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研究员休闲专区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 沃森 眼中成功的关键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9800|回复: 0
go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 沃森 眼中成功的关键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90 
威望
90  
包包
49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21:42 |显示全部帖子 |倒序浏览 |打印
近日,刚在中国度过82岁生日的“DNA之父”詹姆斯?沃森来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应邀作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报告。   5 [" v1 ?; y8 n; s: W7 M

1 y; a0 I" G" `& t( A, A4 [0 r     & q, |! }: q* Q. G$ [# U0 r

( ?5 _' ?2 p9 y9 F) S, h3 ]$ \4月8日下午,记者目睹了研究生们一次非常特别的“追星”场景,拍照、录像,还有请教其成功经验。上海生科院可容纳300多人的阶梯式双层会堂破天荒地被挤得水泄不通,现场共有600多人,不仅座位全部坐满,连走道都站满了仰慕者,有的学生甚至坐到了讲台的台阶上。   
  z" k- r% G1 |
  j& y% P$ Q7 E3 m8 \/ h; S/ r     , s% J; K9 g% m4 a' Q

' b$ a+ D  O# J# ^“选择稍领先于所处时代的课题”、“专注于几年中预期有突破的工作”、“找一个与你水平相当的搭档”,是沃森认为获得成功的关键。   
; M# C# T, y0 e0 l  h: ~7 J6 O) Z0 x& Z+ m9 V
     8 |* |$ ~* i- E5 r: h0 x, A) A- V+ F

  T1 r- }8 B7 c3 p3 y$ R沃森说,科学要踏实而实际。“我对外星生命的理论不感兴趣,对于神和哲学也没兴趣。因为它们过于虚无缥缈。”他之所以会关注DNA,是因为“解开遗传密码,可能帮助人们治愈某些疾病”。同时,他鼓励年轻人提出一些重要问题。当被问及“怎样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他说,自己在研究生三年级时曾提出一个观点,尽管最后被证明是错的,可最重要的是,“我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你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你认为重要的就应该提出,即使被别人无视。我在科学上的成功,可以归功于我对‘什么是重要的’有很好的把握和感觉。”   
4 ^+ g1 r' }2 P) u" C6 Q  A) U# K5 F* S! \* _( B
     
  L! B9 L0 l  O8 l: f  Z
* W/ }9 l2 l! m“与强有力的竞争者保持紧密联系”、“保持谦逊”、“随时得有‘救星’”,沃森在与研究生们座谈时说,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要靠合作来完成。他勉励青年学子要有目标,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最后总会成功的。   # \1 m" A3 P& D' d: ~- v

. N$ D) }3 a8 s& m/ w     . N& c. k( W" R% Q3 H: U0 U( O
' v- o8 X) H. J% p3 o% y
沃森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还被英国王室封为“骑士”。受父亲影响,他喜欢观鸟,15岁时入读大学,因接触科普名著《何谓生命》,将兴趣从候鸟迁徙转到分子遗传学。1953年,还在读博士后的他,与一位年长他10多岁的博士生??克里克,共同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千字短文及一幅插图,首创DNA双螺旋结构学说。9年后,这对“黄金搭档”摘得诺贝尔奖。此后,沃森倾注毕生精力经营著名的纽约冷泉港实验室,还与同行发起了绘制生命天书、破译遗传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2 w  g/ R& x: F$ s( U

) O3 K# `* m( `7 q% y     & j# s3 @) x' m; @* O
+ Q2 @( q" F8 z0 `* \2 E
沃森的科学人生没有停留在诺奖,也并不限于西方。他回忆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在剑桥大学结识了中国生化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领衔者之一王应睐。   ! D9 B; {; j; t* y0 h, u

2 _, Y8 x( G' l     ( O3 H7 ~8 R5 r& I, u$ K7 L

; t. W5 }6 I/ X# f: q上世纪80年代初,沃森首次访华,来到当时的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与老友重逢。王应睐住所小而简陋,但沃森却在这里度过了访华最愉快的时光??两人在小桌子上以描画分子结构笔谈对话。此后,沃森对中国科学信心倍增。20多年后,当他2006年第二次来华时,王应睐已辞世。但中国人已与其他5国科学家一起,成功测绘出第一张人类基因组框架图,为世界生命科学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4 J$ h1 i, X+ h* I3 G
0 u8 S% t! |) ?% }
     $ V" L8 H/ T; p2 _- F' [

/ b' l5 W( j; Y( q4月9日上午,沃森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内向王应睐铜像敬献鲜花。沃森表示:“我相信中国必将在世界科学版图上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8 04:30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