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5121|回复: 2
go

詹姆斯·汤姆森:终结干细胞负罪感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威望
7  
包包
76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21: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近日,美日等国的科学家同时发布消息称,一种非克隆的干细胞获得技术已经研究成功。与之前必须要通过动物细胞与人体细胞之间进行克隆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只要在普通成人表皮细胞中加入四个基因就可以将它们变成类胚胎干细胞。
  k+ ^2 w& F/ F6 i6 ?$ i4 z
6 y( w  h+ c% o 非克隆干细胞技术的诞生,正在伦理上终结目前围绕干细胞克隆而引发的各派纷争。当然,在所有人中,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汤姆森博士更欢迎这个结果的到来。
/ D* N* V. w, T; Q" J' k/ {1 @6 ?' J0 r4 q
 干细胞,也被称为“全能细胞”,可以分化成人体220种细胞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但它们只短暂出现在胚胎阶段的某个时期。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想在佩氏培养皿中利用干细胞来研究如何治疗一些复杂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等。科学家们认为,或许有一天人们能利用干细胞为病人制造替代性器官。 5 h/ y& t5 U8 |6 L8 b
# k# o) ?: \6 P1 W* G
 四年前开始,汤姆森博士和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各自开始研究起来。现在他们两人都获得了成功,他们都发现,只要在普通细胞中增添四个基因,由此生成的细胞就会完全具备干细胞的特性。“重复我们在实验中所做的相当容易。”现年48岁的詹姆斯·汤姆森说道。
* W2 v# O5 V8 O" o3 i* o, k) Y+ X0 F* |8 @0 x
 谈到这项新技术时,汤姆森博士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激动,“并没有什么特别令人欢呼雀跃的时刻,想象一下几个月都惴惴不安是什么一种滋味。”他说。在实验圆满完成之后,“我觉得我终于可以大松一口气了。”
, `9 P  F0 |, H0 ^5 w- U, U/ y
( B0 u/ d& _# }4 _0 A+ m% a 不过,随着非克隆获得干细胞新技术的问世,或许围绕干细胞的诸多伦理论争都将成为历史。“十年之后,现今的争论将成为一则有趣的历史趣闻。”汤姆森博士说道。
! x- x2 W5 {" c6 A8 b8 f* Y
% {9 ?- H, N# H1 B 但在汤姆森的研究成果问世之前,人类胚胎——一切细胞的发源地——是所有麻烦的核心。威斯康星大学的伦理学家阿尔塔·查罗说,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问题极具典型意义,如同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罗伊诉韦德案一样。由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纠葛,在过去,很多一流科学家都不愿意参与进来。好像它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一样;另一方面,多数科学家也不喜欢研究会带来争议性的问题。
! `: H. |) R! E: E) h: Z) a# c! R8 `% f+ ]+ Q0 N
 后来,他终于义无反顾地决定将研究继续下去,一方面因为这项研究着实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使用的是生育诊所冰柜里的冷冻胚胎。事实上,汤姆森虽然很清楚,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将极大地造福于人类,但他还是从一开始就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工作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感到担忧。 " t( S2 `0 d# I5 H
0 q+ p% c; ~6 A: Q; @7 ~
 刚开始时他并没有料到会走得这样远。他说,最初他只想为细胞发展上的几个最基本问题找寻到答案。
* Y# p# s$ k5 \8 I3 d( W) u5 t/ f6 `8 n1 k8 x  I
 他最先拿到的是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生物物理学学位。在研究生时期,他开始着手研究小鼠的胚胎干细胞,随后,靠着联邦政府的资助,他成功地从猴子胚胎中分离出了干细胞。在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拿到两个博士学位——分别是兽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汤姆森在威斯康星大学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仍旧继续着他的动物干细胞研究。 % s7 z* ]' Q9 g* y

, g, C3 i3 t5 e 但后来,他意识到,利用老鼠和猴子做研究,再多的研究也不过如此。假如他真想彻底了解人类胚胎的发育过程,以及发育过程为何会出差错,他需要真刀实枪地开展人类干细胞研究。但在当时,他曾犹豫过。 + Q7 m0 O. c' S

' `/ D9 k& n; c7 u' w 为此,他于1995年请教了威斯康星大学的两位伦理学家同事,一位是诺曼·弗斯特医生,另一位是法学教授查罗女士。他想知道,假如他从事人体干细胞研究的话,将会遇上哪些伦理问题,会受到什么样的责难。 , a, M  L$ g2 D  K) E% m; d5 ]  F

6 y( M) ?/ k- q! o" A. \ 弗特医生说,当时他深为触动。“在科学发展史上,一位科学家在开始着手研究之前如此迫切地想将其工作所涉及的伦理纠葛梳理清楚,这是很罕见的。”弗斯特医生说道。 $ \& z6 n. U2 o1 X6 W7 ^$ x* g# ^
" X' ^- r) m9 P; y5 l
 就在汤姆森准备提取胚胎干细胞之时,一项重大发现彻底改变了他对胚胎发育问题的看法。1997年,苏格兰科学家伊恩·威尔默特宣布人类首次克隆哺乳动物的实验获得成功。威尔默特利用一头死掉很久的绵羊冷冻起来的浮腺细胞克隆出了多利。 ( v* B, x$ R$ o: P- D5 z

6 {! A' I2 G! W# f% r. s 多利克隆羊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他从没有料到。“多利促使我改变了对发生生物学的看法,我开始意识到,发育具有可逆性。”汤姆森说。围绕干细胞研究,人们的态度竟是如此水火不容。近十年以来,在对待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态度上,无论是政治家、病人、宗教组织还是研究人员,彼此间都存在着极大的分歧。 5 F( J4 x+ B( ~* P5 H

8 p; J- O5 U" U% q" m$ X% } “如今,似乎这个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汤姆森博士说。不过,这项技术尚不能完全取代胚胎细胞克隆技术,因为它现阶段的实验方式存在潜在副作用。美日研究小组利用逆转录酶病毒“改造”皮肤细胞,这种病毒可能使基因产生变异,引发肿瘤等副作用。因此,在评估和克服这一潜在风险前,“万能细胞”还不能用于器官移植等临床应用。另一种风险与伦理有关,尽管不像人体胚胎细胞克隆技术那样容易引发争议。山中伸弥说,应用这项技术,或许能通过皮肤细胞制造精子和卵子,这能帮助那些有生育问题的患者,“但为避免滥用,有必要在制造和利用人体万能细胞方面作出适当规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32 
威望
1432  
包包
13671  

金话筒 帅哥研究员 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09-6-29 12:30 |只看该作者
科研的路不是一帆风顺!
$ @" B) q( W' h7 y' Q呵呵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0  
藤椅
发表于 2010-7-28 18:17 |只看该作者
科学需要执着和独立的思维, 自由的思想~~~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19 04:00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