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6834|回复: 1
go

山东科学家克隆出人类囊胚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1:2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打印
山东科学家克隆出人类囊胚 各种质疑接踵而来
* z4 X. t, ]; _1 V1 c9 B4 u$ j
+ o+ i$ r3 O6 C' B# G5 R' _ * L8 J: a4 K4 `$ e" \

" W4 K3 r; f" y7 Q: G    最近两天,一条消息格外引发关注,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人类囊胚。课题组首席专家、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建远一下子从默默无闻变得备受关注。
( m% u4 y# y& ~
- u! _9 t: B+ o8 G' C 1 V  N8 J4 z5 [9 f/ f
/ H% \' b1 l" H% _( x' l5 c( y( ]# `1 L
    就在国内众多媒体纷纷转载这条消息的同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出现了,“李建远既没有出过国,也没有在国内读过博士”,而在“烟台市科学技术协会网”上公布的李建远的简历中,他在1999年被美国外科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授予了博士学位。然而早报记者在采访中,关于“美国外科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的信息几乎没有找到。截至昨天,卫生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没有发布对这条消息的任何评论,甚至在其网站上也没有转载这条消息。这多少让“克隆人类囊胚”的新闻蒙上了一团迷雾。
% B6 e6 h( b$ n$ w9 p* Z6 _3 Q1 i) U! ^- j4 h" p8 W
+ H' c; `: Y' t% N

- U2 }- `3 p5 }" H0 W9 t( }% [$ k     昨天,早报记者亲赴山东烟台采访李建远,得到消息是还未得到“专家组鉴定”。5 H6 f: T  Z$ g7 n5 F  h
. y  z$ B% i$ K! A9 Z  e  ?- K' G! {

) O* N5 M& y) V- N0 F9 j/ O( `0 {6 m% P0 ]) t
    尽管从烟台市区到烟台莱山机场开车不足半个小时的路程,但是3日下午2点多,李建远还是开车把陈大元和田丁两位教授送到机场。直至把两位教授送到机场安检出口,李建远才返回医院。: Q/ W; J  m8 Q7 |' K3 I

* k% z& f! C, v( _- Q7 ]
6 @* P& \8 I+ u1 W) j  `: X
7 \, W; a. Z0 k$ b2 H6 ^    而此前一天,2月2日,身为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建远向媒体宣布:“利用不同来源的人类成体细胞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   
" ~/ Z% G$ b5 W2 M8 O( b0 N4 P5 c# Q' c. U" R, ]0 ^, t

9 D' Z: i8 ^2 x$ U
3 X0 f# ^, _; \2 j6 d8 q8 j' v    为何发表在网络版上?
% i1 O' @# @6 A2 W3 n: z. g4 V( o0 L

7 W* u" d2 e# h: H8 \7 O
9 R' q7 R" W, D: J' I) p" v& p    “网络快捷,下个月可能在平面媒体发表”   $ W4 T9 Z% h; u8 c: G
0 `/ G& {& z9 G1 H; m2 x) _

  J; `4 o. _8 {
2 y8 o7 B- P: C8 L3 t$ P" K    “我是大年初二接到通知,才知道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克隆和干细胞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克隆和干细胞》杂志网络版1月27日发表了。”2月3日,李建远向早报记者说,而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S0 p6 K. W4 f$ ?4 e
5 R' [0 F" Q5 \1 J% y8 g 2 O) F" k4 E& [1 t+ M

1 t! ~/ `- {3 S; {1 V- I    据李建远介绍,2008年11月份,《克隆和干细胞》就已经通过这篇文章的审核,“但是当时没有发,而是在今年第一月第一期第一篇文章上发的。”; t5 t; G% B3 F3 k. L

% O; ?' i+ Z# l% s1 I+ c% F8 x ; t# f  g# I/ Y, e% {+ r( N
& _: h# _8 Y' q# t) |/ S
    而对于该成果为什么先在网络版上发表出来?李建远向早报记者说:“这个文章肯定是会在平面杂志上发表的,大概下个月初就会出来,网络快捷,所以他们就先在网络版上发表了。”
: P8 h( b) N  v' ?, N( V8 m" j( \5 h9 P& c2 M
/ t& m$ e2 k8 P1 v0 N$ c( [
* h( v/ C* O% u7 z% K/ E
    “不相信,你看呀!”李建远说着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摞布满密密麻麻印有英文字母的稿纸,“这就是我从《克隆和干细胞》杂志网站上下载下来的。”. \0 y/ o$ @9 f# f
$ ~+ w7 T8 W: i
+ _. R' _2 B% @6 d) ~% J  c( d

+ j: D0 n- J" ?, R. W- t5 f: m    李建远进一步向记者表示,实际上该研究成果在2007年时曾经向美国另外一家叫“干细胞”(音译)的杂志投过稿,“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给退回来了,并且还收了90美元的编审费。” / l) }! H% E  F( a( E/ I. h

6 D2 ^! @; s6 P5 ~* g% O 6 y) v  ^# Y, R$ a6 E# g

2 m) c0 e6 }! _$ V0 n    这本“国际权威杂志”有多权威?6 F4 z2 T% v( w6 B# V; {; H& l/ ?

$ C0 h" F: Y( S! @ % B; m9 S. [* ?
) w8 l2 f- Q8 W' _) T8 \+ n
    杂志比较新影响属中上等   ' Z6 S/ q4 f0 `/ C  t- j

% N% w" p: q- s0 I( R 0 i/ U- s2 p1 m! R% ?2 A' E: Y
: `* O" ^( L+ j2 W$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陈大元教授参加了前天的项目介绍会,他表示,“《克隆和干细胞》杂志是权威性刊物,但是它创刊的时间只有10年,因此影响因子只有4点多,刚开始创刊时,还没有影响因子呢。”% }9 _, `. }. b7 Y
3 B5 e3 x2 r, k2 k/ B1 Z4 {/ R  @
0 w$ p' p+ o2 ~# ?# r

- G# Y+ y% T. u4 L0 l/ I# F! y    “最好的杂志影响因子大概有40多个,一般5个以上就认为是比较好的了,4点多属于中上等吧!”陈大元教授补充道。同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血液科田丁也表示,“这个杂志是比较新的,影响因子4点多是最新评估,以前只有2点多,能在这上面发表还是不错的。”( l1 o( x* G* ?0 o% [
# w$ I9 G! S2 A9 v

) A$ G9 h# E) |* W. T9 Q
8 z  P3 \1 n. A: E5 Z. S. o    对于在大年初二接到该成果被发表的通知,李建远把这比喻为“新年的礼物”,“我们科学界一般认为科研成果能在国际期刊公开发表后,才能公开,大家也才能认可。但是如果只做了研究,不发表文章,大家也是不认可的。”   5 V1 d2 ^; `  T8 I( H# [. j
; g- L$ `$ P7 R+ I; v

/ d  A/ X) K" R' ^
0 t0 r/ N* ?3 O3 j+ E7 W0 `$ |% j    是否已得到国内相关部门和专家认可?
' R8 o$ X$ o$ L) |2 l3 F9 j5 V# @5 S, {7 \$ h

6 L( r4 T1 K& T3 b0 J0 T, d4 l) L0 A% s; u/ B) j- q# a9 _8 L) `% h
    “我们还没有召开专家鉴定会”   
6 j* z2 ^) q" u4 @$ Q# u4 R7 x0 q$ w
, U! v: d  P% b( A/ [ ! c* B- Z  E- i

; Y# I4 g& J; F- y  j2 ?5 L  g0 Z    1月27日,李建远在得知该成果被《克隆和干细胞》网络版公开发表后,就开始组织召开成果介绍会。组织单位是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烟台毓璜顶医院。
+ G2 D4 y9 h, w5 }# f7 f7 a  }8 Q+ _) r3 V6 C2 d; u% P' {' _
; h% H# ^) A5 m' g, }0 i1 {# a& l

$ }; [6 b0 S3 `( V4 l# _3 z    “文章发表后,我们就组织专家召开了一个成果介绍会。”李建远表示,“我们研究了这么长时间,一些领导都还不知道呢,我们都公开发表了,应该让大家知道。”) N/ ^5 X$ h& }  @9 M

6 [3 C1 L" [5 o2 @6 B* o - I3 m7 G/ o) Z5 G  A  e

+ ~) [' S, w2 B& x+ {% z  D% X    而据李建远介绍,参与成果介绍会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陈大元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血液科田丁两位之外,还有“科技部干细胞负责人以及其他专家”。' ]1 Q; p* I( e  D9 Q, M
+ I  ^2 B8 r  B4 m4 D: q0 ~: o
# o9 B( }5 k4 ^) q8 F- `

8 N( U0 r) S$ t- @  k1 ^+ Q2 L6 `+ S    “我们还没有召开专家鉴定会,大概这个月内能召开吧!”李建远向早报记者说。
* f5 l% Q: O# K4 |3 f+ V. U7 }* \
% ~8 I5 u% z9 U* [- ^ . W6 @: e, e% K& T
% I1 G& T8 `- v% j" R
     但是对于为什么不在专家鉴定会召开之后,对外公布这个消息?李建远没有正面回答。
* B1 T) Q) P9 e( _9 e) z3 M0 H# ^3 W) X% ~# K
: `2 n: U4 \8 ]" _

/ i7 \$ d' _* _  ^    “尽管有点匆忙,但是这是自己的权利。”田丁向记者表示,之所以来烟台参加成果介绍会,“是来学习、分享阶段性成果。”. [1 w+ J' {. S9 a3 p
; |; Q( d) b) o( a

7 a9 T) ?6 H$ E8 f+ C' U% }
7 \2 H6 Z* X2 ~9 w% N8 t  o    而据陈大元教授介绍,如果要召开专家论证会,一般是相关部委从专家库里挑出7——9名专家进行论证,这些专家一般也是这个领域的,大概有7个技术专家,另外有2个管理专家。( ~' c5 l5 f, @* M9 G

4 |" ^) E2 I" f: v% ?4 f
4 O7 Z9 [# o+ M5 O- e. r8 _  m' B$ {" H5 g$ U- x' V6 x
    “我们马上要向科技部以及山东省卫生厅进行汇报,同意后,将召开专家论证会。论证会大概在这个月就会开吧!”李建远说。0 x  Y/ H* d+ Y3 r5 X% `; W
9 x5 Q" i& W7 U3 }
8 D  u- Z( w% J
1 q; `9 Q4 t- o) J; k
    意义有多重大,是否国内第一?& L: f2 i& Q+ N# u. H4 H8 \7 e

  a; M9 p# }, G8 A2 j . C6 K" f" e$ p4 L- h2 q
- B( i. F$ ~$ d% u2 o
    “国内一流,世界前列”   
& U% x  d) g0 q/ T. b, M
' I* n; F2 Y4 _% g8 O. ?
/ j8 s1 j+ d' k2 e* U2 f6 B
" |. A2 d5 O, a3 T" ^1 |    3日下午5时多,接近下班时间,记者跟随李建远来到位于烟台毓璜顶医院5层的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
  n* Q' j$ [+ [: J( S  \: |  c' A/ m$ `# K
, ]- O' W6 B+ L/ i: e
- E) {. y7 F: _' Q
    “今天大概有几十家媒体给中心打电话,还有日本、法国等境外媒体要采访您!”一见面,该中心副主任王海燕向李建远表示。但是,作为文章发表人之一,王海燕显得特别低调,“你要了解所有的事情,就问我们的李主任吧,他最清楚。”: E( P: @- O3 a; D2 l

% N! r) I& o& N3 w( \4 C% x3 ? 9 u  i- g2 X2 k6 M5 e3 J  g( o

7 y  g, _% T8 C- K* s; I5 z- Y    同样,该研究中心的其他研究人员均保持沉默。0 |% `" O" `; e* c3 k( }

: N# E3 s7 u1 l" g4 a+ S2 p0 S   {0 u9 g5 ?7 G3 _+ S$ q) j, k0 W8 a
7 m! }$ N8 |# X4 u( R( @
     李建远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采用现代核移植技术构建人类胚胎研究》属于中国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03AA205008)、中国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5CB522705-2)以及山东省科技厅重大攻关课题(项目编号:021100104)。6 n- Q, L2 q6 o4 W9 y  _
% O, l1 d) u+ h  O! H" w* Y/ w
; [1 f2 R; M0 V/ k8 X2 `- s

+ N" d% X% \4 s' S) p$ ~& u- p    而该课题的目的就是应用现代核移植技术构建人类胚胎,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研究提供种子细胞。对于这个课题,科技部以及山东省科技厅拨给了多少经费?李建远表示不方便透露。“经费给的比国外要少很多,比国内其他项目给的经费也少很多。”8 I2 F- S7 `; \6 Z! j* O8 D% T; n
3 e; O" L6 G- n6 a3 W9 K$ j9 ^

( B2 S, m( H. o7 A: @
1 y. Q: R, Z  R" Z) [; |    提到该成果的发布意义,李建远兴奋的说,“以后治疗意义不仅是社会效益,更大的是经济效益,可以这么讲,这个工作对于以后临床有重大的意义。”
/ ?6 `+ ~, N3 c2 |. y/ k
6 M: B5 ]2 k% }& ]
0 X. a# u% c) u8 ]* J$ s- m& ^7 d3 \6 s6 I$ g
    对于10年来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李建远表示,最大的困难就是每一步要求都是非常精细。“我们虽然是山东省项目,偏离省会,设在胶东半岛,偏离科研院所,偏离科研机构,在这个地方做研究很难,‘山高皇帝远’,申请经费也难。”他说。  P) l3 ^1 Z8 B, j0 c' L4 ?' Y
7 \- i) x' d* O; f' \7 c. h8 a6 o
8 A5 O+ J* J0 k6 w3 u

5 {6 g$ ~2 \+ P7 L0 U' ?1 M' ~    “我不能说我们是国内第一,但是至少可以说是国内一流的,世界也是前列。目前也只有美国一家公司和我们能在国际期刊上公开发表了相似的文章,你想想看这是什么水平?”李建远说。   
5 I3 ^" {9 k1 \9 P1 Z: X. j' I
% Q: T/ T8 E" d( R1 R" |" J
5 g0 N5 E& v4 O1 D& K5 u6 D% G7 W
    学历和经历是否有假?/ B  E# E: L: c, J% L

9 T; R* U1 R& ^5 Y1 { 6 X! q! G9 Z) f3 G: H  K
7 x8 L  Z7 {# a- e2 C
   “以后再说吧”   8 e3 Y. Z+ L0 J5 s( S! C% B4 U( A7 T

* i/ |, g8 `) W) E( E$ i" z1 T $ V8 q8 ^+ h4 S% p! T0 n

# I( Q1 x5 p" I$ S2 k& }: w    当记者问起李建远有关个人经历时,李建远表示,原来老家是山东菏泽的。但是对于其学历等相关问题,李教授没有回答。“这个与报道有关系吗?等到专家论证会召开完之后,再向你介绍我个人的情况吧!”李教授表示。8 H+ W. o$ n2 k% v6 h% b

* t4 [1 m" ^: X
* g6 i6 \* H$ p# B" U3 q2 T3 c+ v& S$ g( h$ q
    而据该中心网站显示:李建远,男,1955年3月出生,1995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被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授予博士学位。现任医院中心实验室、烟台市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内聘为主任检验师,2004年被烟台大学聘为教授。1999年被青岛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2002年被山东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n2 o" k$ u. A& B* G2 M+ R' D

% t7 J' A. @  T! k # }5 q8 w' i+ D) \0 \' ]
4 Q/ V  Z8 E3 d+ B% y( L
    不过,简历中并没有详细记录李建远究竟在哪里获得硕士学位,至于授予其博士学位的“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记者也没有找到相关资料。6 t5 G& E4 e  r$ l: S: n, E

3 f7 `5 l' d/ w' k2 @: \1 ] - Q5 d; n( Y/ s4 E) Z5 Y3 x

$ y2 L1 N( q8 l/ W- ^) Y7 v, g% `9 \    “我是1999年5月份调入这个医院,医院这个新大楼是同年10月份投入使用,我们是在同年深秋”时争取到国家‘863’项目的。“李建远曾向媒体介绍自己。% h& Q% B) O3 X
4 ]' Z4 G0 l8 @4 _
  \$ n# T" U  r2 u

) T5 ?. V0 N+ Q7 W% |& Z    据媒体报道,李建远是毓璜顶医院“院宝”级的人物,而他能够来到这家医院,还有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 i1 @! q' K* ?7 h* h7 \% G2 E

& s$ |- V1 ?( A. l4 g7 ^1 p
5 _5 O& Q8 T$ W& Z! X' {, n: M! I8 M
    1994年,李建远领导的菏泽地区医院的中心实验室在山东省三甲医院中心实验室的评比中荣获第一。后来,毓璜顶医院党委书记现任院长的刘运祥带队去了菏泽地区医院取经。也就是那时,他第一次游说李建远到毓璜顶医院来,他希望李建远能帮助毓璜顶设计建立一个山东省最好的中心实验室。
% U+ B0 s/ p- J5 ~' P1 C; C6 O1 }4 y" s" ~" b
7 N6 m+ o$ g$ C; ?& T% c7 y

' L; g" W9 a  k- b' b    1998年,刘运祥带着一位副院长第二次去菏泽“挖”李建远。此后李建远的工作几经变动。不管是深圳、青岛还是济南的省立医院,他一直在选择一个他能更好发挥的地方。1999年4月,李建远在一次会议上又遇见毓璜顶医院的杨副院长。旧话重提时,李建远说:”我要求的条件你们达不到。”杨副院长给刘运祥院长打了电话,于是刘院长给我来电话说:“不管你来不来,你先来看看。”李建远说。最终,李建远来到了毓璜顶医院。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6 
威望
86  
包包
377  
沙发
发表于 2009-2-20 22:58 |只看该作者
如何评价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041670100bzjf.html)  k6 E: [+ s7 F6 Q
最近中国科学界出现了一件让人高兴而又担忧的事情,那就是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建远发表体外克隆人胚成果的一事,简称“李克隆”事件吧。/ _8 ?7 J3 n* A: I# W
让人高兴的是,中国的干细胞专家(土鳖也没关系,只要有那真本事就行)终于取得了让国际权威(能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首次灌大动物体细胞核转移克隆成功之“水”的克隆羊之父不是国际权威那谁是?)也认可和接受(文章都通过了多位同行专家的评审发表了出来那还有假?)的成就?而让人担忧的是,有些人非要以李建远的学历低和曾用过假学历来怀疑这“成就”也是假的。
# h! u+ b) L/ t9 d1 T首先,我要强调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是相关但又完全不同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有意把它两分开的原因。
( P" z& ^+ d8 i# J0 W科学发现是指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发现。技术进步是指对客观世界改造能力的提高。科学发现以对错而分。技术进步以高低而论。
' M6 t5 t# Z) Q体细胞克隆是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去进行具体操作的一个技术领域。目标明确,道路也有。有脑子而“手笨”的人就不一定比“没脑子”但手巧的人做得好。懒人肯定不会比勤快人做的好。只坐办公室的人不可能比在实验室的人做的好。3 Q  }) T$ n; [$ b2 O7 _
而判断技术进步的标准不是理论与实际的对错而是实际效率的高低或效果的好坏。就拿体细胞克隆而言,谁能把这细胞的“手术”做得好,谁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去掉了老核、接受了新核的卵细胞生存,谁能把这细胞培养的“基”给调好,谁就有可能将这活下来的变核卵的发育分化进行的更久。
/ y- ?4 Y) T3 n: G/ u: x; ?) X5 M李建远有没有那“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授予的博士学位”跟评价他的体细胞克隆技术进步毫无关系。他的成果是啥水平,看看变核卵的存活率和存活的变核卵的胚胎发育程度就可知道。在我看来,他的成果绝对是世界领先的,国内没比的。& T9 P& T) Q/ E. I0 V& Z1 H
当然,如非要说他的成果是假的,首先要拿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它是假的。不能说流氓的儿子一定就是流氓,而法官的儿子一定就是法官。实在是拿不到别人造假的证据而又非要不信人家的话,那怀疑的人最好照样再做一遍(经费自理)。不过别自己“手笨”而做不出来却要“生意不好怪柜台”。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19 10:34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