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Nature》:iPSC引发自体免疫排斥反应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98531|回复: 0
go

《Nature》:iPSC引发自体免疫排斥反应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162 
威望
162  
包包
28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4:01 |显示全部帖子
这个实验结果比较有意思,虽然会加大iPS走向临床应用的难度,但总体上讲还是加深了对iPS细胞的认识。同时也为iPS技术或者自体细胞移植治疗设立了以前没有想到过的鉴定指标。
2 X4 X" B5 S; E4 Y3 l0 `/ u个人感觉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w; g) z. K& B- C9 |& }5 l$ o
其一:文章中提到的同种品系ES细胞并没有出现免疫排斥,而自体iPS细胞居然出现排斥。这说明了iPS细胞与ES细胞还是存在差别。但这种差别,可能是人为因素。比如iPS细胞的质量问题。文中采用的iPS细胞系,并未告诉是否可以出现生殖系嵌合。重编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间产生的不同的iPS克隆之间特征都可能不一样,所以才需要一系列的鉴定手段来判断一株iPS细胞是否是与ES相似。文中的鉴定仅仅到了嵌合鼠。如果有生殖系传递或者四倍体互补的鉴定,将更能说明问题。作者应该加大样本量,采用高质量的iPS细胞系来做免疫试验,才能更有说服力。3 M0 P9 B( @: j  d4 Q3 E
其二:文章中的iPS细胞系来源是B6小鼠的MEF细胞。MEF制备过程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应的小鼠出生,也就是说iPS细胞与最终做免疫试验的小鼠并不是真正的一样,只能说是同一个品系来源。最严格的实验应该采用B6小鼠的成体细胞,比如鼠尾间成纤维细胞TTF来进行重编程。然后将得到的高质量的iPS细胞(经过生殖系传递或四倍体互补鉴定)在TTF来源小鼠身上做免疫试验。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仍然能发生免疫排斥,则说明了重编程过程的发生免疫原性改变的问题。( B: f% v( z; t; z
其三:不排除的确是因为文章中所说的部分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immunogenecity shifting。如果说这些基因真的与immunogenecity shifting有关,倒也可以看做是免疫学的重要进展。说明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式可以导致个体免疫原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由于重编程的不完全、记忆还是分化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引起的呢?
% Q4 m& _0 Z+ S2 v' o总之,该实验存在一定的背景上的干扰。但发现的现象需要重视,机制需要阐明,才能为iPS走向临床,或者说细胞治疗走向临床提供指导。/ @0 [" I# S* z

" v: [% X* J2 m2 K, V( Y5 N. k
; v% |  d9 J+ D6 ~4 D. r) W# d: ^( E. `. D, p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30 + 5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30  包包 + 5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10-30 04:09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