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36
- 威望
- 436
- 包包
- 1796
|
许多生物体的基因组合含有多达数十亿对的核苷酸,DNA分子是一个纤长无分支的线性多聚体。例如人类一个DNA分子若完全伸展将长达1.7~8.5cm,(平均5cm),人体细胞所含的46个DNA分子总长达2m。这样长的DNA分子要储存在直径不足10um的细胞核内,必须以某种方式凝缩起来。在电镜下可以看见分裂期染色体由高度致密的颗粒组成。已知每一条染色单体由一个DNA分子形成,即一个DNA分子被包装成一条染色单体。然而,对于一个染色体的包装要求,除了要把DNA分子包装成极致密的状态外,还必须保证有利于DNA分子的准确、高效地进行基因的复制和表达。所以DNA分子包装成染色体的每一层次的折叠和盘旋绝不能是随机的,而必须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结构。因此,染色体结构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如此长的线状DNA怎样组装成高度有序的染色体高级结构。' N* u, f$ G( K# x7 k( I- l
目前已知的四步折叠分别对应着染色质的四种结构:染色质的第一级结构是核小体链,直径10nm。通过核小体这一形式,DNA分子从5cm缩短为2cm;第二级结构是30nm染色质纤维,从核小体组装成30nm染色质纤维可使DNA分子从2cm进一步缩短为近0.1cm;第三级结构是由30nm染色质纤维再进一步螺旋化成为直径为0.4μm的筒状体,也称为超螺旋体;第四级结构就是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染色体。目前,从DNA→核小体→30nm纤维的组装过程已基本清楚,本文要探讨的是第三→四的级结构与组装过程。
/ {) V9 ^% S) w$ @, K7 J9 H0 i一、染色质的第三级结构: ~! m0 L) Y/ v5 T! A
近年用电镜观察松解的染色体标本,发现很多襻状结构,构成襻的纤维粗30nm(30nm染色质纤维),但也有更粗的。因此染色质的第三级结构:是由30nm纤维再扭曲成襻,襻环沿染色体骨架(Scaffold)盘绕,形成直径400nm,长11~60μm的棒状纤维(松解时呈灯刷状),称为超螺旋管(superolenoid)或圆筒螺旋管。* t/ ?( M8 N. y
二、染色体骨架是个可操控伸缩的环形支架结构的假设
% l( }) u% S8 O" l" C由于超螺旋管结构是在染色体骨架的基础之上构建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探讨染色体骨架的结构。染色体骨架是指染色体中芯由非组蛋白构成的结构支架,或可称为中轴。: N( ]; m9 M) ?6 O5 ~; p. U, Y
假设染色体骨架是个可操控伸缩的圆环支架,是它作为染色体的中轴结构。其模型像我们现代的可折叠灯笼、可伸缩闸门或可伸缩圈(如图)等类似,为什么要这样假设呢?因为这样的结构,既能使襻的直径400nm不变的情况下,可把长11~60μm的棒状染色质快速的最大程度的压缩成近似球形的染色体而不紊乱,同时还能在伸展时十分有利于DNA分子的准确、高效地进行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因为染色体的伸缩不能是随机的,是可操控的。所以,在这个可伸缩的圆环支架内部存在一个可伸缩的轴芯,在可伸缩轴芯上还会有一个具有操控伸缩功能的装置。因此染色体骨架可能更近似于可伸缩闸门。只是染色体骨架外面的是一个个的圆圈(不是U型的)。% ^. Z$ g9 Y+ l# U) N9 z5 ?/ w' r
u& }3 j9 V$ t- `% o1 U H, `三、灯刷状染色质的物理模型的假设4 d1 l$ a5 {$ i7 a
假设在染色体包装时, 可伸缩染色体骨架(Scaffold)外面的一个个圆环为30nm 染色质提供了锚定的位点。DNA分子起始的一端锚定在染色体中轴的第一个圆环上,由一段30nm染色质纤维扭曲成一个襻环的另一个点又回到中轴的第一个圆环上,紧挨着上一个锚点上锚定。然后一个个襻环有序的在第一个圆环上锚定满,所有的襻环从中轴向外凸出构成了直径400nm以上的轮廓,当第一个圆环上锚定满后,留一段30nm 染色质纤维作为可伸缩的活动空间,然后又在第二个圆环上继续有序的锚定这些襻环……,这些襻环沿着这一个个的圆环盘绕而上,最终形成灯刷状的染色质结构框架。其中,一个个的襻环里的DNA序列形成了在复制和转录时功能上相对独立的结构域。) x' u* [' @2 U
四、染色体上明暗相间的条带的来源的假设. p9 q8 @ \& c! R
在有丝分裂晚前期或中期染色体尚未完全紧缩时,用荧光染料或姬姆萨法染色,可将染色体上明暗相间的条带显示出来,因为每种染色体有其特有的带型,所以科学家们用这种显带技术将染色体逐一识别并排序。为什么染色体上明暗相间的条带?其原因可能有3个:1、可能每种染色体上的每个襻环的长短存在差异;2、可能锚定在染色体骨架环上的襻环的密度各有不同;这1和2两种因素会构成染色体带的明暗存在差异。3、可能染色体骨架上的每个圆环之间留作可伸缩的活动空间的30nm 染色质纤维的长度不同,就会构成染色体伸展时环与环之间的距离不同。综合上述三种因素便能形成染色体上有明暗相间及距离不同的带型。* w; r9 J; ~/ ]+ o
五、可伸缩环形染色体骨架的功能假设
6 l) j( H# c7 u8 k& `+ u染色质第四级结构就是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染色体。染色体支架的功能:1、是30nm 染色质纤维襻环锚定的支架;2、在细胞分裂间期, 可伸缩环形染色体支架伸展开来(没有解体), 把染色质的长度延长到11~60μm的棒状染色质。这时襻环上的30nm染色质纤维链不会有丝毫的紊乱的迹象。当染色质的长度延长到60μm的时候,一个个扭曲的襻环结构便暴露出来,倘若把其中之1个、几个或多个襻环从染色体骨架上取出来并松解后,就是我们能观察到的一段30nm染色质纤维(常染色质)。这些常染色质在进一步的松解后,便可进行复制或转录,在复制或转录后,它们可恢复成30nm染色质纤维链,然后再把它们扭曲成襻环,然后又把这些襻环在原位点上锚定,便能恢复原先的DNA分子链的排列顺序。3、在细胞分裂期,在环形染色体骨架里面的可伸缩芯一收缩,便能极快速的有序的把11~60μm的棒状染色质压缩成球形结构的染色体,完成最后一个层次的染色体包装。
$ ^" H3 Y* n/ J: C关于异染色质,按我的理解是:异染色质其实就是在细胞分裂间期阶段都不曾伸展开来的染色体。例如,女性的2个染色体,其中1个即使在间期也不松解,呈深染的异染色质块,称巴氏小体(Barr body)。即巴氏小体不论在细胞分裂期还是间期,它始终处于染色体状态。1 m/ r# k( l" |+ M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1 `2 G1 w: J* ~- b; R |
-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