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6865|回复: 6
go

昨天,你家买盐了么?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126 
威望
126  
包包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2: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你家买盐了么?”& r7 O" O, q! C# e. T
4 f2 g" Y9 N! N5 S' B2 v
  我相信,今天一大早,许多人相互打听和问候的话语一定是:“昨天,你家买盐了么?”
8 \+ e8 S3 T$ p4 ]/ h7 |
. g& j! ~  f: ^. h4 P% S, f! k: I2 f  像是一阵风,从北刮到南,浙江各地纷纷传来超市里的食用盐,在一天时间里被“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购而空。难道是食用盐生产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Y3 h, S: p( k  s4 Z* K
% H& \1 x! J. L3 e
  温州也一样。
+ g* Y5 r- g! F# m! _" ]
- W4 H9 {) q* a, }% P2 g  一小包一元钱的食用盐,昨天已经被哄抬至5元、10元一包。一些人整箱、整箱地扛回家。有些人担心的是: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辐射,可能会危及到中国盐产业:“今后生产出来的食盐,也一定会受到核污染”,这些简单而又可笑的判断,在变成流言之后,迅速蔓延,进入普通人的视野,顿时演变成一场全民参与的“抢盐风潮”。
4 H$ Y  ^$ P$ @9 e$ p1 {0 A1 P. I! e/ c; k6 I( C! J! n7 [
  而这一幕是何等的熟悉:2003年沙斯流行的时候,一些人忙着抢购板蓝根,抢购白醋,甚至抢购大米。一瓶2元钱的白醋,最高被商家哄抬至100元。而最终的结果是:板蓝根也好,白醋也好,都无法有效防御沙斯。杀死沙斯的,是医学专家的科学诊断;杀死沙斯的是,人民政府和各地群众筑成的群防群控堡垒;杀死沙斯的是医护人员的卓有成效的奉献和牺牲。那些哄抬物价的商家,基本上都受到了惩处,而囤积白醋的群众,一家人只好花去几十年时间,把醋慢慢吃完。
5 Z9 C4 c7 F& S9 S. i
7 O0 Z8 ~+ O) `( F. z# b% S  说到盐,中国人都知道,早在秦朝,政府就实行严格的专管、专卖制度。私人贩卖食盐,是重罪,是要倾家荡产甚至被杀头的。近2000年来,中国沿海的盐场,都是由政府专控、专管。近年来,我们发现,沿袭千年的“海上盐田晒盐”的制作工艺,已经被逐渐淘汰:一是城市大开发,盐田被辟为商业和工业用地,而使得传统的“晒盐”工艺消失殆尽,二是海水晒出来的盐,口感也不太好。国家盐务管理部门转而从内地盐井、盐矿中找盐、生产盐。因此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吃到的食用盐,基本上与“海水”无关。既然与海水无关,那么,“盐将被污染”的说法,也就是地地道道的谣传了。
( B) ]+ J6 O  }. e2 y( _( ?" H. U
  目前,我国的原盐年产量在6600万吨左右,而实际的消费量是400万吨左右,盐已经是供大于求的产品。实际上,供大于求的产品,在今天还有很多、很多:盐是,板蓝根是,白醋是,酱油是,大米也是。可见,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节节攀升的今天,在交通发达、资讯发达、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一些人用囤积货物的方法来抵御所谓的灾害,这种手段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 T) r; C; \5 Z4 ~5 ~; p. \  i  U7 \; G& a; Z2 W
  我们没想到,日本的一场地震,居然也在中国人的内心发生如此之大的波澜:我们的一些人不去关切、观摩日本地震发生之后,国民是如何临危不惧、不乱、不制造谣言和谣传的;我们的一些人当然主要是一些不良商家,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抓住群众的恐慌心理,制造麻烦。对于缺乏学习精神的我们,理当虚怀若谷,继续“拿来”;而对于那些在国际性大灾大难到来的时候,“唯恐天下不乱者”,政府部门不仅要及时堵住他们的嘴,还要一一拿下,严惩不贷。0 q! K! C) @5 l4 `1 I% l. H
& {$ ?9 p8 g2 H0 e
  是的,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乱了,慌了,虚了。今天,包括温州在内的浙江沿海各地抢购食盐“风潮”已经说明:这是一种愚昧的消费;这是一种盲从的消费;这是我们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呀。
! ~" K2 v, W0 N* b1 w
0 E/ B$ e$ ^, q" H  所以,我们要继续擦亮眼睛,放眼四看,登高远望,冷静思考。各种谣言便不攻自破了。

Rank: 3Rank: 3

积分
312 
威望
312  
包包
719  

优秀会员

沙发
发表于 2011-3-17 12:4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landragon 的帖子
3 I! [6 j# z4 u# [! W' y0 I8 R: [' z; c! |2 r5 \& e9 q
恩,这个还是缺乏常识造成的啊,还有从众心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3 
威望
1933  
包包
4926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金话筒 博览群书

藤椅
发表于 2011-3-18 23:20 |只看该作者
上联:日本是大核民族 ) a3 [7 s5 q1 |# n9 J% `
下联:中国是盐荒子孙 / g" t! B8 @) ?  \% r/ P
横批:有碘意思
4 N7 q4 D9 W8 k
4 y; ~6 H# Z' z' U- ^9 I3 f上联:日本人在核辐射中等待碘盐 / x, T- ]8 O2 A) o& R  I& o
下联:中国人抢碘盐以等待核辐射 9 D. G$ V% n* L/ ]
横批:无盐以对
# C: W7 Y9 H. D! q3 i7 O4 ^: _  e1 H2 s1 q
上联:地震没震垮“大核民族”3 S3 o3 Q( U1 o) p! q$ j+ j' {
下联:造谣竟动摇“盐荒子孙”  M+ H, J8 U( y! t+ e  D
横批:握手盐核- w* n( Y% a/ a
8 P6 q' B( g; H$ `
上联:大核民族五十七座核电密布,意欲核威。
. [! [1 r" ^; ]" W下联:盐荒子孙五十六个民族抢盐,盐面何在。
# W! o$ Z8 v: \: d横批:核出此盐

Rank: 2

积分
236 
威望
236  
包包
3031  

优秀会员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美女研究员

板凳
发表于 2011-3-19 18:25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回复 FreeCell 的帖子6 J% F9 y2 X# }  z6 r
5 s  }' b4 o, {; t, }
经典!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报纸
发表于 2011-3-19 23:38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性格中的临变不惊与两面性0 Q$ o) k" K1 a) g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11-03-14/0958284083.shtml
1 ^9 c* `1 |4 ~7 n" a7 I5 @6 k: m, X8 O! [
  日本人临变不惊的素养,得自从小就接受的防灾教育,也受益于生性俱来的警觉。
* F( b0 Y' e* b( W0 n0 c/ V% O9 P4 P$ v5 |8 l6 C
  最近在阅读英国学者托尼·麦克米切尔的著作《人类浩劫:失衡生态的反噬》,其中提到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生物性、文化、健康与疾病模式的影响,我就想起日本的自然环境之于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关系。最简单的一个实例,不妨说说地震。
8 {$ K- u! t& N$ `" @, D* d  v. i) ?9 u( z4 q* J8 f1 q- M0 O
  2009年夏天的地震比较频繁,传说中的东海或关东大地震又成了舆论热衷议论的话题。根据手边一本昭文社出版的2007年版日本情势,未来30年内,东海地区里氏8.0级地震的发生概率为86%,关东地区里氏6.7~7.2级地震的发生概率是70%,茨城县海域里氏6.8级地震的概率更是达到90%。近一段小震多发,类似数字便纷纷见诸媒体封面和头条,颇为吸引眼球。似乎谁说得越危言耸听,谁就卖得越好,有点像恐怖电影。
% M  Y1 [; N( b$ X3 R, t$ y  g0 ?- ?0 j; Q+ l
  我已记不得来日本之后遇到第一次地震的确切日期,却记得因晃动并不算剧烈,没感到特别的惊恐,反而带一丝新奇生出的快慰。后来的十几年里,经历过上百次的有感地震,最严重的是2005年新泻地震。当时我在东京电影节设置于六本木高层建筑49楼的新闻中心,感到了如同乘船突遇风浪般的摇晃。在那一刻,很多欧美人士惊恐失色,有的甚至画起了十字祈祷,可日方人员大体上保持了淡定(暗示着一种因勇气而生的优越感)。当天一共震了三次,时任首相小泉在开幕式上草草致辞就离开前往灾区。第三次时,发现手机信号因通话量过大而阻滞,我也有些慌了,问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情况如何。他笑了笑:“没事。请放心吧。”让我不禁为自己的怯懦而暗自惭愧起来。& [" l' h$ b0 D5 [" O

! F9 Y  W. T" _. g( c. g& r1 d5 B  日本最早的正史《日本书纪》中已经有地震的记载,并且描述了给当时人们生活造成的威胁。一个族群在岛国这种相对封闭的土地空间内,不断经受地震的考验,必然会深刻地影响该族群的身心发展。托尼·麦克米切尔说人类自身为了因应周遭环境,会持续地发生着变异,他称之为“天择”。今天的日本人祖先主要是从东亚大陆经由朝鲜半岛而来的移民,他们在日本列岛上的生活历程和人类进化史相比虽然短暂太多,但可以相信,“天择”必定也是在悄然进行的。0 z0 [& j" ^2 ]9 T9 n4 O
) B, h# \$ m1 @! p& ^
  在主要的破坏性自然灾害中,地震或许是来得最突然而无法预知的一种。地震对人类生物性的潜在触动可能极其漫长,在心理层面却见效很快。以我个人的心态变化为例,除了第一次的好奇之外,最初的两年是恐惧,曾经有午夜遇震半裸着身子跑下二楼的“可耻”举动。但当几年之内的地震都没伤到一丁点儿皮毛之后,会进入一段懈怠期,就是躺在床上继续大睡,您爱怎么震就怎么震。这段懈怠期不知不觉地过去,一个新的阶段来临了。我还不知道如何为之命名,它的感觉是恐惧掺杂着茫然,成为头脑中的一个预警装置。它带来的变化,就是开始像很多日本人一样,筹划买点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甚至在陌生的建筑里去留意安全通道的指示。一种因为较长时间接受突发危险冲击的紧张,渐渐演变成了本能性的戒惧反应。9 M% H: ^( ^+ P! K
- L5 E; J! h8 L& v
  日本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养成了几乎渗透到血液中的防灾意识。1月17日是防灾暨义工日,7月1日是国民安全日,9月1日是防灾日。日本关于防灾的各种演习、训练、宣传可谓繁多,客居的外国人有时也要被组织起来学习防灾知识。寓所楼下几十米是一座小公园,公园内有一栋铁皮屋,名为防灾仓库,里面储藏有工具、生活用品等,以备不时之需。这种铁皮屋是很多公园内的固定风景,而且有专人定期检查。许多国家假如能把防灾工作做到接近日本的程度,相信会减少极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数日前,一辆大阪开往东京迪斯尼乐园的长途客车在高速公路上骤然起火,满载的乘客以“镇静有序”的方式全部脱险,无一人伤亡。临变不惊的素养,得自从小就接受的防灾教育,也受益于生性俱来的警觉。; V- {2 B! a4 P. I1 }5 n' T8 s7 N

4 g! `1 n/ ]2 O6 I* h  如果和中国对照的话,我不禁想到历史学者佐藤慎一在《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中的一段论述:中国历史上太多的面临异族军事侵略导致的失败,使中国士大夫们在最初的失利之际缺少应有的警觉。佐藤慎一说得很对。在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之威闯入东亚世界时,中国人认识到此乃“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足足花了几十年,在被人家零打碎敲中频频割地赔款以换得片刻苟安。失败太多,何以反倒消磨了警觉?而日本本土在近代之前唯一遭到的外来攻击就是元军那未竟的远征,又为何始终保持了对外患的高度警觉?' K+ h9 z- ~  f' T1 J/ ?

5 Y* N1 e, Y4 l2 u  关于地震为代表的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日本文化带来的特质,已有不少人论述过,比如生死观、美学观,等等。我以为,对外界事物和身处环境的恒常警觉,该算是地震的一个副产品吧。
' P7 f4 s5 P' Q; e# }1 Q+ @
- t8 ^) k. r* O. C7 s) P) I9 f  两面性,这可能是日本文化最大的特点之一。
% h1 Q1 w) V* L8 }/ e
0 y; N; U; ?! J  台大历史系高明士教授在《东亚的政治与教育》中说,日本对隋唐帝国的称呼有两面性,在国内用“邻国”(藩国之意)指称,与隋唐打交道时则称“大国”,俨然自甘居小。高明士称之为“两面性礼仪”。, E; m. N9 z9 g4 S

  E' @+ T. o* O; _4 e3 Q6 }) T, m  两面性,这可能是日本文化最大的特点之一。
4 l7 \( @. q) w5 P) N* g! L$ r' j: e, }
  说到日本武士,大家自然会联想到死忠,这的确是武士形象极有代表性的一面。来日本这些年,电视经常放映著名的《忠臣藏》,里面的四十七位武士为了“尽忠”已死的主公,拿别人的、自己的生命全不在乎。片子故事极为简单,却不断被翻拍,版本多达数十个,比咱们的第五代导演狂恋秦始皇还厉害。然而,前面也说到本尼迪克特举的例子,日军俘虏转身就能变成配合盟军的模范,甚至反戈一击,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样貌。5 g1 ?" s$ r, k+ [* Q
3 |+ o6 P3 X3 _& ?6 h8 l
  二战后期,美国不少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应军方要求,对日本人的民族性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本尼迪克特那本名著《菊与刀》就是此一计划的产物。菊与刀的意象对比,也体现了一种两面性。本尼迪克特认为,这是因为日本人的伦理会依照境遇变化而随之改变。一个日本人可能温和礼貌,也可能粗野残暴,这要看他所处的社会关系和扮演的角色。所以,他可以迅速完成从一面到另一面的转变。
- w* N( P3 {) y4 a. b+ x+ H/ C, u( b9 }
  人发明的棋类游戏能够折射文化内涵,日本将棋(象棋)有一个很有趣的规则:对手被吃掉的棋子可以作为己方的兵力,再次投入棋盘之上(名为“持子”)。表面上看,日本将棋和中国象棋、西洋象棋的阵式没太大分别,但这一招“敌为我用”却非常独特。中国与西洋象棋的死子都完全退出战场,可日本将棋的“持子”竟然能归来与旧主厮杀。它很精辟地从侧面说明,日本文化在对“忠”的大力渲染之外,实际上还有着另一面的价值规范。3 t) s6 V' G& H5 w9 Q; x

1 y$ W% l! K$ h4 T  在日本生活略久,两面性的人事种种,可以说司空见惯。应该说,不仅是日本人,任何人类的身上都带有程度不等的两面性,即所谓双重人格;而人类的各个文明里,也都存在表面现象和真实本质之间有所差距的状况。只是,没有哪个社会像日本这样,抽离了对两面性的道德判断,并且为这个两面性设置了极大的阐释与转圜空间,似乎是故意地在维护它的两面性。所以,我们看到:一面是法律明文禁止公开卖淫,一面又允许“ソープランド”打广告揽客;一面是根深蒂固的男性威权,一面是寄生般压榨男人的另类女权;一面是风花雪月、触景生情的闲情逸致,一面是血光迸现、残忍好杀的漫画电影;一面讲究“礼仪正しい”和社会公德,一面又在街头随地小便、在车厢里脱鞋晾脚……2 O. k# [4 T# c/ Z( F3 w' Z( n
3 n' Z6 k& C3 o; e* w; H2 E$ u
  两面性的日本,对于外来的观客而言,具有较大的迷惑性。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外来客匆匆一行,通常看到的是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浮现于表层的一面,另一面则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发觉或遭遇。这当然怪不得观光者,就好像游记这个体裁之所以不好写,是因为除了单纯地描绘风景人物,要想深入揣摩当地的状态绝非易事。但也怪不得日本人。听过有些外国人抱怨日本人“虚伪、阴险、两面三刀”,可不少情况下,日本人并没有刻意地去隐瞒、欺骗、诡诈,只是不加说明而已。按照日本人对两面性的习惯,他们或许压根儿没觉得有说明的必要,是外来者自己想当然而已。尤其是那些对自己出身的国家、文化满腹牢骚的,极容易把个人感情投射到他们所接触的某一面当中去,误判也就应运而生。由此而怪罪日本的话,我倒有些要替日本委屈了。
! K" B+ c) |1 X) ?4 y. R3 u# d" Y( E* ~* a; }
  外国人和日本人打交道,可能会对其两面性感到些许困惑:摸不透。这恐怕正乃日本人之所欲也,如同他们不大愿意见到外国人日语过于流利一样:太容易被你摸透岂不就显不出咱们大和民族的独特了?而且,一个外国人即便意识到了日本的两面性,他还要去琢磨究竟哪一面真哪一面伪,哪一面多哪一面寡,委实大有难度。其实呢,根本就不必去区分什么真伪多寡,任何一面都是日本人、日本文化的组成部分。或可以说,日本就建立在这个两面、双重的基础之上。8 U. c0 b6 `* ^* C
' x3 W8 s& b9 u- U0 d- {  ~
  回到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无论是称赞的还是批判的,常常各自抓住一面滔滔不绝,仿佛真相在手,实则以偏赅全。这种现象由来久矣,估计也还会继续下去。
& D9 K& M- x' n! K
1 Q/ A2 |  O8 {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地板
发表于 2011-3-19 23:41 |只看该作者

狼来了$ D# L1 @; `* z* `" r


% |3 f9 X# t( y  1973年,一个名叫小松左京的作家写了一部耸人听闻的长篇小说,名叫《日本沉没》,轰动了东瀛列岛。此书出版后不到一年,就重版一百余次,发行量高达四百万册,打破那几年日本畅销书的记录。后来,此小说又被改编成广播剧,还两度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其影响力至今不衰。
4 A- N$ L7 M% L! b$ S! U- r# R
! l0 z! s: d+ O9 |  小说以写实的笔法,虚构了一个日本列岛沉没的世纪末故事:几位头脑敏锐、有正义感的海洋地质学家在对日本近年气候异常的跟踪研究中,发现了日本列岛将要沉没的征兆。消息传出,舆论哗然,质疑者有之,嘲笑者有之,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无情地证实着他们的推断,内阁首相不得不向全国人民宣布:日本列岛将在10个月之内全部沉入大海中。于是,整个日本处于一片惶恐和混乱之中。在接连不断的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中,人们纷纷转移资产,想方设法逃往国外,内阁策划向世界各地输送移民,又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和各种不同的对策。小说最后以日本列岛沉没在万顷波涛中而告终。
7 g( \8 E" p* a3 h$ R! i; P* D6 c/ L- ^
  这样一部预言日本末日到来的作品,能在日本举国上下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说明了日本人超常的忧患意识。正如日本一家报纸在解释这种现象说的那样:“它准确地抓住了日本的社会现象”。4 t4 x3 j5 i2 s; I+ c

! l# E6 @! p4 n4 `  日本人似乎早已养成这样一种习性,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出来喊“狼来了”,制造一个日本即将崩溃的神话,叫大家紧张一阵。耐人寻味的是,即使狼没有来,也没人责怪那个放羊孩,大家警惕心依然不减。过若干时间,又有人出来高喊“狼来了”,大家又是一阵亢奋。因为这个原因,在日本的书店里,永远都晃动着那些触目惊心的书籍:《日本危机》、《日本面临挑战》、《日本的悲剧》、《日本即将崩溃》、《日本向何处去》等等。记得刚到东京时,第一次走进宽敞明亮的书店,看到图书广告上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书名和黑色感叹号,再看看周围井然有序的布置和丰衣足食的人们,真使人如坠云里雾中。/ e2 r! F  `( _  [5 t

9 ~6 q/ d+ |4 N  当你在日本待的时间长了,并对这个社会有一定的了解,你就会明白,这些耸人听闻的神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日本人的一种特有的报警方式,就像日本的电视节目里随时都有地震、台风警报那样。日本人已经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凡事都从最坏的方面去考虑。我的朋友向井先生就是那么一个人,尽管只是一家小西装店的老板,每次与我聊起日本,自豪的同时,总是带着忧戚,每当我对日本社会的先进文明表露赞赏之意时,他在首肯之余,总会给我泼冷水,不是指出日本缺少资源能源,土地少空间窄,就是天灾太多,最后总是这句话:“别看日本现在挺牛气的,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完蛋。”——这几乎成了他的一句口头禅,听多了,也让人觉得有点装模作样。- I' i0 N7 {3 M9 p2 l" P+ r

+ [! }8 q) P/ K2 h7 }  有一次向井先生问我:什么是八旗子弟?我如实相告。向井先生听了很感兴趣,甚至还有点高兴,于是我就反问:日本有没有八旗子弟?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连连摇头,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似乎我问得很不应该,下面的话更是让我感到悚然:“要是有,日本早就完蛋了!”作为一个普通日本人,有这样强烈的忧国意识,不能不让人佩服。
# l2 I) P# N+ X* c9 u' h9 D2 j: z; A% R1 B* C* q' w! X3 e
  不过日本人的“狼来了”有时有点小题大做。上世纪80年代末,一位名叫糸川英夫的东京大学老教授写了一本书,就叫《日本危机》。此书以另一种方式制造了一个日本危机的神话,它从当今日本社会生活大大小小的各个方面,诸如石油危机啦,高科技弊端啦,高龄化问题啦,日本交响乐队演奏水平低啦,年轻人胸无志向啦,银行存款卡的防盗啦,等等,向日本人敲起警钟。其表述方式也颇为独特:你们说日本现在已经很富裕,我偏说富裕使日本人萎靡不振,精神空虚;你们说日本已是全世界数得上的老人长寿国,我偏要证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正在下降,五十岁一代的社会精英正在大批死亡,山梨县的长寿村正在出现短命化;你们都说日本的高科技水平世界领先,我偏要指出日本的新技术都是从外国批发来的,韩国的高科技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日本;你们都说现在的日本人重视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流行网球、滑雪、美式自由体操、游泳、高尔夫球等等,我偏把它称作“体育公害”,并竭力证明:运动过度导致心脏病、脑溢血、骨折、还有车祸,带来短命化,而真正有益于健康的运动,是符合生活目的的身体自然活动,比如洗温泉啦、散步啦等等。在这些“狼来了”的惊呼中,固然也有一些涉及“危机”,但大部分内容只是对物质过剩的现代生活的吹毛求疵和锦上添花的期待,读了叫人有点啼笑皆非。
$ t, Q0 \" _& V; O! m0 [
; }8 u1 l1 W$ D- r: I# W  尽管如此,老教授的拳拳忧国之心,不能不令人感动。我想,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警报器,构成了一套性能极佳的超敏感报警系统,时时提醒日本人,不要得意忘形,要有杞人忧天的精神,防患于未然。5 ?4 e! N0 f0 e
+ q, a' Y# c: F&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3 
威望
1403  
包包
5968  

金话筒 优秀版主 帅哥研究员 积极份子 优秀会员 小小研究员

7
发表于 2011-3-20 09:32 |只看该作者
写得非常好!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8 10:08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