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标题: 时评:不为国外期刊“打工” 发展自身是根本 [打印本页]

作者: yinfuhua    时间: 2017-7-18 22:16     标题: 时评:不为国外期刊“打工” 发展自身是根本

时评:不为国外期刊“打工” 发展自身是根本" D8 u4 X" ?+ a. i7 O: I1 a) T7 D, N
来源:科学网 / 作者:慕远 / 2017-07-18
/ k% G+ ~7 m2 v9 x8 T- Q最近一则题为《推动世界进步的科研人员,为何会“沦落”到无偿为学术期刊打工的地步?》的文章,在互联网得以广泛传播,引起了科研人员的热议。3 T9 G+ ^$ I/ F- t" E
文章所控诉的是学术期刊借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大肆敛财的行为,还指出了出版行业匪夷所思的“三重收费”系统——“国家资助大多数研究,还要为评估研究质量的工作支付劳务费用,最后还得购买最终出版的期刊”。" Q* B) l/ Y+ y2 n, h7 `; D1 e
事实上,对于学术期刊的诟病由来已久,近些年对于学术期刊对科学发展到底是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对于中国科研人员而言,SCI 指挥棒下,中国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几乎为国外的核心期刊所垄断。而国内科研人员也为此支付了高昂的出版费用。
5 \3 R( a& y- T( h8 y依据 2016 年底发布的《2015 年中国学者“攻占或青睐”的 SCI 杂志排行榜及其异常行为观察》报告统计,2015 年中国学者在其发文量前 16 名杂志上所缴纳版面费总计为约 3.3 亿人民币。
) F3 ?3 E" w. h- [7 Y而依据有学者对中国学者在 SCI 收录的开放存取(OA)期刊支付的论文处理费用,比上述费用还要高。开放存取出版的收入来源,从传统出版征订转变为由作者支付论文处理费(APC),有学者统计显示,2015 年中国在 SCI 收录 OA 期刊支付了约 4.5 亿人民币(7217 万美元)的论文处理费用。
/ i, P6 X% w0 F  f8 T" Y一些 SCI 期刊借中国科技界对影响因子的青睐而借机“淘金”的现象,不仅造成大量中国科研经费的外流,同时还滋生出了论文造假产业链这样给中国科技界带来极坏影响的毒瘤。% u( c4 v* Q, y
中国最近的论文被撤事件,背后无不隐藏着这样一条产业链,从代写、代投到伪造同行评议,一条龙服务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有人测算,国内如此炮制论文的灰色产业链,已发展成每年销售额达 10 亿以上的产业巨无霸。4 p' |( d3 X3 F% F2 [; q8 g) @
对于国外学术出版机构以及国内的灰色论文产业链从科研人员发表论文中攫取利益的做法,科技界已经逐步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要改变现状,大力发展国内科技期刊是关键。
3 ^0 `% F) t( M) Q8 N国内学术期刊应当尽快寻找到发展壮大的路径,吸引国内外科研人员优先将高质量科研论文投递到国内学术期刊。一方面,这不但可以帮助国内科研人员减少投递国外期刊的精力与资金消耗,同时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挤压论文产业链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这也是我国科学研究进入良性发展,突破国外期刊垄断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关键。
" r: W1 |& A- T( a, a$ L值得高兴的是,当前国内许多学术期刊都有相关领域权威科学家的背书,这无疑增加了期刊的专业性。在 SCI 因被售于科研“门外汉”而遭受诟病的当下,中国学术期刊应当抓住机遇,彻底改变中国科技界为国外期刊交高额“学费”的局面。. e/ c! u# b0 C7 n7 R( J
此外,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在 SCI 考评指挥棒下,科研人员往往是能认清现状却难改变现状。因而,如果想科研人员不再为国外学术期刊无偿“打工”,也不再为国内论文加工产业链提供生存的温床,就应当从根本上认清学术期刊和影响因子的商业性。2016 年 7 月汤森路透旗下的信息科技业务将 SCI 卖给 Onex 公司和霸菱亚洲投资,便是最好的佐证。" [' D$ a9 ~0 G: U
鉴于此,客观看待这样一个具有商业属性的评价指标,破除对 SCI 的迷信、盲从,使我国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更丰富多元,而非以逸待劳地唯 SCI 论,恐怕才是改变科研人员为国外学术期刊所牵制的根本。
1 U/ L1 i; v  K8 A$ Q




欢迎光临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http://www.stemcell8.cn/)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