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4651
- 威望
- 24651
- 包包
- 143755
|
中国生物科学研究为何落后
4 x# a1 D, [8 }5 @ a$ D3 [$ J W2013-09-16 来源:science-weekly 作者:梅志平
' L" m5 B: p- D: l7 `
J3 k6 h5 e c/ }- ]中国的生物科学研究总体上落后于国外,这是事实。当然,国内有些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沿水平,但毕竟属于少数。
/ E1 Q5 ]5 k8 K% g4 K- x9 S, u我国生物科学研究落后的原因,既与生物科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有关,也与我国的科研体制有关。但今天,我只想从我国研究生招生的角度,来探讨有可能导致我国生物科学研究落后于国外的原因。其根据是,研究生是高等院校和很多研究机构的科研主力军,同时我们高校的老师也是从研究生中选拔出来的。因此研究生培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 f! }6 c& S7 y [0 p' l
交叉学科发展受阻9 E( E( ]- Q! d6 d' Q6 O. y) |
总的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还在沿用90年代的计划经济模式,实际上是本科生全国统一录取方法的延伸。/ d, E6 t' X( n2 L
我国采用这种研究生录取方法,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主要是社会缺乏诚信系统,政府为了尽可能保证每个考生公平的机会而采取全国统考和各专业入学考试,进而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录取的方法。这可能也是一种无奈,但它的弊端确实很大,甚至可能大于它的初衷。
6 Q# F, K- }2 P目前,我国研究生统一考试,以及根据各专业的入学考试成绩进行录取的方法,其最大弊端在于严重限制学生跨专业报考的可能性。而跨专业报考研究生恰恰是实现学科交叉的前提。
5 p$ m2 F( L: _% r/ D* m: W在科学研究中,很多重要的新发现都是在学科交叉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于生物学来说,学科交叉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生物学内容非常广泛,从生物医药到环境保护都有涉及。就其研究方法而言,主要建筑在化学、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之上。4 t$ r, t: v, o
从生物科学发展历史来看,生物科学的很多历史性突破是和学科交叉有关的。例如生态学上著名的李比希氏最小定律(Liebig’s law of the minimum),讲述的是生物生长由相对于生长需求来说供应最稀少的资源决定的,而不是资源总量。李比希是一位化学家。他扎实的化学基础帮助他发现了氮是植物的必须营养元素,植物的生长经常受氮的限制,从而促进了化肥的发明和农业的大发展。这为当时克服人类面临的饥荒作出了伟大贡献。$ ], T) J1 _ s1 u9 X! {+ \- Y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Francis Crick是物理学家,有幸参加生物医学的研究工作并开展DNA分子结构的研究。最后他和生物学家Watson一起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而DNA双螺旋结构的确定主要依据物理学上的X-衍射技术。因此没有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结合,就没有现在的生物学。
0 M9 J: m0 v& \5 M这些成果虽然并不是研究生取得的,但足以说明交叉学科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I' }" ~$ `3 G |但是,按照我国现行的招生体制,考生首先要参加志愿专业规定的课程考试。如果第一志愿不能录取,考生还有调剂录取的机会。调剂的条件是调剂专业的考试科目必须和第一志愿所考科目相近。
# M* a, F! S/ Q$ g6 z; F比如,生物学专业的入学考试课程,根据不同研究方向通常是“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这些课程除了生物学和农学专业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很难考过,更谈不上高分,从而也就很难被录取。% j j/ K, h; j5 ~5 N* U
因此,我们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严重扼杀了交叉学科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很多 me too 的研究,而很少 I said so 的研究的原因。- G1 B- q2 y( W% e1 ^/ p3 m9 @: W
招生体制太重学科& X: Z( v4 R7 ]* s& M9 r
我们的招生体制太看重“学科”,而缺少有利于“基于解决问题”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我们做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包括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而不是为了建设学科。学科的发展是在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进行的。现在我们搞出很多和学科有关的名目,如一级学科、二级学科、n级学科,从硕士和博士点的申报、招生名额的分配,到导师所在的学科点等都人为地阻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 d, p* n6 }! ?( V7 Q" A5 j8 c
相比之下,国外研究生的招生除了GRE以外,没有入学考试,主要看本科学习成绩。而GRE主要是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语文能力、逻辑能力和数理能力等科研基本素质。对于本科阶段的成绩,导师主要看专业背景是否符合她/他的课题需要,当然成绩好坏也是看的。因此,导师有很大的自主权。. t \0 [) h$ B% A, O, o
在我工作过的国外的生物学为主的实验室,我就碰到了几个原来是数学系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课题是对实验室的历年课题中获得的数据进行集成分析。这种用数理方法对历年数据进行集成分析所能达到的深度,是单个课题的数据分析所无法达到的。实验室中也有学生原来是学化学专业、物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 l6 B% G- C$ y" P! _7 E: |7 m+ s) v
更极端的例子是,我曾遇到一位已经拿到终身教职的环境生物专业的副教授,本科学的竟然是宗教。我很好奇地问她:“你怎么从宗教转到环境生物专业?”她说她学了4年宗教后感到宗教需要实践而不需要研究。当她在一些环境部门做实习时发现自己对环境问题非常感兴趣。同时,由于她的文科背景,她非常善于写作,能将复杂的环境问题向普通百姓和政府部门解释清楚。所以她决定将环境科学作为她的职业,并攻读环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最后,她被她的导师录取为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了几门本科课程后,她开始从事生态数学模型研究,如今在这个领域内做得小有名声。
0 p. _- ~- T' y3 R# M所以,我一直相信,只要有兴趣,导师给予适当指导,学生肯定能学好,而且会有所成就。如果把她放在中国的考研制度下,一个文科生做数学模型的研究恐怕只能是个梦。而导师可能也就没有这种挑选有培养苗头的研究生的机会。
1 y2 B( ]' B9 M& `+ d5 b科学研究水平及创新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科研投入、基础设施等都有着密切关系。研究生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外的研究生培养与国内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时很难说孰优孰劣。但国外的招生体制使学生和导师之间进行学科交叉成为可能。我想这是国外研究比我们走得快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L' j* [& c h2 s
因此,我国沿用了几十年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应该按照科学研究的规律进行一些改革,给导师和学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去选择合适的学生,而不仅仅选择那些高分、名校的学生。教育主管部门要做的是培养质量的监控等下游问题,而不是处于上游的招生问题。
' @ V6 v! O( s作者:梅志平,系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系教授、生物系主任
1 L6 ^ A8 D% U, [7 d" ^ |
-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