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科学家培育出第一个永生红细胞系,破解输血困局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6682|回复: 0
go

科学家培育出第一个永生红细胞系,破解输血困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0748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20: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科学家培育出第一个永生红细胞系,破解输血困局9 r5 x0 Q4 F( L9 T+ E: S  ^! E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 作者: / 2017-03-29
6 U+ R5 w6 l: D! i; U研究人员已经培育出第一个永生红细胞系,能够更有效地制造红细胞。0 U5 ?" B, {; I
目前,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与英国国民医疗保健署血液和移植司(NHS Blood and Transplant,NHSBT)的研究团队已能够高效制造红细胞,而且制造效率前所未有。
' x: y. z0 P- x+ \* S' a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如能成功通过临床试验,有望为稀有血型者提供安全的输血来源,并惠及全球血液供应不足或采血不安全的地区。
% }& `& `; L8 e. @3 D0 D, U
6 k6 l: C9 @  D+ F, s过去,人们直接将捐赠的干细胞培育为成熟的红细胞。然而,该方法仅能生产少量的成熟红细胞,并且需要重复捐赠。( z# X: v. [$ N& O
如今,布里斯托大学领先世界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稳定、可重复的技术,可以从成体干细胞中培育出永生化的红细胞系。这些未成熟的红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在其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之前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 W4 ?* j# {. j) ^% X2 S布里斯托大学生物化学学院的 Jan Frayne 博士说:“过去,生产红细胞依赖于不同来源的干细胞,但目前干细胞的生产数量极为有限。我们另辟蹊径,培育出第一个永生化的人类成体红细胞系(Bristol Erythroid Line Adult 或 BEL-A),通过体外培养能够源源不断地制造红细胞,满足临床需要是可行的。; l: A2 i" x( Q1 V
“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机构都需要一种红细胞的替代品。体外培养的红细胞在某些方面优于捐赠的血液,例如可以降低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S: G& q9 O4 z  ^( F/ l
NHSBT 研究部开发的红细胞产品是 NHSBT 与布里斯托大学的合作成果。研究部主任 Dave Anstee 教授说:“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怎样制造红细胞,替代捐赠的血液来治疗患者。”5 u2 D* ^( a) m* a
“我们培育的红细胞产品可能会首先用于救治稀有血型患者,因为他们很难通过常规捐赠得到合适的血液。”
* g; A+ b: m3 g& t3 {0 Z“最有可能受益的患者是那些情况复杂、生存受到限制的患者,如镰状细胞病和地中海贫血患者,他们不仅需要高度匹配的供血,还需要多次输血。我们的目的不是取代献血,而是为特定患者群体提供特定的治疗。”+ F; X8 e# ]* @) |3 Z2 r% P. r
红细胞培养目前在布里斯托大学和 NHSBT 的菲尔顿基地(Filtonsite)进行。
0 F0 N; ?* g4 F( ]2 y& yNHSBT 每年需要收集 150 万单位血液以满足英格兰患者的需求,并且持续需要急救用的献血。在大规模使用人造红细胞之前,这一状况仍将持续多年。
/ t' }" t8 F/ w: a2015 年,NHSBT 公布了人造血液的人体试验计划。首次试验将于 2017 年底开始,不会使用 Bel- A 细胞,而是使用由常规献血中的干细胞培育出来的人造红细胞。! S% d6 Z1 C' b& N2 x8 w! X; X, k, O
编辑:Dionysos& K: C0 Z/ Z5 J0 m7 \" @
参考: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3/170323105708.htm* ~4 Z* B' u* q4 o& Y$ {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5 00:13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