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496062|回复: 262
go

培养物的污染与防治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21: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细胞海洋 于 2012-5-4 22:15 编辑 4 A& @1 ]3 P  B( [; p1 k3 ]) I* a

7 ~  i0 s2 I6 U/ O/ v按现代的观念,凡是混入培养环境中对细胞生存产生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细胞不纯的异物都应该视为污染。根据这一概念,组织培养污染物应包括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和支原体)、化学物质(影响细胞生存、非细胞所需的化学成分)、细胞(非同种的其他细胞)。其中一微生物最为多见。另外,随着使用细胞种类增多,不同细胞交叉污染,尤其是Hela细胞的污染也时有发生,从而造成细胞不纯。
! r% t! W$ I5 t! w) o 一、污染途径
9 C9 P4 o  O4 i: @ 污染物,特别是微生物常通过下列途径进入培养体系,造成污染3 c- ~& [8 r5 j0 l6 w
1 空气:空气是微生物及尘埃颗粒传播的主要途径。空气流动性大,如果培养操作场地于外界隔离不严格或消毒不充分,外界不洁空气很容易进入造成污染。因此,培养设施不能设在通风场所。无菌操作应在净化台内进行,工作时要带口罩,以免因讲话、咳嗽等使外界污染进入操作面,造成污染。
5 X6 ?" N+ g) u* g4 D& l: V 2 器材:各种培养器皿、器械消毒不彻底和洗刷不干净导致污染,另外需要对培养箱进行定期消毒,防止形成污染
5 S* ~+ D% u5 v, `0 |  C$ Y 3 操作:实验操作无菌观念不强,技术不熟练,使用污染的器皿或封瓶不严等,都可以造成污染。培养两种细胞以上时,操作不规范,交叉使用吸管或培养液、瓶等有可能导致细胞交叉污染。  s; K1 U$ O! y: }/ c6 z* K: w: R
4 血清:有些血清在生产时就已经被支原体或病毒等污染,变成了污染。
4 h2 Z5 V* z2 Z7 } 5 组织样本:原代培养的污染多数来源于组织样本;取材时碘酒消毒后脱碘不彻底,可造成碘混入组织,细胞或培养液中,影响细胞细胞生长。1 f9 K8 E# y0 e7 I
二、污染对培养细胞的影响及污染的检测+ G( n/ U- d9 b- l
由于体外培养细胞自身没有抵抗污染的能力,而且培养基中的抗生素抗污染能力有限,因而培养细胞一旦发生污染多数将无法挽回。细胞污染早期或污染程度较轻时,如果能及时去除污染物,部分细胞有可能恢复、但是当污染物持续存在培养环境中,轻者细胞生长缓慢,分类象减少,细胞变得粗糙,轮廓增强细胞浆出现颗粒、污染较严重,细胞增值停止,分裂象消失,细胞质中出现大量堆积物,细胞变圆、脱壁。, K4 C! ]3 I" d. f, [, M
(一)细菌污染对培养细胞的影响及污染物的检测
, ^6 F( L) O4 Z, H& u. i 常见的污染细菌有大肠杆菌、假单孢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污染初期由于培养体系的抗生素作用,其繁殖处于抑制状态,细胞生长不受明显影响,污染情况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不易判断。怀疑培养细胞有细菌污染时,取10ml细胞悬液离心1000转5分钟,沉淀中加入无抗生素培养液2ml,将细胞放培养箱培养。如果培养无真的细菌污染,24小时内可以获得阳性结果。当污染的细菌量比较大或者细菌增殖到一定基数时,大约每20分钟一代,会使培养系统中很快产生大量细菌,后者不仅可以消耗培养系统中的养分,还能释放大量代谢产物。几个小时后,增殖的细菌就可以导致培养液外观浑浊,肉眼就可以判断。细菌污染大多数可以改变培养液pH,使培养液变浑浊、变色。 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满视野都是点状的细菌颗粒,原来的清晰培养背景变得模糊,大量的细菌甚至可以覆盖细胞,对细胞的生存构成威胁。用青霉素、链霉素可以预防细菌污染有效。0 I7 c# ]! H- d) }5 r" Q
(二)真菌污染对细胞的影响及污染物的检测8 X0 N& U* g" v& u( ~" @
微生物污染中以真菌最多,真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污染后易于发现,大多呈白色或浅黄色小点漂浮于培养液表面,肉眼可见;有的散在生长,镜下可见呈丝状、管状、树枝状,纵横交错穿行于细胞之间。念珠菌和酵母菌卵圆形,散在细胞周边和细胞之间生长。真菌生长迅速,能在短时间内抑制细胞生长、产生有毒物质杀死细胞。抗真菌制剂对预防和排除真菌污染有效。
1 {9 W3 `0 G3 S# ?) Y (三)支原体污染对细胞影响及污染物的检测- V: Q9 b- h7 I6 \6 L. P5 Z* @6 ^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无细胞壁,形态呈多形形,最小0.2um
, b( \" k) a; ~' Y2 ~4 u( G ,可以通过过滤器。常在购买各种血清中含有支原体。支原体污染后,因为它们不会使细胞死亡可以与细胞长期共存,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无明显变化,外观上给人以正常感觉,实则细胞手到多方面潜在影响,如引起细胞变形,影响DNA合成,抑制细胞生长等。
: d; m% b9 U+ M, C" `2 ^0 i8 w 支原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干扰试验结果的一种污染。但由于不易被察觉,有些污染的细胞仍在被应用。据查,目前各实验室使用的二倍体细胞和传代细胞中约有11%的细胞受到支原体污染。因此,对支原体的污染必须严加防范。用卡那霉素预防支原体污染有效。. [4 R3 R% A7 P- K% M9 x5 C$ d
(四)细胞交叉污染对细胞的影响及污染物的检测" w3 j. z5 s# K
细胞培养中,细胞间交叉污染并不罕见,多是由于在培养中操作时各种细胞同时进行,混杂使用器皿和液体所致,这种污染能使细胞的生长特性、形态特征等发生变化,有些变化较轻、不易察觉, 有些可能由于污染的细胞具有生长优势最终压过原来细胞而导致细胞的生长抑制,最终死亡。常用观察细胞形态学、分析生长特性和核型、检测细胞的标记物等方法检测交叉污染的细胞。# x0 X4 S: i$ B" g2 q4 ~
三、污染的预防5 b- m3 w! y  F2 o' z" A
防止污染,预防是关键,预防措施应该贯穿整个细胞培养的始终。# B7 a4 W: Z& Q, J0 X
1 器皿准备中的预防:用于细胞培养的器皿应该严格消毒,做到真正洁净;应该无菌的物品,要做到消毒严格、真正无菌;器皿的运输、贮存过程中,要严格操作,谨防污染。  h; M: e$ o( C6 b- j) w6 M
2 开始操作前的预防:主要包括:应当按厂家规定,定期清洗或更换超净台的空气滤网,请专职人员定期检查超净台的空气净化标准;检查培养皿是否有消毒标志,有条件得实验室可以使用一次性用品;检查新配置的培养液,确认无菌方可使用;操作前提前半小时启动超净台的紫外灯消毒;操作者应戴口罩,消毒双手。
9 I" R  `! M% K8 S1 Y1 n 3 操作过程中的预防;主要包括:超净台内放置的所有培养瓶瓶口不能与风向相逆,不允许用手触及器皿的无菌部分,如瓶口和瓶塞内侧;在安装吸管冒、开启或封闭瓶口操作时要经过酒精灯烧灼,并在火焰附件工作;吸取培养液、细胞悬液等液体时,应专管专用,防止污染扩大或造成培养物的交叉污染;使用培养液前,不易较早开启瓶口;开瓶后的培养瓶应保持斜位,避免直立;不再使用的培养液应立即封口;培养的细胞在处理之前不要过早的暴露空气中;操作时不要交谈、咳嗽,以防唾沫和呼出气流引发污染;操作完毕后应将工作台面整理好,并消毒擦拭工作面,关闭超净台。) K) I, s3 O3 Y+ j" I2 _! s; o
4 其他预防:主要有:及早冻存培养物;重要的细胞株传代工作应有两个人独立进行;购入的未灭活血清应采取56度水浴灭活30分钟使血清的补体和支原体灭活;为了避免诱导抗药细菌,应定期更换培养系统的抗生素,或尽可能不用抗生素;对新购入的细胞株应加强观察,防止外来的污染源;定期消毒培养箱。
0 E; S# ]4 s  R8 `6 h: ]/ T 四、污染的排除: ~4 h( c7 S) l' b  v
培养的细胞一旦污染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其他细胞。通常选高压灭菌被污染的细胞,然后弃掉。如果有价值的细胞被污染,并且污染程度较轻,可以通过及时排除污染物,挽救细胞恢复正常。常用的排除微生物污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L# @( n1 x& l* M$ y3 P
1 抗生素排除法:抗生素是细胞培养中杀灭细菌的主要手段。各种抗生素性质不同,对微生物作用也不同,联合应用比单用效果好,预防性应用比污染后应用好;如果发生微生物污染后再使用抗生素,常难以根除。有的抗生素对细菌仅有抑制作用,无杀灭效应。反复使用抗生素还能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而且对细胞本身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有人主张尽量不用抗生素处理,当然,一些有价值的细胞被污染后,仍需要用抗生素挽救,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5-10倍于常用量的冲击法,加入高浓度抗生素后作用24-48小时,再换入常规的培养液,有时可以奏效。
2 g6 e+ M4 w) m4 _7 B6 r+ B8 @ 2 加温除菌:根据支原体耐热性能差的特点。有人将受支原体污染的细胞置于41度中作用5-10小时(最长可以达18小时)杀灭支原体。但是41度对细胞本身应有较大影响,故在处理前,应先进行预试验,确定最大限度杀伤支原体而对细胞影响较小的处理时间。/ c8 w+ g# ]& W9 {" v! Z
3 动物体内接种:受微生物污染的肿瘤细胞可以接种到同种动物皮下或腹腔,借动物体内免疫系统消灭掉微生物,肿瘤细胞却能在体内生长,待一定时间,从体内取出再进行培养繁殖。
+ q7 R: q$ g# l 4 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在良好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巨噬细胞可以存活7-10天,并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支持其他细胞的科隆生长。与体内情况相似,巨噬细胞在体外条件下仍然可以吞噬微生物并将其消化。利用96孔板将极少培养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可以在高度稀释培养细胞、极大地降低微生物污染程度地同时,更有效地发挥巨噬细胞清除污染地效能。本方法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已有 1 人评分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总评分: 包包 + 2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84 
威望
84  
包包
1877  
沙发
发表于 2015-5-25 15:09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大家都有好运  

Rank: 2

积分
68 
威望
68  
包包
1752  
藤椅
发表于 2015-5-29 18:02 |只看该作者
偶真幸运哦...  

Rank: 2

积分
166 
威望
166  
包包
1997  
板凳
发表于 2015-6-6 11:41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好困啊  

Rank: 2

积分
129 
威望
129  
包包
1788  
报纸
发表于 2015-6-6 19:19 |只看该作者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Rank: 2

积分
64 
威望
64  
包包
1734  
地板
发表于 2015-6-26 12:08 |只看该作者
我起来了 哈哈 刚才迷了会  

Rank: 2

积分
73 
威望
73  
包包
1833  
7
发表于 2015-6-28 22:49 |只看该作者
先看看怎么样!  

Rank: 2

积分
73 
威望
73  
包包
1833  
8
发表于 2015-6-29 15:35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我喜欢看  

Rank: 2

积分
80 
威望
80  
包包
1719  
9
发表于 2015-7-30 07:54 |只看该作者
哈哈 我支持你

Rank: 2

积分
72 
威望
72  
包包
1730  
10
发表于 2015-8-23 18:26 |只看该作者
我卷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9 18:11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