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04
- 威望
- 104
- 包包
- 417
|
本帖最后由 gxmwzy 于 2011-5-18 11:38 编辑 ) P- H- r* F/ P8 A5 [ u# s; D- X
6 v J# Q U: {/ u$ g& t6 Y* u大家好,我是一个初学者,没做过细胞重编程方面的实验,也就看了几篇文献。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不敢说有什么意见,不过有一些疑问,主要是关于VPA的。1 o: O; N" u# v- T" D. b- S
1.文章中提到在MEF中,miRNA302/367在VPA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诱导重编程,效率比4F高两个数量级。并且引用了哈佛的2008年《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by defined factors is greatly improved by small-molecule compounds》这篇文献,说4F的诱导效率是0.2-0.8%。但是这篇文献我看过,其中说4F的诱导效率是0.03±0.02%,并且用的逆转录病毒。不知道两者的矛盾怎么解释。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中说VPA能提高4F的诱导效率超过100倍,但其本身不能诱导。但是本文却说miRNA302/367在VPA存在时下才能诱导重编程,唯一的解释是和4F相比,miRNA302/367具有独特作用,但更可能是解释是两者中其中有假。2 ?$ h1 u) T0 {8 |$ s' d" t
2.本文说在人的成纤维细胞中,miRNA302/367可单独诱导重编程,并且VPA不能提高诱导效率,由于人细胞中本身缺乏VPA的靶点--HDAC2。作者在讨论中对两者的差异解释为细胞系之间的差异性。而《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by defined factors is greatly improved by small-molecule compounds》中表明,至少在MEF中(虽然不是人的细胞),VPA除了HDAC的抑制作用,还通过上调ES-特异的基因并下调MEF特异的基因来发挥其作用。
: r, C2 J8 A* H% Z6 _' I' c1 P3.由1和2得出,假定两篇文章都是对的,只能说由于细胞间差异,miRNA302/367在VPA存在时的诱导效率比4F高两个数量级,而这样高的效率很可能是因为VPA而不是miRNA302/367。但无论如何,个人总感觉两文之间有一些是冲突的。, x, M/ N) r: {$ u) ?- J
请高手指教。 |
-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