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免疫新辅助治疗,正在改写早期肺癌的治疗现状,这无疑也 ...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9234|回复: 1
go

免疫新辅助治疗,正在改写早期肺癌的治疗现状,这无疑也是中国临床的新机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0836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9-3-7 20: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免疫新辅助治疗,正在改写早期肺癌的治疗现状,这无疑也是中国临床的新机遇8 h; h6 }6 \( b4 ?& `; p
来源:奇点 2019-03-07 18:19
( B" ^& K! f6 P* I: T4 Y0 S; ~4 D9 \4 _$ n. Q/ q" `' ?0 h
比如和生命息息相关的医学里,今年刚刚诺奖荣耀加身的免疫治疗,就是在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飞快发展着自己的宽度和深度——一种种不断增加的适应症自然是宽度,而从治疗晚期患者到更早期更多样的用法,就是深度了。
( w1 a: h: y. e诺奖该发给谁这事儿吧,奇点糕就不多嘴了……: H' M1 H# X4 s/ k; `" \
这种深度挖掘的体现之一,就是对早期癌症患者进行的新辅助治疗探索。" [/ I  K" J5 ], G
“早期”,跟着的往往是“能做手术”这几个字,相信不少患者听到都会长舒一口气,比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早期通常是指临床分期I期、II期以及部分III期的患者,手术是他们最佳的治疗选择,但这些“幸运儿”只占全部患者的20-25%,并且50%的患者在手术后,仍然会出现复发甚至转移[1]。" g( U1 i$ R$ l  v
怎么解决这样的困境呢?医学界先后提出了两种套路,一种是在手术后进行的放化疗,也就是辅助治疗;而另外一种,则是把放化疗的时间挪到手术前,就是即将谈到的新辅助治疗了。
; O; u2 }* \$ w5 [从理论上来说,新辅助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的获益和优势包括:6 j6 t) F1 ^* z2 V- Q% M0 f
1.在手术前缩小肿瘤,降低手术难度,甚至给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手术的机会' K  N  j* a) N& H. e
2.提前清除掉那些肉眼不可见,但已经存在的微小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
+ u6 a+ H2 @( E! e! e1 c. {# L$ d& L3.手术前肿瘤部位的血供保持比较完整,治疗药物可以更有效的到达肿瘤处7 l1 `1 i) @' a# F# L1 x# v2 Q6 X
4.患者在手术前的身体状态相对较好,能更好地耐受放化疗[2]
% M% a; f8 B* s5 n4 P* O: g辅助也好,新辅助也好,都只能将早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5%
* I, R& J" W* W( @异军突起
0 f5 B0 k9 U" Y7 P: X0 B不管是辅助还是新辅助,都已经历了漫长的临床实践探索,各种各样的药物和组合方案基本都露过脸,但辅助也好,新辅助也好,都只能将早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5%[2-3],同时治疗的副作用发生率高,程度也很严重。; z) B5 c& r8 m+ v
免疫疗法,能不能再次超越放化疗呢?从理论上来说,免疫新辅助治疗也有不少优势,比如手术前患者的免疫系统更加完整,只是被肿瘤操纵,进入了明显的免疫抑制状态[4]。这样的话,PD-1/L1抑制剂们就不容易放空枪。
" I" L% e# l; P* h9 j对免疫新辅助治疗来说,大肿瘤新抗原多就是目标啊
1 v; D3 S" C  X0 m; Q- f. t( b免疫治疗还可以利用手术前肿瘤体积大,新抗原多的特点,充分增强体内抗肿瘤免疫T细胞的活性,让它们分散到全身,清除微小的癌症转移灶,这比在辅助治疗时使用效果更好,优势已经在临床前期的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5]。如果等到手术后再来做免疫治疗,随着免疫环境的变化,这些好处可能就减弱了。
5 H) u. R2 x, p从科研角度来说,免疫新辅助治疗之后再做手术,还能把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作为进一步抗癌研究的材料。让免疫疗法担任新辅助治疗的角色,和手术可以说是强强联手,在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的治疗中都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
. J# k# m& V/ c- @3 {不一样的标尺( }! @( ]  s! ?" o2 [/ @. u5 E, [8 \
从理论优势到真正造福患者,还要经历临床试验的千锤百炼。# B7 V- ], E; N  z/ m; K
在早期肺癌免疫新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中,衡量试验成功与否的指标,往往不是过去常用的长期研究终点生存期(OS)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DFS),而是病理学显着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 m4 l* @# c; _2 w6 V
由于早期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要是按着传统思路,以患者长期的DFS和OS数据作为评价指标,收集数据往往要等上好几年,最夸张的案例,大概是长春瑞滨新辅助治疗的ANITA试验,从患者入组到结果发表,足足过了12年[6]!
# f0 I+ w8 Q1 K7 E/ d以当今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12年都沧海桑田了,所以业内专家普遍呼吁,把病理学显着缓解作为评价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指标。而这个显着缓解,指的是切除的肿瘤和淋巴结中,癌细胞的占比低于10%[7]。
6 b! N. ?( S0 n/ l当然,肺腺癌和肺鳞癌的显着缓解效果也有区别,鳞癌需要相对较高的缓解程度才能实现获益,但腺癌的癌细胞比例只需要降到60%左右& i* B5 h/ |+ |/ D# ?8 d) v  R" {
如果达到了这个数字,就意味着新辅助治疗已经充分实现了术前杀灭癌细胞的目的。从过往研究来看,病理学显着缓解比客观缓解率(ORR)更能反映患者预后[8],预测DFS和OS时间,也已经有FDA认可的先例。
9 @3 B9 K: e' ]$ Y* D7 l有了新的目标和新的指标,免疫新辅助治疗,就将全速起航。! ^& i& S) H, R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4 d6 i) H1 ?. W# o  n要说目前免疫新辅助治疗最著名的突破,肯定是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团队开展的CheckMate-159试验,从ESMO 2016的惊艳亮相,到ASCO 2017的良好中期成果,再到2018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论文直接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9 l; l. D$ [7 G0 z
这项试验的主角,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O药(Nivolumab)。试验总共入组了21名分期在I-IIIA期,可以进行根治手术的肺癌患者,在预定的手术前每两周注射一次O药(3mg/Kg)进行新辅助治疗,两次注射后进行手术。) [8 v0 C1 S# P' \2 Q
试验的主要终点,就是此前提到的病理学显着缓解,此外研究者们还对切除肿瘤的基因突变情况、患者体内的T细胞变化做了分析,毕竟免疫新辅助治疗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能获得更多的数据肯定再好不过。
: M5 {% s, K9 y. v5 d, w用研究主导者,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所主任Drew Pardoll的话说,“我们都被惊呆了”。在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的20名患者中,9名患者的肿瘤已经实现显着病理学缓解,甚至有两例肿瘤中完全见不到癌细胞!% e8 z  U2 l) @* h" I: W
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也非常好,并没有因为副作用导致手术延期。从手术后的随访来看,20名患者中只出现了3例复发,随访18个月时,患者整体的PFS率是73%,这可比历史数据50%的复发率[9],好看多了。
2 Y0 p" N8 J# `: c) \3 M/ @而手术前使用O药,确实调动了患者体内的T细胞进入抗肿瘤免疫状态,病理切片也证实,大量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到了肿瘤当中。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TMB),则有望作为预估疗效的生物标记物[10]。* x) V3 ]% q& Q" X- D
基本上呈现的是一种线性关系,突变多疗效就好
' V: F6 d1 g( RO药配合起现有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效果就更上一层楼了。在前不久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专门针对IIIA期肺癌患者的NADIM试验初步结果被公布,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史无前例。
/ K2 J; m! r6 r6 E+ D) M$ U这项在西班牙开展的试验目前共入组了46名患者,在手术前使用O药+卡铂+紫杉醇的方案,进行三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而已经做完手术的30名患者里,有24名实现了病理学显着缓解,其中18名是完全缓解!& a' O8 G6 C6 g+ _
虽然由于试验开展较晚,试验患者的PFS时间、生存期等指标还没成熟,但NADIM试验80%的病理学显着缓解率,已经是化疗时代最好数据的三倍[11]。
! y7 E& l! x, g! l! t2 D( j, t& O* l三倍!Respect,Respect,Respect!- r! M8 f. e. x3 o2 R8 F8 r
当然,O药的对手们也不会错过新辅助治疗这个大舞台,比如罗氏的PD-L1单抗Tecentriq,它的单药治疗试验LCMC3,设计就与此前提到的O药单药治疗非常相似,入组患者也更多,但病理学显着缓解率只有22%[12]。) m( b( J% H$ u( U: ~7 m2 i
在联合同样的卡铂+紫杉醇,进行两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时,Tecentriq的病理学显着缓解率提升到了50%,也有21.3%的完全缓解,但数据明显没有NADIM试验好看[13]。而O药的对头K药,则没有公布过多数据[14]。
" Y, B) F7 o1 ~/ H4 ]0 Z在单药治疗和联合化疗之外,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也同样是一种思路,比如O药+抗CTLA-4的伊匹单抗。NEOSTAR试验就对比了联合免疫方案与O药单独使用三个周期的效果,不过31%的病理学显着缓解率似乎低于预期[15]。' x' B4 p5 J1 |' S1 u7 Z2 Y# r, z
战火才刚刚被点燃,一切还有待临床III期试验的考验,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 B/ g+ c* ]0 D$ `/ p有希望,也有问号6 J! Z) ^" _2 {! M
生存期获益有限,缺乏预估疗效的手段,治疗副作用导致手术延期,甚至治疗无效使患者失去手术机会,这些问题,都让化疗新辅助治疗的发展之路逐渐停滞。而现实的困境,就是免疫新辅助治疗破局的方向。
6 n- @5 S4 I! t: R( {当然,机遇和挑战同在。拿生物标记物来说,肿瘤突变负荷(TMB),在CheckMate-159试验中就与患者的新辅助疗效有关,突变数量越多,疗效就相对越好,这也符合了免疫新辅助治疗利用大量新抗原的道理。
- z  S) U% W2 B但是治疗晚期患者时有指导意义的PD-L1表达情况,在CheckMate-159试验和Tecentriq+化疗的试验中都没体现价值[13]。会不会还有其他的生化标记物,比如T细胞亚群,等待着后续试验的挖掘呢?
# @9 t% [/ j* Q# N2 SPD-L1阳性效果好,但是阴性也不差呢……% k8 t' q# e7 J, b6 @: A
近期《自然医学》的一篇社论里,就对方兴未艾的免疫新辅助治疗提了一连串的问题:用药剂量是按体重算,还是直接定量?用药次数和时机怎么把握?怎么和化疗药物或者其他免疫药物搭配?哪些患者最适合新辅助治疗[16]?7 u: w8 N' B8 i- V
比如用药次数和时机,新辅助治疗用几个周期才性价比最高,还不耽误手术的时间?而在免疫新辅助治疗时代,唱主角的也肯定不止PD-1/L1抑制剂们,搭配化疗药、抗CTLA-4单抗、抗血管生成药物甚至是放疗,也许都是有效的。' f2 L" Y7 I# }
即使是有了全新的方案,试验设计也同样需要改进,比如评价疗效的方法,就不能像过去一样靠影像学的缓解标准进行,最好把T细胞亚群测定、肿瘤突变负荷这些新检查,能做的都做了才好。& f0 o6 {: z5 h1 W, K) _& V
而且由于新辅助治疗的试验大多在欧美开展,中国患者的数据目前几乎还是空白,这就需要国内的临床研究迎头赶上了。也许中国患者会像当年对EGFR靶向药一样,也会受益更多呢?
2 J- I6 L* V5 R$ q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免疫治疗造福早期癌症患者的日子,相信不会太远了,对地平线上亮起的那缕曙光,奇点糕会翘首以待。(生物谷Bioon.com), ?" N# E9 y/ k2 B5 j" a* L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2

积分
66 
威望
66  
包包
312  
沙发
发表于 2019-3-8 10:41 |只看该作者
免疫疗法在很多方面确实给了人类很多惊喜,但是在伦理政策等方面 长期效果与副作用稳定性可能会看的更重一些 毕竟大家关注点和承担的责任不同    文章内讲到缩短周期 以病理学为依据 (当然不是唯一依据) 相信这是更多的真真实实的肿瘤患者愿意看到的  在生死关头 患者更愿意能抓到一根稻草  是否能救命是抓住以后的事情了  科研机构在能够保护自己不受额外侵害的同时(医患纠纷)积极开展新药的试验  无疑是一件好事    而不是等十几年  会有更多的病人因此受益 无疑是一件好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2 10:45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