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标题: 哪些人不易患癌症? [打印本页]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1 21:33     标题: 哪些人不易患癌症?

本帖最后由 细胞海洋 于 2012-2-12 20:36 编辑 4 {) L' k1 h/ w* c  ^
5 T0 r- `$ ~4 D' Y" @9 [5 B
研究显示有接触性过敏反应的人可能不易患癌
3 h! {! T- j. ~! H0 }1 M) v; E/ K+ ^$ O1 E. u% L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7-21 13:42:05选择字号:小 中 大  
( U' }' O4 N' e8 \: _2 u' S1 V' A  
& [% D2 _7 r* d, r! b7 W& W3 r美国趣味科学网站7月18日报道,过敏的人可能不易患癌。% W' p/ Y/ n9 g" e  R# Z  ?
% X( ^% D6 B( a+ ^) p; L
过敏很烦人,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过敏其实可能有好处,存在接触性过敏反应的人其免疫系统或许能防范某些类型的癌症,其中包括乳腺癌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 w0 j' z& @' c4 u, T' i3 k
, I1 @; Q4 W: c# ]; {科学家对将近1.7万名存在接触性过敏反应的丹麦成年人展开了研究。这些人会因为直接接触丙酮等化学品以及镍和钴等普通金属而发生过敏,接触过敏原的地方会在24小时之内出现皮疹。* x- A" ^4 p. e3 B

5 I. R3 y1 v3 d/ N/ i大约1/3的研究对象至少对一种接触性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女性呈阳性反应的比例(41%)高于男性(26%)。他们接受检查的时间是1984年到2008年。7 D( [' ~! v8 u% j$ I9 q
  r1 ^# R, u6 `3 U/ R/ ^% v9 ?: Y
哈佛大学2011年4月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美国,受接触性过敏困扰的人口有3000万-4500万,超过美国总人口的10%。
4 i( t. C3 T( H / O/ t; `- \( _+ Y* w+ |
哥本哈根大学根措夫特医院全国过敏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长期跟踪研究对象罹患癌症的情况。结果表明,与其他人群相比,存在接触性过敏反应的人罹患乳腺癌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比例要低得多。
1 Z! {# s6 i& D! b 3 K, R: x0 j7 A. S- J( A  a8 z
研究还表明,与没有接触性过敏反应的女性相比,存在接触性过敏反应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比例较低,但在统计数据方面并不显著。不过,研究人员发现,存在接触性过敏的男性和女性患膀胱癌的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化学代谢物堆积在膀胱中造成的”。
8 x5 k* F5 b- N( C) [ , E9 \- h2 O# n$ P  T/ Z- _4 `
存在接触性过敏的人罹患脑癌、乳腺癌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比例之所以较低,可能与他们的免疫系统的运作方式有关。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证实了免疫监视假说。根据该理论,具有高免疫力的人会受到过敏的困扰。这种高免疫力或许能防范某些癌症。
1 w; l/ a  @- [& ?* I1 @1 k- j * H4 y- ]: a0 @0 ~# c# ]6 ^2 J
研究人员告诫说,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性过敏与某些癌症低发之间存在关联,但并不表明两者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q% B5 |; @& G7 L. x7 o
* o7 \- T, e) u/ e  ~

6 F9 P* b) W$ z6 C. ^1 s The Good News on Allergies: They Might Protect Against Cancer
2 U7 s* ^& Q, _: [; kRemy Melina, LiveScience Staff WriterDate: 18 July 2011 8 ~" X: }! `( a; X8 j9 Z4 o

/ d- g! @/ W6 G1 Q, |Allergies are a pain, but a new study suggests that they may actually be helpful. The immune systems of people with contact allergies may be primed to protect against some forms of cancer, including breast and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a# }7 ?: \  @4 F1 M
! q6 w) K3 q* Y3 F* E
Scientists focused on nearly 17,000 Danish adults who were tested for contact allergies, when an allergic reaction occurs due to direct contact with chemicals such as acetone and common metals, including nickel and cobalt. People with contact allergies usually develop a rash on the area that touched the allergen within 24 hours.
+ C# B/ a2 O) {& H6 Q& A, D; d
- l! [+ M8 O$ C9 x7 s4 B. O1 C% @. `About one-third of the study participants tested positive for at least one contact allergy, with women more likely to test positive (41 percent) than men (26 percent). The participants were tested between 1984 and 2008. 1 f! f5 v6 I9 {( Z: C- B, B" F
, c6 @; |. L& H. o  O
( x7 Q0 B5 s, Z$ {0 Z+ `9 T
Parkinson's community www.parkinsons-voices.euHelp for people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 family supportPalliative Care Training lifeanddeathmatters.caSmall Interactive Online Classes Engaging Instructors and ResourcesPallipedia www.pallipedia.orgThe free online palliative care dictionaryAds by Google
/ l( U: _5 u4 J" W% UScientists estimate about 20 percent of the general Danish population has contact allerg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30 million to 45 million people have contact allergies —or more than 10 percent of the U.S.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an April 2011 Harvard study.
' V7 D4 w' I& c* i: a3 B4 L0 J- P% V! A) j
Researchers at the National Allergy Research Centre at Copenhagen University Hospital Gentofte in Hellerup, Denmark, examined cancer cases among the study participants over the long term.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men and women with contact allergie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rates of breast cancer and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3 h( u8 Z# G% ], X% o$ |7 v; I
, e7 ]/ d6 g- a- Q9 M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women with contact allergies had lower rates of brain cancer compared with women without contact allergies, though that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owever, researchers found that both men and women with contact allergies had higher rates of bladder cancer, which "could be due to accumulations of chemical metabolites in the bladder," according to the study.$ h; Y) G5 U- d% L4 c' E6 O7 Y  v+ p7 A

$ ]+ v6 [; N: RThe lower rates of brain, breast and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among those with contact allergies may be the result of how their immune systems function.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immunosurveillance hypothesis — the theory that individuals with so-called hyperimmunity have the side effect of allergies. This hyperimmunity is what may protect against some cancers.. I  M5 `/ I& S6 c# b* w, N; q0 o
5 {4 ~9 t+ O/ `- `
The researchers caution that the results show a correlation between contact allergies and lowered rates of some cancers, but do not mean that one caused the other.6 Y1 k: i0 w0 X% b4 p

. r4 g. ~7 F+ L, i1 h8 o" A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3 22:56

作者:Jane Green 来源:《柳叶刀—肿瘤学》 发布时间:2011-7-22  
; m# [5 f% n+ I" X4 T$ `研究发现高个女性患癌风险更高 / n# w$ a# Q. I$ w0 k

9 {- P. p  a* ?# s$ b/ X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是高个子,但个子高也有不利的一面。根据刊登在《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高个子的女性更容易患上癌症。研究发现不同经济阶层的女性患所有类型癌症的风险都与个子高存在一定联系。
' L& S, s% X2 O
% P7 g" B  M3 d& B5 M9年来,科学家对英国一项长期健康研究的130万名参与者患17种癌症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乳腺癌和白血病。根据他们的分析发现,身高每提高10厘米,癌症风险提高16%。这一风险与此前10项有关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和北美居民癌症与身高关系的研究得出的结果类似。自1900年以来,欧洲成年人的平均身高每10年增加1厘米,癌症发病率增加了10%至15%。更高的身高为何导致癌症风险提高仍是一个未知数。一种可能性是,促使儿童长高的激素同样刺激癌细胞生长。(来源:网易探索) $ ]+ o+ g2 `* w! }$ I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1:38

在诊断罹患前列腺癌时的吸烟者与其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联
# d# L6 q1 J, ?  g芝加哥 – 据6月22/29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那些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而且同时也是吸烟的人,其相关的全因、心血管性及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会增加。这些病人前列腺癌的复发可能性也会增加。
" ]0 y2 g& o# x  ]1 z( L9 I3 Q7 ~
不断增长的证据提示,吸烟可能会增加侵袭型前列腺癌的罹患风险及前列腺癌的死亡率。然而,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吸烟与前列腺癌死亡率或复发率的关系的研究是有限的,前列腺癌特异性的结果也很少。
8 y' H# a' F- A0 a* l% h8 r) S) [* ^1 c, I1 j. A
波士顿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Stacey A. Kenfield, Sc.D.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吸烟或停止吸烟与总体死亡率、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及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生化指标的复发之间的关系。该项研究包括在1986-2006年期间在医疗专业人员跟踪研究中的5366名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的男子。7 f4 u3 x' i, J" Q6 |. P. I( ~) P
% N8 g  K( `5 i# z! u, A. \
在被诊断罹患前列腺癌的男子中,有1632人死亡,其中524人(占32%)因前列腺癌而死,有416人(占26%)因CVD而死,有878人出现生化指标的复发。分析表明,与从来不吸烟者相比,目前的吸烟者的前列腺癌、CVD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会增加,他们发生生化指标复发的风险也会增加。吸烟年数和每日吸烟包数越大,其前列腺癌死亡率、CVD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也相应越大,但它们与前列腺癌的生化指标的复发则没有相关性。与目前的吸烟者相比,那些戒烟时间达10年或以上者的前列腺癌死亡风险与那些从来不吸烟者的死亡风险类似。
0 d/ O! F  ]4 B, A, I1 V. I! L) c5 v  u+ ]1 }7 z, }
文章的作者写道,吸烟对前列腺癌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在生物学上似乎是可能的,这包括来自烟草的致癌物质对肿瘤的促进作用;血浆睾酮的总浓度和游离浓度的增加(睾酮是一种在某些吸烟者中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的雄性激素,而有些研究报告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剂量依赖性的关系);后生效应(包括在目前吸烟者中的与疾病的侵袭性具有相关性的异常甲基化谱)以及烟碱诱发的血管生成(新血管的形成)、毛细血管生长以及肿瘤的生长和增生。5 A5 q# X4 D9 m/ l. f
4 V  _( N( v: {
文章的作者得出结论:“总之,在疾病诊断时,吸烟与总体死亡率和前列腺癌死亡率及复发的大幅增加之间有关系。戒烟达10年者的风险与从来不吸烟者的风险相似。这些结果为吸烟可能增加前列腺癌的死亡风险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m* i4 M. K6 e" x+ R* n
(JAMA. 2011;305[24]2548-2555)
5 R4 g( z* Z% D2 N2 k+ t
. n5 H" ~8 i) b; [. A9 b/ B0 W, h, m: O
--------------------------------------------------------------------------------& I0 ^9 C" C) F0 `" Z: `! G

( {* G! ]* q1 f  E# |0 ^* r" X" J; c! k3 m
远离癌症的九种生活习惯 http://www.stemcell8.cn/thread-12472-1-1.html
- {  v6 Z0 y( S侏儒较少患糖尿病和癌症 http://www.stemcell8.cn/thread-34939-1-1.html! d. ~; |+ S" g. I& ?9 q# Z0 _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称使用手机增加致癌风险 http://www.stemcell8.cn/thread-40855-1-1.html
. d8 C( B. ~/ }* H- h3 p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29

长白头发不易患癌症% l4 u$ t7 U& L- U
http://www.enorth.com.cn  2010-07-01  " n3 n' d( ~, _( e
2 b) e$ Q% {4 T' o- {
  日本金泽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毛囊和人类的DNA一样,会受到“外在压力”的破坏。当压力过大时,毛囊中分化为黑素细胞的干细胞就会死亡,头发就会失去乌黑亮丽的风采。
3 }( z3 @# \2 n* W# e1 D
; W% d: l+ N# I  _5 p1 u  主导该项研究的西村清彦教授说:“细胞内的DNA会受到外在条件不断的攻击和破坏,如诱导突变的化学物质、紫外线和辐射等。  e- e+ e4 m$ A% z7 q$ k$ O# n
/ u7 L% {* ~( B- v$ Z1 `+ F
  哺乳动物体内的单个细胞每天大约会遭遇10万次的DNA破坏事件。如果干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基因损坏,色素制造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白头发的生成。”0 A- w, u: a% c8 M& `

4 {$ ^3 o2 w% e4 N+ q8 y  T  但是这项研究的另一成员、哈佛大学皮肤科系的主任戴维?费希尔指出,白发的生成其实是身体的一项自我保护的机制。长白头发表明生成黑色素的干细胞的基因遭到了破坏,并且被清除了。如果这些被破坏了的干细胞没有被清除的话,就会疯狂复制从而形成癌细胞。也就是说,同等压力下,头发变白的人更不易患上癌症。戴维教授同时表示,这项研究的结论并不仅限于此,其他功能的干细胞群的“死亡”或“过早分化”也可能是在帮助身体抵御癌症。西村清彦教授说,这项研究挑战了先前的“细胞自杀论”,“我们的器官每时每刻都在力图摆脱基因突变的细胞群。”她说。
, C9 w3 Z& `9 Q/ ~4 s% D- ehttp://health.enorth.com.cn/system/2010/07/01/004811234.shtml
6 b7 D& ^8 C* ^0 O5 D8 f7 ~) K. j" p; f# ~% S
老年秃顶不易患癌还可增加寿命/ l. d; d( t3 a" F
2011-05-09 16:24:35 来源:39健康网9 p7 v! Y. g- B7 N  O8 W/ x6 N
6 w# q5 r" L3 g  h
  久久健康网导读:最近,各国专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已证明,除疾病引起的脱发外,秃顶男子具有四大生理优势。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 C/ B! \. ?8 `. P
$ _$ T! C* [( p
  聪明8 `1 @1 E/ |0 v0 _7 j

) l$ s& I( E; e! H% W  大量事例证明,绝大多数的秃顶者是聪明的。日本《科学朝日》杂志报道,男性在胎胚时期就有大量雄性激素分泌出现,雄性激素能促进右半脑的发育,而右半脑主司图像、几何等空间识别的形象思维。) ~" p! _& w4 A. \! v- a- n' q; H
7 l7 }: Q; `9 [2 e9 w: A  H
  空间识别能力与数学才能甚为密切,因此,那些容易脱发和秃顶者,数学等方面的才能远远高于一般男性。3 P9 w2 C' @3 @) m, u; j5 x$ b: C

+ i7 T' |4 O3 e' D% r8 k  不易患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症; g1 q! m( X) k9 a5 O9 Q6 s8 U1 `- c
+ t) l0 a8 O! n+ ?+ |3 |
  男性体内产生雄性激素的器官有睾丸、肾上腺皮质。以睾丸酮为代表的雄性激素,在化学上都是属于一类既含有碳键又含有碳环的有机化学“巢体”,它们在机体内系由睾丸等器官的作用,使胆固醇分子侧键断裂、结构转变而成的。因此,秃顶者体内的胆固醇不容易积聚,从而有可能不患心血管疾病。
3 k- T: z. ?  y% n% {1 X* d8 V/ ~8 z' |2 S- |9 o. G
  雄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肌肉的发育,增加骨基质的总量,使骨骼变粗,也促进钙质在体内的沉着,故秃顶者也不易患骨质疏松症。
  j/ b9 |/ s8 ?, f8 b
  u$ j/ ?  P. S3 M  不易患癌症
! @3 N$ X, l+ h
2 X" b; i% K  H& ]+ _  秃顶者不容易患胃癌,这一观点已得到证实。日本东京肿瘤医院的专家,研究了该院手术治疗的30例贲门癌和30例胃癌男性病人的血清睾丸素含量后发现,患这两种癌症的病人手术前的血清睾丸素含量都明显低于秃顶男子。可见,贲门癌和胃癌与雄性激素有关。- i4 O0 W$ I1 O3 m9 X' m3 M3 W& K
) ^$ ^1 W% z) l# |; r- U# N2 n
  寿命较长2 J3 g  ?( Q8 U7 T3 m5 j; x5 G
2 L3 c: G: b+ ~+ a& [' E) v2 R  H
  雄性激素还影响着男性的寿命。日本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连续12年观察测量242名50至79岁的秃顶男性的激素含量,发现他们身体中激素含量较高,死亡率比不秃顶的人低48%。而激素含量多正是雄性激素分泌量大的又一特征,由此可见,秃顶男性的寿命可能相对长些。
1 [' [% r8 ?$ m, l  K! S  ^; ]
' ^. W0 V+ T, ?* f(实习编辑:代亚萍)
& d3 A. ]: ]8 x6 g/ R
4 m0 i0 s- H) [; r0 J/ W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30

黄种人易黑不易患皮肤癌; a! K8 Q1 o9 r1 H( H- T* \
www.99.com.cn 2009-11-26 ) q! Q  o8 n/ n( o: O( j0 B
 肤色白皙的欧美人很难晒出一身古铜色。但此类皮肤对中波紫外线B相当敏感,一旦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造成轻微灼伤,表现为出现红斑、轻度水肿、雀斑等。如果持续暴晒,可能导致肌肤提早老化,并增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几率。相比之下,黄种人对日光的敏感程度要轻很多; l* ]8 G( H2 T, b3 P9 j0 _
4 D* U; N% d' H. a9 j( r
  沐浴在同一片阳光下,不同人种的肌肤“表现”却大相径庭。上海专家的研究报告显示,相比欧美人,亚洲人的黄皮肤更易晒黑,但患上皮肤癌的危险要小很多。
, t% j  Y9 G0 W1 Z! b2 N+ g
! i8 C; o' ~1 C) H0 {4 f. s  皮肤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低,但在白色人种中却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上海市肿瘤研究所1988年上海市市区恶性肿瘤发病率统计资料表明,除恶性黑素瘤以外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53/10万。Boring等报道,美国1991年除恶性黑素瘤以外的皮肤癌新病例有60万人。6 J) L9 f' I  z

' r7 g2 L6 A) J5 g: E  据调查,美国每年平均有70万人患上皮肤癌,男人患上此癌的几率是女性的两倍,原因就是男人多数不注重使用防晒用品,加上曝晒时间较女性长,因此皮肤癌成为美国男性中最普遍,也是发展得最快的一种癌症。减少过度曝晒可防皮肤癌。医药报告显示,黄种人患上皮肤癌的几率比白种人低,但是也不能忽略皮肤癌的危险性。
5 g: P8 d, H# A+ t+ _) `* D- B6 b, ^  S  r0 H5 h
  肤色白皙的欧美人很难晒出一身古铜色。但此类皮肤对中波紫外线B相当敏感,一旦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造成轻微灼伤,表现为出现红斑、轻度水肿、雀斑等。如果持续暴晒,可能导致肌肤提早老化,并增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几率。相比之下,黄种人对日光的敏感程度要轻很多,不容易晒伤及病变。但由于细胞内黑色素作用活泼,因此一晒太阳就会变黑。- k0 k" l" i. G, c$ l
3 G, S; f5 m. R6 E  ]- K3 S3 Q+ o
  据教授介绍,自1995年起,科研人员以“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的测定及意义”为题,对我国及北美地区的1400例对象进行了研究、对比。患皮肤癌男性是女性两倍报告显示,由于细胞内黑色素量较少,
# v' W0 f; m1 y4 O2 m% {( R% C$ X
  在本次调查中,80%以上的我国研究对象属于此类肤质。强波紫外线A对其“杀伤力”最大。廖康煌认为,不同肌肤对日光反应的差异,是由遗传和光线类型决定的。这一结果的揭示,有助于预防及治疗相关皮肤疾病。0 i6 ?  p8 @: l( L
' Z9 f7 p/ p. f7 U$ X# G/ V2 {0 {
  皮肤癌90%由阳光引起,减少过度曝晒可防皮肤癌,什么人患上皮肤癌的机会最大?) I# A" h% P9 O5 f3 j

7 B  M2 A3 B+ T# r0 ~2 T# ~  ●家族中有两个以上亲人患有皮肤癌;: M9 @9 M. a# ]

8 |; ~/ a. |- y  ●经常作户外活动;3 L7 ^4 s5 D* ?' X9 M% U7 O1 p
6 `, [4 v8 _( N) F$ v  R
  ●头发偏红、金色;2 Q5 w/ G" G. z& [7 |! F/ r
0 r# u& Z& x) q; W7 l
  ●眼球颜色较浅;4 T, h3 B0 U8 Q

$ T1 Z& b& g( V4 M. K2 W, M  ●儿童时期曾严重晒伤;
- Y5 D3 S. M) _; X1 f  v
* \, n# S; `7 ^  ●皮肤容易有斑点;4 ?) N* H' I( P, o

* b, g  P6 f3 E8 v  U7 u  ●工作上经常接触沥青、焦油、矿物油的人。
8 v3 I% H. g  ^+ d$ r3 Q- ]" j5 b! n" V$ ?1 `
http://www.99.com.cn/zhongliu/pifuai/26747.htm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32

母乳时间越长,妈妈越不易患乳腺癌-
9 H. g# P; ^- c" O来源:十月网    2007-03-10
6 |! o! h% x' h. I$ d8 ahttp://www.10month.com/ch/070310/153051491.html4 e# d4 W, b7 s$ s* N1 H
       据Medicine Net报道:用母乳喂养孩子至少2年的女人,比母乳喂孩子不足半年的女人,发生乳腺癌的可能性减少一半。研究人员发现,母乳喂养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对绝经期前和绝经后的女人同样都有影响,而以往的研究只强调了母乳喂养只可能减低绝经期前的女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主要研究人员说,更长时期的母乳喂养,不论是喂养第一个孩子,还是在一生当中喂养好多孩子,都会显著降低发生乳腺癌的可能性。这一研究调查了700名中国妇女,发现母乳喂养孩子24个月以上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是喂母乳6个月以下的女人的54%。
6 a" y( w7 O0 J) p) b( ^) t. g! L
. [9 M7 ?, E* }+ C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36

个头越矮越不易患癌$ p5 ]) D$ t9 E/ i6 f5 j
0 G4 w$ @: `0 Z. y
2011-07-24 01:49   来源:郑州日报
$ m9 D- e& P: H4 i1 ?- H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07/24/11502483.html( }6 S8 G# w; R, ~. r3 q
9 x5 T4 ?1 i+ J0 z
  每增10.14厘米 患癌率增加16%
3 a/ ]/ \" L; q/ C) s+ l) D& @" p; Y. x0 y! E9 t+ l2 t! }
  据新华社电 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可以让个子矮的人感受“宽慰”:个头越矮,罹患癌症风险越低;相反,个头越高,患癌风险越大。4 h  L" m1 P2 K: R: \: n
- Y% f# @, ^. M1 |. t
  先前研究显示,身高一定程度上关联癌症。牛津大学简・格林博士主持的研究小组试图借助一项大规模调查澄清身高和其他相关因素与癌症的关联。
# a% x) r+ K; s7 ^$ b  W' e+ a+ U( S5 o6 Y$ N# `* z2 b
  研究小组1996年至2001年着手随访130万名中年女性,平均随访10年。随访期间,大约9.7万人确诊患上癌症。: ]* b. Z7 l+ g8 ^1 P

: R# C9 e9 E) j/ h1 _4 ^9 y  研究人员发现,身高明显关联患癌几率:身高每增加10.14厘米,患癌几率增加16%。; D! g* `* |" d1 O3 |
/ v" F: P2 `' n0 @
  研究人员发现,身高与包括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肠癌、白血病和恶性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相关。$ a9 \) x' b. g9 l) o9 ^7 D
- `! t% f0 I, {6 U
  研究人员认为,或许决定人长高的基因与让人容易患癌的基因有某种关联。“当然,人们无法改变身高。个头高也有好处,罹患心脏病等疾病风险较低。”研究人员说。) P0 P# E9 W1 A' h* g9 c2 g! N% J
" I+ i/ Q/ ^" ?$ ^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38

年轻时脱发不易患前列腺癌1 M: ?- s- Y" a; i: E
2010年03月18日 编辑:潘文军  来源:中国医师网 % l0 p5 J% P4 h3 ^! D$ B$ h
http://www.cmda.org.cn/news/content_c0101_x28433__.html
; F5 V8 K# L6 y$ _- N5 f, X' x' {1 Z+ ~
现在,那些年纪轻轻的脱发的人不必自卑了,他们或许还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最新研究表明,30岁之前开始秃顶的男子,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头发正常的男子要低45%。7 T7 N! B( c( Q* L- R
# J- b  R. P; G$ V/ u8 U% G
标签:前列腺癌 脱发 寻医问药
1 @$ P7 y. j+ r  谁都不希望自己脱发、秃顶,因为那样人显得老,缺乏吸引力。据统计,脱发者中有四分之三会感到自卑。但最新研究表明,30岁之前开始秃顶的男子,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头发正常的男子要低45%。& s) u3 Y/ G* n

" Q% ?7 ^: p5 `0 v4 z5 g! w  美国一个研究组对2000名40岁至47岁之间的男子进行了研究,这2000人中有一半患有前列腺癌。结果发现,30岁以前秃顶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要小将近一半。这一结果将会引起医学界的争议,因为传统医学认为,脱发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脱发大多由毛囊引起,如果毛囊暴露在二氢睾酮过多的环境中,就会阻止头发生长。二氢睾酮是男性荷尔蒙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如果血液中二氢睾酮含量过多,毛囊就会萎缩,头发就会变细变少。而二氢睾酮的含量与睾丸激素分泌水平成正比。睾丸激素水平过高则是造成前列腺癌的罪魁祸首之一。前列腺癌患者经常会服用一些降低睾丸激素水平的药,因为睾丸激素水平过高会加速肿瘤的生长。
/ R3 _6 {2 ?* ?1 ?* B2 W" x0 E) a; d9 J5 J: @. }6 h3 H
  这次的研究结果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观念。美国前列腺癌专家约纳森·怀特说:“一开始,这个发现令人震惊。但我们确实发现,年轻时就秃顶的男子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头发正常者降低了29到45个百分点。”9 Z4 q4 U9 l7 Z2 Z4 }: `0 M0 E  b! y# o
9 m. p3 q8 J7 l2 O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39

不易生病的人更易患癌http://www.dekun.com
9 ~7 v$ w) {4 `, `. O* G时间:2010-11-11 11:37来源:瑶医网 作者:瑶医' `, l( |( F- d

6 D) Y: x" @. v0 W2 @% _$ T# I    很多从不患小病的人,一旦发现肿瘤,往往已经过了早期,而不少看似娇弱、时常患小感冒的人群,却能更早地在发病早期发现身体异样,不会病情进展到中晚期阶段才发觉。这说明,如果久不启动身体的免疫机制自我调节,它就很容易‘打盹’睡着了,所以当敌人偷袭时人体侦察兵却丝毫不知。
. Y9 _0 l- M8 _% ~- M, H8 X    偶尔感冒、风寒等小病症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但另一方面它可以及时强化免疫系统,唤醒它进行自我调节,激化并帮助人体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而这个修复、调节的过程能保持身体对外界干扰处于不断警醒的状态。而长期没有任何小病症侵扰的人群,体内会产生“免疫麻痹”,即久而不用则对外界反应越来越迟钝,肿瘤等疾病在身体内生长时,人体可能难以监控捕捉到此信号。这和部队要演习、训练同一个道理,哪怕拥有精良武器,久不练习,对敌情麻痹,对方突袭时,哪怕战斗力强大但侦察、发现太晚。9 Q' |9 |# p4 O- F7 G$ u
    除此之外,心情舒畅是预防肿瘤的要素之一,因为心情直接影响人体内分泌水平,而内分泌水平会进而左右免疫系统调节,所以心情愉快可以防癌是有医学道理支撑的。除此之外,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营养都是让人体远离肿瘤的良方。+ _5 _1 U' Y" J  V+ D7 ~
    “感冒”莫当“癌症”治
( \1 T. I* C4 K  ?2 J" F6 I4 E, {. P& ^    随机抽取了一个投资项目的审批手续办理情况,结果是190多天的时间才领取了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施工还遥遥无期。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业项目,审批、审查是常规性的。在诊治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一个普通“感冒”,但“大夫”们偏要从称体重、测体温开始,再去验血、透视、做B超等,一道都不能少,“感冒”当成了“癌症”治,既加大了行政成本,又降低了工作效率,更延缓了发展速度。) O% H9 I/ z, F6 C! s: p7 |( x
    效能建设任重而道远。“感冒”莫当“癌症”治,就要有科学发展的理念,要从过去的“框框”中走出来,能快则快,能减则减,从制度安排上去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感冒”莫当“癌症”治,就要有服务群众的理念,管理不仅是“管你”,还有服务,要把审批、审查对象的事看作是自己家的事,经常换位思考,替群众想想,自然就会提高办事的速度和效率。0 Q+ }0 o+ k1 M) z
    “健康呼吸” 远离鼻咽癌
8 r- Z+ ]! L! v/ ]! ]3 d. l2 h    人体健康与室内空气质量关系密切,“健康呼吸”已成为迫切需要。据环保专业人士介绍,空气净化器的作用主要在于去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灰尘、花粉等),杀灭吸附其上的病毒和细菌;同时吸附分解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氨、香烟烟雾等),以提高室内空气清洁度。
; Q& I" V$ z9 i1 P7 t    除了居室需要空气净化器,办公室也不例外。为了不受外界影响,办公室一般都建得比较独立和密闭,导致空气不流通,每当人多时,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烟雾缭绕、人体异味弥漫,空气污浊憋闷,都会痛苦不堪,严重影响会场气氛和效率。
5 W) \2 P+ f' h: S) e* I' C+ H! x    长期工作在空气质量不好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头晕、胸闷、乏力、情绪起伏大等不适症状,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并引发各种疾病发生,严重者还可致癌,办公环境变成了看不见的健康慢性杀手。1 e' T: J1 l6 P6 p! c" H2 E
    妇女、儿童、老年人是重点保护人群+ {; V5 G! O4 I/ s/ B* i
    室内空气污染特别是装修有害气体污染对女人身体的影响相对更大,由于女人脂肪多,苯吸收后易在脂肪内贮存,因此女人更应注意苯的危害。女人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应避免接触装修污染。国内外众多案例表明,苯对胚胎及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严重时可造成胎儿畸形及死胎。# j0 g8 ?' S1 o5 I4 {
    环境污染的加剧会导致儿童的免疫力和智力降低!儿童的身体正在发育中,免疫系统比较脆弱,另外儿童呼吸量按体重比比成年人高50%,这就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危害。无论从儿童的身体还是智力发育看,室内空气环境污染对儿童的危害不容忽视!' G5 S" S) j- t' g' V: b+ o9 R
    人体进-入老年期,各项身体机能在下降,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诱发各种疾病。空气污染不仅是引起老年人气管炎、咽喉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还会诱发高血压、心血管、脑溢血等病症。对于体弱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 B& h- C$ c! h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41

女性经常做家务不易患子宫癌+ u* F: J+ y7 M8 H+ p+ C/ j/ X
http://www.enorth.com.cn  2010-06-08 17:20
' A+ n! j2 z! {; `$ V( U3 A
% B0 P* I. P( `# u0 J  做家务是一件令人厌烦的琐事,但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最近指出,做家务却能减少患子宫癌的危险。
: Z* q+ M* P  z( w6 V9 s# f$ o# y" \! n2 ~1 c
  在此之前已有其他研究显示,运动能预防多种癌症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发生。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发表的这份报告,再次对这些结论给予了支持。$ W! T& W" a5 z
) s! L- y2 \% Y  F' L  ?2 ^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中心的查尔斯·马修斯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大会上说,成年人运动能将子宫内膜癌的患病危险降低20%,该研究再次证明,多运动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病率。马修斯和上海癌症研究所的同事研究发现,步行和做家务能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降低40%。
" F8 W; o' x1 @3 r7 d4 X% S" v" L4 r
  研究人员对974名年龄介于30岁至69岁的上海女性进行了调查,然后与其他相似年龄层的女性进行比较。研究人员询问了这些妇女现在以及青少年时期的运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步行60分钟以上或做家务4次以上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要低30%。
4 Z1 z2 W% ]* N6 S
& |2 w3 }8 E  A0 E  I  马修斯说:“最近几年,我们积累了许多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积极的生活方式能减少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现在我们发现,运动也能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 ! [$ }. s2 x( P3 @6 P( q
6 I0 ?1 H& p# o  _5 U5 c$ `+ P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43

运动不易患卵巢癌 ! Y. g$ a5 |  A7 X4 H
文章来源:成都阳光妇科医院 发布时间:2007-12-4  
; e7 V' J/ h, x- P: xhttp://www.ygfk.com/fkyz/fjy/5465.html, Z, @$ o- J. a# T: }8 ~4 x
* ^. a7 g4 T$ t$ _! I* x3 N/ r) ?$ _
编辑推荐您关注:$ K  z1 k8 V2 b" f
德国蓝氧技术 跟炎症久治不愈的时代说“拜拜”治疗阴道炎不复发 规范化+个性化治疗效果好盆腔积液是怎么引起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适量的身体运动可能有助于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该研究支持了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妇女肿瘤发展的这一理论。
( V/ P8 P8 o5 H) c
! a- \% Q" ^7 f3 E) q( l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的研究人员对442名患卵巢癌的女性和未患卵巢癌、但情况类似的2135名女性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那些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其患卵巢癌的危险有了明显减少。适量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减少了33%;总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这一危险减少了27%。
3 i( j. f/ C9 d# n( A1 l, A / S4 c6 G& I' K* N$ N
这份研究报告称,绝经前及绝经后的女性,其患卵巢癌的危险基本相同。但是,剧烈运动却没有这种预防效果。一种可能有益的解释是,免疫和抗氧化系统的增强可减少肥胖的危险,而进行大量的运动则会使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0 R) x) S  f8 W3 Y " `' }8 e' w2 X+ s0 |1 k1 S
研究人员总结认为,虽然卵巢癌预后很差,但身体活动是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由于进行有规律地运动对健康具有很多益处,因此进行有规律地适量运动对综合预防慢性疾病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46

谢顶男士不易生癌  2008-4-1
! g7 ]' C. K$ v) c$ I3 S& h) ahttp://www.toufa.com/2008-4/xieding-1853.html5 H9 X5 R- p) ]" M) A- \3 P

$ m+ S& ]  z. u6 w$ h5 L% U/ e导 读:针对“秃顶男士多好色”的说法,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脱发专家杨勤萍博士明确表示这种说法无科学依据。有不少男性发生早秃,在20多岁时便开始脱发,严重者三十几岁就成了“电灯泡”。不光表面上看起来不甚美观,民间还流传“秃顶男士多好色”的说法,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情绪、工作、学习、就业、交友和社会活动等。其实谢顶男士聪明长寿,不易患心血管病和癌症。
. V7 @& Q& Z% ?3 x% C+ n9 [3 [秃顶“好色”无根据
6 L" W# c5 ^7 {" N6 a针对“秃顶男士多好色”的说法,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脱发专家杨勤萍博士明确表示这种说法无科学依据。
5 y; j2 ~1 [1 ?+ d: ?4 T6 }据了解,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有人认为,男性型脱发者尤其是谢顶的男士往往雄性激素比较多,因此性欲比较旺盛,故这些人都是比较好色的。杨博士认为,从临床检查结果来看,脱发的男性体内雄激素水平很正常,比常人高的地方其实就在头部,但跟性欲和好色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6 y5 b* y6 X) u3 @% ~' X男性型脱发的原因主要为遗传因素和雄性激素,该病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可以形成遗传。在我国,20多岁的男青年发病率为5%,40岁左右的发病率为40%,50岁左右的男士已经达到一半的发病率,而白种人患病率更高,几乎为100%。男性之所以会患上男性型脱发,是因为遗传了某种因子,以致毛囊对某些男性荷尔蒙(二氢睾酮)敏感,令头发容易受刺激而脱落。此外患者头皮中二氢睾酮的水平比正常人要高,作用于毛囊以后,导致毛囊萎缩。除此,脱发还跟人的心情长期紧张、压力过大、作息紊乱有关。
. B; D* H7 J1 V$ F! @5 ]0 ~“绝顶”健康的理由 0 o0 |2 I, d+ d' ^  X6 }
多项研究表明,谢顶的男士也有一般男士所不及的生理优势。
1 \4 _# K0 h7 f& ?谢顶的男人多数聪明因为男性在胚胎期就有大量的雄性激素分泌出来,雄性激素能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而右脑主要负责识别图像、几何空间等形象思维。因此,如果人体内雄性激素分泌比较多的话,就会有助于维持和开发右脑的正常生理活动,使人更聪明。
% U/ n1 c$ h: \" J: O% R1 h3 ^谢顶男人不易患心血管疾病男性体内产生雄性激素的器官主要有睾丸和肾上腺皮质。以睾丸酮为代表的雄性激素,在化学上都是属于一类既含有碳键又含有碳环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由胆固醇分子键断裂、结构转变而成。因此,谢顶男性体内胆固醇不容易积聚在血管壁上,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血管病变。 2 `8 H7 a+ d3 f
谢顶男人不易患癌医学研究证实,人体内的雄性激素的多少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某医院曾对该院手术治疗的25例胃癌男性患者的血清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癌症患者的血清睾丸酮含量在手术前均明显低于秃顶男性。因此,对于谢顶男性来说,由于雄性激素分泌旺盛,体内血清睾丸酮的水平较高,故不易患癌症。0 J/ q' f4 [# p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48

研究发现 中老年男性性生活规律不易患前列腺癌
6 X  |, d  V! ~2 hhttp://www.e23.cn 2009-3-16 中新网-大河健康报
9 W0 C2 q  k- T8 v- |0 J& [ " Z9 j1 O0 \" `: ]
    关键词:做爱 前列腺 癌症6 |* E) {' K, ]' E- c, M
    摘  要:做爱不仅可以提高生活情趣,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能够让你更健康,可以延长寿命,减少勃起功能障碍,甚至能够减少心脏病的发作。  
8 P7 C; m) ^% T; P - J7 z3 H1 m& E- Y* |: v
  舜网3月16日讯 做爱不仅可以提高生活情趣,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能够让你更健康,可以延长寿命,减少勃起功能障碍,甚至能够减少心脏病的发作。0 @% k: C( r6 H
" s& B- t1 v2 N2 a( F& d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前,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那些50多岁还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的男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相对较小。事实上,男人,特别是老年男性,最受益于健康的性生活。
9 o5 D- T/ Z4 O0 l4 j
5 I9 v  g2 X' R( y0 Y5 {! G  o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您需要定期发生性行为,只要你有这种能力。
* C" m) I( G/ N5 f/ D: L% p9 k1 Y4 c/ G0 K
  最近荷兰科学家就向老年男性建议“不用则废”。他们研究了1000名年龄介乎55岁至75岁的男性,研究跨度为5年,发现做爱一周少于一次的男性出现ED的概率比正常人多两倍,在正常情况下,每周至少应做爱一次,而那些一周做爱3次以上的男性患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则减少了40%。. Z- n/ Q- K4 `1 d2 G* L
2 Y6 b1 v" f& P; P3 {
. P4 b9 \1 x: [* @( ^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50

女性多晒太阳不易患上乳腺癌
1 d( J, R1 \3 o% J来源:喀什华康医院 作者: 发布日期:2011-06-30
# X$ h* r$ j& M& W' a7 Z: G6 y; F# _+ Rhttp://www.kshkyy.com/Article_3863.html" @; ?  s0 f, I" e% g

" Z- m( ~" N! p导读:梅奥诊所研究人员新近报告说,他们对2666名年龄在18~85岁患有良性乳腺病的妇女进行了超过13年的追踪调查,其间共有172名妇女患上乳腺癌。结果发现,致密型乳腺和乳腺小叶未退化是诱发乳腺癌的两项独立风险因素。
2 _# U( L! T/ q; k# T3 w: U
1 X; g, d4 A4 f7 x3 J    梅奥诊所研究人员新近报告说,他们对2666名年龄在18~85岁患有良性乳腺病的妇女进行了超过13年的追踪调查,其间共有172名妇女患上乳腺癌。结果发现,致密型乳腺和乳腺小叶未退化是诱发乳腺癌的两项独立风险因素。与拥有非致密型乳腺以及乳腺小叶完全退化的妇女相比,同时具有致密型乳腺和乳腺小叶未退化两项风险因素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显著提高。
$ Q% u8 t  ~, P+ s% M/ R
6 {# H9 ~3 t" }8 p* f& L( ]    喀什华康医院专家介绍,致密型乳腺是指乳房拥有较多的胸腺组织和导管,而脂肪含量较少,这意味着癌细胞将有更多发展和隐藏区域;乳腺小叶退化是乳腺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萎缩,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快。
! K) m' ]) C( l' m0 X9 d- c- A& P! A; H6 k
    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人体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而晒太阳或是日常饮食都可以帮助人体摄入维生素D。但是,法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缺少阳光照射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服用维生素D补品并不能减少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
( \0 S2 @; F6 U) _: W) |
9 U- P( H* h2 b    研究人员发现,在紫外线照射最强烈的地区,与较少补充维生素D的女性相比,补充较多维生素D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要少32个百分点。/ q- s" n1 Q& Q! P
! W& g; q9 ?4 f
    与此同时,研究结果表明,从膳食中摄取的维生素D和从阳光照射中得到的维生素D,会按照一定的临界值配比来达到预防乳腺癌的效果。不过,研究人员表示,生活在北纬地区的绝经妇女比较难达到这种临界值摄取比例,因为北纬地区阳光照射量有限,晒太阳很难产生达到预防乳腺癌效果配比的足够维生素D。1 n* l, u6 ~" K7 [0 K$ f$ r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51

孩子多吃水果长大不易患癌 " [/ q4 k+ C! Y) J& E& t

& x6 s0 A* L& A6 a' J9 o! W: M作者:朱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97    更新时间:2005-10-23
, s( ~5 ^4 t  j' K3 ahttp://218.108.47.219/xkweb/yyjx ... e.asp?ArticleID=797" r2 A0 _0 k4 F5 C
  F6 L5 }7 i6 A. g! i0 c& g. o+ ]
  英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小时候吃水果多的人在长大后患上某些癌症的机会就会减少。   ' f( H8 ?3 ]- ]' D; Q
  这项研究对近4000名成年男女进行了医学调查。研究人员发现,儿童时期的水果消耗量与成年后患癌症的概率成反比关系。小时候吃水果多的成年人,很少会患肺癌、肠癌以及乳腺癌。参加这项研究的伦敦医学研究会的梅娜德医生说,这项研究显示,儿童时期的水果摄入量对成年后防止患上癌症能够起到长期的保护作用。5 |. B* k- O; T
  为了配合当时对英国和苏格兰城乡家庭饮食习惯所做的一项研究,参与本研究的成年人均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填写过一份饮食调查表。梅娜德和她的同事对研究对象2000年7月以前的所有医疗记录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483人曾被诊断患有癌症。   研究还发现,多吃水果除能减少患癌症外,还能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梅娜德医生表示,水果富含抗氧化剂,一种防止老化的物质,以及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均能防止基因发生病变,从而预防了癌症的发生。
) r6 s; }& ]+ h0 X" g( y  科学家们还研究了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对癌症的影响。但他们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显示,单独的抗氧化物质能像水果那样具有防癌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蔬菜的摄入量与降低癌症风险之间没有联系。梅娜德医生表示,这项研究是世界上第一次调查儿童时期水果、蔬菜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量与成年人患癌风险之间的联系。  
$ ~9 A9 m! I; c2 W1 y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53

爱吃肉女性不易患乳腺癌 - v- H0 i9 s. _: q$ C

$ Z; [  X- V3 G" ^% ~http://www.warmchina.org/Article ... 20080304093350.html+ j" s: K+ m! b/ n; r
作者:bduxinj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更新时间:2008-3-4 9:33:50  ( M) R/ Q; h/ U! L1 }8 U8 B  t

6 r4 r' ]: s  z# P/ R: {5 Y" }  2月号《国际癌症杂志》刊文: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偏好肉食和奶制品的女性患乳腺癌几率较低,而偏好水果和蔬菜的女性患卵巢癌几率较低。
- M1 U5 L! r# O  N- y6 A! c& `$ y2 n' c
  意大利米兰大学研究人员按饮食习惯把3600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女性以及3413名同龄健康女性归为4类群体:“动物制品”偏好者,“维生素和纤维”偏好者,“不饱和脂肪”偏好者,“高淀粉”偏好者。
& V, u- J- I; ^. ~& j- S0 {& g. p- x. g  t( g/ z. I2 g, q
  研究发现,“动物制品”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几率较低,同时,相比维生素和纤维摄入量最少的女性,“维生素和纤维”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几率要低23%。
& b- q/ L7 P1 W6 b2 b4 p2 _. [
3 r5 _, |; g4 C! s2 W ; H! N! i1 _! V5 Q8 B) @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54

研究表明经常健身不易患癌症1 Z% R2 {; {! R
2009-08-12 11:32:51 来源:科技日报 
; k, M; z* O6 g) c) U+ k1 W5 nhttp://www.wabei.cn/news/200908/263296.html- m3 C5 J" \, A2 A
3 `) O" D. @& `' n7 l
  据《每日邮报》报道,近日有研究表明,经常健身的人不太可能患上癌症。跑步、游泳、划船、球类等运动都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但是若要达到抗癌的目的,必须保持每天锻炼至少30分钟。0 b* j* W" p2 P0 T4 b

2 d. ?$ t% s2 U- \! f6 `3 g  来自芬兰库奥皮奥大学和奥卢大学的专家们对芬兰东部没有癌症史的42岁—61岁之间的2560名居民追踪研究了大约17年,询问了他们健身的频率,填写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体能测试以衡量他们的运动强度。研究发现那些每日健身至少30分钟并且平均运动强度在5.2MET以上的人患癌症的风险比那些运动不足的人低一半。另外还根据诸如年龄、饮酒、吸烟、身体质量指数、卡路里摄取量等这些因素做出调整,所得出研究结果仍然成立。这项研究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7 G5 i, c! [6 F7 c0 T* ?! ^

9 Q" A' k1 \4 s- R* a& \  该研究的作者们强调,加大运动强度是降低患癌症风险最好的方法,尤其是肺癌和消化道癌。闲暇时间的运动强度和患癌率有着密切并且独立的联系。平均运动强度高于5.2MET(能量代谢当量,是以安静坐着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气,这样的运动强度为1MET)可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测量表示,散步的平均运动强度是4.2MET,慢跑是10.1MET,游泳为5.4MET,骑自行车5.1MET,滑雪9.6MET,划船5.4MET,球类运动6.7MET,体操、舞蹈或者举重5MET。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健身运动的强度以温和最好,这样才能实现运动对于抵抗各种癌症的益处。(李楠编译)
* o1 I3 b) c& M# a( M+ e; w* {/ _( n0 p. c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55

多吃粗粮不易患乳腺癌  ( [. k( N) d  i0 j6 S2 v1 E
2009年07月24日 08:10:02  来源:新华网  & S& ]# A) ]. S( `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9-07/24/content_11762910.htm
" s$ k( u, h- M+ Q
% M& W" V/ j% ^( e2 f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7月22日专电(记者和苗)据瑞典电视台22日报道,研究显示,多吃全麦面包等粗粮能够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 \+ }6 \, K8 y# |# W8 Y2 g& G
* a  E3 O# X  s' z0 r2 c: v5 A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6.1万名成年女性的健康状况展开了17年的追踪研究,并对她们进行了饮食习惯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约3000名乳腺癌患者喜食大米等细粮,与喜食粗粮的女性相比,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要高出44%。
! }! V/ i( R- X% H) @) ?& m* v( i# _" N* F7 l# u
    研究人员建议,女性应该尽量多食用粗粮,如全麦面包、土豆等。他们同时指出,饮食习惯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身体机能,但不是决定乳腺癌发病的关键因素。
$ E- c+ z  R5 }8 W% m: G, d! D4 i$ V4 b  m* m
% U9 W. S' N! }6 Z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2:56

女性常吃大豆不易患乳腺癌2008-04-18 14:47:49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邵刚
7 e2 a6 q* e. ihttp://health.newssc.org/system/2008/04/18/010791905.shtml( X9 r+ g. s/ R( u( n$ M% Z

& P' v1 j! X! |! k. X  一项由政府资助的研究报告显示,常吃日本传统豆制食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较低。日本东京国立癌症医疗中心研究人员发现,血液中金雀异黄酮浓度高的女性要比浓度低的女性患乳腺的机率小,大豆中富含金雀异黄酮。- O" ^1 a  L9 o8 y- b
4 s9 ?' T5 b* d" _
  该项研究跟踪了日本全国各地约2.5万名年龄介于40至69岁之间的女性,持续时间为平均10.5年。" S  @) z  V& j; z$ J7 g. J4 ^% X

5 I( P" @( A5 B9 n2 f, f+ [  研究人员比较了144名患乳腺癌的女性与288名未患乳腺癌女性的血液样本,分析金雀异黄酮浓度与乳腺癌危险之间的关系。% f- m- i) u; P' y2 [" `8 p; f, j
  S' }3 J1 t0 }: J5 v
  研究结果显示,金雀异黄酮浓度最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是浓度最低女性的1/3。而最近发布的另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吃大豆的老年妇女患心脏病的危险也较低。不过,研究人员警告说,过量摄入金雀异黄酮以及其它的大豆异黄酮,特别是那些补充剂,可能还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3:00

体内维D含量高不易患结肠癌 , k8 F6 A8 y) S" y
http://life.fznews.com.cn   2010-1-23 22:10:49   来源:新华社
- K, q# \; I, |% o2 w0 T1 c$ U  据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  在欧洲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要小。
3 W- K6 [0 ~! b+ z. G1 c' L3 r  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刊登了由欧洲多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这份报告。研究人员从上世纪90年代起,调查了西欧10个国家超过50万人的健康状况。被调查者除了回答关于生活习惯和疾病情况的问题外,还提供了血液样本。现在这些人中有1248人患上了结肠癌或直肠癌。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发现,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比其他人要低40%,但没有发现维生素D含量与直肠癌之间存在这种关联。2 |! a. D6 N1 F# p
  曾有研究说维生素D有助于防治结肠癌,但这些研究通常都通过涉及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来判断人们摄入多少维生素D。这次大规模研究除了让被调查者回答有关饮食习惯的问卷外,还直接测量了他们的血液样本,因此结果更有说服力。
: J3 J, t, }% N7 h" v2 Y  但研究人员在这次研究中没有发现饮食中维生素D含量与患结肠癌风险间的关系。他们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人们还可以通过晒太阳等方式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  P) E* Q; ^% g. C0 R4 |  Y% V0 G2 T
  领导这项研究的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里博利说,这项研究有力地说明了维生素D在预防结肠癌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对维生素D与其他一些生理反应和疾病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因此不能就此鼓励人们多摄入维生素D,最好的方法可能还是平衡饮食,以及适度有规律地晒太阳。
1 {) o# b! g- W# [# O. q* q5 G. m  f; U: O8 _1 x6 C

3 X0 [. S. q$ k5 P/ w0 y
  s8 }" [* X9 V6 [5 G: h, d2 _. Y+ t$ G: d  e4 o- P' |* ^- @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3:01

为何埃及人不易患癌症 ( c) h+ O/ Z1 @' c* a
8 [3 K$ y/ D* q' ~+ |# m% q4 Z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肿瘤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0
0 {  g5 _9 ^$ v" O: S5 Y
* N  Z, k! k2 c  p    镁在生命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细胞内液中居第二位的重要阳离子。它能激活体内多种酶,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性,抑制神经的兴奋,并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肌肉收缩和体温调节,是保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2 R/ R# ^! A1 o0 ?. M! F8 e
; W) t6 e4 l, ]6 l
    正常人每日镁的需要量为200mg左右,通常人们不易缺镁。缺镁主要由下列因素引起:镁的吸收减少、镁排泄增多。镁的吸收减少常见于营养 . z# L* o! @8 `$ y. `% m- B
不良,特别是有的重症患者长期禁食,靠输液补充液体,不吃食物造成缺镁。有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肾炎、慢性腹泻等,能促使镁的排泄增多。有的药物,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维生素D等可引起镁缺乏。嗜酒者和常摄取高蛋白饮食也可消耗体内大量的镁。
% K3 O/ ?4 h% r! R, E/ d/ ~  q: i
2 ~7 S0 i0 \4 J0 ]# J    镁缺乏主要容易引发哪些疾病呢?
1 m9 C2 a. J9 j! @; p8 i# u/ ]
+ i! P; @8 A4 R2 H/ H; @    冠心病缺镁易引起冠脉血管痉挛及心肌梗死。据报道,加拿大玛克吉尔大学医学博士汉司·赛莱在研究镁与心脏病的关系后发现,死于心脏病的人,心脏中镁的含量比死于其他病人低得多。研究发现,心脏病越是严重,心脏中镁的含量也越低。他指出,生活在硬水城镇的居民患心脏病的人数,要比饮用软水地区的居民少得多。原因是硬水镁和钙的含量要比软水高得多。南非的科研人员也发现,每升水中含镁量增加6mg,冠心病就下降10%。
, n  q2 j2 B% E3 k4 o3 e
3 }# Q9 C# P% ?! j; u    癌症缺镁致癌已被科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人体缺镁,体内淋巴细胞的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机体抵抗力降低,以致体内癌细胞兴风作浪。1975年,美国衣阿法州立大学的专家用缺镁膳食饲喂大鼠,两个月后大鼠被诱发了肿瘤。而用含镁的食品饲养大鼠,明显提高了大鼠对肿瘤的免疫力。 1 T- h1 [* u+ O

; Z  B0 k5 h& [% Z, s  u; R  P    有趣的是,本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埃及人癌症发生率极低的报告,引起法国医生的兴趣。巴黎一名医生发现,尽管欧洲人的营养条件较优越,但埃及人癌症发生率仅为欧洲的1/10;即使埃及人得了癌症,癌症的发展速度也较慢。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由于土质条件和其他因素,埃及人镁的人均摄入量是欧洲人的5~6倍。 5 u: A0 r$ ^( a$ h& l
# y/ B" ~* U: `2 h
    可见,为了预防冠心病和癌症的发生,人们每天应摄取富含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谷类、豆类、麦芽和全麦制品。胡桃、红糖、红枣、可可等镁的含量颇高,辣椒、紫菜、蛋黄、坚果、香蕉等含镁量也比较高。 2 u- Q! v, A1 t( q- T5 m
9 J) q# q- O3 S) y3 V

- o, Y- p! O6 z" \: N) X/ M! y/ Ehttp://www.cnzhongliu.com/zlxx/kays/200611/598.html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3:04

男人常吃豌豆 不易患前列腺癌战原位癌
8 N- }4 f: h+ v; ~  k; Q2 L时间:2011-07-17 来源:www.767.org.cn   英国最新钻研显示:男性每周吃两份到三份豌豆能够低落得前列腺癌战原位癌扩散的风夷。英国食物钻研所理查德·米森传授掌管了这项钻研,争具有前列腺癌症风夷的男性正在12个月内除了一般饮食中,每周吃400克豌豆。+ g# \3 G6 c6 f" m* ?) J

* ]( z0 b7 c4 v4 ]- }' R+ P  男人常吃豌豆 不易患前列腺癌战原位癌,钻研者正在试验刚起头时战第六个月、第十仲春别离主意愿者的前列腺中提与了血液组织样原,每种基因的表达体例采用了芯片手艺进止了测定。
0 v9 ^. K" i% h9 s' Y8 `
- i$ `! ^' F; n  钻研后原位癌显示:常吃豌豆的男性比拟,正在基因表达体例上产生了良多改观,这些变迁低落了得前列腺癌的风夷。
+ l8 e' j; R7 j8 A& Q( [% A7 A% r) p
/ Y: L) [. c: w  这项最新的钻研显示饮食中蕴含十字花科蔬菜(豌豆是十字花科蔬菜中的代表性蔬菜),会对基因的表达体例发生庞大影响,由于它们可以或许改观细胞的疑号通道,使癌症细胞核产生变迁。
  g5 g8 F  _8 R# y! N  ]. i
: H+ s9 T3 ?0 R7 i3 a8 D: c  十字花科蔬菜包罗花椰菜、甘蓝、甘蓝、菜花、洋皂菜、芝麻菜、豆瓣菜、萝卜、山葵战芥终。
; A+ i7 f3 B5 L! ~  V  O" G! r
& {( g  T1 P! F: C文章来自:http://www.767.org.cn/gaowanzhon ... qlxazywa_88665.html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7-24 03:06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1-7-24 03:06 编辑
  f* z! j4 J. ?3 s9 @/ Z! v9 s5 u9 }0 }" k
抗癌最好的妙方是预防  ?$ w/ E1 c3 t: [7 o& f5 D
[转贴 2011-07-21 15:25:06]     7 P* t- T$ o( i, ]1 z

9 @1 J* m! r) g, f癌症不是尽症!只要早预防、早发现,尽大多数癌症并非那么可怕。预防癌症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不凶酒、不吸烟,不做伤害自已身体的事,经常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如有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这样癌症是不会找到你的。专家以为以下七招,完全可以将癌症拒之门外!' H0 C9 a, Z% h5 ^: y7 C+ j/ a

. O# B  u2 F+ s2 I% }: l' C0 k! Q一、 慢跑能防癌 - w6 P4 |7 W. X6 f. C( X5 j' P

4 b, _; b7 E9 p5 f, _慢跑能防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慢跑时,人吸进的氧气比平常多几倍甚至几十倍,而氧气可防癌;②、慢跑时,人的排汗量增加,可将体内的致癌物排出体外;③、临床观察发现,3/5的癌症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创伤或情绪受到压抑而发病的,而慢跑可改善人的情绪。- N9 L9 ?. t4 R; e; ?: z5 k
6 W7 L5 C, l8 m6 r- y( k; `! g
二、食谱常变可防癌
% J( P! Q" {9 A) Y0 O- }
0 W( {- V1 I$ ~4 p# n& A( c7 ?不断改变饮食习惯甚至生活环境,可减少患癌的机会。食品应多种多样,混合食用,交叉食用,除特殊人群外,尽量不偏食、不忌口或少忌口。9 f5 N3 @& x$ d% z- z" Q

' w: f! X) m3 }/ }0 ?/ e1 G3 h三、吃生萝卜也防癌
9 ^2 _; o- S1 m
  e( Y' t5 ]+ i- R. \一般可天天或隔天吃生萝卜(白萝卜、胡萝卜均可)100~150克,吃前先洗干净,再用冷开水冲一下。吃时尽量做到细嚼慢咽,吃后半小时内暂停进食其他食品。
7 f" j* q& e& @+ o% t* `4 j0 `% {& Z/ v% @) o% c5 G* n/ z
四、豆类菜花能防癌 / s$ o: Z) w( {! j9 t; [6 b3 {7 e4 J. ~
( y( @7 r2 o1 W  v$ G9 K- T7 b4 ]3 @
研究发现,常食用豆类食品的女性,不易患乳腺癌。在众多的蔬菜中,绿色和白色菜花以及大白菜抗癌效果最好。! x! z; ^  J5 W! A8 J8 u2 p/ m& G

& a1 ^7 Y5 O; o8 R% s5 i; }五、多吃淀粉食品可防癌
% n4 |# I% L: ^6 B: f( }5 k
& _/ e4 I5 Z. z! J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防止肠癌方面,食品中的淀粉含量比纤维素更重要。# @4 |; y/ L& O8 T! I

: l- r* L- ?- `1 j1 D' }/ N* c5 R六、大蒜抗癌千真万确 ; z1 X4 H1 I1 j; b! _. V
! a/ C% ?$ X0 X3 p$ Z# I
大蒜作为防癌食品已经被大众所公认,实践证实:大蒜具有消炎解毒之功效,调查显示,凡是有吃大蒜习惯的地方,如山东等地,患者肠胃癌的人比其他地方的发病率少50--60%;大蒜可以洗净生吃,也可以炒熟吃,或用大蒜煮糯米粥,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 _; s) h8 z+ b7 U3 l
( [! r; f9 m$ ?% l, A: ~
七、多喝全脂牛奶可防癌
6 _) a% {) e0 M$ v7 F2 z& z  V2 J0 ]- m; ]
多喝全脂牛奶,有助于预防癌症,牛奶脂肪中含有大量的特种脂肪酸,可在预防乳腺癌、大肠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方面发挥功效。! c, a+ {# x: s( i. M4 J
: C3 ^0 D# R- F' @( I
http://16107589.blog.hexun.com/66444950_d.html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8-12 13:34

作者:Steven Stellman 来源:《癌症》 发布时间:2011-8-11
2 f! p: |" I8 t1 u( V2 O 0 B% P2 N" O5 Q& e* O5 Z7 e
晨起抽烟增加罹患癌症风险
$ K* T8 c1 R7 j2 w  ; Q% n9 D4 f; ^, B
据外媒8月8日报道,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而有研究表明,早晨起床后就抽烟的烟民要比早起一小时后再抽烟的烟民患癌几率更高。《癌症》(Cancer)期刊杂志日前刊登的文章显示,一起床就抽烟的人群中老烟枪的人数更多,这些人更容易受到尼古丁的控制,且患癌率是其他烟民的将近两倍。9 {: A: E) j0 F

; _5 j" o- P) O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医生们一直期望了解为什么在众多吸烟者中,只有一部分会得癌症。于是他们分别研究了肺癌和头颈部癌症的患者,医生们在研究了烟民每天抽第一根烟的时间和他们醒来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发现,在醒来30分钟到1小时中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是1小时后再吸烟的人的1.31倍,而一醒来就吸烟的人(30分钟内)则是其1.79倍。头部和颈部癌症的患者也是如此,1055例患者中有795例是吸烟者。而一醒来就吸烟的人患头部颈部癌症的几率也是醒来1小时后吸烟的人的1.59倍。因此,结果表明:一醒来就吸烟的确会增加患癌风险。
5 Q$ w* \. o( E$ ^( K' d 9 K2 i* n! W/ r; g, d; r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教授罗伯特·韦斯特表示:“晨起吸烟的人往往是烟瘾较大的人。他们会摄入更多尼古丁,也就会有更多的烟雾吸入肺中,因此得癌症的几率就更高。”(来源:中新网) 0 A7 _) h# f# t0 T! B5 X

; ]7 `0 K! h- m' }4 C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8119451527418603.shtm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9-29 22:14

作者:Monika Ferlitsch 来源:JAMA 发布时间:2011-9-29  
+ G3 H( U1 A3 A8 I3 s) g7 Z- I/ ?4 O2 w % O% E3 e& R" h
" B* R; \: A! @. B" C- v2 d
研究称男性更易患结肠癌 . o" I$ p8 C1 u* S$ G
9 j* [1 w, _6 }0 C( I" z& q

% x1 ]: R2 z; X7 p2 v美国一项研究成果9月27日显示,在年龄相同的前提下,男性晚期结肠癌病例多于女性。
3 E  {$ s# u. J( w% o
) s1 T2 ]$ O) M# N4 p* s这项研究由《美国医学会杂志》推动,研究对象是奥地利2007年至2010年全国结肠镜检查项目参与者,涉及4.435万人。% P7 N3 `* Z3 k% Y4 `2 P. L' i

- [6 c) i& j/ l) r除筛查癌症外,这一检查着重关注结肠中的腺瘤。腺瘤包括良性肿瘤或息肉,可能引发结肠癌。' I5 d) `2 k$ Z4 I

! u5 s! z  ]7 j8 K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年龄组别中,男性遭遇这些病变的几率都高于女性,男性性别本身可能就意味着更高的结肠癌风险”。
$ f0 b' a1 @+ ~) l3 a 0 c4 X4 `" y  U) f; p
举例说明,在50岁至54岁年龄组,男性患晚期腺瘤的几率为5%,而女性为2.9%;55岁至59岁患有结肠癌的男性比率几乎与65岁至69岁年龄组的女性患病比率持平。另外,作为一个整体,男性患结肠癌的几率为1.5%,女性为0.7%。5 i9 I! N7 R+ f% N

/ E; d. P2 V' \3 x一些研究人员说,依据这一研究成果,接受结肠癌筛查的初始年龄可能需要调整,但需要决定“是上调女性筛查初始年龄,还是下调男性筛查初始年龄”。3 j2 c6 Z' c6 c# n+ o& ~6 E

0 g/ F/ @4 S/ o$ {1 _不过,这一研究成果并未提供有关调整筛查年龄的具体建议。(来源:新华网)4 ?! p- J; y. j) B
3 i9 g8 [# O- g. F9 v" x. B& Z3 |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11-3 13:05

作者:Wendy Y. Chen 来源:JAMA 发布时间:2011-11-3 % R8 X0 }2 d( Q, J5 B

- {- G* `; r  X! W" D8 N女性小酌或增乳癌风险
2 }( n7 [* k: L: U( ?7 `( V1 M
/ f7 k" G' {0 L; h0 |/ S$ o4 i
4 r# n& Q+ T, \+ Z
: o3 S& R* L0 x  N一项近3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若每星期饮酒3次,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于完全不饮酒者。
9 z0 Q2 u- I$ u" H 4 t/ \" ^/ [& j0 }6 G+ o
这项研究报告2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以10万名身体健康的美国女护士为对象,年龄在30岁至55岁之间,多为白种人。研究自1980年开始,2008年结束。% N7 n3 A) F, ]2 T
7 g  V. Y! Q/ \* ?" I7 U! `
美联社援引研究结果报道,研究对象平均每星期喝酒3至6次,比不喝酒者患乳腺癌几率高15%。
/ ^; N) V6 ]: x" v8 C7 S7 w! \ ( w# ?* O% \! Q" M* ^
在50岁以上女性中,罹患乳腺癌几率为2.38%,但轻度饮酒会使每1000名女性中患乳腺癌人数增加4人。8 J- }8 b6 A) o, t3 l
4 \. t5 M2 F4 K' x% s
研究报告显示,每天多饮用10克酒精,患乳腺癌几率增加10%。一瓶12盎司(约340克)啤酒或一杯4盎司(约113克)葡萄酒中的酒精含量大约为10克。(来源:新华社)
7 a- B  ]& ]: R# k, z9 o ! L' R8 ?6 p( ~0 v/ m$ Z# _  s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1-11-29 18:39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11-29  
) \, C: a  h8 ^$ f5 p
/ o- s) U/ G4 O日本科学家称过量吃肉或提升患癌风险
6 S* R' Q2 w+ p' Y
: S1 k5 k# e- i4 R: i2 u9 G

! I  }! j4 i0 T$ t* \- {日本研究人员11月28日说,过量食用猪肉和牛肉可能提升患结肠癌风险。
2 \8 V) S2 s: G2 q& z3 G# P" z
; G4 P' y- Q& ~2 X+ \共同社援引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报告报道,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2006年,研究人员对年龄在45岁至74岁的大约8万人展开跟踪调查。他们根据饮食习惯调查计算出的肉类日常摄取量,将受调查对象分为5组,探寻吃肉与患癌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4 Q# }% E- P9 L: d" ?- C 4 F  }8 K  X- n
调查显示,女性受调查者中,与每天摄入不足25克牛肉和猪肉的人相比,这两种肉类每日摄入量为80克或以上的人患结肠癌风险高出48%。男性受调查者中,每日肉类摄取量为100克或以上的人患这类癌症风险较日摄取量不足35克的人高出44%。
! _2 f# }1 h# q4 a. h! ?* h6 \
2 X* ?( S  R" N1 a这些摄入量均为肉类被烹饪前的重量。
3 |% @/ X9 l% F2 q% N- Y' ^, \' ?
8 ?- f. O& g  \9 ]1 O“研究显示,膳食结构以肉类为主的群体患癌风险更高,”研究团队带头人笹月静说,“我们不认为食用牛肉或猪肉是危险的,只是说应避免过量食用。”2 W' K: Z. k0 M# V
' L3 r, p7 |; O* ?) S% X; {2 O1 R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2-12 12:41

Sci. Tran. Med.:一种生长激素受体突变可避免癌症发生
. r7 O3 R2 h4 ?; x发布: 2012-02-11 来自: 科学网 & M3 X1 R* D+ q; I! g. g) c
, A, T9 l' z) R! Z# d9 E" E! d
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以及意大利和德国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Fasting Cycles Retard Growth of Tumors and Sensitize a Range of Cancer Cell Types to Chemotherapy”的文章,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为什么来自厄瓜多尔的一群患有莱伦氏综合症(Laron Syndrome)的人群不会患上癌症和糖尿病,相关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旗下新周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v  B6 F3 e, }# ^' t
厄瓜多尔的莱伦氏综合症(Laron Syndrome)患者
4 y$ V# D* c/ `- B3 a& n
2 X. Z/ d9 F% T* t" r7 M. i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南加州大学Valter Long教授,他的研究组在去年发表文章,报道了对99名生活在偏远村庄的患有莱伦氏综合症(也称为侏儒综合征)的厄瓜多尔人进行了长达22年研究的新成果。# W1 Z' I# S& l6 X* A7 i$ j
这些有血缘关系的人是西班牙改宗者的后裔,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该家族成员血样本中的数千个基因进行了基因表达分析,希望能了解这些人为什么不会患上癌症和糖尿病。结果他们发现这群厄瓜多尔人中的GHR突变,与一种像面包酵母菌这样简单的生物中的基因变化十分相似,这种变化使得该酵母菌可以长寿而且对毒素具有抵抗力。但是这些研究还并没有解析清楚GHR突变激发的具体分子机制是什么、
+ @& G$ p9 o& r1 {在最新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实验发现,这些厄瓜多尔人的血液中带有一些特殊的成分,能帮助他们应对DNA损伤等,清楚可能发展成癌细胞的细胞。. c, D$ A3 v3 T
这种成分就是IGF-1,这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蛋白物质,全称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也称为生长激素介质,IGF-1在人体内肝细胞、肾细胞、脾细胞等十几种细胞自分泌和旁分泌,对于婴儿的生长和在成人体内持续进行合成代谢作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Q+ ]! k1 ~; n9 l, k7 G
研究人员发现低浓度IGF-1能帮助应对DNA损伤,并由此激发DNA损伤应答的细胞死亡,而且这种蛋白还与血胰岛素浓度,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当IGF-1浓度低时,血胰岛素浓度也较低,胰岛素敏感性也就会较高。因此这一人群不会患上糖尿病。1 I) T- J. h  l: {9 F9 I
这项研究始于十多年前,Long教授首先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基因变异,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厄瓜多尔南部山区的一群有莱伦氏综合症的人,发现这些人群好像不会患上与衰老带来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和癌症。因此展开了深入研究。
6 ?9 m5 @" w+ X) ]# }这些年的研究证明了通过控制生长激素来延长寿命的想法是有科学依据的,科学家们希望能就此发明针对激素的药物,或者饮食调节方式,来治疗癌症和糖尿病。
4 l" ]+ |( q& I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2-12 22:22

美研究称患早老性痴呆症老人不易得癌症
. ^" Z9 n( L( k' N+ [3 g9 y$ c, m
( }% s; }2 o. j$ y" t2 I, l   新华网洛杉矶12月27日电(记者高原)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发现,老年人如果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即早老性痴呆症),就不易再得癌症;相反,癌症患者也不易得阿尔茨海默氏症。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老年病科于宝成
! q0 X- }- e. I: t" T0 H! B& U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神经病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选择了3020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调查开始时,这些人中有164人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522人确诊患有某种癌症。
( `4 P1 @) \3 x) y% [& C, h$ |   研究人员用5年时间观察这些人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情况,用8年时间观察他们患癌症的情况。调查期间,又有478人患阿尔茨海默氏症,376人患癌症。
) Z4 r1 \" Z5 M  t+ N   统计分析发现,与调查开始时未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人相比,那些已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人未来患癌症的风险要低69%。
& ~  z" W+ k7 Q2 q   此外,与调查开始时未患癌症的人相比,那些已患癌症者未来再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要低43%。
6 v0 C; W0 j! ~$ x& o( q7 I* l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凯瑟琳·罗伊博士解释说,阿尔茨海默氏症和癌症的实质都可以归结为细胞行为异常,但前者表现为细胞死亡异常,而后者表现为细胞增殖异常。此前就有研究表明,可能有某种特定分子通道,同时影响这两种疾病。
2 i/ e* v6 W* o+ C$ o   如今,研究小组最新调查发现的阿尔茨海默氏症与癌症之间的这种关系,将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这两种疾病,将来有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提供新思路。
, {' k& i  k! y, E5 b! U. Q  K
4 w- ^# j5 @! D
7 M7 Y) b1 R5 M1 m- \  J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yubaocheng_114643.htm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2-12 22:25

英癌症研究会报告:阿司匹林可降低患癌风险
7 h8 N8 B& j- E) y0 J. a英国癌症研究会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在40岁至50岁期间服用主要用于止痛和治疗心脏病的药物阿司匹林,可降低日后罹患癌症的风险,但目前尚不能建议将该药物作为预防癌症的药物长期服用。 - S# x5 i* e. J7 O
  英国癌症研究会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在40岁至50岁期间服用主要用于止痛和治疗心脏病的药物阿司匹林,可降低日后罹患癌症的风险,但目前尚不能建议将该药物作为预防癌症的药物长期服用。 
3 y- W. Y# d# `7 p' B* I  研究人员说,在通常的癌症高发年龄段之前连续服用阿司匹林,10年后该药物预防癌症的效果达到最佳。癌症研究会流行病学中心的杰克·库济克教授指出,可导致癌症的一些身体损伤通常在45岁左右显现,因此在40多岁时服用阿司匹林较好,在这个时期服用阿司匹林面临的副作用也比在15年至20年后服用要小得多。 
; ^5 T6 [4 |8 ~5 V2 Z# r! _8 ]  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抑制引发炎症的蛋白质的作用,在几种类型的癌症中,这类蛋白质的水平通常都很高。以往的研究已证实,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罹患肠癌、乳腺癌等类型癌症的风险。研究人员指出,阿司匹林可能增加溃疡和内出血的风险。常见类型的癌症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和肠癌等一般在60岁后出现,而这样的年龄正是阿司匹林造成内出血风险最高的时候。 3 A+ Z: C% S+ ?8 p3 p6 d$ v
  库济克说,在建议将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癌症的药物长期服用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回答,比如,如何更好地判断哪些人患癌症的风险较高,以及阿司匹林对哪些人的副作用较小。此外,尚不清楚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是否具有目前使用的每天300毫克的常规剂量同样的预防癌症的效果。  3 C& O) i' J) O. d; V" B' i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埃伦·梅森说,目前阿司匹林造成内出血的风险大于预防癌症的好处。
: ?# ^( x. Z7 {( N- E1 _' Fhttp://www.tianjinwe.com/togethe ... 120119_5019927.html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3-1 21:05

作者:刘钢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3-1   8 j. f/ c0 x* J. y8 G5 t

- D( b8 ^; ?* Y" ^( f; K女性体内缺乏某蛋白质会增患乳腺癌风险 ; Z/ H0 U' n5 i4 o0 E
. p& U0 ~& l5 R$ {) b
科学界已发现,女性体内细胞中如果缺乏STAT1蛋白质,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2月29日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了其中的具体机理。$ u+ D% W' S, w; u! `
) I: ^- X! d# c1 O  j8 z0 F
动物实验显示,实验鼠体内细胞中的STAT1蛋白质缺乏后,其癌细胞明显增多,同时其体内的免疫系统也被削弱,进而导致癌细胞增生更加迅速。) _. o% C% W9 b2 h& E2 S( p
3 G, M; L; p2 X7 v* `7 h
研究还发现,如果细胞中有足够的STAT1蛋白质,免疫细胞T细胞就能够识别癌细胞并杀死它们,从而增加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机会。' _7 `+ O* u: F4 g

3 e4 j8 M& i  F! s5 [' b+ f2 s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3-4 03:17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2-3-4 03:22 编辑
& e* }. |- V2 B; V3 s4 l7 b# e% i" X0 n+ h  t5 e2 a
哪些癌症已步入“可以治愈”行列; W5 p! C' |1 {/ S  @& c1 [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0年04月12日
9 R' u5 G/ B4 d; j
/ B1 q1 `( E4 T) U2 H8 b因超越心脑血管病———编辑说话:
+ h$ l" ?/ Q* M. q8 T0 ^$ l: l/ c
* \) ^; n" d3 {0 p" H0 T  4月11日至17日,是全国第16个“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关爱生命,科学防癌,让生活更美好”。根据北京市肿瘤登记处的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7年的10年间,北京市恶性肿瘤年平均增长率为2.58%。恶性肿瘤已由北京市居民死因的第三位升至第一位,超过了脑血管病和心脏病。  _, U9 a: \% A4 ?8 W' W* s
1 l' |- v. k, C3 X1 s% Q* A) `
  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在我国部分城市和农村,恶性肿瘤已由原本的第三位死因一跃升至第一位,首次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第一杀手”。恶性肿瘤中,仅肺癌、肝癌、肠癌就占恶性肿瘤死亡的52.01%。这似乎预示着“肿瘤猛于虎”的时代来临了。但是应该更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科学地加以分析,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F6 Q- K  P& {& c0 A( _3 ]

) q4 [5 o- N; o- O  ■肿瘤怎么一跃成为“第一杀手”6 i2 g# ^5 Z' T$ h0 _& l

* a* X( N4 _" y  首先,肿瘤的死亡比例逐年上升,这与我国卫生工作近年来重视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在郊区县加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力度有直接的关系。而且随着奥运影响,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城镇居民普遍认识到超重肥胖、吸烟、过量饮酒、静坐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习惯等因素是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并尽量加以避免,从而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降至最低。
: a, u  G0 C# ]# q6 g& M$ y: @3 L4 X! ~" d6 ~1 d, T
  其次,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到2010年达到72.5岁,比2005年增加0.5岁。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已经不是绝对致命的疾病了,所以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发病的年龄也不断增高,死亡率增高。& U* A& P7 \! G: M: n, g

, n% c  q' W+ `5 U$ P% x  另外,社会工业化后,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精神压力也不断增大,这些都促使肿瘤的发病率升高。
+ U' n0 f& H( w2 q" @7 F- G
+ _, r" x# w0 T' K, {* g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不能因此“谈癌色变”,因为癌症实际是一个可治的疾病,近年来科研工作的深入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肿瘤的诊治效果。比如,在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的综合治疗模式下,很多恶性肿瘤是可以治疗的。
6 Z5 [; j4 a& O% S0 N1 y7 Q0 \- R3 [# R
  ■哪些常见癌症已步入“可以治愈”的行列
, u2 N" o) i6 u) V2 ~% r$ r8 h- x+ w1 Z" {* F" ?% {, Q
  乳腺癌算得上是“早发现”的一个典范。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全社会对女性的关爱,钼靶检查等项目的推广,以及其便于自检等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乳腺癌在发病早期就能被发现,其整体治愈率也相应提高到70%-80%。
8 p! A# A  u6 F" m* ?4 A
& q5 D8 \" P# g5 h) O: g  D  另外,治疗理念的革新不但使乳腺癌患者生活得更长久,生存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乳腺癌以前被认为是一个局部病变,一旦确诊常采用“根治术”。手术时,不仅要切除肿块,还要清扫腋窝淋巴结,甚至要把胸大肌、胸小肌都切掉。术后,患侧胸壁皮肤下几乎直接贴着肺脏,外形的改变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癌其实也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手术技巧的改进,包括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更多参与,使乳腺癌患者既保留自己“完整的身体”,又能长期生存。
, r5 h5 H! x/ l3 M0 P, O; N: t7 K) m6 i
  如果说治疗乳腺癌体现了治疗理念的改变,那么大肠癌体现的则是综合治疗的效果。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传统癌症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内分泌、免疫、中医中药等方法的加入使癌症治疗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以直肠癌为例,单纯依赖手术治疗时,术后复发率约为20%-40%,而在采用“三明治”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后,复发率降到了10%以下。大肠癌早期治愈率在80%以上,中期也可达60%-70%。
: H' f( i8 [' p$ N& Z9 ~: P* W( i) A" R% ?5 Y1 N1 t/ C9 I
  疾病之所以难以治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弄不清它们的病因、病机,而当医学家发现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有关时,宫颈癌便成了“最容易被治愈的癌症”。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治愈率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而且,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的癌症疫苗就是宫颈癌疫苗。宫颈癌的高治愈率无疑让人类对战胜癌症的事业充满了更大的信心。除了注射宫颈癌疫苗外,成年女性都应每年进行一次HPV子宫颈涂片检查。另外,虽然数据并未证实子宫颈糜烂、宫颈息肉与宫颈癌之间有必然联系,但对于有慢性子宫颈炎症或不适的女性来说,积极治疗非常必要。
2 w0 U8 B9 _& ]* }
) ~9 j& R! b( P0 W* B0 B% R  由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疾病早期就常有较广泛的出血倾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是急性白血病中非常凶险的一个类型。但随着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等药物的出现,这个曾经的急重病5年无病生存率已超过90%,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伟大突破。
6 t" g! e3 d5 H0 U  k

6 t' x. X* H! S  恶性淋巴瘤昔日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绝症,但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使它的5年生存率超过了50%,其中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可达80%以上。早期发现对淋巴瘤的治疗意义重大。当发现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还有咳嗽、呼吸急促、体重减轻、发烧、过量出汗等症状,应早期监测。对于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患者,更应高度警惕。
- G- n  ^; C% O0 z  @. [
6 E" l' M+ D% U  此外,甲状腺癌、皮肤癌、间质瘤、绒癌等,虽然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只要能尽早发现,约80%都可以实现5年以上无病生存的目标+ }( Z+ G& c) c: j" a7 ?2 A

& J) p: f3 M0 K; \  p. l4 a  F  ■如何让肿瘤变得可防、可治、可愈. ^1 H# c' e: x

& S* e6 `" K5 I  肿瘤防治要通过三级预防来实现。5 g8 m- H" ]' m! J; x' t

# o8 x; ~3 A9 l3 l6 o+ g  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致癌因素的影响。比如摒弃吸烟、酗酒、过劳等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锻炼身体,治理环境污染等。通过一级预防可减少癌症在人群中发生,并且有可能推迟癌症的发生。, X) J4 _8 d- U4 ~7 ~7 T3 \  G
/ V2 ~2 d6 d, h6 b8 F' ?7 t: I
  二级预防: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普及癌症的相关科普知识,使人人对癌症有警惕性及相应的知识,定期体检,发现症状立刻就诊。1 t6 \/ n( Y, r  Q* ^2 K1 _$ _4 @/ u

, N0 O( Q! Y- O% \' ]/ _2 S2 H  肿瘤作为一种疾病,自有它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早期发现不是没有可能,关键在于人们对于它的认识程度如何。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提出的恶性肿瘤的“十个”早期征兆:一、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肤、唇舌或其他部位有可触及的硬结或不消的肿块;二、疣或黑痣有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发、溃烂或出血等改变;三、持续性消化不良;四、吞咽粗硬物有哽噎感,胸骨后不适,灼痛或食道有异物感;五、耳鸣、重听、鼻塞、头痛、咽部分泌物带血,颈部肿块;六、持续性声哑,干咳或痰中带血;七、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无痛性血尿、外耳道出血;八、月经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九、久治不愈溃疡;十、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或低热。总的来说,在不明原因的不适持续较长时间后,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或者向有关方面进行咨询。必须指出,出现以上症状不一定是恶性肿瘤,但应及早就医,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x  t4 ^6 v$ N
6 b' Y2 I6 |- _" D0 f* ?7 X
  近年来,许多单位开展了查体,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十分有意义。0 k9 ]7 {* @) L: Y& f4 w7 c: s

1 X% T6 W# R  u" ^6 d) t8 t  三级预防:治疗所有的癌症病人。这所有的病人当然应该包括晚期患者,现在的医学已经能够达到争取最佳疗效,避免复发和加速康复的作用。即便对晚期病人也可以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4 F4 j+ ]* _; {" c& z
% j6 U4 |  K- r& m
  在提倡预防癌症的同时,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的最佳方法。在生活中应当注意:一、不吸烟,因为吸烟可以导致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膀胱癌、胃癌等,危害极大,因此在做到不吸烟同时也要劝诫别人不吸烟。二、不酗酒,过量饮酒可以伤害人的胃肠道和肝脏,导致胃癌和肝癌。三、不吃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四、不吃发霉变质的食品。五、少吃腌制的食品,腌制的食品中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可以导致消化道恶性肿瘤。六、避免暴晒,尤其是皮肤白皙的人,减少皮肤癌发生的可能性。七、经常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八、保持乐观的情绪。研究表明,很多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乐观的情绪、健康豁达的人生观是十分重要的。
/ _, }# {! {( F5 g: X" A
/ n$ i9 ?' L  C4 A- t  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癌症没有正确的态度。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三个1/3的观念,即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早期发现是可以治疗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肿瘤患者没必要惶惶不可终日。癌症距离我们并不很远,但是,警惕而又能够坦然地面对一切疾患,才能拥有充实而又自由的人生。
# L) `/ L) B! K+ E1 c( c. p
% k. ?3 i7 i& f" Z, `# }" R4 R( i  ■文/北京肿瘤医院胃肠外二科 李明
9 d( j( v2 |) J' \0 G- u8 C, X6 G  G& U% A" L, }
  ■插图/周桂兰
/ B5 q5 L5 }3 B: ]: l' J" f' X% i4 o! |
http://health.sohu.com/20100412/n271445835.shtml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3-4 13:14

熟知的七种癌症可以被治愈

! B/ p2 F3 z7 v& _' D/ `
6 l; T  b& Z6 x; y8 G" `/ \
   专家预测:到2050年这个世界上每4.5个人中就有一人会患上癌症,但好消息是:至少40%的癌症是可以被预防的因为一个健康细胞发展成恶性肿瘤,需要经历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癌前病变”阶段而癌前病变是可逆的。另一个好消息是:如果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至少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被治愈的。
4 k) O" C- q. O* K6 G3 U
. Z( N0 @+ z5 y) x. `( `. Z  医学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肿瘤领域的诸多新发现、新进展为癌症实现“绝症”到“慢性病”的转变创造了条件。以下好消息,让癌症不再那么可怕。
9 _+ q" u6 M0 e, o' A6 Q8 M. O9 p/ n0 m. H
  1.第一个癌症疫苗成功研发
4 Z$ S$ M  o1 S" j3 P0 N$ j4 x; E  B1 v/ r) w& f# }. Z
  宫颈癌疫苗的发现使全球亿万女性为之获益。而宫颈癌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可被预防的癌症。% \9 |' k1 E$ ]6 l

+ Z  b" Z7 R6 j3 j' I  2.诸多致癌病毒被发现
( `( a8 z* u- z' X0 D: X* o$ Z4 N) i! N3 u' U3 b+ {
  癌症可治愈的现实与医学领域的重要发现有关。例如,医生已经确定肝癌的发病与乙肝病毒(HBV)、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鼻咽癌与EB病毒、胃癌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这些发现让人类在正常细胞发展为癌之前有了提前干预的时间。
' D9 i" ?" A$ r/ g5 F% Q/ ]9 D" v- A4 `& _
  3.早期检查手段更先进
  C7 _% J4 e% N% t* t5 L( e$ r$ T% o& f  Y1 Y; V
  癌症的可治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早期发现。除了通过机体本身所能感受到的症状,更早期、更科学的检查方式也让我们有了更好的知情权——通过子宫颈脱落细胞(抹片检查)、乳房X线检查(钼靶照相)、大便潜血、PET癌症基因筛查等检查手段,人类可以抢先一步改写自己的健康命运。, n( u; M* y" `6 v$ ]3 h0 H
" i& u, N$ b/ u  r  I3 ]
  4.癌症的临床治疗更精准有效% h$ E9 u# H% d# D) N
1 d( s; y( c! h: F
  以前,对于肿瘤的治疗选择不多,通常会采取“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集体剿灭式治疗。随着分子靶向类药物的普遍使用,减少了对健康细胞的伤害,使治疗过程更精准,同时提高了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另外,微创手术也减少了患者的身体损伤,大大加快了痊愈速度。
0 A# @% c" l: o7 N
- [% w/ k' ]2 u- N+ a$ N+ F& J  5.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预防癌症  i- M2 a* F4 Y& E% r4 k

2 l$ _( o$ A" M# m  目前,吸烟和肥胖已被WHO确定为两个最大的致癌因素,并被看作是慢性疾病,需要治疗和干预。戒烟和减重已被证明可预防癌症的发生。而癌症本身,也正在成为一种需要与之长期共存的慢性疾病。
" g" d* \! z4 J- e3 d, \
, Y* n4 x. m$ V3 y1 c  心理学认为癌症的潜台词是“错误的生长”。而回归到生活方式上,大部分癌症是坏习惯的累积以及最终爆发的结果。肿瘤的高发让人们不得不深刻反思自己的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因为,即使某天能够实现癌症的彻底治愈,医学的最高的境界也永远是——预防胜于治疗。
" Z+ a1 N* m  r% w  K  K- X, B' T, w! `4 N; E
淋巴癌
; Z2 a' @# G* ]1 r+ z5 `" K& G, g# J2 r4 G) d1 {
  50%的早期淋巴瘤患者能被治愈8 B% q0 Y% N% d
4 U- X* o1 @$ a3 h9 X0 z8 L
  恶性淋巴瘤昔日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绝症,但随着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恶性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已超过50%。其中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达80%以上。9 V0 R, q/ m- @( l' T
: V/ [4 k- w! x7 J4 i
  全球唯一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里程碑式的生物靶向药物,既能清除肿瘤细胞又不影响正常细胞的生存。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使用免疫化疗后,50%的早期淋巴瘤患者能被治愈,而一半的患者在得病5年后依然可以健康生存。
2 u8 @4 [7 j! _2 h1 K! L/ y# o
5 ~5 j1 K& B' d5 Y  青壮年人更应该警惕淋巴癌% ]* M* n4 x; k

1 {5 H7 X. t4 R4 S( _) q  临床发现,从小孩到老人都会发生淋巴系统肿瘤。因为淋巴系统是人很重要的免疫器官,20~40岁是人的青壮年时期,淋巴系统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出现肿瘤的青壮年病人相对较多。
% k  \3 i4 Y" H, g4 V7 ]$ Y9 l# v) c+ @4 d0 C
  预防胜于治疗( [- t$ j/ x7 V+ e8 n/ Y

3 ~  M: c# u' J% |' f4 L  1.及时查体:早期发现对淋巴瘤的治疗意义重大。当发现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还有咳嗽、呼吸急促、体重减轻、发烧、过量出汗等症状,应早期监测。对于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患者,更应高度警惕。
# ~  S9 P; v) W5 M$ r, P( D5 I) I, C8 e) q* ^  c8 q
  2.远离辐射环境。临床发现淋巴瘤的发病与长期的辐射环境有关,所以,应减少生活和工作区域内的辐射源。, ]* ?. o7 q  _3 s* Q4 m( l4 o! X% E4 Z+ k

6 \1 |5 B3 [6 F8 E( m4 f  3.绿色装修:频繁的染发以及装修污染也与淋巴瘤的发病有关。因此,无论是身体装修(染发)还是装饰房子,都将讲究绿色、健康。2 X. _2 J/ h/ z4 w

) v  ]2 D3 B" A0 G  z* Z, v+ z- l  4.多晒太阳。最近美国的研究发现晒太阳与淋巴瘤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在阳光充足的南部,淋巴瘤发病率明显低于北方。因此,有专家提倡适当日晒以减少和预防淋巴瘤的发生。5 |9 r0 r/ u/ M$ [
" _6 e/ D% N% v2 D
大肠癌" \3 ]8 b: v6 u' u4 s' _

4 b% q* R7 U" F" m+ [  80%早期肠癌可被治愈' N! g* B9 j& I% C

; S" G* g& J& m7 g  统计数字表明,大肠癌的发病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同步上升趋势。大肠癌,与胃癌相对照,有“此消彼长”的趋势。曾经,中国是胃病大国,那是物质匮乏时代的产物。现在,物质丰富时代带来的现实是,胃癌患病率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增长。专家发现,大肠癌是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高脂、低纤维的饮食结构再加上久坐少动是最大的致病因素。作为恶性肿瘤,大肠癌的治疗仍旧是手术、药物和放疗的“三步曲”。而对早期发现的肠癌来说,治愈率可高达80%以上。而且,手术的创伤也不大。对于非常早期发现的肿瘤,腹腔镜手术就可以完成。
# k; k; l0 ]  K  J+ F4 g! F, ]0 e3 L9 d
  K-ras基因检测——适合个性化治疗的肿瘤
9 @: k$ @4 H- L. ^9 g
% |* U6 x+ x% \2 a4 D; ~& M# O5 S  目前,K-ras基因检测是医生了解大肠癌患者癌基因状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筛选出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有效的大肠癌患者,实现大肠癌病人的个体化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现在欧美国家已普遍将K-ras基因检测列为大肠癌患者内科治疗前的必做常规检查项目。
5 J0 L" }: x7 M+ U" K+ ?) @! ]$ k9 q# W" P
  预防胜于治疗! e" g7 M1 b' X/ N. E

) Z* N/ A* k& B: q' U9 |, N/ ]  1.多吃粗纤维。蔬菜、谷类都是粗纤维的天然来源。粗纤维是肠道的天然清道夫,可以把长期堆积在肠道皱褶中的垃圾带出体外。3 [" C0 E) |. [- ^7 z! T

& k/ R4 F, Y$ h# H$ x  2.运动不能少。下半身懒惰,运动少的人会发现自己大便也很吃力。因为长期用不到腰腹力量,肠道也会变得懒惰。" E! P5 ^! ^7 t% \9 @
7 i* X& z3 E4 }
  3.定期检查。如果你年纪超过40岁,家族中有大肠癌的家族病史,建议你去消化科做一次全面的肠镜检查,并保存好检查数据,以备日后参考。% N. v( A$ L) m" y/ J6 w

: l- S3 D- H4 K5 v  a; l肺癌
! v- r) a5 c+ q8 T5 v' ~1 g1 z9 a7 G) U
  可以微创手术治疗的癌症# R2 ^$ ~' ~' ~# B* \& a
" G8 G; _2 q# q8 X
  肺癌是全球第一大恶性肿瘤,在中国也是TOP1的高发肿瘤。临床专家发现,每三个肿瘤患者中就有一个患的是肺癌。肺癌之所以是“杀伤力最大的肿瘤”就是因为它通常很难早期被发现。一旦出现明显的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胸痛、气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近年来,医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有效治疗肺癌的方法。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采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早期肺癌。早期肺癌如果及时手术治疗,五年和十年生存率已达85%和50%以上。
/ ]! i6 `: @1 T7 L, Q1 i6 ~% x# z- g- N5 D( L) d
  微创手术把伤害降低到最小5 t. n8 m7 _* F* ]8 E! _- S
7 w% {. L. ^4 m' L: F" Q/ X3 }
  目前,对于一些早期患者和不能耐受传统方式手术的患者,我国许多肺癌中心的胸外科医生已经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治疗肺癌。微创手术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和对患者的损伤。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逐步加深,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成为全球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亮点。已经成功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靶向药物有:特罗凯、易瑞沙、爱必妥、贝伐单抗。
, @3 w# |* x' ^* f0 ?5 P) W2 m7 Z- @7 G2 J! t7 d  H% j& Y, _
  预防胜于治疗
9 E) P3 u) D) ^5 t0 x
- I2 x& X& z3 I! u+ n4 ^$ d) v  戒烟——80%以上的肺癌和吸烟有关系。预防肺癌就要从根源上减少肺污染和脏器消耗。
8 y6 ?" d) P1 W8 H: _; l2 }; Z
  p/ m. D2 \# k7 p) g( Z, E  定时查体——发现的时间决定了治疗的效果。对于超过10年的老烟民或曾吸烟的人来说,更应该有针对性地做体检。
5 V" p& f3 f4 m4 }* b
. [1 ]( H- U6 v) c: q0 Y1 X  富氧锻炼——空气污染和环境变差也是肺癌高发的原因之一。但富氧锻炼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降低患病几率。建议定期在空气清新的氛围中慢跑以完成自然换肺的过程,长期下来非常有益肺健康。
. n' [2 C) V( P( w3 g; Y( n( b
$ T* W+ i! B, I8 S; T, N  d宫颈癌
4 A* p2 J. u' v; {- d' B6 A4 h" m
  可以通过疫苗注射预防的癌症! O3 Y; p7 N8 ^$ e# k3 [

. K8 M) u# I8 e- l+ @: _, j  专家透露,宫颈癌是最容易被治愈的癌症。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治愈率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而且,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的癌症疫苗就是宫颈癌疫苗。宫颈癌的高治愈率无疑让人类对战胜癌症的事业充满了更大的信心。, k7 r4 E( i- A
, _& c' {' P# w. D# z7 l; J
  预防胜于治疗
, F: h" {5 h) k5 g# ?% m
1 p6 z: B6 p( W+ N  临床发现,宫颈癌是容易在青壮年女性中发生的恶性肿瘤。其中,多个性伴侣、太早开始性生活的女性有更高的风险。除了注射宫颈癌疫苗外,成年女性都应每年进行一次HPV子宫颈抹片检查。另外,虽然数据并未证实子宫颈糜烂、宫颈息肉与宫颈癌之间有必然联系,但对于有慢性子宫颈炎症或不适的女性来说,积极治疗非常必要。" d$ ^5 F& w$ u, o# J
1 v3 f! h2 \# n# E1 E/ ]
乳腺癌
! |6 w% v" @5 z$ v1 F7 ]. b
% p0 j2 J6 z2 ]* i6 x6 b2 n. k  最适合个性化治疗的癌症
. o4 F1 v$ V6 |3 `( \2 y, \+ A3 a( p/ P' Q( Z
  乳腺癌是让所有女性倍感恐惧的癌症。它不仅威及生命,还让女人面临性别特征的残缺问题,是身体和心理杀伤力很大的恶性肿瘤。但现在乳腺癌已成为治愈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如果早发现、早治疗,70%的女人仍能重新拥有健康。而且现在的医学发展水平已经最大程度地实现保留乳房,让手术痛苦和对身体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 O2 h6 `& o; Q  f+ \7 A/ b0 X+ q5 O" }5 o- ~1 F& r
  乳癌治疗的个性化趋势1 }! _$ s( m# U% s3 {( ]  [6 y
2 F4 O) N& j# \; _6 V! I- P# m
  医生通常会建议乳腺癌患者做基因检测,如果属于HER2阳性(过表达或扩增)类型的乳腺癌,利用曲妥珠单抗治疗会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而对于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PR)的乳癌患者,医生会进行内分泌治疗。这些都是乳腺癌个性化治疗的内容。在节省医疗费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s/ Z4 c% m: H1 G& T8 ?8 }; @8 F- T
  预防胜于治疗
2 P+ \  n: I: E, a2 Q& z
! ?* N  P( U  v. Q  每月一次乳房自检:月经结束后一周内。每年一次乳房触诊检查:请专业医生做检查。35岁后,至少做一次乳房钼靶照相检查。如果一切正常且没有家族遗传史,每一年做一次常规检查就好。第一份钼靶照相检查单应慎重保存,以作为日后的重要参考数据。
2 H: I6 |/ q+ S; D( I; ?
9 j. S/ j& [; w3 }2 N' v! u皮肤癌
* t4 B' S2 L: U5 G. Z* d4 S$ C! X- N
  夏季更高发的癌症
/ ^$ p7 l! S* C; I, F( U, m! a1 o* a
5 @+ \3 o8 o* X) V2 o  d  本来,皮肤癌是白种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最近几年我国的发病率也在上升中。但值得欣慰的是,皮肤癌是很容易治愈的恶性肿瘤。前提是早发现、早治疗。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曾患早期皮肤癌,现已痊愈。
" Y4 Z) b4 `* P: L2 Z
* i) |+ m  O2 @/ k5 i  酸性身体环境最危险:专家发现,皮肤癌的发生与酸性的身体内环境有关。酸化的体液环境是正常细胞癌变的肥沃土壤,调整体液酸碱平衡,能有效预防皮肤癌。3 P! f# n8 j8 r5 o9 C! R

: q+ ]8 V* _# t8 V( @- @  预防胜于治疗
5 A' D( e! N/ i+ I/ K4 }% b7 R* C1 }: U8 r: I. ~. j
  1.养成好习惯。专家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后世界上的皮肤癌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都是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更易导致酸性体质。
# |5 L8 c2 G3 H- ^. K/ Q2 w" w& f4 H( M
  2.及时减压。压力是皮肤癌的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学习放松和减压也是防癌的基础课。
$ ]" g7 j2 o5 y' }2 H+ H+ W% }5 W8 d& j% m6 K" k$ @0 h, ]
  3.积极锻炼。专家建议多在阳光下运动(当然别忘抹防晒霜),多出汗能减少皮肤癌的发生,因为出汗可将酸性物质排出体外,减少癌症的发生。3 [: z  F9 C: c) C, H/ {

0 M3 h- k, w( D; N胃癌/ W$ E( E$ W" N, y4 a. W: Z
$ X0 M5 X4 b& l% m
  从传染病到慢性病的转变
5 X+ t* x! {4 e2 j. s% l5 v2 m$ W" U6 Y! ]7 g' G
  我国一直是胃癌的高发区,最近10年来胃癌的总体发病数量有所下降,但胃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超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青年人患胃癌的比例在持续增高中,15%患者为40岁以下年轻人。胃癌的治愈率也与是否早期发现有关。如果早发现、早治疗,胃癌也是治愈率超过60%的疾病。( S$ n+ W+ w8 H* E- U0 C( v

* x7 ]/ F8 F, k8 V$ _" m4 E7 \  阻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关键" l( f" z" G* l

. r; N! v" k1 G. m9 w  WHO的调查发现:50%的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而在我国,60%的胃病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问题。有些专家甚至把胃癌称作“传染病”,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中国人的“共餐”习惯有关。专家建议外食族应养成分餐或使用公筷的好习惯。0 Y+ d, H, |5 j4 Y5 k
6 e  p/ M7 d2 _" t# u4 c5 f
  预防胜于治疗
/ `; q$ r7 c" x# z6 G. Q5 v4 w( K& E* j
  1.吃新鲜食物。胃癌是物质匮乏时代的记忆。但在食物充足丰富的现代社会,乱吃也是伤胃的恶习之一。嗜辣、嗜咸都是伤胃的不健康饮食习惯。从胃病高发地区的饮食结构分析,最基础的预防措施就是吃清淡、新鲜的食物/ \4 x+ e  i/ Z) r
( j# r/ v$ R/ M% O& b0 ]
  2.积极治疗慢性胃病。息肉是胃黏膜内生长的小肿块,息肉大多是良性的,但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直径大约1厘米的,常常是一种癌前病变,不能掉以轻心。! @* L* L+ U: {
" b/ ?- z5 ^1 N+ R& Q' m
  3.做胃镜检查:有癌症遗传家族史,或患有胃溃疡、息肉、萎缩性胃炎的人,其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这些高危人群更应加强重视,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2 y4 P3 d7 i: m' L" J+ s) g! e
$ p& Y1 n* `. r6 c- s( x
http://health.sohu.com/20090710/n265108647.shtml, A+ Q4 n% ~$ I7 q0 }

( ]# S( V( ^3 w- p4 G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3-4 13:16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2-3-4 13:20 编辑
# \" I' C( e4 j5 }& ?( Z  g! M# R0 a) O' L

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癌症----大肠癌

' Y$ \+ U- k) P

8 W* \  i' j- q, Y8 s# Q) u) f+ G- y8 H中国大肠癌网.江苏省中西医结合结直肠肿瘤诊疗中心                                                         发布:2012-2-3  
) i' h$ J1 D# V# |1 h% w0 k) s. w8 T0 {. Z2 H+ G. L; i
' R& k- i( @" s8 B% i3 l- t
+ f, L, s3 W/ V+ j, m+ q8 Y
    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目前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肿瘤,在国内的发病率处于第三位,而且其发病率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一种导致人死亡的重要疾病。而且国内大肠癌有年轻化趋势,国内50岁以下大肠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外;另外国内发现的大肠癌病例中中晚期大肠癌比例较高,这些大肠癌手术创伤大、术后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术后复发率高、功能保留差,许多需要进行人工肛门的手术,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因此提高大肠癌术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必须要早期发现大肠癌、进行标准化的治疗,另外,对于健康的人群来讲要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并建立定期的肿瘤筛查和随访制度。9 g5 f. P5 M- P
+ `4 m$ U* ~- w2 f. U
警惕大肠癌的早期信号
' T+ k4 i4 L4 {0 `" B. e
. ?5 U# j" X! G1 s    早期发现大肠癌是提高大肠癌疗效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大肠癌认识不足,因此在临床上发现的大肠癌多数为中晚期肿瘤,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在平时生活中,如果发现以下一些情况,需要及时就诊,以排除是否患大肠癌或发现一些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常见大肠癌的早期信号有:1、不明原因的便血,便血是大肠癌最常见的早期信号,常见的便血为暗红色血,可以夹杂一些血块和脓血,但是一些便新鲜血的患者也应注意,在临床上我们遇到许多便新鲜血的患者在外院进行痔疮手术,术后仍有出血,肠镜检查为大肠癌;2、不明原因的腹痛和腹泻,在临床中由于大肠癌引起的腹痛和腹泻较多,但症状往往不典型,不能引起重视,忽视了可能存在的大肠肿瘤的可能;3、便秘或排便困难,便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许多人均有过便秘的经历,因此当出现便秘以后并不能引起重视,但是部分大肠癌的患者可能表现为便秘,因此当出现便秘症状而不进行及时治疗的人可能延误了大肠肿瘤的诊断。我们曾在临床中遇到数例诊断为习惯性便秘的患者,在我院检查时发现为结肠癌导致不全肠梗阻,甚至部分有几例患者因为结肠梗阻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增加了手术风险和难度;4、不明原因的贫血和发热,在临床中右半结肠的癌常表现为贫血和低热,肠道的症状不是十分明显,对于一些不明原因贫血的患者有必要进行肠镜检查以排除是否有右半结肠肿瘤的存在。0 |. N' C0 A% C% I7 l+ l. e

- R/ h' @7 k& O( _9 {标准化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治疗
% t! _. `- l% E+ C6 F     在明确诊断为大肠癌后,许多患者非常迷茫,不知该采用何种治疗手段,事实上,进行标准化的大肠癌治疗时目前是大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结肠癌来讲,首先争取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然后根据病理分期进行化疗,但是对于发现肝转移或其他脏器转移的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者认为首先应该进行手术治疗,然后再进行化疗或在手术时进行术中放疗;部分学者认为首先应该进行手术治疗,然后进行放疗,因为通过手术治疗可以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放疗和化疗的效果。
1 D; h1 K! u# R* f$ q5 K: [% V      直肠癌治疗是目前大肠癌治疗中最活跃的领域,针对直肠癌治疗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研究已取得重要的进展。因为直肠癌治疗中、特别针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是否进行保留肛门的手术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进展。尽管通过直肠癌术前的放疗和化疗可以提高直肠癌保肛率,但是在临床上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手术应该遵循几个原则:首先,保留肛门手术不应该以降低病人的生存率为代价,尽管一部分学者宣称可以保留90%以上低位直肠癌的肛门,但是其术后局部复发率可能比较高,保留肛门如果以牺牲患者的远期生存为代价,其保肛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其次保留肛门应该具有完整的功能,在我院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以前,首先进行肛门功能的综合判断,对患者进行低位保肛后的功能进行预测,如果预计患者术后肛门功能非常差,尽管在技术上保留肛门没有问题,但是也不能进行低位保肛手术,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部分病人,虽然保留了肛门,但是肛门功能非常差,患者每日排便在10余次甚至20次以上,部分患者由于不能忍受肛门失禁,要求再次行人工肛门手术;第三,直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恢复直肠癌术后的功能非常重要,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患者往往遗留肛门疼痛、肛门失禁、排尿功能障碍和男性性功能障碍,这些并发症在现代医学中均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采用中医针灸、中药辩证施治,可以明显高提高患者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第四,对外科医生应进行良好的培训在提高至肠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北欧的直肠癌治疗研究中发现,如果对直肠癌治疗的医生进行很好的培训,而且对直肠癌治疗中心进行良好的管理,可以明显提高至肠癌治疗的效果,在北欧成立了直肠癌治疗的“卓越中心”,对治疗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标准化管理、对医师进行标准化管理培训,使北欧的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65%以上,是世界直肠癌治疗疗效最好的国家,目前尽管在国内在医师培训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针对单个疾病的标准治疗仍没有明显的进展,因此尚需要进一步的培训。
% ]- E% Q3 ~& Z  I8 A3 ?2 X2 _  j+ b* s- m+ O5 M) G& v
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定期的筛查制度可以减低大肠癌的发生和死亡率8 X8 j6 f2 C9 J, s
      大肠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以能饮食、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认为,大肠癌因“饮食所伤、久泻久痢或忧思抑郁,以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乘虚下注”,因此通过饮食防治大肠癌的发生非常重要,在目前研究中认为,低脂肪、低热量和食物纤维丰富的食物有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因此推荐多食粗纤维食物如玉米、红薯、黄瓜等食物有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可以抑制包括大肠癌以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因此推荐人们饮用茶叶可能有利于预防肿瘤的发生。  u2 l, q7 U, I- X. {& ]# L
       除在饮食方面调节减少大肠癌以外,建立定期的随访制度是预防早期大肠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西方一些国家在国内已建立了完整的大肠癌随访制度,对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进行筛选,以发现一些早期大肠癌和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大肠癌筛选计划,因此我们建议以下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随访:1、40岁以上的人3-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2、有大肠癌家族史人35岁后每2-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3、符合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的家族成员在12岁以后需要进行每年一次肠镜检查,在18岁后可能需要进行全大肠切除,4、符合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成员,在18岁后,征得本人同意情况下进行第一次肠镜检查,以后2-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对于在筛查过程中发现的如结肠息肉等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生,另外发现早期的大肠癌,进行正规治疗后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达到治愈的目的。
0 p+ p4 [- T8 p9 a南京市中医院肛肠中心 金黑鹰+ O2 e/ U, O5 A  f

! d2 X8 y& _1 B
# m; h5 \. x9 x( `7 ^8 l" C7 L4 {8 L& U( K
; W* |$ X% x" O6 e( t: |. `

6 d3 Q: N/ m2 V3 q  I1 m" `7 F9 T$ I( [' `( W. F" I0 I% O5 e
哪些癌症可以治愈?+ K. a, \. T! Z

    多年前,人们都将癌症看作是不治之症,现今由于治疗方法、理念取得了重大突破,癌症病人可以活5年、10年甚至更久。癌症变得像慢性病一样,我们可以与之共存,治愈率也大大提高。
6 R$ P+ h9 f; X6 x" `" [0 k    绒癌可能是最早得到彻底治愈的癌症。在上世纪50年代前,它还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即使手术,死亡率仍高达90%。但现在,绒癌已成为第一个通过化疗获得根治的转移性肿瘤,其死亡率从90%降到10%,而且不用切除子宫即可痊愈。* Z) a4 |) C- u
-
& Q" y. s/ N- ~/ w- U
. ]/ M3 ]6 r2 \6 X1 b% s" x    乳腺癌算得上“早发现可获得治愈”的典范。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可达90%以上,医学检查和自检的结合,使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接受到早诊,整体治愈率也相应提高到70%—80%。
5 H' f: U( \6 M    随着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等药物的出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一原来极为危重的疾病,现在5年无病生存率已超过90%,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y" z) S& C7 a& A- w    疾病之所以难以治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病因不明。当医学界发现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有关时,宫颈癌便成了“最容易被治愈的癌症”。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治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 U9 \( c. M0 s/ W6 xhttp://www.99.com.cn/zhongliu/azbw/73107.htm" k: i4 W, d, s

& E) p$ `9 ]/ @; E5 I8 ~" E5 i1 e; x4 ]& w5 z
7 J* T, ]6 p; e% P8 a

- C3 U+ F" C, I% S0 g: u: @: q+ p2 n8 U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3-7 00:15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2-3-6  2 v7 X; E9 y* t7 l* g
0 o1 e: X' J  _* D& `  s
每养成一个好习惯癌症风险降一成
) o: F2 s1 \7 h

/ f8 y( x/ k8 _7 w1 Y! f7 A4 \0 n. R

# L5 \! a1 L& _( D0 f% W' z7 r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降低患病风险。戒烟、戒酒、运动……人们难以保有所有的好习惯,不过没关系,一样一样来。日本一项大规模跟踪调查显示,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使罹患癌症的风险降低一成。' {$ m5 Z, H  H" d

( e% Z  e9 r& Q; M& `& j/ Y从1995年至2006年,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跟踪调查了约8万人,并于3月5日发表了研究结果。7 }7 O/ U) z9 n5 p$ f

6 F, G- ~$ O' \据《读卖新闻》网站5日报道,本项调查的对象是日本岩手县、茨城县、冲绳县、大阪府等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约8万名居民,年龄在45岁至74岁之间。研究人员调查了这8万人吸烟、饮酒、饮食(主要是盐分摄入量)、运动和肥胖程度这5个方面的情况,判断他们在这些方面哪些是符合健康生活标准的,并分析与癌症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 a) v8 Y! o8 r8 ^, j4 ]  t& V
& W4 T4 s, z! Q% c8 @; u2 F$ x; r
经10余年的跟踪调查,研究人员发现,在上述5个方面,受调查者被判断为健康的项目越多,癌症风险就越低。每增加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癌症的发病风险男性可平均降低14%,女性平均下降9%。* @  l; O# S0 S* x  @

9 }1 }5 M0 A/ |9 v  P* x研究人员表示,上述健康生活习惯可逐步降低癌症发病风险,希望大家将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作为预防癌症的开端,这或许要容易得多。
- B2 s! X4 o! e; F/ S* A9 ] 5 i* P+ G& x6 P8 |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3-24 13:52

癌症自然消退的七种情况' s$ y8 k: x' l" k- P6 y9 n4 A

" }; s7 @- z5 C/ F+ q% x9 }/ t* [  美国科学家曾查阅了从1900年至1972年的大学医学文献,发现癌症自然消失的病例超过300例。其实,实际的癌症自然消退者远远不止这些,因为许多自然消退者患癌时并无明显症状,也没有被检查诊断为癌症。泛美癌症治疗中心的古维•普拉特博士不久前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癌症患者中,约有10% 的人会发生肿瘤自然消退,而且一经消退,便极少复发。0 J! _, K  U+ d; V
  癌症何以会自然消退?美国癌症协会对近200例自然消退的癌症病人研究的结论是: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是癌症自然消退的根本原因,已经科学证实的就有以下几种情况。
6 _  z3 x! a! ` # t& a& O, \" n) |" p
  1、癌症能因某些发热性疾病而自然消退
1 A2 @. r2 g! m, M7 x
, m# b4 C% [6 H3 ]& B% ~9 E肿瘤细胞怕热,在癌症自消患者中,不少人有过高热的病史。因发热可调动人体内部的机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 T8 k% J. \; I1 i5 f
: N0 g+ _/ ~/ C) M& K( {9 x  2、癌症随致癌因子的消退而消失
; q7 u3 E" w4 j2 D- F) d
6 e/ t" R) F0 }/ z- G癌症患者一旦脱离具有致癌因子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免疫系统便可得以自我修复,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直至完全消灭。; \/ Q! y+ s/ j1 x5 X3 x- K( |% Z

% F* Y! H/ d& F* C( n  3、肿瘤因放射线的照射而停止生长乃至消失
& l. H6 |6 o2 @+ P% \. N
2 g2 V! i" R4 B+ c) T8 s  g自然界中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很多,处于具有较强放射线的环境下,可杀死癌细胞。
7 H! v9 H9 x' O
0 d. e6 x" q* p; [: g. Z0 P% r  4、因患某些疾病使肿瘤自然消退
) [! J9 E1 P: M
" _/ e* f9 }5 c, E) ~如感冒可使癌症自然消退。4 p6 J4 A* z3 G" M' Q3 G
. j6 F8 O* P1 r* e. \
  5、自我身心松弛使肿瘤自然消退
& Z1 ?  a8 _- H4 d3 b& O. i  `9 [! R. l+ H- y# {
在癌症自然消退者中,大多数人的性格开朗,这种精神状态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6 o$ B4 {2 A- |. _$ @  _

6 r. L* d. T5 v! E+ L% T  6、因内分泌的变化导致肿瘤自然消退
" D; i, A1 b9 U1 a8 L# }
) @6 A& f- s7 x+ [3 z8 y2 h如少数女性乳腺癌患者,能随经期的来临而使肿瘤自然消退。
3 d2 g8 @8 B8 s, Y3 M! i: _ / O0 }, l+ |- J
  7、某些炎症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能使癌症自然消退) V  D# A9 w$ A# q. g
% ^- S4 x$ A) u" w/ `
最为典型的一例是1912年,意大利罗马市的一位31岁妇女,被疯狗咬伤,接种狂犬疫苗后,她的宫颈癌也痊愈了。5 e' ~: a: C% c' f

; K$ y. {: V) T( F" u: x+ t8 {/ F  经证明,它有降低患癌症危险的作用。正常老鼠的癌细胞数量减少了一半,而另一种老鼠即便服用了抗癌药,仍然受到癌症的折磨。
. `6 {- N6 D+ M( ^$ 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11/20/3966739_85827029.shtml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3-24 13:53

个性孤僻的人更容易得癌6 M7 \. r4 K, W2 n, l3 {
http://hb.QQ.com 
' g) n, T0 R- s$ r% |3 I" T 6 F5 J2 V% u6 _& J3 @4 I' [
        昨日,记者从湖北省肿瘤医院了解到,存在性格缺陷的人患上癌症的几率要大大高于性格健康的人。
" J+ D- X- C) B4 e7 y* K! I
' c/ q' ]* [+ P1 t# _3 Z& @昨日下午,省肿瘤医院欣然工作室请来两位抗癌明星,与肿瘤患者进行交流。癌龄14年的韩建华用亲身体会告诉病友们:“只要心情愉快,乐观向上,阎王就不收你!”
6 `" p( J0 X# t- V, b4 I+ ]  g该院院长、省抗癌协会理事长陈焕朝称,癌症成因复杂,简单来说,是因为多种因素作用导致人体系统整体平衡失调的结果,情绪因素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负面情绪会变成一种慢性刺激,持续影响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成为癌细胞产生和发展“推波助澜者”,增加癌症的发生率。
5 l5 O+ r8 T6 t. w( p据研究显示,癌症病人常具有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征:长期拘谨较真、习惯压抑情绪的人,更容易患胃癌;内向孤僻、不善交际的青少年容易患脑瘤和淋巴癌;性格乖戾、容易招惹是非的人,更容易罹患消化系统和淋巴系统癌症。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性格忧郁内向的人,患癌危险性比个性开朗阳光的人高出15倍!
) I1 C" _& t) _" H专家提醒,有“癌症性格”的人一定要随时注意调节情绪,正确对待和应付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及时宣泄胸中的郁闷。3 i0 S$ q" K4 @8 c: K' h* \* C( G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4-14 14:01

作者:蓝建中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2-4-13 9:15:47
2 W* C" V$ J* ~% u

绝经女性每日吃海藻增患甲状腺癌风险

+ b2 e! k/ q3 w5 A. w, M


5 d: i5 H# X$ q" C2 D% Q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和国立环境研究所4月11日公布调查结果说,绝经女性如果每天食用海藻,其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3 G  k& G1 P6 A) u) E9 x  n/ k: j3 \3 u0 F; L8 l  E
调查显示,与每周吃海藻不到两次的人相比,几乎每天食用海藻的绝经女性患甲状腺癌的风险是前者的2.43倍。研究小组成员、国立环境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说,这可能与海藻中的碘有关。
8 W7 y- r! ~1 }! Q4 }$ M$ @, k$ Y+ @
海藻中含量丰富的碘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的矿物质,但是专家认为过量摄取碘有可能诱发甲状腺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小组对日本9个府县的5.2万余名40岁至69岁的女性进行了约14年的跟踪调查,最终有134人患上甲状腺癌,其中绝经女性为111人。0 J  w5 |. O+ B$ O& D
0 r) F; _7 [7 Y
根据对饮食的调查,研究人员将这些女性摄入海藻的频率分为“每周两次以下”、“每周3至4次”和“几乎每天”3个组。他们发现绝经女性摄取海藻的频率越高,其患甲状腺癌的风险越高。
2 ~  `; M9 h) B/ _4 V  C) {/ o4 {9 ~+ u+ z: h
不过,绝经前女性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与摄取海藻的频率没有表现出有意义的关联,与其患癌风险相关的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2 l' `: L& ]& a
+ t' i- ]0 n, W(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一些人希望通过摄取海藻来防止放射性碘导致的内辐射。参与该研究者指出,碘虽然是重要的矿物质,但是多数日本人日常摄入的海藻比较充足,无需增加进食量。
1 G* R' w, n% p) \8 m6 n2 ~( y  X" H
研究者还介绍说,由于男性甲状腺癌患者较少,通过上述方法无法得出有意义的分析结果,所以未将男性列入此次研究的对象。
! X, ~4 j+ v  @- r

* Q! I+ A2 ^. z, [) S  q* ?

作者: sean18    时间: 2012-5-24 13:08

神奇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7-2 18:34

河南肿瘤发病登记覆盖1400万人 四种癌症发病率最高

5 C; v! H: Z+ Q+ e2 V, [% d  T; j
5 @, a2 J9 Q# g$ g
2012年04月22日 22:58
9 H9 _% ~8 l" p5 y# d3 u1 ]- P
# k- d! q# N1 m  G7 ~* V来源:大河网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4/22/14071043_0.shtml
& S7 Z9 c, [4 O$ b转发 大河网讯(记者 尚国傲 通讯员 宋达 王文龙)4月22日,由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等举办的“中美肿瘤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培训班”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启幕。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国内外专家将为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培训如何有效地进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0 {( n9 \- [! l# v! x1 m9 }0 T& ]7 m) p0 q: \' e1 ?/ c2 T4 D( T' A
河南肿瘤发病登记覆盖1400万人+ X& y9 ^$ i$ X4 k4 s' M/ F

- h" ^0 i. p( _& [) f" G“培训内容虽专业,但其实与老百姓关系很紧密,摸清肿瘤发病规律,才能为肿瘤防控以及国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流行病学教研室副主任代敏介绍。. s5 A: ]0 `$ e6 ?6 f  |+ \

$ M2 x  [; z- D7 ~& J据悉,我国2004年已成立“国家肿瘤登记中心”,目前全国已有肿瘤登记点193个,覆盖约1.9亿人口,而河南省癌症及生命统计中心设在省肿瘤防治办公室。
0 r- k0 |( z, n8 K% \8 y. q/ B( J& M; l7 k- N
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玮介绍,目前河南在全省15个县(市)实施肿瘤发病登记,在19个县(市)开展以肿瘤为主的死因登记监测,覆盖人群达1400万人以上。& J0 c5 B" z8 z" O& Z
. M% L1 _% L; B8 G: I% o- w6 H# H
“登记人口可以实现确诊一个癌症患者就登记一个。”省肿瘤防治办公室研究员陆建邦说。
8 {: v  Z+ c2 |3 E, Y( w# ?* y
) }$ v0 I9 w) P3 _6 e- t( x河南人得的最多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
2 l/ ?# k8 @- H+ X% r6 E
3 O5 b1 r6 p% O4 m  g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2004-200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比上世纪90年代升高26%,比上世纪70年代升高83% 。
/ m# B  u* J/ L& _& L* k
/ A/ D9 v2 `( s8 X+ \: ?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孔灵芝介绍,在我国,位居男性发病前五位的癌症是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位居女性发病前五位的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9 j4 ?4 ?* }, s5 D

+ _! V8 w! H9 N  u- @* F$ K9 M1 T她特别强调,无论男女肺癌均是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他四位都是消化道肿瘤。; y2 l* l5 O8 v  ?6 |; Y1 y" m
( o7 C3 k# {2 _" o- c* ?; C
而河南的状况也是如此,危害河南的前四种癌症,依旧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
2 V& k7 [( i2 L1 s$ B
: K3 b& P/ l/ @* X) R' `6 p3 i0 ]“肺癌的上升与吸烟、环境污染等有关,乳腺癌与生活方式、压力大有关,而消化道肿瘤高发则是中国人的特点。”代敏解释,在国外,饮食结构已经趋于平稳,所以发病率不高甚至有降低趋势,而中国人从吃不饱到吃得好,消化道承担越来越大的压力。
& M' C1 f3 [* C; z; o. q- a+ \$ ~/ _
7 h* R. Z3 {( G, g/ x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肝癌、胃癌、食道癌在这些传统大癌,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 j# G+ e# L9 O
, e8 B+ @: V- Z# V, C3 _9 [据悉,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癌症明确为可控制的慢性病。国际抗癌联盟(UICC)发布报告:“若可戒烟、节食、限制饮酒,有规律锻炼和接种针对致癌感染的疫苗,约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f  D1 S+ v5 a6 b, J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7-2 18:39

睡眠对癌症发病率有直接影响
3 @/ h7 C0 }8 t2 l+ c2 r+ F2012-01-05 11:36 | 责任编辑:meilisha | 来源:麒麟健康网: p0 R' D( G; o, Y! G$ e
麒麟养生保健导读:美国养生保健调查人员在一项有关运动与癌症发病率关系的养生保健调查研究中发现,尽管有规律的运动可降低女性患癌症的几率,但睡眠不足却可能将这一效果抵消。
& b3 E, A3 H+ v/ N7 ^6 B1 c  o- n  Z3 `, B6 A

: I: N' g; q! o% N  P
美国养生保健调查人员在一项有关运动与癌症发病率关系的养生保健调查研究中发现,尽管有规律的运动可降低女性患癌症的几率,但睡眠不足却可能将这一效果抵消。3 ~  z' M9 B% I( r3 k- ^% p: F7 y( N
  
! l3 B% ?4 V" u美国国家癌症养生保健研究所的养生保健研究人员在举行的会议上说,他们对马里兰州5968名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此项养生保健调查结果发现,定期健身确实有利降低癌症发病率,但对那些运动较多的18~65岁女性而言,睡眠充足与否对癌症发病車也有着重要影响。+ D9 y! _" t, ]9 F
  ; P4 x- M( `& G" I
此项养生保健调查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同样锻炼身体但睡眠更充足的女性相比,那些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的癌症发病率要高出47%。! G. C# t4 U( ?; s& K- Z9 W7 m
  9 y; d, F# [! m' t
养生保健专家指出,尽管目前尚不清楚睡眠过少使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具体原因,但人们很早就已将保持充足睡眠和养老长寿联系起来。睡眠问题养生保健专家指出,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等。
1 `5 }9 ]0 U% {( \. d
3 [! ]! E, f: o7 ]" R: i6 G
2 |: \1 L$ ]: A8 K# chttp://www.70jkw.com/news/yangshengbaojian/yangshengwenhua/qiwen/20120105/5943.html
! S* G1 s5 q2 l+ [8 S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7-2 18:42

妇科癌症发病年龄提早10年www.qqyy.com2011-01-31全球医院网
6 w' L7 k+ ^- @/ P

近年来,宫颈恶变患者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据调查发现,宫颈疾病占到了妇科病的51%,发现癌前病变的共有15例,其中一例已发展成宫颈癌。

妇科癌症发病年龄提早10年

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妇科恶疾,如原本50岁左右才比较多发的宫颈癌,已经悄悄盯上了年轻女性。宫颈癌已经成为威胁年轻女性健康的“红颜杀手”。很多30岁左右的妇女已经出现了早期至中晚期的宫颈癌,比以往发病年龄“年轻了”近10年。其实,不只是宫颈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在内的妇科肿瘤的发病年龄,均出现了年轻化的明显趋势。与40年前相比,卵巢癌发病率也增加了3倍,成为继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之后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

同居生活伴侣多者易患宫颈疾病

早婚、早育、过早发生夫妻生活行为或者同时拥有多个同居生活伴侣容易诱发女性宫颈疾病,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导致恶变。专家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因为现代检查手段能更早地发现恶变,二是因为很多女性的观念开放,婚前发生同居行为、早育、多个伴侣现象时有发生。

每年新增13万宫颈癌女性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6.5万例新发宫颈癌患者,居女性肿瘤的第二位。我国每年新增13.15万宫颈癌病例,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73%-93%。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发达国家宫颈癌发病率的明显下降,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对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专家建议:预防宫颈癌坚持定期妇科体检

据了解,按照宫颈癌的发病规律,一般的妇科癌症,比如宫颈癌,由癌前病变发展成为癌症的时间大约需要10-15年,这期间的任何一次检查都可以把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据分析,“女人病”出现年轻化趋势,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婚前性行为、早育和多性伴侣等现象有关。另外,熬夜多、睡眠时间不规则、喜欢多吃辛辣、煎炸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容易让疾病乘虚而入。

要想预防妇科癌症的发生,避免悲剧的一次次重演,其实并不难。每年至少一次妇科检查。高危人群则应3个月到半年一次妇检。

6 E7 z) c! H% c5 z$ k: ?1 |5 B% J% {

http://js.qqyy.com/xwzx/1101/31/ad32.html

, \2 N6 S0 O  k4 E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7-2 18:48

75%的癌症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 A  B. J3 T! m1 d" W* f7 U$ y" jwww.taihainet.com 2012/4/16 17:28:23 来源:凤凰网健康 
" P8 O: G9 |/ E1 o, N/ C9 ?' ^( R8 S# z

3 U: G. A. Y1 F9 z' w* t0 g6 V8 V人为什么会得癌?
8 s( k) V0 v7 c

癌细胞都是从正常细胞转化而来,比如病毒、射线、化学物质刺激你的正常细胞,让它突变成为了癌细胞。而人类寿命的延长,恰恰给这种突变制造了机会,人活得越久,细胞衰老变异的机会越大,异常过度生长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所以说,人活到一定年龄之后,得癌的趋势就会越来越大。年龄可以说是癌症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大家总以为古时候的人不得癌,其实他们还没活到细胞能发生变异的年龄就因为其他原因死亡了。

癌症是细胞中的DNA发生了变异,DNA是遗传的基础物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癌症是和遗传有关的。那是不是意味着癌症患者的下一代都会得癌?显然不是的,癌症也分“遗传型癌症”和“非遗传型癌症”。

首先,癌基因也分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只有显性基因才会起作用。如果很不幸,你遗传到了显性基因,但这个基因想要在身体里捣乱,还得需要你的“配合”——比如坏的生活方式——不良基因+外界刺激,二者相互作用才会造出癌细胞来。

一个癌细胞是不会让你得病的,当人体的癌细胞数目超过100万个时才会出现癌症的症状。幸好人类的身体里还有抑癌基因的存在,负责跟癌基因进行战斗,如果抑癌基因战败,或是本身也有毛病,癌症才会找上门。

通俗一点说,遗传只是让你“底子薄”,真得癌了还是因为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够好。

具体到不同的癌症,遗传风险也不同。目前认为遗传风险比较高的癌症包括:乳腺癌,如果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本人乳腺癌的发病几率会比一般女性高3倍;结肠癌,如果父母患有因多发性结肠息肉瘤导致的结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甲状腺髓样癌更是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这类基因的携带者90%以上要发展成癌症。另外,肺癌、胃癌等虽然是生活方式癌,但也有观点认为他们有一定的遗传性。

判断是不是遗传型的癌症,有两点可以参考。如果30岁以下得癌,有可能是跟遗传有关系;如果一个人得了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癌症——比如既得了胃癌,又得了乳腺癌——也可能跟遗传有关(如果只得了一种癌,然后转移到身体其他器官,则不属于这种情况)。


2 ?; y# f' W" T& }5 u
) ~: Y, j7 [! D# j% p" \诱发癌症最关键的原因——生活方式! g: g: S9 p5 ~; u# ?- n' \

癌症已经被很多科学家定义为生活方式病,目前从我们国家癌谱发病情况来看,排前十位的癌症,包括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等等,都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

如果对致癌原因做一个细分,第一位的就是生活方式,已经有确切的研究数据显示,75%的癌症与生活方式相关。其他的家庭史、感染病毒、药物、环境污染、食物污染,这些都差不多,但每个地区、每种癌症会有不一样的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

哪些生活方式容易诱发癌症3 H) r( K! ?5 M0 D5 N9 {. r

吸烟是很明确的诱发癌症的因素,缺少运动、肥胖也已经确认会增加癌症风险。

此外,心理压力大也是一个诱发因素,它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科学家把十只小狗分成两组,一组放在安逸的环境里,另一组不停地被制造焦虑感,半年以后心理压力大、焦虑感强的一组,6只里4只得了癌症,解剖发现T细胞活性下降。说明心理压力是诱发癌症一个很重要的外界因素。

另外,作息不规律也是目前比较受关注的一点。作息不规律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的发生率,比如过劳死,但是因为作息不规律而导致癌症的研究文献,目前还没有看到。

从病因上说 环境污染是一个危险因素, L  b# L% \, I# B+ q

从病因上说,环境污染确实是癌症的一个危险因素,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现在癌症发病率增高与环境污染有确切关系。

媒体确实报道过一些癌症村的问题,有个别地区在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周围居民的癌症发病率相对更高。

另外,比如日本核泄露事件中,也属于环境污染,有可能导致当地居民的癌症发病率有所增加。

但是对于公众理解的日常生活中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并没有这方面的证据。

四种病毒感染确认与癌症有密切关系
) _  f. Q% |6 D5 M% M0 s2 f8 S

从临床上来说,病毒感染作为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列在癌症诱发因素当中。目前科学发现有几种病毒是和癌症相关的,比如宫颈癌与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病毒的关系,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的关系,EB病毒和鼻咽癌的关系,乙肝病毒和肝癌的关系,都是比较密切的。尤其宫颈癌和HPV病毒的关系是研究得比较清楚的。

但是每种病毒造成的影响不同。对于肝癌,中国的肝癌90%来源于乙肝患者肝硬化导致的,但国外的肝硬化多是由喝酒导致的。所以对中国来说,乙肝病毒对肝癌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

对于宫颈癌,80%的女性在一生当中都可能感染HPV病毒,但可能只有25%左右的女性会发生黏膜病变,不到1%的病人会患癌。

EB病毒和鼻咽癌有密切的关系,但有多大比例的鼻咽癌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只能说鼻咽癌患者EB病毒感染率明显比非感染人群要高。

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是比较高发的地区。目前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窦部的炎症有关,胃溃疡、慢性胃炎都和它有关,临床上可以发现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部炎症性变化或黏膜缺失的溃疡,进而引起癌变的病例,但这样的病例占比多少目前尚无统计。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9-2 20:44

作者:Kevin Choe 来源:JCO 发布时间:2012-8-31 13:16:59" M, V  f4 |9 c# A" f

阿司匹林降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率
5 m0 \  ^$ `# t! ?+ t- I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对接受手术或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而言,日常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其长期死亡率。1 l( o  T6 {; p( U; Q4 ?

, d9 g& }+ _& n( ^( i此前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凝血药物能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但相关临床数据却非常有限。在新研究中,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以近6000名接受手术或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为对象进行分析,其中约2200人日常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或波立维等抗凝血药。
( B4 G8 w; ^& j" d* f" L8 ~) d3 I: m) @% X# [0 Q
研究人员发现,日常服用抗凝血药的前列腺癌患者群体的10年死亡率为3%,而未服用群体的死亡率为8%,前者的癌症复发率和骨转移率也明显较低。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前列腺癌患者所获的上述益处主要来自阿司匹林,而不是其他两种抗凝血药。
& s, [, i$ j" r8 M( Q1 l! C: H) x' Z( P. K. u+ g2 ~& M. K
相关研究报告本周已发表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期刊》(JCO)上。研究人员表示,前列腺癌是美国第二大导致死亡的癌症。新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耐受性良好的常用处方药,阿司匹林可以改善前列腺癌的治疗结果,但向前列腺癌患者推荐服用阿司匹林之前还需进行更多研究。
5 X2 a3 y5 C1 d7 p/ F' g6 p( E3 N( t1 U9 H/ p  `3 G7 g/ e6 p
阿司匹林曾被长期作为解热镇痛药。20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发现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血小板聚集又是动脉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此后,阿司匹林逐渐被用作抗血栓药。不少欧美国家的医生常建议中老年人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病。此前有研究表明,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患肠癌的风险。(来源:新华网 任海军)
5 p4 [; ^1 e1 d7 `/ {


+ B" ~  y4 s2 }& [: u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9-2 20:46

作者:Kashif Shafique 来源:《营养与癌症》 发布时间:2012-7-10 14:01:28- l* W+ Y4 S1 S, A5 n

男性过量喝茶或易患前列腺癌

" B& J& L) O' ~9 Z. u
- O: x, I. _5 v" a一项新的研究警告称,喝茶过量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较大。那些每天喝7杯以上茶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要比喝3杯以下的男性高近50%。
2 C3 W, Q9 b" W: W% A5 g! i1 n
1 L4 C8 A9 @+ N& j! {7 v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000多名男性的健康状况进行了长达近40年的跟踪调查,其研究结果却和先前的研究截然不同。
1 h* r* o% x* Q* W- @
4 v* E' @+ ~" }- a先前的研究指出,喝茶不仅能降低患癌症的风险,还能减少患心脏病、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症的风险。" t" T& V3 Z$ f4 p% w2 L4 q

- c& Z8 ?' y* y$ T0 W这项研究于1970年开始,受试者的年龄介于21岁到75岁之间,他们被要求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平常喝茶、咖啡和酒的分量,吸烟习惯,以及整体健康状况,受试者还需参加筛检。$ C! R. ~' y0 I) E' F$ \3 s

+ k; q1 e3 G4 W1 Q! H& C在6016名男性受试者中,仅有不到1/4的人喝茶过量,每天要喝7杯茶。而这些过量喝茶者,其中有6.4%的人在接下来37年里患了前列腺癌。
5 D7 i: _$ ?2 m3 Y8 z/ i2 d4 P
3 w1 h; C' h% K: P+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营养与癌症》期刊上的该研究称,先前的研究大多显示,红茶和前列腺癌并无关联,或绿茶有些预防效果。
, P4 U- H, G; L
  ?$ V3 f* J$ M- ?4 S目前还不清楚到底茶本身是危险因子,还是喝茶的人正好是前列腺癌的好发年龄。不过,研究人员称,喝茶最多的受试者不太可能会体重过重或是有饮酒习惯,且较可能有健康的胆固醇值。  \8 H! s" D" j8 F% W. Q
! z/ N2 i1 e" h1 L& w& N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该研究只考虑到受试者饮用茶、咖啡和酒精的量,没有考虑到家族病史及其他饮食情况,因此不希望任何人误认为,适量饮茶也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来源:中国科学报 曹淑芬)
9 ?3 l+ G5 j1 o) M7 J5 j$ u

# S- w& M' {# u& _- D. Q& i

9 J& c0 i/ \' v6 M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2-9-2 20:47

作者:Mridula Chopra 来源:《英国营养学期刊》 发布时间:2012-2-2 17:04:08
/ N* D, Z  h0 Y1 L: {/ p4 P1 Z8 _

多吃番茄有助预防前列腺癌

' |$ i0 V* v0 F& d8 C+ Z0 t/ G


3 Z3 z" {6 L* M英国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用实验证实了番茄红素的抗癌效果。由于人体摄入的番茄红素容易聚集在前列腺部位,研究人员认为多吃番茄有助于预防前列腺癌。
( K: Q2 |+ P/ c! i4 j/ G' e
6 k. k& p1 }, ^9 v9 S6 D- q朴茨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英国营养学期刊》上报告说,他们在试管中培育了一些癌细胞组织,并测试了番茄红素对这些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多种癌细胞获取血液供应的方式都较相似,而番茄红素能够干扰这个过程,限制癌细胞的血液供应,这说明番茄红素能够起到较广泛的抗癌效果。
: C8 H6 K7 j& Z- r' m
/ r: z6 X* ~* d6 |; s不过,番茄对癌症最有效的也许还是预防前列腺癌,因为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在食用番茄后,番茄红素聚集最多的地方就是前列腺组织。2 p8 \, e( G+ O

2 C# T% ~+ `- r6 R1 ^7 e$ P7 c研究人员马里杜拉·乔普拉说,番茄红素虽然能抗癌,但要在它容易抵达的部位才能发挥效果。本次研究显示,在试管中限制癌细胞生长所需的番茄红素浓度,通过食用番茄,可以轻易地在前列腺部位达到。
& C) o) T, i& X, \2 `) N* X; q/ Y- w  |) K7 R7 P+ L$ [
番茄红素是植物中含有的一种天然色素,它存在于许多水果和蔬菜中,如西瓜、葡萄、胡萝卜等,但还是以番茄中的含量最高,番茄之所以呈现出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这种物质。(来源:新华社 黄堃)
; a  r9 A" J1 M$ y


6 o; _/ |1 [( W* N7 b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3-5-8 19:35

作者:Lara Sigurdardottir 来源:CEBP 发布时间:2013-5-8 14:56:14
" Q$ B( ^% |$ D2 S5 j: I+ d( j

睡眠不好或增加前列腺癌风险

. H+ `' b, d5 o; F1 m5 p( W7 I
4 C8 Y9 d/ ^6 C
睡眠不好会让人精神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但睡眠不好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不好或许还会增加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h) Y' |; \( Y- R- J# ~( Z
2 q0 f8 h/ Q! P/ K6 T
冰岛大学研究人员5月7日在美国《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和预防》期刊上报告说,睡眠问题损害健康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比如,此前有研究发现,睡眠不好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但科学家并不清楚睡眠问题与男性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
9 @) U3 U1 ?  R5 e5 q# l
9 O( K# y6 ^+ O; L3 X+ |/ X' d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以2100多名67岁至96岁的冰岛男性为对象,研究睡眠对前列腺癌风险的影响。他们首先调查了这些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发现其中14.4%的人存在严重或非常严重的睡眠问题,包括难以入睡、夜间易醒、晨醒过早等。这些人参与研究时均未患前列腺癌,但跟踪研究5年后,其中6.4%罹患前列腺癌。
! K, f4 e2 {8 f& M8 S) v / w3 f# L0 r/ q  W7 Z
在考虑了年龄等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睡眠不好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没有睡眠问题者的1.6倍到2.1倍。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一结果得到进一步研究的验证,那么要降低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睡眠也许是一个潜在的干预目标。(来源:新华网 林小春)
1 [6 Z( Z  B; [% y  \$ z, ^1 N9 W; w+ ?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35814561460629007.shtm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3-7-28 18:42

身高越高,患癌症的风险越大?. F/ P- b( g+ ~$ w8 S& p" }1 N
http://www.stemcell8.cn/thread-70557-1-1.html
, y2 N! M; f6 ^1 q& }! Z& L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3-8-25 00:06

Cell子刊发现癌症低发的原因2013年08月15日 08:35:16 ; u3 c; E# y) V  D2 \/ n+ M- O. J9 X
由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Kornelia Polyak博士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解释了为什么二十出头就生育的女性为什么要比晚生育的女性,最终患上乳腺癌的几率小,这为解析乳腺癌致病机理,以及针对女性的癌症保护提出了新见解。
# g0 u) b0 ?, ?/ l5 S5 ?- m% r) ^5 g$ f* f& L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并连续两个月入选了该期刊最受关注的文章。- g/ s2 m* j, @* F8 ]& f, P

2 m1 E6 B3 R0 v. o: u: a+ C# M8 f这一研究组成员历经20年收集了上千份女性组织样品,分析一种乳腺祖细胞标记:p27在这些样品中的变化情况,这20年时间可以说囊括了女性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实验,希望能弄清楚p27是否是一种精确的乳腺癌预测标签,Polyak博士表示,如果这个假说被证实,那么未来几个月内,就可以开发出针对乳腺癌风险的临床诊断试剂。1 \5 ~1 v! F5 Z" a: w4 Z

& V: `& E9 h% u8 O8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女性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完成了完整生育过程,如何能减少其乳腺祖细胞的相对数量和增殖能力的机制,这令她们发生癌症突变的几率降低。
$ |. N% s+ k* z; m6 C
* Y8 x& B* `7 n. ]) ]5 T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大量的乳腺组织样本,发现具有高风险因素的女性,如那些遗传了一个突变的BRCA1或BRCA2基因的高危人群,具有高出平均水平的乳腺祖细胞。# F0 N) U. j1 I& J& X! V
' W  c' J/ F1 F8 v1 g: F
通常来说,完成了完整妊娠过程的女性,其乳腺祖细胞数量最少,甚至比未生育过,没有换癌症的女性还要少。而且如果一位女性生育的相对早,但之后患上了乳腺癌,这样她的乳腺在线版的数量又会高于平均水平。& ?3 w+ j$ b- U* {
1 O( {% y+ S  z, q8 L
“这项研究成果令我们感到兴奋,因为这样就能利用祖细胞筛查,确定患者的乳腺癌患病风险,”Polyak博士说,“我们还可以使用这种策略降低患癌风险,因为我们知道是什么调控了这些细胞的增殖,这样就能减少其含量。”
2 Q! u) t  [: v  l1 O1 L6 B6 Q; F: a8 u. y
研究表明,导致乳腺癌患者诊断数量上升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肥胖导致的,一种是由于推迟生育的妇女人数不断增加。科学家们希望未来能模拟早生育的保护作用,降低乳腺癌患者数量。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4-1-10 08:44

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风险# Q$ O3 s9 B( c8 W+ x( D% d
2014-01-09 1 来源:生物360 作者:koo
3 Q3 j; `( ~4 g; V) D' m1 f
0 U4 A' _  r' f  ]2 T0 q. r, h
* {; z4 ^' X- O乳腺癌发病率在不同族群间存在差异,欧美国家白人女性患病风险整体高于亚洲及非洲女性。不过英国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并非主因。
! ]. u' k' ]  \6 b1 k# a来自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癌症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报告说,他们对英格兰地区超过 100 万名年龄在 50 至 64 岁之间的女性进行了健康调查,其中有近 6000 名南亚裔女性和近 5000 名非洲裔女性,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问卷、查阅医疗记录等方式对她们的生活习惯、新生儿喂养方式及乳腺癌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4 w! p* |" _% a: y; v$ p
结果发现,白人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最高,与之相比,南亚裔女性的患病几率要低 18%,非洲裔女性的患病几率要低 15%。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影响患病风险的因素中,生活方式所占比重远大于基因差异。
: z; ~6 j5 J3 z3 I7 e5 u( h具体来看,白人女性中仅有23%报告说不饮酒,而南亚裔和非洲裔女性有 75% 和 38% 不饮酒;白人女性的母乳喂养率不足七成,而另外两者这一比例均超过八成;白人女性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比例也更高。如果在计算中去除这些风险因素的影响,不同族群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则相差不多。
- o9 O: z% e" s+ p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说明,乳腺癌患病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再次提醒女性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降低乳腺癌风险的重要性,比如应注意膳食平衡、减少饮酒、适量运动和控制体重等。  V( Y9 P6 t, u' A, _" \
原文检索:
4 @; Z$ b7 _3 x) eT Gathani, R Ali, A Balkwill, J Green, G Reeves, V Beral & K A Moser. Ethnic differences in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in England are due to differences in known risk factors for the disease: prospective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9 October 2013; doi:10.1038/bjc.2013.632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4-7-23 15:41

哺乳动物体形越大患癌几率越小  http://www.stemcell8.cn/thread-81987-1-1.html1 L5 x* W5 D. w8 T; ?( G3 K& Z

作者: sunsong7    时间: 2015-10-21 10:51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5-10-21 10:53 编辑 ! a/ l0 l/ p' B2 |
' g( o: _/ A: g& X& X" U$ d" c
高个人群易患癌?浓缩才是精华?
$ ~) @/ C, i4 \来源:果壳 / 作者: / 2015-10-20
' P! p  v& T3 g% u0 \2 H' D* q/ m, L$ J: `! a* K; ?. ?; u7 V& S! y
高度每增加10厘米,女性患癌风险增加18%,男性患癌风险增加11%。看到这则消息,高个子的你是不是有被吓到。
# L$ X) g- ?: b$ {! c" O2 u近日,来自卡罗琳斯卡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者在瑞典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癌症风险会随着个体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初步研究结果在今年10月2日欧洲儿科内分泌协会年会(ESPE)上进行了发表。调查结果显示,个子较高的人群有更高的风险患上不同的癌症,如乳腺癌和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一种主要在皮肤上的恶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皮肤癌中罕见的一种,但致死率极高)。艾米丽·本伊(Emelie Benyi )卡罗琳斯卡学院哲学博士,研究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我们的调查对象为1938年~1991年出生,身高范围在100cm~225cm的瑞典居民,共550万个样本。我们研究团队从各种数据库导出信息,包括瑞典医院的出生证明、瑞典征兵体检报告、瑞典护照登记健康情况、以及瑞典癌症患者登记表。”身高每增加10cm,女性患癌风险增加18%,男性患癌风险增加1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身高每增加10cm,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30%;对于高个女性来说,身高每增加10cm,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20%。
$ E) K) Z' ~* y) w! Z


3 K7 W* k3 Y8 \, D9 y' G卡罗琳斯卡学院又称卡罗琳学院,是世界最大的一所单一医学院,学院中设立一委员会,专门负责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片来源:wikipedia。
1 z: j7 C) I9 |# y: z为什么身高与癌症相关?9 A7 s  d2 ^# H1 d. ^
被这些摆在面前的数据吓到? 研究者则声称,癌症风险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本伊和她的研究团队一直在强调,此项研究结果只适用于瑞典。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研究者给出了三种可能性原因。1 b; S( b$ I9 P& c# F( w
首先,高个人群具有较高水平的生长激素,可能促进癌细胞的发展。早期的一项研究表明,患遗传性侏儒症的人很少会患有癌症。癌症研究所梅尔·格里夫斯说“我们都知道,人体内的生长激素和生长激素受体会影响恶性肿瘤的生长。患有遗传性侏儒症的人,他们的生长激素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会有所改变,生长激素单一性缺乏。”在小白鼠体内进行实验发现,使用过量的生长激素会显示出癌细胞的出现率增高。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对人体各种组织尤其是蛋白质有促进合成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的生长,因而能增高。但我们无从考察,生长激素在增加身高的同时,会不会也促进了癌细胞的发展。另一个假设是,高个人群身体中有更高的细胞数量,这些细胞转化成癌细胞的风险也随之增大。最后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高个人群有更高的热量摄入,这也可能与癌症相关。: X% O$ U; D; W  y

  i4 y* U4 O8 G# X6 N/ @( D8 M显微镜下的乳腺癌细胞。正常人体内是不会有癌细胞的,但有致癌基因,在一定的诱因或自身免疫力低下或缺陷感染等情况下,就会激活体内的致癌基因转化为癌细胞。图片来源:wikimedia。; U0 Q" u* ^- t  g( p& k
关于身高与癌症,相关研究还在继续
. v* h$ i. Q/ }' Z/ ?$ W9 z. B英国沃尔夫森预防医学研究所主任杰克·库兹克说:”有很多研究者对身高与癌症间的关系进行调查,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尚且没有确凿的原因,相关解释仍缺乏细节。”很显然,身高并不是致癌的直接原因。, D2 s: ]5 r) ]% z$ Z! ^$ P: z
癌症也并非唯一与身高有关的慢性疾病。一项研究表明了心血管疾病风险与身高的关系:高于1.85米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1.70米的人要低35%;身高每增加1英寸(2.54厘米),患心脏病的概率就低2%~3%。2002年,发表在《中风》杂志上的一项对以色列超过10000名公务员的研究显示,身高越高,患中风的风险越低。然而,高个人群较易患复发性血栓。美国研究人员利用1691名爱荷华州妇女健康研究数据发现,高于1.68米的女性比矮于1.58米的患复发性血栓的概率高出76%。身高与癌症的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还在等待着新的科学解说。
  W' o% S1 i2 B. W9 A
/ G' A7 q  A: h3 U参考文献:
+ n& \8 `; d  `/ t1.Susan Scutti“Are tall women and men more likely to get cancer? Overall risk rises with every 4-Inch increase in height"Medical Daily.4 v6 O, A0 ?3 K9 H: _: ^) v4 s
2.Sarah Boseley "Taller people more likely to get cancer, say researchers" The guardian.
1 B6 K% C6 \1 [9 y. ]; E3.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Endocrinology "Large-scale Swedish study discovers link between height and cancer ".
! u( U7 K: F" U- n+ B$ j, e' s
0 Z! h! L% H  G7 x6 Vhttp://1/news/show/17591.html
* F( N: _1 H0 Q: q$ Z0 l




欢迎光临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http://www.stemcell8.cn/)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