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06
- 威望
- 306
- 包包
- 3648
|
本帖最后由 细胞海洋 于 2010-6-19 19:03 编辑
$ S* J5 O* B; T: ^
& l1 u7 D) W T7 E新华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吴晶晶)近4年来国际干细胞研究热点之一——诱导多能干细胞机理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体细胞逆转为多能干细胞的启动机制,对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完善与疾病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r+ I/ G# {8 r) @! c% K5 q- u
8 g o: M2 a: d, V' l2 u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等人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北京时间18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
( n x* c2 R; s) z8 u8 _" v P; c$ c. T' s
该杂志同时发表了哈佛大学侯克林格博士的评论,认为这项工作揭示了间充质—表皮细胞转换过程在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显示了细胞重编程、发育的过程和癌变过程惊人相似。
2 o3 f4 p* r H5 @, T% |% m( K& ^' A4 x5 l
专家指出,这一发现不仅是诱导多能干细胞机理研究的突破性里程碑,也为继续改进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7 ]9 y. q/ R: R6 x% M6 F+ o7 L, b s+ a$ C$ x" T( u
多能干细胞能够定向分化为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等,也被称为“万能细胞”。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热点领域,其在细胞治疗、组织器官移植和基因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药开发筛选与药效、新基因发掘与基因功能分析、毒性评估等领域将具有重要的影响。 1981年,英国科学家从小鼠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而人的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直到1998年才获得成功。但由于宗教、文化、伦理等原因,其研究与应用一直没有大的突破。2006年,日本学者山中伸弥在世界上首次从小鼠成体细胞中获得功能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即iPS细胞),开启了干细胞研究的新篇章。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其诱导机理不明、诱导效率低下问题成为困扰科学家们应用该技术的瓶颈。0 K1 N: S2 m5 U
7 u O- V- c* j* }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裴端卿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近年来聚焦于多能干细胞的诱导机理和诱导效率两个核心问题,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a4 U" S$ b7 x
' O8 m: @; E: l! \ 继去年发现维生素C能加速诱导多能干细胞之后,裴端卿团队的又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过程的启动机制。
( p$ I h+ ~# b0 q1 R$ H' }' A3 o5 j
“我们发现参与重编程的4个转录因子通过协同作用,使实验中的成纤维细胞失去了原有的细胞特征,‘变身’为具有表皮细胞特征的细胞,这一过程打开了通向多能干细胞的道路。”裴端卿说。
6 W: q; Q# T5 `0 F( {% O8 Z
: s0 F% d0 l+ h7 W) i) v( U3楼原文 感谢lpzhdm 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