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250
- 威望
- 1250
- 包包
- 219
|
9 r w) R- P! J6 h! d' |
在2012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干细胞研究科学家两个月后,中国一个在6年前获准进入临床试验的三个干细胞药物之一“间充质干细胞心梗注射液”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间充质干细胞心梗注射液”是河北省干细胞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干细胞药物,该药物在2006年就已获得SFDA的临床试验批件。在此之前,SFDA还批准过两个干细胞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分别为“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除此之外,中国近6年来并没有新的干细胞药物获批进入临床试验。而就在2012年,国外已有三个干细胞新药被批准生产进入市场。从干细胞药物来看,中国的干细胞产业已经落后于其他干细胞研究强国。一些业内的专家表示,中国干细胞研究水平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产业政策的不完善导致了干细胞药物的发展略显滞后。
5 a# k7 W# ? I3 P/ O/ R3 Q, I( k" }# G* W
国外已有4个干细胞药物获批6 u5 F3 c5 L. I3 T- r
1 T1 d( p9 y n$ |% X; Q' h& w加拿大在2012年5月批准了美国Osiris公司的干细胞药物Prochymal上市,用于治疗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GVHD致死率高,多发于移植时配型不完全匹配的受者,由骨髓移植后的免疫排异反应引起,常对皮肤、肝脏和消化道等造成严重损伤。现多用激素类药物治疗,但疗效甚微。Osiris公司表示,在临床试验中,约60%的GVHD儿童患者使用此药后症状得到改善。Prochymal由来自于健康的青年捐献者骨髓中的间质干细胞制备而成,从一个供源的骨髓中分离出干细胞并进行扩大培养,即可获得多达1万个剂量的Prochymal,因此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干细胞药物。Prochymal取材于成体干细胞,因而也不会涉及胚胎干细胞相关的伦理问题。预计在2012年年底会向美国FDA提出申请。
5 ]5 E. [6 X5 X) r6 f. z
u- e( q9 z6 c1 c: z3 C& U2011年7月,韩国批准了由FCB-Pharmicell公司研发的心脏病治疗药物Hearticellgram-AMI自7月1日起投放市场销售。Hearticellgram-AMI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从患者自身骨髓中提取间质干细胞移植注入冠状动脉。Hearticellgram-AMI被称为世界首例干细胞治疗药物。
+ C5 q& P. g' \
, U7 c% a; u% f# y2 V6 t2012年1月,韩国批准了由首尔Medipost公司研发的干细胞药物Cartistem。CartiStem是全球首创的异基因干细胞药物,与Hearticellgram-AMI不同,CartiStem不是使用患者本人的干细胞,而是来源于他人新生儿脐带血干细胞,用于植入治疗关节软骨缺损。
! d+ M/ i9 H1 U) M) D/ ^+ X
0 T; w; l4 K8 m6 \: h- w! k2012年1月,韩国批准了由Anterogen公司研发的干细胞药物Cuepistem。Cuepistem也是自体干细胞药物,是由患者本人的脂肪组织提取,用于治疗复杂性克隆恩氏并发肛瘘。Anterogen公司是韩国最早进行干细胞技术研究的公司之一,掌握脂肪干细胞原创技术。
$ c, I4 s8 k* g" j9 A4 ^/ i0 ]* ^/ p9 L1 c! l& W
中国六年前批准3个干细胞药物临床试验
- X1 i' z7 Z1 v2 |% d! y$ r5 G
1 f( T/ Q- J F9 w! E中国在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批准了三个干细胞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根据中国SFDA网站的查询信息,这三个药物分别是“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间充质干细胞心梗注射液”。3 V9 D9 |+ d7 @. Y7 V$ @( g% I
4 F% @/ a" l' d4 [( ]5 ]) u+ x“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赵春华领衔的课题组申报的全国第一个干细胞创新药物,在2004年获得SFDA批准进入Ⅰ期临床试验,于2006年4月21日获得SFDA的Ⅱ期临床试验批件。值得一提的是,干细胞新药“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Ⅱ期临床试验研究在2006年还被评为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重大、重点项目。" T9 {' p6 t- H* i9 O
3 S" u. s7 D0 s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发的干细胞药物,在2005年获得SFDA的临床试验批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利用患者自体来源的骨髓,体外分离和富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经过培养、扩增后使其达到一定数量而制成的均一稳定的细胞悬液,主要用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细胞治疗。
3 h1 A! P# p, f. b2 h. O. k! V! Z$ F c4 {4 X
“间充质干细胞心梗注射液”是河北省干细胞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干细胞药物,该药物在2006年获得SFDA的临床试验批件。根据最新的报道,“间充质干细胞心梗注射液”在12月份顺利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据报道,该药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有效性评估达到60%以上。
1 S" a8 \$ V) U/ r# p1 }* ~# `; L. g2 R1 k4 \. @1 ~9 G" ^: W0 \' [. B+ R: k
从干细胞药物的数量与进展来看,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落后了。三个在六年前获准进入临床的干细胞药物,其中两个在近几年毫无新进展消息,另一个也才刚刚完成Ⅰ期临床,尽管媒体报道效果不错,但是在即将出台的干细胞产业新政下,前途还未可知。并且,最近6年SFDA未批准其他的干细胞药物临床试验。
* w& ~2 Z+ ]; B9 i! [# v7 t& v- |$ h5 N! N2 P w
什么因素制约了中国干细胞药物的发展
5 [7 i3 d7 S6 U% A/ q+ Y" G9 Z' J$ U ~* x: s. g
中国干细胞药物的落后源于技术与基础研究的落后吗?干细胞技术从1998年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到2012年获诺贝尔奖的IPS技术,这都是革命性的技术。对于传统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手术或药物疗法,干细胞技术开拓了第三类医疗技术。干细胞专家、广州爱菲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冯文峰表示,“在这一方面,中国是与世界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西方国家的干细胞研究受到政策不稳定的影响,而中国对干细胞研究的一贯支持政策实际上让中国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拥有更多的机会。4 @( {( q2 E% c+ [4 `: h* n4 {+ Z9 e7 q
$ Z: g9 h8 y! e$ r在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产业中,干细胞临床研究居生物医药板块支持力度的首位。目前,863/973以及国家自然基金全部设有干细胞科研基金并将支持方向明确指向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s4 f6 X) ], J
! u; @# ?5 C' ?2 D) J
2012年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35688各项目,其中干细胞相关的项目达到600多项,最高资助金额达300万人民币。$ X' M0 P/ O. W
2 {2 ^/ J8 a' ^. }$ b& D
除了拥有超强科研实力的美国,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相差并不太大。也就是说,研究能力并非影响中国干细胞产业发展的第一因素。以韩国为例,2012年在CNS期刊发表干细胞研究成果数量为0,自1960年代以来在Cell系列发表的相关论文只有2篇,但是目前已经批准3个干细胞新药,而其他国家基本还停留在“零时代”。
) ?1 Y$ ~. W- t. v+ l% o+ S( g, o; }! ?$ M8 e: v* C: d
那么阻碍中国干细胞药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中科院院士吴祖泽认为,中国与美韩等国在干细胞治疗领域的差距主要有三点:一是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质检标准与质检受理单位,因此也就不能大规模使用;二是干细胞临床研究与应用的审批规程和监管规则还没有形成,有待理顺;三是一些单位作了过度的、不科学的商业炒作,造成负面影响。10月6日,Nature杂志以《Stem-cell laws in China fall short》为题发表社论,在对中国政府在干细胞相关法律制定上下了大力气表示赞赏的同时,指出中国干细胞相关法律制定仍有欠缺的地方。
4 }7 C; u4 W: u& [; N- E) R
m' |4 _, N' I& `制度与政策因素影响中国干细胞产业发展的观点也得到其他的行业专家的认同。无锡博雅干细胞集团董事长许晓椿在接受生物探索的访谈时表示,中国干细胞产业的发展总体上跟国际上的发展是旗鼓相当,但是在法律法规上,滞后了很多。中国的干细胞技术其实跟国际上走的还是非常接近的。中国过去缺乏的是对干细胞产业的明确的规范,造成了行业的混乱。
# _. g, B4 r7 V& }, n |' M o& f7 `
冯文峰认为,干细胞药物发展的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欠缺有效的制度和有效的政策,从2009年卫生部把干细胞列入第三类医疗技术到现在都还没有配套法规。”据他透露,国内多家医院和公司都曾申报过干细胞药物或疗法,但卫生部都没有审。- U7 W& \# k5 s3 P; ?
3 R0 j3 F! _: ^: i$ `3 ?2 n
新药研发大多由研究机构与医药企业联合进行。一个创新药要能够进入到市场,在研发与试验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新药研发进行投资的机构毫无疑问希望能够从中获取利润。但是中国的干细胞产业在过去的发展中,由于政策的不明朗,导致投资机构也不敢进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细胞产业及干细胞药物的发展。) ~+ R* |0 G7 j
: i2 w, n) h6 z" T+ Z
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教授表示,国家干细胞产品审批和应用管理的法规不完善及滞后造成了中国干细胞治疗无章可循发展混乱,进而影响了真正具有潜力的干细胞药物的发展。“我们目前有7—8个药品,如果批下来年市场份额会有几十亿元,可能会比目前市场追捧的抗体药物应用还更广。但目前一个都没有批,都搁在那观望。占用了很多资金,骑虎难下。不发展前功尽弃,发展的话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突破目前这种政策困境。 ”
/ e( t' v3 e/ Z9 o5 n% H; @
; ^0 Q0 f$ }- z; s6 Q$ H. s干细胞药物前途光明) A4 [$ T0 s2 s5 ` f7 ?- |
0 E" Z! Q% [ g% b0 C3 N) F行业的乱象,专家的呼吁促使了监管部门采取行动。2012年1月,卫生部下发《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正在开展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停止未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项目。3 M1 D6 s: n1 ?) G% C9 o
1 x8 A6 W$ `( A
据报道,由相关部门起草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讨论稿)》、《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讨论稿)》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讨论稿)》已于今年9月底上报国家卫生部干细胞临床研究领导小组,将择机公布。" z1 X& a0 m5 \2 P8 h$ x8 \
0 K" C; ]7 p8 v4 `
我们有理由乐观地相信,在中国并不薄弱的干细胞研究水平上,上述法规的出台有助于中国规范干细胞行业发展,尤其是临床治疗领域,最终促进干细胞治疗产业化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