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8
- 威望
- 8
- 包包
- 898
|
作者:杨建华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 H. G0 ~( n' O: n5 B7 o: f
+ t" u0 O Y2 m* s6 T( c E! F
& D* @: d& d f4 Z9 ~( P " q5 K V5 N8 ^/ d
( K7 d9 ?) b1 I1 S! M/ }. b
8 H6 d, ~) T0 |+ y
6 p2 p% Q; |( r6 N4 _5 p: j * H G; Z* o7 z$ f
' I, B. t; O3 p/ |
# q& q/ [ a7 s8 G, F& q1 n
4 P$ y( k4 R7 b# H. i
B5 `& G2 N4 I+ R* z! ~& x 【摘要】 目的: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减少复发。方法:常规切除病变, 用电烙器在角膜缘外1~2mm处的巩膜表面做一排5~7个点灼烙,其上覆盖浸有0.02%丝裂霉素C的 4 mm×4mm棉片,保持4min,然后用50mL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取5 mm×5mm下方球结膜及角膜缘上皮瓣,将其移植于手术创面。结果:手术创面及巩膜裸区3~5天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54例58眼,复发4例4眼再次行相同手术,术后滴用丝裂霉素C眼药水,未再复发。结论:丝裂霉素C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因此也能抑制翼状胬肉术后的新生血管及残留组织的再生,从而减少和预防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自体球结膜与角膜缘上皮移植又重建修复了角膜缘局部上皮组织,恢复了干细胞的功能,阻止了结膜上皮和新生血管侵入角膜,术后胬肉复发率较低。 4 E4 C- ~: W% P' U
【关键词】丝裂霉素C ;干细胞 ;自体球结膜与角膜缘上皮 ;移植
w W; F# \2 M! \# m+ q 我院从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自体球结膜与角膜缘上皮移植及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4 ]# j1 A/ _' T3 o4 w/ Y1 p+ O8 w+ G
6 G* W W4 Y: J7 I$ K5 N& S 1资料与方法( T5 B8 n/ m2 n, Z
. a$ t7 m6 [! s* n
1.1临床资料
$ G- u5 d8 n( ]+ r+ a5 B/ U
% k2 A7 S8 N3 R* [" ?) D- ? 治疗58例62眼,其中男28眼,女34眼。年龄38~65岁,平均48岁。胬肉均位于鼻侧睑裂部,其中15眼为复发性胬肉;住院8例,门诊50例。
8 m7 b6 y& i* P3 P
9 X4 C6 N f- X1 y 1.2手术方法. K3 L6 U8 Z" Z5 }- _0 K8 l
4 t6 s/ H9 H5 f; _5 N6 y( E$ p 按常规局麻、开睑,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1)切除病变:用刀片沿胬肉头部边缘前0.5mm角膜上浅层划切,由此切口开始剖切,剥离角膜板层的胬肉组织致角膜缘,尽量保证角膜剖面的光滑,剪除头部组织,从胬肉颈部分离出结膜下变性、增生及瘢痕组织,给予剪除,暴露角膜缘外巩膜5 mm5mm。(2)丝裂霉素C覆盖巩膜面:用电烙器在角膜缘外1~2mm处的巩膜表面做一排5~7个点灼烙,其上覆盖浸有0.02%丝裂霉素C的 4 mm4mm棉片,保持4min,然后用50mL生理盐水彻底冲洗。(3)球结膜角膜缘上皮瓣的制做:在术眼正下方角膜缘处局部浸润麻醉,用刀片从下向上剖切结膜组织致角膜缘部上皮5 mm5mm似正方形的结膜角膜上皮联合瓣(不带筋膜),游离结膜瓣[1]。(4)缝合:将游离瓣覆盖于暴露的巩膜创面上,用9-0尼龙缝线,将结膜瓣带角膜缘上皮处间断缝合固定于角膜缘处,瓣的鼻侧缘与结膜创面缝合3针,其中间一针挂浅层巩膜,取结膜瓣处不缝合。(5)术后处理:术毕涂典必殊(地塞米松 妥布霉素)眼膏,单眼包封,术后绷带包扎1d,口服利君沙3d,每天换药,术后第3d开始点典必殊眼水每天4次,点3d后改为托百士眼水(妥布霉素),7~10d拆线。1 n& V& p. v3 F* O
& h9 t& {. I U* U5 c; I! E: c 2结果
- t+ s' f1 f/ ~" d, x9 I( Q) C% p0 ^+ r. b$ A. ?# G6 b
术后角膜创面3~5d愈合,巩膜裸露区(取结膜瓣处)3~5d愈合,结膜充血于2~3周后消退,拆线后有8眼结膜瓣移位,离开角膜缘2~3mm暴露巩膜,3~5d后愈合。术后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3年,治愈54例58眼,复发4例4眼。治愈者结膜平复,充血、胬肉完全消退,角膜上皮愈合,无新生血管和胬肉增生,复发者有2眼为再次复发,结膜充血明显,角膜上有新生血管和胬肉增生,复发4眼均再次行同样手术,术后滴用0.04%丝裂霉素C眼药水,每天3次,共5d,未再复发。
* o8 k. h: S& r _5 E3 `5 I8 a2 H6 q y. n7 ?$ o
3讨论
, m0 C6 Z& i+ w: D8 D; h6 ]
) t! A" f. c/ o- Q 近年来认为,造成翼状胬肉发生的环境因素,在损害角膜缘部组织的同时,对局部的干细胞也造成极大的破坏,致使其功能受损,病变随之发生。目前翼状胬肉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基于翼状胬肉的病因,胬肉的发生和复发与存在于角膜缘上皮的干细胞功能障碍或缺乏有关[2],Kenyou和Tseng首创了角膜缘移植术。丝裂霉素C能减少和预防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其机制主要是抑制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因此也能抑制翼状胬肉术后的新生血管及残留组织的再生[3]。我院球结膜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既重建修复了巩膜裸露区的球结膜,又重建修复了角膜缘局部上皮组织,从而恢复了干细胞的功能,阻止了结膜上皮和新生血管侵入角膜,达到治愈胬肉和防止其复发的目的,同时再辅助手术巩膜暴露处丝裂霉素C棉片的应用,术后胬肉复发率较低,可能主要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为受损的角膜缘提供健康的干细胞来源,并且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关,另外与显微手术清除病变较干净、术中损伤小和术后反应轻亦可能有关。, w4 I! D: I* K+ J
【参考文献】" K+ s! Q3 W1 W y6 J/ [ b: ]
[1]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19-1332.
" F* o. G0 c2 d# @7 A- p$ T% b( r7 n6 _# q
9 _8 m K0 e3 ?, J3 _3 A3 K1 D' T; e
[2] 赵春娟,陈峰.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的比较[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1):46-48.$ b( O! U4 [4 o7 O$ V
" d2 N0 J7 n# @. Z/ Q* @% `( c. ]0 j0 _# C' ~- F
7 R# \( _2 R0 v; v% ]
[3] 胡洋,曾益群,彭招华.丝裂霉素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2):1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