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 作者:世界脊柱
* {* c4 P' ] p$ j. t( o0 O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多种,在人体中各种免疫细胞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来走进这个大家族吧。
; j" \7 ]% l% o0 C1 ^% W6 m8 w) ^$ w% V+ c& X
6 z# `- ~+ s% y( G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 ~: r; W( o" [" B8 U* Q[p=17, null, left]细胞类型 | [p=17, null, center]来 源 | [p=17, null, center]功 能 | [p=17, null, left]吞噬细胞 | [p=17, null, left]造血干细胞 | [p=17, null, left]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 | [p=17, null, left]B细胞 | [p=17, null, left]造血干细胞 | [p=17, null, left]识别抗原,分成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 | [p=17, null, left]T细胞 | [p=17, null, left]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 [p=17, null, left]识别、呈递抗原,分成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 | [p=17, null, left]效应B细胞 | [p=17, null, left]B细胞或记忆B细胞 | [p=17, null, left]分泌抗体 | [p=17, null, left]效应T细胞 | [p=17, null, left]T细胞或记忆T细胞 | [p=17, null, left]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 [p=17, null, left]记忆细胞 | [p=17, null, left]T细胞、B细胞 | [p=17, null, left]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
5 w9 |" I6 y) F2 q" A
6 f& k5 V0 Q! [2 M0 Q. ~8 k7 y% N) N2 V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 t, @* ?: w% T$ _/ N9 A5 }2 O | [p=17, null, center]非特异性免疫 | [p=17, null, center]特异性免疫 | [p=17, null, left]
: {/ N8 i W! m [p=17, null, left]% g, E' ?% y& P5 i1 `' M
[p=17, null, left]区[p=17, null, left]
) q( _% @$ D- X7 U[p=17, null, left]
. _% h; O7 O/ A4 n0 r, e: h& P[p=17, null, left]别 | [p=17, null, left]概念 | [p=17, null, left]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 [p=17, null, left]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 | [p=17, null, left]形成 | [p=17, null, left]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 [p=17, null, left]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 [p=17, null, left]对象 | [p=17, null, left]对所有的病原体起作用 | [p=17, null, left]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 [p=17, null, left]特点 | [p=17, null, left]作用广泛,无选择性,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具有一定的免疫性,无特异性 | [p=17, null, left]有特异性 | [p=17, null, left]结构 [p=17, null, left]基础 | [p=17, null, left]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p=17, null, left]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p=17, null, left]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 [p=17, null, left]作用 | [p=17, null, left]出现早,作用快,强度弱,相对稳定,不因接触某一抗原次数的多少而有所改变。 | [p=17, null, left]出现较慢,作用强度大,同一抗原再次作用时可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 | [p=17, null, left]联系 | [p=17, null, left]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负担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
0 P, ]) B2 ?, C$ B. t |' i; N
5 e8 K Q! h5 c9 H/ A6 C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8 H3 D7 l0 M; n* C[p=17, null, left]免疫类型[p=17, null, left]比较项目 | [p=17, null, center]体液免疫 | [p=17, null, center]细胞免疫 | [p=17, null, left]概 念 | [p=17, null, left]抗原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 | [p=17, null, left]抗原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的过程 | [p=17, null, left]作用对象 | [p=17, null, left]抗原 | [p=17, null, left]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 [p=17, null, left]作用方式 | [p=17, null, left]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 [p=17, null, left]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作用 | [p=17, null, left]过 [p=17, null, left]
- f" M2 V" Z+ ]" C; b[p=17, null, left]程 | [p=17, null, left]感应阶段 | [p=17, null, left]是抗原处理、呈递的识别阶段。 | [p=17, null, left]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参与 | [p=17, null, left]有吞噬细胞、T细胞的参与 | [p=17, null, left]效应阶段 | [p=17, null, left]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可直接识别再次入侵的抗原 | [p=17, null, left]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记忆T细胞可直接识别再次入侵的抗原 | [p=17, null, left]反应阶段 | [p=17, null, left]浆细胞分泌抗体而发挥其免疫效应 | [p=17, null, left]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从而发挥其免疫效应 | [p=17, null, left]关系 | [p=17, null, left]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如进入人体内的是细菌类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其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菌,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
6 v% O! N- V- y( L7 s! j: }
6 N9 b* e6 l2 _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2 a& N2 i+ Z! ~. s* v[p=17, null, left]比较项目 | [p=17, null, left]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 | [p=17, null, left]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 | [p=17, null, left]性质 | [p=17, null, left]球蛋白 | [p=17, null, left]球蛋白 | [p=17, null, left]分布 | [p=17, null, left]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及某些血细胞的表面 | [p=17, null, left]血清、组织胺、外分泌物 | [p=17, null, left]反应时机 | [p=17, null, left]机体再次接触过敏源时发生的免疫反应 | [p=17, null, left]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发生的免疫反应 | [p=17, null, left]反应结果 | [p=17, null, left]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 [p=17, null, left]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7 A ?# V' ]/ E7 j" h) D: d
|
; {7 ^% u, K$ j5 u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 N' K, y8 S& g. J* q& X! Z, r[p=17, null, left]自动免疫 | [p=17, null, left]自然自动免疫 | [p=17, null, left]患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 | [p=17, null, left]人工自动免疫 | [p=17, null, left]菌苗、疫苗、类毒素的预防接种 | [p=17, null, left]被动免疫 | [p=17, null, left]自然被动免疫 | [p=17, null, left]通过胎盘、哺乳传给婴儿 | [p=17, null, left]人工被动免疫 | [p=17, null, left]注射抗毒素、抗菌血清等 | [p=17, null, left]应用 | [p=17, null, left]计划免疫(预防接种) |

/ u! y4 W. q( c. @+ ?6 V
' U# K; O* @* o3 k% o+ m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3 D, H. ]/ \3 M8 I$ [* i% {. z
[p=17, null, left]功能 | [p=17, null, left]功能正常 | [p=17, null, left]功能过高 | [p=17, null, left]功能过低 | [p=17, null, left]防卫 | [p=17, null, left]抗感染或防御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 [p=17, null, left]变态反应,如药物过敏反应 | [p=17, null, left]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 [p=17, null, left]清除 | [p=17, null, left]清除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 [p=17, null, left]自身免疫病 | | [p=17, null, left]监控 | [p=17, null, left]消灭异常细胞 | | [p=17, null, left]肿瘤形成
4 ^* u4 i: k0 r9 b, P; a$ r7 T
|

& t& N. Q; o0 Z7 n$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