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时代周刊2011年十大医学突破:克隆制造干细胞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7857|回复: 1
go

时代周刊2011年十大医学突破:克隆制造干细胞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积分
306 
威望
306  
包包
3648  

小小研究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01: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8日消息,近日《时代》杂志网站发布了2011年的十大医学突破评选结果。这些研究涵盖了从干细胞克隆研究到对抗疟疾和艾滋病的广泛医学分支领域,纪录着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人类在了解自身奥秘和对抗最可怕疾病的道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 _2 u5 X" i* k
( a6 i. _1 x( ?5 a  1 运用克隆技术制造干细胞
5 S6 k; a2 b3 |' j/ }; k8 C
( J, ^8 Q  z$ D  {- q/ B+ U/ ]运用克隆技术制造干细胞  这并非人体克隆,但已经非常接近了。科学家们报告他们利用“体细胞核转移”(SCNT),即当年克隆出小羊“多利”的相同技术,在人体细胞上进行了同样的实验。这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用一个成熟体细胞,如皮肤细胞中的DNA加以代替。随后卵细胞将开始分裂,如果一切顺利,最终它将产生一个和提供成熟体细胞的动物个体拥有完全相同遗传基因的克隆体。9 L, ~/ s8 c$ l: L% e/ p

9 Z5 K# `; J# u% a  z$ ]  在一项发布于10月份的最新研究报告中,纽约干细胞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家们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改进,将成年人的细胞DNA与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融合,而不是简单的替换。最初对人体细胞进行的“体细胞核转移”(SCNT)尝试失败了,但是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适当保留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似乎将有助于帮助细胞顺利分裂并进而产生干细胞。不过这种干细胞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干细胞,因为很显然其内部还含有来自卵细胞的保留下来的染色体。接下来科学家们将要尝试抑制那些多余染色体的作用或者干脆从干细胞中剔除它们。2 e5 S# Z$ {$ O) }; J& [
8 H% F4 T! T, P( j+ G5 R  g
  这项研究是很有前景的,因为它将有望获得干细胞,这将有朝一日帮助人类最终治愈脊椎神经损伤或者帕金森病。* w4 k: A7 R. Z  u! ~% g

3 v5 i4 |: w4 [, J  2 制成第一种疟疾疫苗
; p% T, y5 j0 ?# k
0 L' Z7 i! D0 I, p制成第一种疟疾疫苗  疟疾每年在全球感染数以百万计的儿童,现在人类终于有了一种对抗它的利器——第一种针对疟疾的疫苗今年已经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儿童中试验成功。结果显示这种新型疫苗能将疟疾感染率降低一半左右,考虑到这是人类开发的第一种此类疫苗,这一成果已经相当不易。
$ s/ b5 u& D/ g6 ^. o
; Y& o2 @* r" x+ r2 l, h! h  这项政府和民间研究机构合作进行的大型医学项目由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公司,PATH疟疾疫苗研发倡议组织以及盖茨-梅琳达慈善基金会共同参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11处地点为当地儿童接种疫苗。结果显示,这种名为RTS,S的抗疟疾疫苗对年龄在5~17个月的婴儿的有效率约为56%,他们在接种后的一年内没有受到疟疾的感染。这种疫苗对于防止出现严重感染案例的有效性也达到了约47%。4 k& S; {3 Z+ |0 {2 ]6 |. [4 O

; d& u' V1 W( k0 e  但是目前的试验是不全面的。研究人员们正在计划继续对年龄在6~12周的婴儿展开跟踪调查,他们此次也进行了疫苗接种。这些婴儿是这一疫苗开发的主要目标人群,一旦确证这种疫苗的有效性,它将被立即投入大规模的公共健康工作中。所有年龄段的接种儿童都将在未来三年内被进行跟踪调查,以了解疫苗对他们身体的保护可以持续多久;研究人员们还在这一过程中收集有关疫苗对婴儿使用安全性方面的相关数据。这项实验涵盖15460名儿童,计划将于2014年完成。, @' M9 G( R  `( p) [
2 Q+ P$ \; H! B1 f2 g
  尽管目前看来初步的实验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但是卫生官员们必须判断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去坚决遏止在这一地区肆虐的这种可怕疾病。因为相比较而言,一般儿童感染,如针对麻疹和轮状病毒(导致儿童腹泻致死的病原体)的疫苗有效性能够达到70%,甚至超过90%。( f. l; z6 z  f+ R3 ^
8 ^# b# r! L6 b! i6 P: p8 i( a
  3 找到抵御艾滋病侵袭的新途径  P% `: g% j( y' c: _5 i+ S6 V% ]2 m

. W0 P2 A- b* R% ?6 E8 d" Z找到抵御艾滋病侵袭的新途径  由于抗逆转录病毒(ARV)药物的研制成功,人类在对抗艾滋病的道路上取得长足进展。这种药物能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的病毒水平,让身体保持健康并降低HIV人际传染的可能性。而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这种药物不但能帮助病人对抗艾滋病,它还能帮助未受感染的健康人预防HIV病毒的感染。
8 Q: A2 R, V' g/ J; A% F6 {7 d: R) {( o0 u* k
  2011年,医学界在这方面取得了两项突破,首先是发现健康的异性恋人群如果每天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Truvada,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将大大降低。' j: @3 C# `' D1 _/ q# H' m
" T* F) B& r) C" o1 z
  一项美国华盛顿大学领导的研究对4758对异性恋伴侣展开跟踪调查,这些伴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其中的一名是艾滋病感染阳性,而另一名则是健康人。在测试进行3年后,结果显示相对安慰剂参照组,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让感染的发生几率降低超过73%。另一项有1200名健康的,性生活活跃的成年人参与的研究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结果显示Truvada对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的抑制率约为63%。
3 l+ h' m& [* k
2 {1 @7 q! G8 a7 b2 p  这些结果显示,适当运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将能有效遏制在发展中国家不断蔓延的艾滋病发展势头。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公众还很难获得足够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但是如果能够做到足量充分地药物供应,相信将可以帮助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效遏制住艾滋病的蔓延趋势。9 M7 y2 V5 X* U, t; i

$ V0 X9 w0 D6 \" u  4 新的饮食营养均衡指导方案& f- O& f. S) A* s% ^, e: I

+ V9 \$ X8 M9 j$ i+ b新的饮食营养均衡指导方案  每隔5年,美国联邦农业部以及健康与人类服务部都会按照惯例发布一份《美国人饮食指导意见》(DGA)。2011年的版本于1月份发布,这份意见呼吁美国人适当减少食物摄入量,并建议减少食盐,糖和脂肪的添加,并注意保持卡路里的摄入和消耗平衡。报告鼓励人们多吃蔬菜和植物性食品,以及海产品。同时它还建议民众采纳联邦政府提出的适量运动建议,即每名成年人每周应保证大约150分钟的适度运动。$ Q) D- i9 y- G  ?9 t; J' l
% g4 ^, l/ ?8 }- f
  指导中建议美国的中年人士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2300毫克。但是这一建议值立即遭到了美国心脏病联合会的指责,他们建议所有的美国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最好低于1500毫克,以便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发生的风险。; J7 a/ F, o# `1 H4 O
' j9 E- H# }+ C. ~0 |/ R3 f
  6月份,联邦政府还照例发布了根据最新指导意见制作的居民饮食指导方案:“我的餐盘”。这张颜色鲜艳的餐盘中放置着政府建议民众遵循的科学饮食配比方案。整个餐盘被分成了4等份,分别放置水果,蔬菜,谷类和蛋白质类食物,用这样一份简单明了的餐盘图画替代了之前的“食品金字塔”图示方案。尽管金字塔示意图同样是科学严谨的,但是不够直观易懂,而此番推出的“我的餐盘”则一目了然:餐盘的一半被水果和蔬菜占据,另外一般则是谷物类食品和肉类等提供人体蛋白质来源的食物。政府健康部门的官员们希望这样简单明了的“餐盘”将帮助引导美国民众逐渐采纳更加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
- R4 V! O& w" n; @. s) Z; W- v) ~0 k# n6 f- {: u, J2 v6 [- U  Y
  5 在实验室中培育人体身体器官  F# x/ s% I* R. `/ y( t) _5 q& Y
) D7 J( d0 B8 L5 q
在实验室中培育人体身体器官  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在实验室中人工培育可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并且这一项目已经开始取得切实的进展。2011年3月份,美国威克森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安东尼·阿塔拉(Anthony Atala)博士成功制造出了人的尿道。, I" T1 W& V% d) i

5 x( ?# k. T# Z  人体的尿道是负责体内尿液运输的管道。由于疾病,它可能会被损坏或者变窄。为了重建一个尿道,阿塔拉博士首先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作了一个管状支架,随后将病人本身的膀胱细胞移植上去,让它们沿着支架生长。当最终生成一个完整的“器官”时,阿塔拉博士将其植入回病人体内。令人惊叹的是,这根体外培育的尿道真的开始正常工作了!
* s! ]% e! t3 `' [- d- x( [0 k+ F, h  Y) V
  不过在目前的阶段,这种技术的花费太过昂贵,因而还无法为大部分患者提供服务。其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费用高达5000美元。但是它对于再生医学而言无疑将是一个福音。
% h3 Z0 Z$ n& A3 j- R, r
" X% j5 v2 u! V9 p3 i) D9 i) k6 细菌和结肠癌之间的神秘关联! H/ \: d  h# F4 v9 _) n
+ m$ ?7 n7 S  d! t
细菌和结肠癌之间的神秘关联  结肠癌是由细菌引发的吗?2011年10月份,两个研究小组发布了几乎相同的报告,指出一种名为“梭杆菌”(Fusobacteria)的细菌很不寻常,它们平常在很少出现在人体肠道内,但是研究发现它们在结肠癌细胞中却异常活跃,并且似乎显示它们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将健康的结肠组织和癌变组织进行对比,科学家们注意到这种细菌明显地集中并活跃于癌变细胞中,在一部分样本中,这种差异甚至达到了上百倍。) |0 x* U+ ]1 w/ f0 E. V# F

# D. j* w/ W. N  这是人们首次开始注意到这种细菌于癌症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但在此前,医学界已经留意到这种细菌似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存在关联。: ]( f' R, e9 h4 _- A# v
0 R, z" ~' z" i" X* ]
  7 新型减肥药
7 c$ j7 P/ G8 A$ i
& C. v) K/ R# P; V 新型减肥药  如果说在减肥领域有永恒真理的话,那就是:世上没有神奇减肥药能一下子让你减肥成功。至少,现在还没有。
- W( a5 T0 v7 a5 i$ h! }! I
5 l: h+ e0 v) G& n& @  N  不过,今年一种名为“Qnexa”的实验性药物显示它能让服用者在大约1年的时间内降低10%的体重。这种药物其实是两种现有药物的配制品,即减肥药物“芬特明”和抗癫痫药物“托吡酯”的混合物。这种混合药剂主要通过两方面入手来对抗肥胖问题,首先其中的芬特明成分是安非他明,即苯丙胺的近似药物,这实际上是一种兴奋剂,尽管其长期使用的潜在副作用尚不明确,但是它的确能抑制人体的饥饿感;而另一方面,托吡酯作为一种对抗医学上对抗癫痫的药物,能够帮助平衡人体大脑内的神经电信号联系,这同样能抑制人的食欲。* L* X$ k' e- E8 E  \: m' m) y
6 H/ @" u1 w/ A7 Z
  服用这种药物的患者的血压水平也出现改善迹象,血糖和胆固醇含量同样如此。这都将降低他们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不过医生们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确认这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少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日前就拒绝了这种新药的上市请求,而要求生产商提供更多的安全数据,尤其是在心脏病和婴儿出生缺陷方面的潜在风险。5 I8 l7 o6 \( P7 r7 E* Z

* w4 w0 D! G: `( z7 V( e" N9 r. P  2011年出现的另一种可能有希望的减肥药物是美国休斯顿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在癌症研究中制成的一种注射药剂,它能在一个月内让患者体重下降11%。; \. F/ a( w( C3 D0 z+ m; G; Q" m
" n) s, O/ C' f9 |3 v
  8 狗能嗅出肺癌$ Q' R- k! X! J" |

! Y) Y9 _1 E7 C8 A! `* g3 X 狗能嗅出肺癌  人类长久以来最好的伙伴——狗,看来也即将变成医生们最好的助手。众所周知,狗拥有极度灵敏的嗅觉,但是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狗的嗅觉甚至敏锐到能够从人的呼吸中嗅出此人是否患有癌症。德国研究人员花费9个月时间对狗加以训练,让它们尝试区分取自肺癌患者的呼气样本和健康人的呼气样本。结果测试显示,一只狗能够对100份样本中的761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可以准确地从混合的样本群中找出93%的健康样本。& t$ T7 X$ G* S0 G. p6 t+ J) ]

# a) Q% i! K# W( k0 h! D+ I  那么狗是通过什么来识别癌症的呢?科学家们认为狗是通过辨别人的呼吸气体中的某种极微量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获知癌症信息的,当我们的身体内部发生癌变时,这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将发生变化。未来我们或许将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呼气成分来筛选癌症患者,但是目前还无法确认这一点。一名研究者幽默的说:“很不幸的是,狗狗们不能说话,没办法告诉我们它们究竟是通过哪一种生物化学技术探查到癌症的存在的!”
# e2 h5 b% T1 l2 B  A7 a' p/ n$ Q
  9 利用唾液分析鉴定死者年龄% R# R; t. o& h' Y+ K

0 F3 c6 a% P) z- o% H  B8 ?$ b利用唾液分析鉴定死者年龄  尽管现代科技提供了先进的法医学手段,但是人们却仍然无法准确判定一名死者在死亡时的具体年龄。DNA似乎并没有办法给出死者的年龄信息。
& j+ w; m8 K% h4 S) a" E2 ^" a  u3 `3 [$ f7 L3 B3 H$ W
  但是今年的情况似乎开始有了转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们对唾液开展研究,他们发现对唾液遗传成分的分析或许将能够帮助法医获得死者去世时的年龄信息。1 |) _6 }% X% V) @- F! F  [
, D. m9 A5 n8 R
  研究人员搜集唾液样本,并对其中DNA上所发生的外因变化进行观察。所谓的外因变化就是指由于外界因素对DNA造成的影响痕迹,如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压力状况,晒日光的时间,接触致癌物质甚至有毒物质的程度等等。这些“暴露”经历并不会导致DNA本身发生变化,但是它们都会在染色体表面留下痕迹,影响基因的开启和关闭。在染色体的某些特定位置上,科学家们发现这种痕迹会呈现几乎像是年轮般的叠加或削减,这一特征将有望帮助专家以误差不超过5年的精度判断死者的年龄。" c1 b! A) D' F
- S, \7 g4 S& @) E
  但是也别指望这种唾液检查能很快应用于罪案现场调查。科学家们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理论。但它至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破案选择的检验手段。
: x' e$ s2 u( n) C# f5 u
( O; T" `( n8 |- \( E  10 验血可以预测心脏病和癌症风险' g7 [/ @' G) D7 a5 i+ a# T" \3 o4 Q
/ ?8 A& g9 Z2 j8 A0 x6 Y
验血可以预测心脏病和癌症风险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今年8月份报告称只要进行一次简单的验血,医生们或许就能够判断哪个人最有可能死于心脏病或癌症。这是一项历时12年,对超过2000名志愿者进行的研究。他们发现人体内拥有较高水平组织蛋白酶S的人比那些体内这种酶的水平较低的人死亡的概率要高得多。这种催化酶的作用是帮助分解某些蛋白质,当人们体内存在心脏疾病或癌症时,其在体内的含量会出现上升,这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研究人员们得出结论,体内这种酶的含量水平较高的人群将拥有更高的心脏病或癌症风险。组织蛋白酶S在脂肪组织中含量也较高,这和人们通常认识中肥胖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的说法是相符合的。
, f$ d% H7 R' B! v" `, ?
1 [" n" C0 [6 J3 l  目前科学家们还无法搞清这种酶究竟是如何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早期起作用的,不过各大制药公司可不会坐等结果,他们现在已经开足马力,全力试图找出抑制这种酶的方法了。(晨风)( Q* c, y; _, K# h
. X8 L) t% O/ l; n, Y4 F* `, t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naturalkillerce + 5 + 10 极好新闻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9  
包包
52  
沙发
发表于 2011-12-9 09:09 |只看该作者
一只狗能够对100份样本中的761份做出正确的判断....
% n8 A% o5 S( g( m0 r0 S- o5 }6 l& J怎么算的?呵呵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9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