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标题:
各种疾病中T细胞亚群特点
[打印本页]
作者:
tim1403
时间:
2015-7-7 08:56
标题:
各种疾病中T细胞亚群特点
各种疾病中T细胞亚群特点
R2 D' X, H; t/ |" B7 |2 p
2015-06-24 BD生物科学 BD生物科学
; Y9 t' [+ I+ {8 M/ W
HIV感染者的T细胞亚群特点:
0 c9 V i# Y% L$ }& y9 |3 m8 N
1) CD4+T及其纯真亚群数量显著减少;
$ J1 ~1 N: Y: e B
2) CD28表达比例显著减低,即CD4+T 细胞功能障碍;CD4+T 细胞CD28表达比例与CD4+T 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显著负相关;
6 e; V0 a& R" Q& A: l0 d/ p, m
3)CD4+T < 200 时,CD4+T 纯真亚群及CD28表达下降较感染早中期更严重, 异常的免疫激活更明显。
! D' u. A& V. `9 ~
4)CD8+细胞CD38+,DR+增加,免疫系统异常激活;CD8+T 细胞激活亚群CD38、HLA-DR表达比例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艾滋病晚期患者;
6 o1 m3 X- b [7 O
慢性乙肝患者T细胞亚群特点:
8 L9 [7 h; H" h% D) G- b- w- A9 z
1)CD4 + T 细胞、CD8+ T 细胞、CD4+ CD28+ T 细胞、CD8+CD28+ T细胞计数均减少,提示机体参加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不足,导致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降低;
) D2 O7 M* F4 m
2)CD8+CD38+T 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T淋巴细胞的明显激活,这可能正是其肝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
) T$ m9 C q7 A& f$ R- v; M
3)CD4+CD45RA-记忆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4+CD45RA + 62L + 纯真T细胞比例及计数均显著减少。
7 Q% [6 \4 O, N7 X3 A
急性EBV病毒感染T细胞亚群特点:
1 p9 W2 d5 g9 x. x
1)CD4+T 细胞、CD8+T 细胞均增加,说明感染急性期机体产生了免疫应答;
0 V3 N* {9 T# S) b, M# Z4 l
2)功能亚群均减少,可能与已经活化的T淋巴细胞暂时无反应状态有关,CD28下调可能可以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
L9 N9 ~/ n* Y7 x
3)激活亚群增加,记忆T细胞比例增加,纯真T细胞比例减少。
c- I3 v+ n$ H* ?9 H/ h/ v
慢性活动性EBV病毒感染T细胞亚群特点:
1 h4 m9 H+ {# s2 I0 P9 `. \2 p
1)CD4+ T 细胞、CD8+T 细胞均减少,功能亚群下降不明显,是因为T细胞未能参与正常的免疫活化,缺乏急性感染时CD28下调导致的T淋巴细胞暂时无反应状态和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了免疫逃逸和过度免疫应答;
* }, E9 I7 s1 a9 T
2)激活亚群增加,效应记忆CD4+T细胞比例增加,效应记忆CD8+T细胞比例减少,假初始CD8+T细胞比例增加,这里对于CD8+T细胞可能是由于免疫逃逸造成的初始T细胞不容易转化为有效的特异性效应记忆细胞,而变成假初始细胞;
4 B+ `- n I0 \; Z; p7 T
3)纯真T细胞比例减少。
- W: O8 U+ }" p& u
作者:
心醉夕阳1
时间:
2015-7-7 12:26
非常难得的评述和总结;赞之
+ W+ j, w% } @$ w
临床上开展T细胞分型检测不足10年。很多医院都没有此项目;皮肤专科、肝病科偶有涉猎;说明国内很多医生和检验人员对T细胞的功能不重视;
6 U, R* W2 l2 |/ Y7 E8 k2 s( `4 I
比如肝病检测在临床上主要强调肝功是否损害,病毒载量多寡,很少关注自体免疫防护能力;其实肝功损害与否和被侵袭细胞的数量有关,更和自体免疫防护有关,很多载体量很高的人群,肝功正常,而不被关注和防护;相反载体量很低,肝功异常,强调病毒外因素所致,而被忽视;片面的说T分型检测对病干很重要,应进一步推进;
) H) a! ~( ^6 _: ?$ O8 s: x8 n" w
反之,生活中很多人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免疫抗体基本正常,是否需要进一步的T分型检测呐?个人是强调检测的,关于总体免疫细胞的镜下分类,应该进一步扩大应用。
作者:
老姜
时间:
2015-7-12 17:17
任何事件相关性联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任何疾病都会不同程度的启动免疫系统,在无法进行免疫细胞分型的年代,就病治病;发烧了降体温,有炎症了消炎,长疙瘩了切掉。自从开展了免疫细胞分型,潜心研究各类免疫细胞在各种疾病及其疾病不同阶段的相关反应,无论是在疾病的预测、疾病的分型和不同阶段、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及预后,无疑是有广阔前景的。只是这项工作的不仅需要医生去做,还需要与免疫学专家、免疫细胞检测人员跨“学科”地协同完成。任重而道远!
欢迎光临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http://www.stemcell8.cn/)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