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706
- 威望
- 706
- 包包
- 4038
|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晨阳
: Y7 F% N9 l) {5 V6 ^# v# }0 p9 o
: _) t0 k- o/ B( J) Q“桌子底下放风筝是放不起来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3 H: H1 L3 q4 F0 j
" H$ J' q7 e! `% r! Z7 S周琪非常推崇原创性的科研工作。他认为,一个成熟的科学家不会人云亦云,一味跟踪模仿,而是会注重开展有意义的创新性工作,不断开发新技术、拓展新领域,形成自己鲜明的标签和特色。% V2 z& M7 t9 M! v1 P# b
1 ~# z0 V B E$ k6 _1999年,周琪开创了细胞核移植领域 “损伤切除术”“一步操作法”等新的技术系统,大大提高了动物克隆的效率,成为后来国际细胞核移植研究领域的共性技术体系;他先后创造了体细胞克隆小鼠、转基因克隆小鼠、胚胎干细胞克隆小鼠和体细胞克隆大鼠等。' O9 p1 Y. s% M0 R( B% H5 D
& F! U5 V8 c, }$ K# V! X* j
2008年,周琪团队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成功获得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小鼠,在全世界首次获得了非胚胎细胞来源的健康动物。成果发表后,实验鼠“小小”一时间成了动物明星,被誉为克隆羊“多莉”传奇的延续。
8 w+ g6 B) }3 a( n# F( m0 k* ?. h ( p6 t: _7 Z7 r. N( ^8 t( }
“科学就是一个延续并不断升华的过程。”周琪说。在他的研究成果中,不管是“小小”、单倍体干细胞,还是干细胞多能性调控区的发现,都是系统规划、目的明确的创造性工作。
( c+ i! c9 S- Z$ d1 ~' w- b' @ & c$ d9 F9 E- I9 g
周琪的科研项目总是取材于领域内最重要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多年前,他放弃驾轻就熟的细胞核移植领域,挑战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及应用,就是因为未来干细胞将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而中国是重大遗传性疾病、意外导致损伤等疾病的高发区,再加上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等因素,在这一领域的需求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显得尤为迫切。
6 z3 u7 j+ H: g; m# [" t2 S
! |7 O4 z: K& h4 f* x与巨大的潜在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研究队伍的体量远远小于美国;高端原创成果很少,核心专利保有量明显落后。6 {6 m) o# J( p: a$ C+ V9 M
: O+ r+ r/ S& K0 c: F
“如此情况下,应当瞄准国家需求,坚持目标导向的集成性研究方式,把亟须解决的细胞来源、关键技术、产品产出等问题作为共同挑战。”周琪说,“而所有挑战中最艰巨的,就是原创想法的缺失。”4 e8 ]9 n1 o/ j* E" z) u1 ~
) P Z4 `' k6 l# k. X他认为,要提高中国科研人员的创新水平,一方面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升华,逐步从“为了个人发展和个人兴趣”做科研,过渡到“为了科学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做研究;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从科学战略规划、科研评价体系、激励奖励机制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强化国家需求和导向,引导科研人员走创新之路,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4 h' ], M( ?* E! g" l
" r! x2 b$ _* ~6 H4 \; q6 e“我相信,中国科学家有能力做任何事情,关键要把他们带领到合适、正确的方向上。”周琪说。他对此深有体会。身为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他见证了在系统科学规划下,通过科研经费导向,科学院的科研团队从无到有创造了很多原创性成果:不仅发现了包括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等一批重要的治疗靶点,还开创了单倍体干细胞、重要组织特异干细胞建立等关键核心技术。尤其重要的是,开展了规范的、有重要的技术和产品支撑的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
9 P. n. Q& u. E s7 H6 {% W* t: x
* Z! c. l/ L v* \( A短短5年的时间,中科院发表的干细胞论文的数量在国际上整体排名从第42位跃升至第4位,成为该领域领跑者。随着时间推移,重大成果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
" J: ]2 `& [" O) g7 V# g$ ]
! F* f! N/ }7 O2 W“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和先导专项的设计、推动有关。”周琪说,“由此就能看出科技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_+ U8 n0 s) |! Y4 c; z# n
' L) j1 e: a& Y3 X整体来看,他表示,尽管我国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基础仍比较薄弱,但经过短短十几年的探索,我国已经成为该领域发展最快的国家,在个别方向的研究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 s: i2 @& f d
8 y1 g m% P9 s: N8 z$ b/ m$ M《中国科学报》 (2015-12-29 第1版 要闻) |
-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