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s Archiver

饶冠华 发表于 2010-3-11 22:57

“了解肿瘤,关注肿瘤干细胞”-No. 2010-3-(3)

[i=s] 本帖最后由 饶冠华 于 2010-3-11 23:09 编辑 [/i]

“了解肿瘤,关注肿瘤干细胞”-第三期:
No. 2010-3-(3)

活动时间:2010-3-12~2010-3-28

讨论话题:
【序言】鉴于很多战友都在肿瘤干细胞的第一线奋斗,所以这期话题就围绕肿瘤干细胞展开。在版面上看到不少人在做肿瘤干细胞的时候都会多多少少有些迷惑,有的时候自己的实验结果有些与文献不一样的地方,就颇为怀疑自己。那么希望通过这一期的话题,能让您对【[color=Red]肿瘤干细胞假说[/color]】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一期话题中,如果您对肿瘤干细胞假说有任何疑惑不解的地方,都可以在下面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我也会第一时间把大家的问题整理出来。
-----------------------------------------------------------------------------------------------------
以下摘自:[url]http://www.stemcell8.com/thread-8707-1-2.html[/url]
“[color=Blue][b]关于肿瘤干细胞假说的起源[/b][/color],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在1875年,病理学家 Cohnheim 在用显微镜对肿瘤组织和胚胎组织进行观察和比较时,发现两者很相似,因而认为,肿瘤可能来源于位置错误的残余胚胎样细胞。到了上个世纪初,学者Rotter通过研究认为,存留在腺体之外的性细胞有可能形成肿瘤。1956年,Makino等分析了大鼠腹水中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发现这些高度变异的染色体有可能来自同一个克隆。
人们真正开始对肿瘤干细胞进行深入研究是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3年,Bruce 和 van der Gaag实验证明脾脏克隆形成技术可以用来定量检测淋巴瘤细胞的增殖能力。Kleinsmith和Pierce[5]研究发现仅仅单独一个胚胎肿瘤细胞产生的后代包含了14种不同的组织类型,这暗示了畸胎癌起源于一个多能的恶性干细胞。其后,Wodinsky等发现将淋巴细胞白血病L1210细胞移植到体内,脾脏克隆形成率只有1%~3%。Park[7]和他的同事将小鼠腹水中获得的不同种骨髓瘤细胞体外克隆培养,仅有0.01%~1%的肿瘤细胞可以形成克隆集落,与体内进行的脾脏克隆形成实验得到的克隆形成率相一致。1975年Cairns阐述了三种在自然条件下能延缓组织干细胞发生突变的可能存在的机制,并且提示如果存在一个早期突变将会更加有利于克隆形成过程中的变异。Sell和Pierce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之后,认为肿瘤细胞也和正常组织细胞一样存在分化、成熟,如果阻断肿瘤干细胞的分化会有利于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恶化。1997年,Blair等与Bonnet及其同事分别报道了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细胞(0.02%-1%)能够在NOD/SCID小鼠体内形成新的肿瘤。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Reya等于2001年提出“肿瘤干细胞假说”,该假说认为肿瘤组织是由异质性的细胞群体组成,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肿瘤干细胞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可以产生与上一代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并且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和高度增殖能力,产生不同表型的肿瘤细胞,并使肿瘤在体内不断扩大,或形成新的肿瘤。
    ....(以下略)

[color=Blue][b]关于肿瘤干细胞假说提出的意义[/b][/color]:
肿瘤干细胞假说的提出对现有的肿瘤治疗手段发出了挑战。现有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尽可能多的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肿瘤细胞数量来达到治疗效果。然而,经过临床治疗,大多数肿瘤患者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复发肿瘤,这也是目前肿瘤生物学研究上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而按照肿瘤干细胞假说来看待现在拥有的肿瘤治疗方法,就能解释为什么在肿瘤治疗中很多治疗方案都不理想。目前的大多数肿瘤治疗方案都只能将一些快速增长的肿瘤细胞杀死,对于具有干细胞性质的肿瘤细胞却收效甚微,经过这种治疗之后的往往不能完全根除肿瘤,而只有极少数能够杀死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地治愈肿瘤。
尽管肿瘤干细胞假说很具有吸引力,但是目前就肿瘤干细胞这个细胞群体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依旧不太清楚。肿瘤干细胞在临床上的行为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群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物学特征,而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很欠缺[12]。
另外一方面,肿瘤干细胞假说对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面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来源于肿瘤干细胞,很多肿瘤研究人员以及临床研究人员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肿瘤干细胞上,而不是整个肿瘤,这样将能更快地发现肿瘤干细胞的性质和特点,为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案奠定坚实的基础。
  ......

------------------------------------------------------------------------------------------------------------------------
在这里,我给做肿瘤干细胞的战友提几个建议:
1. 肿瘤干细胞假说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肿瘤治疗的难题,肿瘤干细胞假说是新型肿瘤治疗方法的一个理论工具,所以做的任何与肿瘤相关的实验都请围绕肿瘤治疗这个核心去展开。在进行你自己的实验之前,请仔细想想,自己做的这个课题以后有没有可能应用于肿瘤治疗,对开发新的治疗方案有没有任何帮助。
2. 肿瘤之所以难以治愈,主要还是因为肿瘤转移问题。肿瘤转移也是导致肿瘤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那么,肿瘤干细胞到底是不是导致肿瘤转移的原因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依旧不是明朗。因此,肿瘤干细胞假说的延伸还需要你们工作的支持。
3. 关于目前市场上肿瘤干细胞鉴定的marker杂乱的问题。
前两天简单地看了看foxp3战友发的一个帖子:[url]http://www.stemcell8.com/redirect.php?tid=17924&goto=lastpost#lastpost[/url]
里面他提到有两篇文献报道的分离乳腺癌干细胞marker不一致的地方。刚才看了一下文献,个人觉得都不是什么好文章。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不要把表达干细胞基因作为分离肿瘤细胞的参照。肿瘤干细胞这个提法似乎多少有点误导大家的走向。我觉得把肿瘤干细胞的说法改成肿瘤起始细胞(tumor-initiating cells)会更加有利于肿瘤的研究。早期用来鉴定肿瘤干细胞的marker的方法都是看看富集的细胞有没有形成肿瘤的能力,而另外一些亚群细胞不具备形成肿瘤的能力。[color=Red]评判一个marker的好坏,应该是“有或者无”形成肿瘤的能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表达与不表达marker只是一个形成肿瘤能力的强弱问题[/color]--“无论marker阳性还是阴性的都具有肿瘤形成能力”,因为这样的marker不具备任何意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群细胞中有A, B, C, D,E, F这几个不同的亚群,ABC都具备形成肿瘤的能力,能力的高低A>B>C; DEF 不具有肿瘤形成能力。
假如我现在找到一个marker-[color=Red]M[/color],将这6群细胞划分如下:([color=Red]M+[/color]) A+E+F, ([color=Red]M-[/color]) B+C+D这两组,经过成瘤能力检测,发现前面那组10000个细胞能长出4/(10)个肿瘤(10只里面有4只形成肿瘤),而后面那组相同情况下则有6/(10)个肿瘤。那么得出结论:B+C+D这组是富集肿瘤干细胞的,并且[color=Red]M-[/color]可以作为肿瘤干细胞的一个marker. 那么在看帖子的战友们,你们觉得这个结论是不是下的有点可笑呢?由此往下做的研究意义会很大么?所以还望大家能够看清楚这点。如果说,我们发现了一个marker-[color=Blue]M2[/color],可以把这6群细胞分成:([color=Blue]M2+[/color] )A+B+C;([color=Blue]M2- [/color]) D+E+F,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marker [color=Blue]M2[/color] 的确可以作为一个区别肿瘤起始细胞的marker,并且由此往下延续的研究才有意义。
-------------------------------------------------------------------------------------------------------------------------------------------

下面就是大家的提问和讨论时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讨论中来....

LiuRoc 发表于 2010-3-12 17:21

“肿瘤干细胞”这个理论出来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正如楼主所说,其核心目的是治疗,尽管研究很多,文献很多,但真正用于治疗的手段都不够分量。为什么呢?
肿瘤干细胞的Markers杂乱无章,找不到确定的识别标准,很难下手治疗。个人认为肿瘤这个异常的东西,其生长、分化不按常理出牌,即因其内部紊乱,随便逮着一个基因就能表达,而不管周围的环境是否成熟。所以单纯的靠寻找表达蛋白、靠Markers去识别肿瘤干细胞、去确定治疗方案是有病乱投医的做法。
应该还有更高一层的机制,比如RNA水平、染色质水平。
关注这方面,希望大家多交流。

prettybear 发表于 2010-3-15 12:25

杀死肿瘤干细胞肯定是研究肿瘤干细胞最具价值的方向之一。可是如何才能在杀死肿瘤的时候不玉石俱焚缺很难。“肿瘤”和“长寿”这对相悖的命题可能同样会困扰肿瘤的治疗。

   也许在我们制定杀死干细胞之前有必要更多的了解肿瘤干细胞。

xiongliangxl 发表于 2010-3-16 18:53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楼主那个假设很有启发性~正准备做实验呢,谢谢了

饶冠华 发表于 2010-3-16 21:04

[b]回复 [url=http://www.stemcell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2760&ptid=18273]4#[/url] [i]xiongliangxl[/i] [/b]

不客气,你要是对肿瘤干细胞假说有什么疑问 或者看文献的时候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libaihui 发表于 2010-3-18 12:12

让初学者很受益啊。

yaolutian 发表于 2010-3-23 14:14

我觉得tumor initiatiing cell肯定存在,以乳腺癌为例,cd44+/cd24-为TIC富集的亚群,那么将这种细胞筛选出来后,经过药物处理,应该进行哪些指标的检测来确定药物的作用呢?

饶冠华 发表于 2010-3-23 17:00

[b]回复 [url=http://www.stemcell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4847&ptid=18273]7#[/url] [i]yaolutian[/i] [/b]

既然是TIC,那么药物处理后有没有作用,首先就应该是裸鼠形成肿瘤的能力有没有什么改变。你可以选择看看spheriod形成能力有没有改变,干细胞一些基因表达的变化(oct4, nanog, c-myc),一些凋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变化(BCl2, Bax,PARP, capase...)。当然指标的选择主要是取决于你课题的兴趣点。

2000py 发表于 2010-3-23 23:33

初来乍到,要和大家多多学习,谢谢

wzx6660 发表于 2010-3-24 14:52

组织不同,其肿瘤的形成结构和一些特性也不大一样。这样的话,它们的肿瘤干细胞的一些特性是否也是不一样的,如所表达的marker,那么是否也提醒我们说,对于不同的组织,研究肿瘤干细胞的方法该有所差异?如果是的话,会是怎样的呢?初次学习,谢谢版主及同仁!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X1.5 Archiver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