C  Q2 a& h: t. d接着,团队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精准基因编辑:设计特异性向导RNA,结合同源定向修复机制,成功纠正了干细胞中的致病突变。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校正后的干细胞没有出现任何脱靶效应或有害变异,还获得了纯合校正的单细胞克隆,这让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双重保障。
) A8 O% p1 E, f' j% `+ G [attach]143749[/attach]' H7 H$ D$ u5 s$ v
图2:基因校正后单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克隆的遗传特征0 V! A4 y4 `3 t5 ?
随后,研究人员将校正前后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别诱导分化为三维肝类器官。结果显示,校正后的肝类器官仍保持正常的肝脏细胞组成和功能特性——既能表达HNF4A、ASGR1等关键肝标志物,也能正常分泌白蛋白这类肝脏特异性蛋白。更核心的变化在于凝血因子VII的功能恢复:校正后的肝类器官中F7基因转录水平提升1.39倍,细胞内凝血因子VII蛋白含量增加9倍,还能有效分泌到细胞外;而未校正的肝类器官,几乎无法分泌功能性的凝血因子VII蛋白。) S( B# B+ O8 m3 g9 ]0 O
[attach]143750[/attach]
( E  `5 p) v; d图3:凝血因子X(FX)和凝血因子VII(FVII)相关分析
1 T) T1 H4 T- f; D功能学检测进一步验证了治疗效果:校正后肝类器官分泌的凝血因子VII具备生物学活性,能有效激活凝血因子X,比活性达到1.38±0.32 mIU/ng。在凝血酶生成试验中,校正组的凝血滞后时间明显缩短——无论是用5 pM还是1 pM组织因子触发,凝血功能都更接近正常状态,这直接证实了基因校正对凝血功能的修复作用。
5 j& l4 P% e. r7 E7 {% J0 f [attach]143751[/attach]
" p# q) m  w8 U" S9 c1 |& `0 @图4:凝血因子VII(FVII)活性及整体凝血功能分析. [4 b+ e6 S) m- h: }  N1 i, }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止于技术突破,更给患者带来了根治的可能。它首次实现了严重凝血因子VII缺乏症的体外精准基因校正与功能性肝类器官构建,为自体细胞治疗方案提供了扎实的实验证据。和传统治疗比,这种用患者自身细胞的策略能从根源解决凝血问题,还能避免免疫排斥、抗体抑制等风险,安全性和长效性都更有优势。未来随着技术完善,这套方案或许还能拓展到其他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病,帮更多“流血不止”的患者摆脱疾病束缚,重新拥有不用时刻担心出血的正常生活。(生物谷Bioon.com)
, H( y- ]( n0 C3 T参考文献:3 g) F. V/ _' B) \: f3 \0 n* Q+ d
Roman G, Lauritzen KH, Harrison SP, et al. Ex vivo correction of severe coagulation Factor VII deficiency in patient-derived 3D liver organoids. Haematologica.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9, 2025. doi:10.3324/haematol.2025.288046) s2 E! f, U" n# [
& V0 t# c5 t3 U- l





欢迎光临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http://www.stemcell8.cn/)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