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29692|回复: 0
go

[讨论] 求助B细胞或T细胞来源的细胞系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11 
威望
11  
包包
126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6:50 |显示全部帖子
我国学者发现非霍奇金淋巴瘤新靶点  y4 H$ s- x  c$ L
    近日来自中山大学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等10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别出中国汉族人群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全新易感位点。相关论文于6月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E/ w2 O, r8 U- K" Q4 O& w; B) L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林东昕(Dongxin Lin)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Adeline L H Seow博士、中山大学癌症中心的贾卫华(Wei-Hua Jia)教授,以及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的刘建军(Jianjun Liu)研究员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B7 o5 `$ F8 ^1 H

  P" y* a& e* r0 m3 }, }2 q8 @  I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以20~50岁多见,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临床将恶性淋巴瘤分为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并且近十几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B细胞型和T/NK细胞型两大类。而B细胞型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70%左右。
# a7 Z; }+ o2 n* R: `: K6 ?
2 _4 `8 T! P  K    为了鉴别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潜在遗传风险因子,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针对253名中国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个体和1,438名对照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随后在另一组独立的1,175名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个体和5,492名对照人群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
6 }7 s' Q1 r: T! N0 z
+ i  U5 @9 Y. ]: P, l    由此,研究人员在富含癌基因的染色体3q27上BCL6基因和LPP基因之间,发现了一个新的易感位点rs6773854,并证实其与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风险增高显著相关。但研究人员未发现rs6773854与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谱系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的证据,并且他们证实B细胞亚型和非B细胞亚型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2 V4 p2 z: o7 I( ^& _
3 u. M. O3 h, H+ V2 O    新研究鉴定出了一个与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的新遗传区域,这些结果为推动对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疾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5 l  F7 m* w% E+ I* M% \- X
) u( N* {8 Z. h; ^: c& }, j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林东昕教授主要从事系统研究致癌物代谢、DNA修复、细胞周期和凋亡控制、肿瘤免疫等系统的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在癌症研究领域做出许多重要的贡献。多次在Nature杂志相关子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癌症相关易感位点。不久前,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确定了一个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生存期相关的基因SLC39A6,相关论文也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2 00:56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