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Blood公布干细胞里程碑成果——首次实现干细胞培养的人造 ...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9814|回复: 4
go

Blood公布干细胞里程碑成果——首次实现干细胞培养的人造血输入人体   [复制链接]

Rank: 4

积分
2555 
威望
2555  
包包
600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1: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摘要: 在国内转基因争论不断的同时,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先走了一步,他们发表了题为“Proof of principle for transfusion of in vitro–generated red blood cells”的文章,报道了首次实现干细胞培养的人造血输入人体,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公布在Blood杂志上。 ) p- ~; O6 e, K/ Y: {  m" |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巴黎第六大学的Luc Douay博士,这位科学家一直致力于血红细胞生成的方法,他的研究组曾在2004年就实现了批量将干细胞转化为红血球的方法,他们的这种“三步走”步骤能将形成人类血细胞的干细胞数量扩大200万倍,并让这些干细胞分化成血红细胞。 ( B; L  M! G. Q5 ^7 H
    从干细胞中培养生成人造血,并供给病患使用是科学家们多年来的心愿,但是尽管体外实验已经进行了多年,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迄今为止还并未得到证实。
+ a2 c; Q! M( b3 F! P- K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将实验室培育的红血球注射给了人类志愿者,结果表明这些人工培育的红细胞表现良好,存活率可以与正常输血的情况相比。这一研究实现了第一次在实验室里从干细胞中培养出功能性红血球,然后再输入人体,为建立输血用途的干细胞库开辟了道路。
1 L$ H+ v: H4 e& i: U    研究人员首先从一名志愿者的骨髓中提取了造血干细胞,并利用一组“鸡尾酒”混合生长因子激发这些干细胞与红细胞相结合。在给这些人造细胞做标记以供追踪之后,他们把其中100亿个细胞(相当于2毫升血液),注射回捐献者的体内,并观察红血球存活情况。  ) o# }* N; u% _; m% n2 A
    5天后,这些人造血细胞中的至少94%的红细胞仍存活于血液循环中,26天后这个比率在41%至63%之间。这个存活率可以与正常输血的情况相比。人工培育的红细胞表现让人放心,没有变成恶性细胞,行为就像普通红细胞一样,摄取氧并释放。; r4 q: _% a# g( L8 K
    这项研究可能能让我们获得取之不尽的血源。尽管在很多发达国家中血液捐赠量在上升,血库中的血还是很紧张,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更多的手术,手术则经常需要输血。在艾滋病高发国家中,确保健康血液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  # J' C, v) e5 I4 ~. a& q1 S- Y
    之前也有一些制造血液替代品的努力,比如纯化学合成的全氟碳(PFC),但都不是特别成功。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即使这项研究成功了,但是用这种方法大规模生产“人造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本次实验中的输血量仅相当于一名普通病人每次输血量的1/200。而且这也不表明寻找其它血液替代品就没有意义,由干细胞生成的血液必须像新鲜血液一样冷藏,而用血红蛋白生成的人造血不需要冷藏,这种特性可能更适用于偏远地区或自然灾害救灾。: J  i! [( O+ F% Z- f: H
    研究组下一步将提高产量,100亿红血球肯定不够用,一次输血一般需要200倍于此的剂量。这还需要很多的努力。目前还有一些其它技术,在利用胚胎干细胞,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来制造血细胞。
: V- h6 f* `- Q: }9 G8 q: y; O
- e9 l1 [& s9 c$ e# \2 l$ ?8 w$ ~  w+ B# o0 w5 I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naturalkillerce + 5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157 
威望
157  
包包
683  
沙发
发表于 2011-11-15 13:03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的应用现在是越来越广,现在主要是能不能量产以及人工培育的时间性的问题。! y" Y$ ^$ g2 i* D: o4 v) c
还有我有个小问题,我觉得这个技术应用于临床稍微有点困难,因为既然患者需要输血,可能性最大的,要么要么是失血过多,要么是血液系统疾病,如果这样,提取患者自己的干细胞培育血液,不仅耗时久,而且影响了骨髓的正常造血,若用其他供者的血液制品,血型配对是问题,而且本实验没有做到。若是一些择期手术的术前备血,这个技术则有用武之地。! i! y. c$ X5 c/ W" k, j
还有文中的51Cr标记红细胞,是标记在细胞膜上的还是哪里的?没有做过,想了解下。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2  
藤椅
发表于 2011-11-15 16:19 |只看该作者
这的确是个很吸引眼球的突破,似乎应用就在眼前。
. j* F/ q- M& P
) p& w8 f; d* ^- K不过,仍有一些实际应用的难题需要克服。4 ^( @/ q+ [, ~5 d$ g

! m  O3 z1 Z3 e我注意到作者是从捐赠者体内取造血干细胞,经过鸡尾酒处理又注射回原捐赠者体内;这样,事实上尽最大可能回避了两个问题:排异反应和血型配对。不管这是巧合,还是有意这样设计,我认为,这一点为本实验应用成功的关键之处。那么。问题也就随之产生:如果要临床应用,异源培养的血液能否克服“排异反应和血型配对”等实际问题呢?+ e) y# C& B2 B# s0 A* d+ e

0 Y* r( W9 s' f, K本人将期待和关注这方面的进展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158 
威望
158  
包包
993  
板凳
发表于 2011-11-16 04:10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我觉得还是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比如一些恶性肿瘤患者,定期化疗后会导致三系减少,可以提前将干细胞提取造成人造血,因为化疗间隔时间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定期输入人造血,这样还是有临床应用前景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444 
威望
444  
包包
2118  

优秀会员

报纸
发表于 2011-11-16 10:17 |只看该作者
谢谢哈,正找这篇文章呢。1 e$ z& M0 k, l8 [
1 E" u/ g- L" a$ \4 z* I& f, p0 l
还有一点说明,大家也别太急,这已经是个不错的开端啦,在造血分化这方面有几个问题呢,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实验室研究不断有好文章出来,为什么一直没有上临床呢,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其中原因,毕竟实验室到临床不是个简单的事儿。0 e) j4 g- R3 U2 T+ S& B

: m3 Z4 |4 A! [! A事情呢一步一步来,先基本解决了问题,再不断进行优化。我想排斥反应、血型配对、细胞数量、成熟度、成本这些问题在不久将来一定会慢慢破晓。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3 19:31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