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9279|回复: 0
go

Nature解析致命的感染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积分
415 
威望
415  
包包
751  

优秀会员 小小研究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1:0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细胞海洋 于 2013-6-6 11:22 编辑
5 O. S3 w1 M1 f0 z# Q; w1 a
! J; j1 \3 a5 x5 b) p在重症疟疾患者体内,生长在红细胞中的疟原虫能够粘附在血管壁上。现在,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与牛津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鉴定了这一过程所涉及的重要蛋白,文章发表在本周的Nature杂志上。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开发相应的疫苗和药物,通过阻止疟原虫粘附血管壁,来对抗严重的疟疾感染。 : {7 m) q- ^/ m% R

. C. m. z  Z5 A# J  i8 ~近百年来人们一直知道,感染了疟原虫的红细胞能够粘附在血管壁上,并最终杀死宿主。这一过程中的结合机制与疟疾的致命性密切相关,不过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一机制并不了解。这项新研究指出,疟原虫与血管壁上的内皮蛋白C受体(EPCR)结合,这种受体与凝血调节和炎症反应有关。6 c/ l/ p1 i* x' b; v2 w! w3 O* W9 f  D

8 e  B) Z, k: q% A生长在红细胞中的疟原虫,会通过蛋白家族PfEMP1粘附血管壁内皮,以免被血液带到脾脏。最具侵袭性的一种疟原虫结合在脑部的血管上,会引发脑型疟疾。此前的研究显示,在脑型疟疾等严重的疟疾感染中,有特定的PfEMP1蛋白负责结合血管壁。只是当时人们还不了解这些蛋白结合的受体。 4 s; V* Z3 |, J3 t7 A- I

# T% Y5 d. p9 J( R; Z% [“我们在体外生成了全长PfEMP1蛋白,”哥本哈根大学的助理教授Louise Turner说。“然后我们用新技术对2,500个人类蛋白进行筛选,寻找PfEMP1蛋白的结合目标。”由此,研究人员锁定了内皮蛋白C受体(EPCR),并展开了一系列验证实验。. `' c# i4 r3 A) x, i, M

0 o& ~* a1 c$ V# k在正常情况下,ECPR在调解凝血、炎症、细胞死亡和血管渗透性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疟原虫能够结合并干涉这一受体的正常功能,这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疟疾是如何引起严重症状的。
- i( [  U% W: p. `& v7 F4 ^ $ S6 a( m8 C' V$ H' c/ T! c- D# N
1 ?; U3 ]5 H: ^. W2 c- A
包括脑型疟疾在内的一些严重疟疾感染,往往会使大脑中产生小血块。针对疟疾感染,人体会生成炎症性的细胞因子,然而炎症反应过度也很危险。
3 @, j- \. i. `* }+ [, o0 P" m4 s( O1 W( I+ p
研究人员指出,ECPR和血液中的蛋白C是血液凝固和内皮细胞炎症中的刹车,能够促进血管的完整性,增强血管的活力。当疟原虫通过PfEMP1蛋白与EPCR结合时,EPCR的正常功能就被扰乱。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解析,将有助于了解疟原虫的致病机制。! A) [% j9 N+ W, N. I

8 H* O1 Y. R/ r, V发现疟原虫在血管壁上的结合目标,可以促进相应的疫苗和药物开发,帮助人们治疗严重的疟疾感染,牛津大学的Dr. Matthew Higgins解释道。“找到疟原虫结合血管所涉及的蛋白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揭示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以便设计疫苗和药物来阻断这种结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9 05:12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