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标题: 关于抽骨髓那些事 [打印本页]

作者: 突击兵之小土豆    时间: 2011-10-26 09:00     标题: 关于抽骨髓那些事

本人从事干细胞行业,对于来源于骨髓的血液,同脐血,外周血对比中,发现前者血液中含有很多渣滓(听头儿说是骨头碎片),同时血液表面有油性子(比喻比较不贴切,别计较,嘿嘿),对于骨头碎片是不是有点多啊? 想咨询相关骨科大夫,如果通过打骨针抽取骨髓,是不是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打两个洞啊? 后期如何处理啊? 还是我的有些分析错了,隔行如隔山,希望知道内幕的人解释一下。   抽骨髓也是为了培养MSC。
作者: luoziwei    时间: 2011-10-26 10:39

我不是骨科医生,但我确定骨髓液中有一部分脂肪颗粒存在,所以会呈现出一定的油性。另外,你所谓的“渣滓”,就是骨碎片,因为骨稳态的维持主要是靠osteoclastes和osteoblastes之间的平衡实现的。the former的功能是破碎并吸收骨,同时释放钙离子等,为the latter形成新生骨创造有利条件。但是,骨碎片是不是被吸收完,不得而知。
作者: 突击兵之小土豆    时间: 2011-10-26 15:59

回复 luoziwei 的帖子
2 [3 E/ f* l& m! Y& |+ M/ ~& u$ q  }# Q( ~! j3 ?/ [' ?) ]2 J0 L: _
你好,感谢你的解答,但是问题还有许多,如果抽了骨髓,对患者的损坏也大啊,如何修复?
作者: 可怜的孩子    时间: 2011-10-26 18:10

我不是临床大夫。但是我们很多实验都涉及到大动物的骨髓。狗、小型猪、山羊等,只需要使用穿刺针,插入髂骨抽取即可,由于针较细,抽取后,刺针点简单处理一下就好了。对于临床病人来说的话,最大的障碍应该是疼痛,其他好像无大碍。只是不知道你说的是哪种抽取方法,用来做什么的?
作者: 突击兵之小土豆    时间: 2011-10-27 08:58

回复 可怜的孩子 的帖子
  k0 W  O! W; M" _
7 N. G' W1 |3 Y, z哦,我也知道是用穿刺针,但是血液中骨渣很多,作何解释啊?难道是患者得了骨质疏松症?6 O6 P' ?8 j* z: m4 X, _

作者: dandan9230    时间: 2011-10-27 10:02

油油的,是脂肪滴。不碍事的
作者: 可怜的孩子    时间: 2011-10-27 10:11

回复 突击兵之小土豆 的帖子! j2 {; B1 }" k5 G: ~: D

0 v2 O& l& c* W' o5 o# c* b骨渣?很多?你确定吗?你不是用的穿刺针吗,也就穿刺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插入骨髓腔中,抽取的应该是骨髓。或者是抽取手法不对,针头插入骨髓腔后把里面的松质骨捣碎了,会吸出来一些,但要有多碎才能被穿刺针吸出来啊,不得而知。上述只是个人的猜想,仅供参考。
作者: gact    时间: 2011-10-27 10:21

回复 可怜的孩子 的帖子
* ^$ K  N# B/ A+ ^/ i2 G5 \, U4 Y# S, y. d
你们用的骨刺针是不是16号长针,中间还有一个内抽拉管;( t; U0 @3 A, Q8 j4 }- C
这个钻骨头时很容易弯曲,不容易用力的。
作者: 突击兵之小土豆    时间: 2011-10-27 11:10

呵呵 ,抽血的事又不是我干的,我咋知道了啊,各位大虾。还有,我观察处理血的时候自己发现在25毫升的吸管上残存有很多像渣滓一样的东西,贴在壁上,不容易冲下去,感觉有点像吃的排骨(炖的),一个样啊。是不是护士抽血时方法不对?
作者: dinghuqing    时间: 2011-10-27 22:31

如果是这种情况说明你所抽取的骨髓的标本状态比较良好,通常在临床血液科的骨髓检查中,我们会通过肉眼来判断骨髓标本获取的良好与否,如果肉眼看到较多的骨髓小粒(你所说的骨渣),说明标本采集较好,这样的标本一般被外周血稀释冲刷的成分较小。通常这样采集到的标本用于临床分析血液系统疾病是非常好的。而至于你所说的油星子(专业术语较黄骨髓),是正常人体骨髓中都有的,相对来讲儿童的骨髓多以红骨髓为主,而脂肪化的黄骨髓相对较少,因此在从儿童身上获取的表骨髓标本一般黄骨髓较少,因为儿童正处于造血旺盛时期,成人则造血功能相对稳定,补充说一句,对于造血功能来说,红骨髓是具有造血功能的而黄骨髓是不具备造血功能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通过成人髂骨等部位获取的标本都有黄骨髓的存在,所谓的黄骨髓事实上是脂肪组织替代红骨髓而形成的,成人机体在机体遭遇大的创伤失血较多时,已经被黄骨髓替代的黄骨髓会重新转化为红骨髓重新实现造血功能。这就是机体的创伤应对修复机制之一。
" l! M1 K2 U% M
! o* _1 X% ]4 J  `      不知道我这样讲,说没说清楚!!!
作者: dinghuqing    时间: 2011-10-27 22:40

如果是这种情况说明你所抽取的骨髓的标本状态比较良好,通常在临床血液科的骨髓检查中,我们会通过肉眼来判断骨髓标本获取的良好与否,如果肉眼看到较多的骨髓小粒(你所说的骨渣),说明标本采集较好,这样的标本一般被外周血稀释冲刷的成分较小。通常这样采集到的标本用于临床分析血液系统疾病是非常好的。而至于你所说的油星子(专业术语较黄骨髓),是正常人体骨髓中都有的,相对来讲儿童的骨髓多以红骨髓为主,而脂肪化的黄骨髓相对较少,因此在从儿童身上获取的表骨髓标本一般黄骨髓较少,因为儿童正处于造血旺盛时期,成人则造血功能相对稳定,补充说一句,对于造血功能来说,红骨髓是具有造血功能的而黄骨髓是不具备造血功能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通过成人髂骨等部位获取的标本都有黄骨髓的存在,所谓的黄骨髓事实上是脂肪组织替代红骨髓而形成的,成人机体在机体遭遇大的创伤失血较多时,已经被黄骨髓替代的黄骨髓会重新转化为红骨髓重新实现造血功能。这就是机体的创伤应对修复机制之一。
8 `4 i# `* _: R# [8 q& Y6 a' @; q/ x( p$ |
      不知道我这样讲,说没说清楚!!!
作者: 突击兵之小土豆    时间: 2011-10-28 08:46

回复 dinghuqing 的帖子
, k# A/ m; E. t' b; v6 o/ c6 _- \/ Y0 E7 n. m8 ]
感谢你的回复,大致明白了
作者: 皮皮000    时间: 2011-10-28 14:58

我有看过我们主任抽骨髓,就是用一次性骨穿针从髂后上棘穿刺抽取,后来也看到有那种渣渣样的东西,并且表面漂浮着油油的一层,但是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好像渣渣沉下去就不管了,漂着的在以后操作中也就没了
作者: 可怜的孩子    时间: 2011-10-29 10:11

回复 gact 的帖子3 p4 z* h& g# }0 F0 G" Q& \
5 |& F6 r  @! B' x% ~8 I! N% u
你让是从髂骨上抽取,应该不容易弯曲的吧
作者: 透明之蓝    时间: 2011-10-30 16:13

突击兵之小土豆 发表于 2011-10-26 15:59
  O) ~9 N% c" j2 b# M1 a' q回复 luoziwei 的帖子. r) H1 K7 D  g+ f/ r

  }7 u; S& i" w! ], B你好,感谢你的解答,但是问题还有许多,如果抽了骨髓,对患者的损坏也大啊,如何修 ...

1 g; }( w% O# T- b( B- _. J8 g: }这个不用担心!抽取骨髓,对我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这是医院血液科等等其他科室的基本操作!对患者来说,损伤不大。但是,收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从心理上对抽取骨髓还是比较排斥的!而且,在抽取骨髓的时候,选择的医生一定要技术过硬!
作者: 透明之蓝    时间: 2011-10-30 16:15

dinghuqing 发表于 2011-10-27 22:31 7 N5 t/ V, Q- {( n' Z3 A1 y
如果是这种情况说明你所抽取的骨髓的标本状态比较良好,通常在临床血液科的骨髓检查中,我们会通过肉眼来判 ...
+ z# z# _$ E3 q; d5 p  }2 D
一般抽取出来的都是血性的骨髓,因为当一个部位的骨髓被抽取走得时候,局部“真空”周围的血液会立刻涌入填补空白
作者: 皮皮000    时间: 2011-11-1 16:48

回复 透明之蓝 的帖子' o# i) w; D: V8 d

- m! v( N' p' H' q恩,一般我们都是在两侧髂后上棘抽骨髓,有些是多点穿刺,有些是一个穿刺点多个方向的抽120ml-160ml,再多的话就有外周血渗进来了
作者: 透明之蓝    时间: 2011-11-4 17:28

回复 皮皮000 的帖子
' Z- e2 A; Y- @+ |/ r+ i( e
3 E3 W' T5 m" W7 @# ^2 J7 S我们是髂前上棘抽骨髓,由于医生技术及病人情况不同,所以每次抽取的不到100ml
作者: 透明之蓝    时间: 2011-11-4 17:29

回复 透明之蓝 的帖子% o: m/ E7 Y/ S: V0 S
& I) }9 ~. c3 w9 t
我们是髂前上棘抽骨髓,由于医生技术和患者情况不同,抽取的量有差异,每次不到100ml.
作者: 皮皮000    时间: 2011-11-9 15:50

回复 透明之蓝 的帖子, U% r' T) l3 A& t: U$ s

  q  o/ a7 ]* E. B; ^: [, |$ g不知你们抽骨髓后是怎么处理的呢?分离呢,还是培养?
作者: 透明之蓝    时间: 2011-12-13 14:20

皮皮000 发表于 2011-11-9 15:50 9 @- k4 E+ F. S4 z3 P& u' A( P
回复 透明之蓝 的帖子
4 \! u7 y' O: J5 ?6 v3 u0 @0 M1 _. g! O1 q$ e1 f
不知你们抽骨髓后是怎么处理的呢?分离呢,还是培养?
+ J5 B0 }% J" K7 {+ d# b
分离,再培养!
作者: gact    时间: 2011-12-13 17:33

回复 可怜的孩子 的帖子
' Z( R  I% r' _6 g6 @. [2 x7 u* ?; w; K& J5 o. N
可以告知你用的针的型号和厂家么?
作者: spchsq    时间: 2011-12-13 22:07

回复 透明之蓝 的帖子
: ], [2 [- }9 D$ @
' I* D7 a9 }7 Q! \我之前是做白血病检验的,血液科医生在采集骨髓时不是每次都成功,有时候采出来的也就和外周血一样的,很少的幼稚细胞,通常采集量1-2ml,再多就会混血,就是被骨髓腔里的血液稀释了,采集的好的骨髓,少量油脂,有骨髓小粒,小粒里面是造血岛,取材好骨髓里面应该有各阶段的造血细胞,干细胞应该稍多一些。一直不理解做干细胞取材要100-200ml,那还是骨髓吗,只是用髓腔里的血液冲一下骨髓,而骨髓腔里的血液跟外周血成分相差不多,几乎都是成熟细胞,多采那多么血液有什么用呢,有人做过采10ml和采100ml取得的干细胞有区别吗?
作者: 可怜的孩子    时间: 2011-12-17 12:35

回复 gact 的帖子) ^1 M/ U6 b+ n$ m/ y

) \5 R% {4 z" S+ k& A我们是在医院中,这些都是医院设备科帮着买的,具体型号、厂家我也不清楚,也从来没注意过。应该就是临床常用的。




欢迎光临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http://www.stemcell8.cn/)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