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标题: 中国科学院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学术研讨会 [打印本页]

作者: bobo    时间: 2008-12-31 08:52     标题: 中国科学院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学术研讨会

日期: 2004-10-12 今日/总浏览: 1/756
9 n$ N1 I  I" d6 ~6 y& a' S% O* S* D

* |  ?' d" z4 c" Z- M7 N  A" S% W% `+ s

& E5 M/ `( n' o# }金秋时节,中国科学院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周来生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常江研究员共同倡议发起,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的资助和支持,与会者都是来自国内外临床医院、高校、中国科学院系统和生物材料公司的该领域专家学者。
1 |6 Y, L7 `1 d9 I( S( m此次会议主题为:组织工程材料应用选择要求;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制备技术;组织工程相关的细胞学与生物蛋白学研究及其实际应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与生物制品的检测标准、产业化及其临床应用等。会议不设主题报告人,代表们自由发言。来自临床、科研工作一线和从事产业化开发人员的热烈发言给大家传递了许多新鲜的信息,为进一步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积极的建议,也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负责任的探讨。
. o: ]5 G0 @- g0 i- N, [6 `组织工程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的正常与病理两种状态下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的功能和形态生物替代物的科学。组织工程的核心就是建立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三维空间复合体,即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用以对病损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将体外培养扩增的正常组织细胞,吸附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可被机体吸收的生物材料上形成复合物,将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植入机体组织、器官的病损部位,细胞在生物材料逐渐被机体降解吸收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在形态和功能方面与相应器官、组织相一致的组织,而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 W" j, i2 h5 `* w
组织工程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又一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步入制造组织和器官的新时代。同时,组织工程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将带动和促进相关高技术领域的交叉、渗透和发展,并由此演化出新的高技术产业。与会专家认为,组织工程将是21世纪具有巨大潜能的高技术产业,必将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9 R. }0 `+ X2 c6 \
80年代后期,组织工程的概念一提出,就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在1988年就以基金和资助的形式建立了一系列实验室。目前,美国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机构,包括NASA、DOE、NIH等,许多相关大学,包括MIT、HMS、GIT、UCSD、UMASTFFU都参与了组织工程的研究。与此同时,我国的许多学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科学意识,不约而同地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组织工程热,目前已在软骨、骨、肌腱、血管、皮肤、角膜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y7 j$ e  K# t4 ^$ M
然而,与会专家对这一新兴和交叉学科的进展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常江研究员颇具规模的实验室里,他告诉记者,回国3年来,他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推进着研究工作的进展,但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据周来生教授透露,根据这次会议的显著效果和参会者的一致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这一交叉学科的健康发展,主办者将努力将此会议办成每年一度的例会。
4 i' p  c9 r9 k5 n; Z' P# v& [2 e3 g3 L6 ?: ^
, ]. M  @8 O8 I; V' B/ P/ r

5 V! @  ?  K& V& k6 ^4 u: H2 H$ J1 m8 I+ I0 d% J+ d
& a. @1 w5 d  J- a
作者: , R2 Z4 A4 O& _- U
来源: 科学时报9 E- c6 a' M* s; H
发布者: 刘斌




欢迎光临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http://www.stemcell8.cn/)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