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933
- 威望
- 1933
- 包包
- 4926
|
本帖最后由 FreeCell 于 2012-3-19 10:49 编辑 & p4 N2 u2 E0 Q% ^6 g3 ?4 ^& |
* \: ~7 R" B3 x" d' Q) @* E6 P做个聪明的患者:教你识破医疗骗局
. u7 x9 X4 f. A7 q3 O3 z y4 A8 t6 ?
文章摘自《不生病凭什么》
5 q/ F1 \# ~/ v 作者:原是流民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L( X4 W. q' i1 h- K+ L- l 本书简介:在中国哪些医院是最好的?2.我们怎样跟医院打交道;3.什么样的药品最适合你?4.医学是怎么回事;5.如何认识我们的人体;6.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疾病是怎么回事;7.我们如何保健才最科学;8.医生是怎样的人,我们怎……[连载内容]
4 V% T0 K7 |0 _* T: }9 a+ u1 I8 [& B/ Q/ M9 N" L
3 k* B( b; j: ~5 T9 N
1、该不该向手术医生送红包
/ k6 D! w# l; C9 B% ~0 W: X* {
& x$ D3 ~! y3 {# v 我经常听到亲朋向我表达他们的担忧:听说,如果不给麻醉师塞红包,他们会故意把麻药打不够量,让你手术痛得要死;听说如果不给手术医生送红包,他们会故意把手术做不好,让你反复数次才彻底解决问题……有这回事吗?
" E, Z# ]1 O/ P4 i7 O& N S6 Q& p! x: x+ j$ f; q. r) ?; `6 M. L9 A$ S
我承认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才不拍胸脯替天底下所有的医生打包票。但上述行为,对我和我身边的同行而言——简直就不可思议!有句话我敢说:在中国正规的医院里,故意伤害病人的医生行为是极少的——这应该是事实。& g5 t+ ~2 |, J% P! M7 m3 Q3 P
w8 c: J0 @; {1 ]: ` h( g 当然,与医生有私交或通过金钱建立私交(送红包),或许可以得到更耐心的解释、更周到的服务,医生也可能会更在乎你的个人要求(如经济承受能力、个人特殊情况),但如果不送医生红包,或许你会得到些冷脸,以及命令式的指导,个人要求也可能比较不受重视,但治疗的效果应该不会有很大差别——躺到手术台上,什么人都是一样的,这绝对是大多数外科医生的心里话。
8 y* m; q) n/ r% x& {6 w# b& @% T3 |8 t' q7 N. K& x
几乎全部的医生都希望能用他的所学为病人解决病痛(当然,如果你是他老婆的初恋情人,又落到他手里,这有可能另当别论了),倒不是因为他拿了你多少钱,也跟他有多高尚扯不上关系(其实,医生也有七情六欲,也会有品行不端的人,而且还不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同行间无形的压力,你做得怎么样或许病人难以评估,但同行们都放在眼里,他们的评价是一个医生最在乎的。
: I/ E& b( L( O a7 U* t) c2 b! J
# i' K! y; [( L1 @ 我想任何一个医院里,都有大多数护士、医生眼中的明星人物,他们的漂亮手术经常会博得满堂彩;自然也难免会有庸医,他们犯下的错误,会在医院里传上几十年,直到他退休离开,也还会有人提及他,让刚毕业的小护士或实习的小医生整天把他挂在嘴边当笑料——他恨不得割上几万条盲肠并成一根绳子上吊算了!- {* k# P0 k4 d% a. {
' V, F; e- d! l% T! [; I# \( E
2、中国医院为何会看病贵
% _- s( S6 u" h) b1 r
1 R3 d5 ?% {. _8 K (1)压垮病人的医疗费2 r2 r. y3 _ y7 V
5 k6 R1 K0 J* O3 [' a% q$ V
或许,我有点“夸夸其谈”:医生从不会刻意伤害病人!但如果懂行的人,就会立马反驳:那医生通过过度医疗,把一位病人弄得负债累累,尽管帮他治好了病,但却让其一家过上几年的苦日子——这算不算刻意伤害呢?这话真是直击要害,我只能哑口无言!- ]! L+ w3 f& j2 U
" f, I9 K2 P, G
中国目前是“看病难,看病贵”,而最核心的还是后者,“看病难”其实不能成为一个对中国现在医疗现状过分责难的理由,大家都向大医院挤,当然看病难了,还有那么多卫生所、社区医院一天等不到几个病人呢!当然加强基层医院建设,平衡医疗资源是一回事,但永远也不可能把每家卫生所、乡镇医院建得比肩北京协和、解放军总医院一样的设备条件!
1 w- c! d0 `2 B# z8 m6 a6 P. i z1 p' m8 f# F$ C# |
“看病贵”是目前根本的矛盾所在,一方面政府投入少,老百姓自己掏钱多;另一方面医疗费用已不是水涨船高,而是水面上升热气球了,水涨它飘得更高。这个难题其实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国都存在,只是中国还有更为特殊的原因罢了。
7 r6 _2 a5 ]' x4 A: |% r i+ e4 i; l: _ [! z: x
(2)迫不得已的过度医疗, f1 T# K9 @1 ^( T
* j' D9 K* Y. W. [ K6 F' e" e/ ^ I 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病人,最需要警惕的是“过度医疗”。什么是过度医疗?举个例子,你感冒了,其实只要5块钱就能解决问题,医生却给你开了50块钱的药,这就是过度医疗。
5 m3 P6 f3 H+ T( d$ F0 |# u8 `/ f( n' Q! K+ c
那如果我发烧又咳嗽,医生让我又抽血又拍片,最后发现什么都正常,只是小小的感冒,这算不算过度医疗?这或许也是,但现代医学是种实证医学,医生会尽量地找客观证据说话,诊断什么、排除什么都要有根有据,这是现代医学的标准化要求所致。现在医疗体制其实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大工业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一切力求标准化,所以诊断有标准,治疗更要有标准。
6 L9 n* C6 h7 g: M
' C" z4 j6 A" A/ X# c( E- V 诊断标准化之一就是要求尽量用客观的检查指标说话,这就造成了医生轻视主观查体、重视客观检查的趋势,于是乎病人身体稍有不适,医生就大开化验单。这一方面确实加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但一方面,却也使整体的医疗质量得到了保障。
/ ^9 H; `8 }& U z2 T: l. o" g( m: Y* G! ]% g. W
好吧,可以这么说,对于就诊的发烧、咳嗽病人,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问病史、肺部听诊就可以大致诊断出来,但如果碰上新医生呢,或者碰上老医生心不在焉呢?所以医疗上对于怀疑有肺炎可能的患者都要求行肺部X光检查,对于最终诊断只是感冒的患者而言,拍X光片似乎是过度医疗,但如果真是肺部感染呢?不做检查的话,就极有可能误诊!
: E- I8 @. W# W6 }% _& z9 }; J5 C9 ~/ s
(3)举证倒置是把双刃剑
! x: p" h( ?% f ]% m; h- h
* P$ h$ R$ E9 n+ s 过度医疗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医疗纠纷中要求“举证倒置”,就是说发生医疗纠纷时,病人不用举什么证据,只要大喊:医生你错了!我不用证明你为何错,倒是医生你要找证据证明自己为何没错,如果你无法为自己辩护就得败诉,这就是所谓的“举证倒置”。
; a: n& v8 S$ y8 ]" l) v
( j5 O% c* ^1 h' T. d( C 给你讲一个实例,我曾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个患者双大腿被卡车碾压得几乎全断了,只剩一点皮肤粘连,如果不立即截肢止血就有生命危险,但主刀医生则坚持要行X光平片检查才肯手术,“拍什么X片,断成这样不是很明显吗,拍X片对治疗根本没有什么指导作用,反而耽误病情”——我当时是这么想。
4 y- W4 s+ i' ^9 g( u
% o5 @# y0 v9 A: e 但那位主刀医生是对的,他需要当时的客观证据来证明他行截肢手术的合理性,这张X光片他可能看都不会看就存起来,只是以防万一患者把他告上法庭:你当时为何要截掉我的两条腿?如果没有这张X光片,医生就得败诉,他一生的职业生涯就得终结,因为他没有任何证据来替自己辩护。
3 |4 `4 E; O( h7 ]4 d- v5 l1 }# d+ U' K {1 y% H- p o
“举证倒置”的结果是医生会进行很多检查来保护自己,我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得到的第一句告诫便是:学会保护自己,因为医生是一只脚跨在法院中的。当然,我们可以大声地指责医生为保护自己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但同时也要检讨自己,正是目前极度紧张的医患关系,才造成这种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4 |1 e) o$ X- c" H9 I) U) s
& y7 J" P9 [" s7 q- P# ~ 所以是否过度医疗有时很难界定,只有一种情况是肯定的:医生为了拿回扣,不根据病情开大处方就必定是过度医疗!
! `9 S9 L- o$ {8 B$ I& y- M0 ?2 t( i3 a* b2 T
(4)遇上坏医生,玩你没商量' O4 T7 _& f" {
: D) u+ E7 P; S- g# ` 对于一个普通病人,要去识破医生过度医疗的把戏无疑很难,很多时候贵的药物确实疗效好,贵的进口器械确实在治疗上与国产器械有较大差别,而且有时候还非用某种药物不可(如严重感染后经检查发现致病素对大多数抗菌素耐药,就只能选用万古霉素,这种药是目前已知的耐药菌最少的抗生素)。" b2 O9 b0 ^( O' ~+ O0 e/ I& S: X
" h5 h- Y% j5 b; [ 即使同是医疗行业的人,不同专业有时都很难界定一个医生是否刻意在玩过度医疗的把戏。当然,对于有钱人,他们希望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多花点钱这也无可厚非,就像你一件一百块的衣服珍惜得跟命似的,人家一身行头一万块,脏了就扔!
8 |/ o; W# Q$ I
! f5 R) s" H% |$ Y' c0 G( E; f 3、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5 D: [% E$ f' y
; t' H3 Q* A+ q 对于一个聪明的病人:以最适度的费用最好地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适度是相对的,你比较宽裕,当然可以接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你经济上比较拮据,有些好的治疗方法你就无法享用。4 M3 {1 G0 K8 A$ g0 O8 M
6 U; g$ Y# ]! M8 p y% ]/ J9 k 而怎样让医生根据我的经济状况和病情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呢——这可最需要大智慧,也是一个聪明的病人最需要考虑的。
4 z+ d! z8 @8 B: |+ @
( r* o7 a" q2 J! [+ v" w4 \ (1)根据病情找对“适度”的医院
; a6 `0 ~+ d6 Y- H" e! B% @% `" A
# ~: p% A0 X8 J+ k1 ^$ o 首先,你得有点医学常识,对自己的病情大概有所了解。感冒、发烧、拉肚子这一类常见病,你不一定非得挤大医院,非得挂专家号,非得难受半天后大骂“看病难”,只要找个技术力量比较过硬的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问题。而病危患者直接往有实力的大医院送反而更省钱,而且还不耽搁病情。在很多情况下,危重病人送到中小医院,又是检查又是四处请会诊,最后得到结论:我们处理不了,你往上级医院送吧!好了,到了上级医院又是一番检查(上级医院一般不会全盘信任下级医院的检查结果),不仅花的钱更多,而且严重耽误了病情!
9 E+ F# P; q) D8 j6 ?$ k# E. b
" x I Z5 m) {: l, u (2)找你信任的医生看病0 I! r& s& L9 ^: ^3 `# y! \$ V
& B, [7 H) ~4 J7 G
其实这又回到当聪明的病人的第一秘诀:有个愿意帮助你的医生朋友。如果你的医生朋友并不是你所患疾病的专业医生,他也会有自己的同行交际圈,他能给你提供谁技术最好、谁比较让人信得过的有效信息,如果有可能,他还会帮你打个招呼(不管你承不承认,招呼这个玩意儿在中国还是能量巨大的)。可我没有医生朋友呀,我和所有医生都割袍断义啦!那怎么办呢?只能学会善于收集信息了,一般哪个医院哪个医生怎么样,技术如何、医德又如何,在医院中都会有个公论,你只要向护士或工作人员了解一下,这些信息你都能搜集到。那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就只能碰运气了!不过,满口称赞某种药如何如何神效的医生一般比较不值得信任——这是经验之谈!. ?: o5 N+ ]8 Y( g0 O4 k0 z
1 Y& s# I5 H/ N3 ^9 ~* J- U' h(编辑:张佳怡)2 q8 A* G+ C3 Q" y c9 f# y9 V7 Y) w
) p, n6 Y8 W5 L( Y4 z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ss/2009-06-10/1419256888.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