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87841|回复: 0
go

干细胞的历史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4: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在我们身体的这个工厂中,每一个体细胞都被训练得高度“专业”以适应自己的功能,但干细胞还像是一个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学生,它具有从事各种职业的潜能,比如修复损伤组织细胞、替代损伤细胞的功能或刺激机体自身细胞的再生功能,而这恰恰是干细胞的迷人之处。因而,干细胞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遍地开花的状况。
  _+ j9 L9 [. J) Y) d干细胞是什么?
. ^/ R) A2 A/ ~" N' W. G) e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在胚胎发育阶段,干细胞能分化成所有的特化细胞;在成体组织里,干细胞担任细胞更新代谢、系统修复、补充成体组织的功能。皮肤细胞可以保护身体,肌肉细胞可以收缩,神经细胞可以传递讯息,干细胞却没有任何特殊结构或功能,但干细胞有种潜力,就是变成人体中任何一种细胞。
2 C, j' [2 ~0 G' I- O干细胞的发展史5 @. v0 w% S& {! K) @+ z
1878:出现第一篇哺乳类的体外受精卵报道。7 z: I! V* ^0 o& P( A" e, {5 e
1959:完成第一例兔子的体外受精卵。2 L1 Z2 i5 V6 g
1960:展开畸胚瘤的研究。
$ E* d# q4 S) z, p1968:爱得华(R.G. Edwards)和贝敏思特(B.D. Bavister)进行人类的体外受 精研究。2 h5 U' p4 v$ a3 ]
1970:利用畸胚瘤细胞注入老鼠胚胎,制造镶嵌鼠以进行胚胎发育的研究。9 R. i! y, p: K4 P" {6 f
1978:世界第一个试管宝宝路易丝.布朗(Louise Brown)在英国诞生。
$ T- E  C9 H% O  n1980:肯蒂丝.瑞得(Candace Reed)成为澳洲的第一个试管宝宝。
- `4 w2 n1 E& \% [" u! J" G1981:艾凡斯等(M.J. Evans, et al.)体外培养老鼠的胚胎干细胞;伊莉莎白.卡尔 (Elizabeth Carr)成为美国的第一个试管宝宝。3 Q( s1 T# R& N( G  C: g
1984~1988:安德鲁等(P.W. Andrews, et al.)在体外培养人类畸胚瘤细胞。/ Y  V  o" r. [
1989:佩拉等(M.F. Pera, et al.)制造人类畸胚瘤细胞株。
' b* p) V  P; [: K2 X1994:首次使用人类人工受精的囊胚进行干细胞的研究。
, f# T) H/ ~( P% J# E7 ?, Q0 p1995~1996:从恒河猴取得胚胎干细胞,并在体外培养分化成三种胚层。/ }3 K8 i2 Y  a4 P9 Y, Y: h2 ~3 p
1998:詹姆士.汤姆生(James Thomson)从人类体外受精卵取得胚胎干细胞,并 能稳定地在体外培养;吉尔哈特(J. Gearhart)从妊娠中止的胎儿内取出其卵巢或睪丸组织, 得到一种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原始生殖细胞,称为人类生殖干细胞。6 K  }* f& D; Q0 p0 ]1 r. _, G
1999:《科学》(Science)杂志公布干细胞为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榜首。从小鼠肌肉组织取得的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血液细胞」。此后,科学家相继证实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 F0 y& g5 A0 E# v0 R& f- j
2000:美国61名诺贝尔奖得主及其它科学家联名要求美国政府对干细胞研究给予全面支持,同年美国总统柯林顿宣布美国政府准许用政府经费进行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
+ u0 b: R. \9 b! y4 `( }2001:胚胎干细胞株可以培养出神经、胰岛等更多种类的细胞。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联邦政府将优先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
- s* l/ H, V( B' _6 K2002:《自然》(Nature)杂志评选「干细胞的争议」为二○○二年科学界年度重大新闻。
/ y8 Y! ~1 i9 m/ c  m2011:克隆制造干细胞被时代杂志评为2011年十大医学突破之一。
0 W1 R! U" R9 S) ?& B; o8 ~+ P2012: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干细胞研究科学家。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6 19:22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