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标题: 思考是改变命运的力量 [打印本页]

作者: bukuro    时间: 2015-9-15 20:27     标题: 思考是改变命运的力量

3 F2 R% V+ \& Q3 z1 ]
秋天是适合思考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走一趟浪漫的思维之旅。: t; S9 {& f' H/ @% ~% y
' b, x# J# a. @) P& u3 @; t
我们乘坐的这趟列车的起点站富有哲学的色彩,站牌上面写着「思考与命运」。 让我们从这两个概念开始启程。1 W! X% g* V+ C. l* S2 W. k
像每一次旅行一样,我们在乎的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 % d6 d, i) ?" x; J" g5 {$ A
6 P" a4 S, @# j/ p9 M6 ~2 d
1 起点-一个命题 :思考与命运
5 P, Y6 W6 \# ^( I& q8 {' M9 W) s* n* ?0 d
从人类进化的时间纵向看,思考是推进人类进化的力量。
) F4 s' C( O3 R4 S这句话堪堪是在哲学意义上成立的。 我们的兴趣在于,此命题是否同时可以用科学来解释。 : S6 p* A1 K" h" N, Q3 V* ?2 S
* Y7 ?" g. E" a. }9 w
从这个命题,我们会很简单推想到另外一个命题 :从横向看每个个体,思考是否会改变每个人的命运?
5 ]" {: E% a) G2 z# G. o命运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话题,这种联想让枯燥的命题变得饶有趣味,也带上了涉嫌宗教的嫌疑。 在这次旅程中,让我们一直保持科学的头脑。
' x) [5 F* ^9 d$ M) A- y1 m 6 a8 Z- ?( M6 V* M$ x
2 命题的简化:思考是否会改变细胞的命运?) }2 b; d1 x7 O& |* ^8 d7 ^8 n

& `+ c$ P" D* I4 z我们将这个突兀的命题做一下简化。以便轻装出行。
7 x# u  x! R7 M8 v$ w说句废话:人体由60兆细胞组成。细胞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9 }5 l# b# G; _
据此,为了更简明地来证实或证伪我们的命题,我们用一贯的科学研究方法将原命题简单化。  J. B( v& M6 T) ?4 c% y+ g

7 v) c7 S, E- @. O8 t4 z+ S命题简化为:思考是否会改变细胞的命运?
8 ?; }9 ^- K- `* M" l# d: x) s- b# o. G5 F# _$ `
旅程的第一站回到数年前。
1 j3 i: J1 c8 U5 `5 _# D* _; @5 |/ d& G+ n' z& v: ^6 {( F
2 小鼠的恐怖实验5 \' D6 @/ i) `- j2 D# X

9 v% _) M8 g7 r我们对数年前发表在Nature上的一个著名的小鼠实验依然记忆犹新。
% Y3 a; {& o5 F0 F" A! t# G3 | 一个让小鼠接受电流刺激与特定的气味组合的实验。
% B2 f1 z2 u( n5 D5 h小鼠在反复的电流与气味的组合刺激中,学会了恐怖。
8 h( b8 o7 M  `; a+ i# h只要闻到特定的气味,小鼠就会发抖,这是一种后天的学习,和先天的基因遗传无关。 9 R& u. Q+ V$ f% |4 F
5 D$ q6 x8 p6 \3 V5 n' z9 b
让人毁三观的是,这种恐怖竟然遗传给了后代。
( j) q" y1 ^6 B9 f4 p, n0 n小鼠的孩子,在闻到同样的气味时,会像母亲一样瑟瑟发抖。
) _! p" _- ^3 }( U) f3 k( m9 A让人感到更毁三观的是,在对小鼠及小鼠孩子的基因测序中,并没有发现预想的基因突变。
* t" x! ]6 A6 O/ \3 l5 A# e/ ]' m) ^$ m3 r
所幸,不久以后,我们的三观得到了重建。
. x# V3 a# ^& n- ~5 j3 W在表观遗传学成为一门越来越火热的研究的现在,我们知道了以下两个事实:8 I" ?% Z2 q3 r) K3 |% \' L% D( l

" U' u, h  o3 G/ t1 IA.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左右8 k. v, M. M+ E% _' o

8 b9 ^; x. M: C3 z9 {) q% `$ O- XB.承载遗传信息的不仅仅是基因6 j0 R1 g- b( v- i9 A

' ?5 f, q% U9 I* U% u# Q: b以上两点作为已知的事实已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了。 她们是支撑表观遗传学的基础理论。; L" W. X) p7 ], U  Q( ~* Z  F
从以上两点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样一个事实: 在基因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细胞的形质会产生改变并将这种改变遗传。
+ @) ]. w& X/ A- ]7 h1 H ; Z- w1 ]! w2 K
旅程开始变得有意思了。让我们继续走下去。 旅程的第二站回到公元1809年。
2 `4 g0 o- Q% _& e1 {" W4 L+ @7 _( G: _' S  J+ ?* T1 s
3 两种进化论5 Y" m; r2 a. J( {6 W0 U" P

) ^5 V6 U+ e0 v8 A我们从小接受过我党的唯物主义教育。 % d2 \3 S/ g' P" E3 N- V4 i
一提起进化论,我们会想到达尔文。
8 V% Z( I5 ]: U1 V/ A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进化论,拉马克进化论。
2 v/ s" U  N. R( y; E拉马克于1809年发表了《Philosophie zoologique》,其假说之一「获得性遗传」预言了并解释了上面的小鼠恐怖实验。 . E: c: E* w+ D% h- K
而达尔文如果能穿越到本世纪看到这个小鼠和她的孩子们的话,一定会吓得目瞪口呆。
$ f  m% h/ M# `9 A3 D% W
9 `0 V& M  @1 p从哲学意义上讲,拉马克的进化论更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 j+ }7 g: o$ e+ }# J7 p
科学一定是浪漫的,而非枯燥的。
- H9 a; A+ ?- Q/ w8 {; G# e0 v/ J% W; l
拉马克还提出了另外一个假说,这个假说或许会同预言小鼠实验的假说一样,在未来的某一天,闪烁夺目的光彩。
) ?( {$ n1 T" W; T这个假说是:生物本身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意志力量”。它驱动着生物由低的等级向较高的等级发展变化。
2 T% d, l6 y" S! L0 E: G( R/ f0 a  {
5 c+ @' D$ G5 b4 }旅程慢慢染上了唯心的色彩。不管唯心论还是唯物论都是人类思考的结晶。 让我们怀着这样一种宽容的心态,继续走下去。 旅程的第三站,回到36亿年前。
+ Y0 [: m" |" r5 P( K / {. w7 _# H/ M# E# o, a# C, K
4  细胞是否在思考?
( q' B3 v, G/ m
8 C0 R8 \" v2 K我们先来倒推一下生命的进化史。; d: g1 A" r4 C
人类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爷爷和奶奶是一对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爷爷是一个巨大的单细胞,生活在36亿年前的海洋里。% V, c% w) ^0 g! j

: T/ o& W" x$ R! c2 m5 [我们在将生命的进化史倒推回去的过程中,发现生命的性状在进化中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 `  _3 p+ l- \/ T
但不变的是,人类和单细胞都需要从环境中接收并处理信息。
+ C; Y7 U+ y% u5 J& `' t' a, S
% K4 f! O5 N+ N. j1 G8 \' f4 H人类通过大脑,而单细胞则通过细胞膜。 : ~* C- t7 Q, T  P/ W* f1 \7 K! y
换句话说,细胞也拥有大脑皮层,是细胞膜。7 A' U# V) t( p/ O1 ~9 }" D
+ S+ _' |8 X3 ^1 M1 G4 s: o$ }
这时我们会产生一个疑问。
( Z6 T/ Z2 W' {思考是一种大脑的思维活动,细胞是否也会思考?( b( q- J. E$ w9 g" j

1 W3 V+ \9 f1 c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还无法给思考下一个科学的定义。
2 n* h/ l* H+ o: |( p如果勉强定义,那只能说,思考的本质或是一种信号传导。 1 p; k6 p2 u2 J2 W' I
可是信号传导并不能解释思考的一切现象。- Q: m0 }6 o) ?, k

* T5 v2 V0 G7 U0 e: Q在生物学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乘另外一辆列车,旅程的第四站从生物学通向物理学的世界。 时间回到公元1687年。
, f+ H) u/ M& x: e% G) t' x" d: N8 Q* {& h
5 牛顿是否能解释思考4 o9 r, C# E* m0 ?+ j! g) Z

) D- |! U; W6 K, i( y! J. }( }% r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古典力学定律。& F7 T  e* p7 B" S
' p6 x( }+ E) M3 \4 A* L! s( r
古典力学是对「宏观世界」的观察。 ; c( o6 O+ ]( @0 m# ?0 {5 d
其理论建立在「物体」的基础上。 ; `$ w' h  `# V. N  g
因物体的作用力而产生的运动定律可以让我们做到以下的事情: 在某一瞬间如果能观察到物体的状态,那么便可以预测其在下一个瞬间的状态。
' x0 m- Z# [! b4 I# z) b牛顿古典力学定律成立的第一关键条件在于「物体」是确定的并可以被观察的。
/ i9 X- R: [5 ]( V' u
9 B2 Y9 a1 @5 B5 o* |长久以来,我们认为牛顿力学适用于医学并尝试着解释生物的一切现象。 & l. C4 v: ^$ x
可是当我们在探索生命和思考的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接近其微观本质的过程时,发现牛顿力学的苍白无力。
) v% I" @4 v2 X/ r' ], ?
3 @* s0 B- e9 J1 P1 Z! y5 z. L/ m8 d旅程要继续深入下去。 时间进入到离我们很近的上个世纪。 8 B. k& e( H. g* `8 S: i
在那个世纪,科技产生了爆炸,特别是理论物理有了跳跃性的进步。 , l# ]/ [7 }+ K9 q  Z- U! |2 G! A
人们发现了相对论,发明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量子。 让我们来浏览一下物理学的前沿-量子论。 3 N, c- p, a4 k$ \) l) M

5 }5 _( P8 P1 b( q) n6 思考是否是一种量子现象0 f( n# r% L$ B9 X2 _
) e4 \7 k# S0 p; R
在量子论里有两个著名的实验。 「薛定谔的猫」和「量子擦除实验」。
1 O  h7 `. y5 i* y这两个旧老的实验直到今天都在摧毁着我们的三观。
! h) p8 Z2 ]* F! l7 N  b, E  R6 n$ }: r) P6 A) }; p7 a3 v
如这两个实验里说明的那样,我们原本认为的「物体」在越来越细微的看下去的时候,原来它们并不是确定的东西。
# g3 e  d. C1 Q9 A% u, a2 d! S比如我们用牛顿力学看「原子」的时候,会这样描叙「在原子核周围围绕着电子」。 1 T# m3 W- z' p; [0 g+ u
可是用量子论来观察时,电子原来就如「波」一样在各个位置以「几率」的形式存在。 5 P8 B$ n, c/ X( K; ]) L4 a
换句话说,它在所有的位置「同时」存在。 直到我们观察它时,它是不确定的存在。
" S/ z  J+ [0 j( `% G- Q4 N, j+ J% s1 f+ L- I1 e% ?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这是观察手段和能力所带来的现象。 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世界的本质。3 G! `+ c* e$ t. T
* ~. |' u9 A+ A5 ^+ c
细胞膜在处理信息,或这说大脑在思考的时候,本质上在进行一种微观世界的活动。 宏观世界的理论或许无法去真正理解它。/ o& D0 ]# w5 D$ \
4 f3 s7 ]$ O* L) t
如果我们将现代生物学与量子论结合起来,我们会看到组成我们身体的不是确定的「物体」,所有的细胞都在和环境进行着相互的影响。
$ B% f% d9 _" D这种互动用单向性的牛顿力学无法理解。
5 h( N  B0 m+ U8 k3 Z思考作为一种量子现象如果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大脑与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一种无法观察的交流。
/ D* G+ Q8 E, q# ^) z( U/ {这种交流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缓慢的改变着每个细胞的命运。. n7 B) X' [# o. U; c
我们还可以设想,如果思考的力量很强大,成为一种信念时,它会不会突变式的改变细胞的命运?6 v  X3 @" u+ N1 O

3 C( b0 Q8 z7 m" t# ?7 信念改变命运
$ [: y; ^# E' s
  j9 [6 H# E2 {, U) F( D6 e思考改变命运,这个假说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来讲还是很薄弱的。
+ p8 y* O. x* b# m7 R因为我们现在掌握的科学知识还是那么的不足。
8 O% O5 ?7 W  _4 T2 S- ?9 _* x6 O: q" w  N$ t, r) p
但是作为一种现象,我们可以在临床上观察到很多实例。
; G+ L2 N& ?# W6 [+ y( @# p6 E在临床上我们无法解释一种现象,叫做伪药效应(Placebo Effect)。
- j( E  |! U% ]* A2 q* h; y' z/ L) c! {' R2 l
在进行双盲试验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困扰大家的难题。
5 ~5 T' t) O; E* P0 B6 `病人虽然获得的是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
7 s1 F" t. R! S9 A$ o3 s, b这种治疗效果时时超过了实际的药物。 2 v) u# m  O. p

  e- N- I; }) T: U, ~% O* q5 N我们经常会感叹「给病人的明明是砂糖块,但对病人说是药,竟然治好了病」。
; U* R3 Y  u7 ^# n6 N2 m+ f) ~. J这种伪药效应我们只能敷衍说是心理作用让癌细胞消失了。
9 s* x0 p9 S7 g6 L5 n) \8 U
8 ^5 Q& i% @$ I3 W) f如果未来某一天,我们正视并研究这种现象,' [  Y9 n0 v! ^9 h( |% Q
那么它背后极有可能隐藏了一个重大的机制:信念改变了细胞的命运。: Y3 _, f/ `' i3 s& |9 n$ d

: {- y1 x7 C5 E在我们旅程的终点,远远的我们可以看见站牌上写着一行字:
. G& n( |$ _  j% y命运不是生来刻在基因里的,它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
作者: mantianfeiyun    时间: 2015-9-16 08:55

厉害!
作者: indark3216    时间: 2015-9-16 09:39

赞!
作者: chenjxcd    时间: 2015-9-16 10:17

楼主的思维很跳跃,但能看出几分功底和水平,是勤于思考的人。我相信思考和信念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命运,有积极心态的人生注定不同,我相信是能够影响到细胞状态的。
作者: swtarron    时间: 2015-9-16 10:32

这个厉害啊
作者: alex1990    时间: 2015-9-16 11: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iaoyuwsp    时间: 2015-9-16 19:51

好玩的秋天
作者: misser217    时间: 2015-9-17 09:20

赞8 Q* H+ A: P% j$ t$ Z" e

作者: knowtumor    时间: 2015-10-16 14:14

是的。符合生物界的规律。大肠杆菌18分钟分裂一次,没有时间思考,所以很难产生抗药性。结核杆菌18小时分裂一次,有时间思考来如何适应环境,对付药物,所以容易产生耐药性。
作者: xiaofuren    时间: 2015-12-11 16:20

谢得真好呀
作者: oscarshin    时间: 2015-12-20 21:45

不是一般人啊!牛
作者: zoe0808    时间: 2016-5-11 11:26

努力的还真跟不上楼主的节奏,累得我
作者: 菡儿宝    时间: 2016-6-13 04:00

同意!写得真好!
作者: yingfeixiang    时间: 2016-6-13 08:28

思考真是改变命运
作者: 蛋蛋心月    时间: 2016-7-18 17:16

牛人




欢迎光临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http://www.stemcell8.cn/)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