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706
- 威望
- 706
- 包包
- 682
|
干细胞研究始于60年代体外受精和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直到1998年美国Thomson JA首次从人胚胎中分离培养出干细胞才真正开始了干细胞的新时代,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由于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分化潜能和极强可塑性的细胞,它可以分化成体内200多种功能的体细胞、衍化、再生、修复由1000万亿细胞所组成几十种组织和器官,,因此,它是我们体内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种子”和“根源”,可称为“万能”的奇迹细胞。它不仅对人类生殖发育、细胞分化、器官生成而且对人类疾病的发生、损伤修复、组织器官的再生和疾病防治都具有及其深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因此,干细胞的发现是21世纪人类最伟大 的发现。( }6 \- c8 B) X+ g# M f8 G& u
现代干细胞的研究虽然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干细胞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无可估计的实际价值,近十几年各国科学家集中了现代生物学最先进技术和理论,包括基因组、蛋白质组、RNA组、系统生物、生长发育、重组克隆、细胞生物、分子生物、移植转染、分子肿瘤等对干细胞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展示了十分诱人的前景。从1998年至今在世界上发表有关干细胞的论文近5万余篇,成为世界医学生物学最热门、最广泛、最诱人、最强竞争、最具活力、最有前途的研究领域。一个以干细胞为核心生物医学新时代已经到来,21世纪将是干细胞的世纪。
8 h. D! D. F8 U, } 过去十年干细胞研究大体经历了胚胎干细胞、组织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三个发展时期。其主要的成就包括: : ]6 \! {- m1 d9 P1 q! N; l$ l4 M
• 干细胞标记、分离、培养和分类; - d9 U2 i( o$ X' _
• 核移植与治疗性克隆; + E3 L; B4 l# E3 p0 e& Z- K2 Y
• 干细胞自我复制、分化和可塑性的基因、转录、RNA和生长因子调控; " J1 P4 O: }" E
• 干细胞微环境及其调节(Niches); ' m$ \! o1 p& G% O. o
• 细胞重组(Reprograming)和多能干细胞生成的技术和方法;
+ P. {* B# ^& l1 m+ e' [7 W. U) I% p% e• 胚胎、细胞和组织的克隆和移植;
6 n& d* O2 ]- v9 q9 m% v• 干细胞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特别是肿瘤干细胞的研究; 6 i! j& l* v- U& A; e8 y$ q" v3 m9 h
• 人工器官、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进展; 1 b6 Z5 F/ r( G* x B+ ?6 G
• 干细胞初步临床试验和应用等等。 5 r) v1 J/ C1 O: I& l" \7 |
9 W/ W, N, O4 J" S 在这些进展当中,细胞重编程和多能干细胞(iPS)是最突出、最核心和最具标志意义的成果。现在研究证明,不仅在胚胎,在人体所有组织器官中都有干细胞存在;人体内所有干细胞都可分化成各种功能的成熟的体细胞;而所有人体成熟体细胞也都可转化重编成干细胞;在实验中干细胞对人体几乎所有损伤的组织和器官都具有修复和治疗作用,为我们揭示了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激动人心的发展前景。但是,现在离干细胞的治疗和广泛应用为时尚早,至少还需5-10年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4 {7 `, K. K" U ^7 w/ r7 i• 高通量干细胞分离、培养、筛选、纯化和鉴定的技术; 4 v7 {$ A+ A. U3 Z
• 安全、高效、简便、经济产生多能干细胞的技术和方法;
( R3 {/ Y1 j# N. Q• 干细胞自我复制、分化、分泌、代谢、移植、信号传递、Riches、功能调节及其网络控制;
* Q9 K* B% n$ x/ v/ Q1 I! a• 干细胞定向、特异性分化的机理和技术支撑; - ?* Z( |" t3 a; P( e
• 干细胞应用的潜在的命运和风险:致癌、致畸、退化、衰老、免疫与感染等; 9 Q: J$ f' _. v+ p' M2 ]
• 从干细胞分化成成熟细胞、形成组织、器官和修复组织的过程,及其调控机理; & I2 z1 R% x) ^6 y% N' S7 a
• 细胞重组(Reprograming)产生iPS的规律、机制和调控;
1 [& \4 i( d9 x3 y• 在体组织内潜在干细胞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及其定向转化的分子机理和方法;
/ Z5 f6 ` u* }• 在体内成熟体细胞原位重组成干细胞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1 X- p. F/ u' G1 l' b4 F2 x% C5 y
• 干细胞在肿瘤、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遗传性疾病等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 i9 ]) D: Z/ I: b; t- W• 干细胞临床应用效果、风险、方法、条例和规范:包括疾病防治、组织工程、人工器官、计划生育、个体治疗等等;
# o$ R& W6 U6 R• 伦理问题等。
3 \9 @7 W0 f, Q$ Y8 w+ ^9 C 目前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已有近万例报告,有一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气管、白血病、脊髓损伤、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等。但是,其中也有许多是急於求成,是不规范、不科学的。由于干细胞是一种原始的、不成熟的细胞,易出现基因变异和致癌致畸的危险,此外还有排异和感染的风险。我们对於干细胞治疗必须积极谨慎,科学的试验,规范的应用,实事求是的总结,决不能覆辙2000年基因治疗的教训,再走回头路。当前最主要的还是应用现代细胞和生物学方法,基础与临床结合,加强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前期研究;加强干细胞应用新技术的开发和风险评估;加强干细胞应用的监控和领导,制定干细胞应用的规范、条例和方法;科学的、有选择的、有条件地、实事求是地、积极而有限制地开展临床试验。9 Q v# A* P, h- `* V
. K+ @8 d' x( B* T8 p' o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干细胞的研究,早在2000年就被国家973和863计划立为重点研究项目,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沙、广州、昆明成立了近十个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组建了30多个研究团队,国家和地方投入数千万美元从事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近十年来,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内外累积发表了近2000篇论文:如,/ }* t }, Y2 h% _. B0 [
• 建立了脐带和胚胎等组织的干细胞库; 2 U' k# v7 n* n7 Y
• 从大鼠、猴和猪的体细胞诱导成多能干细胞; x" k. x. `, g
• 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成功地生成了成骨成肌细胞,可以修复肌腱损伤; 6 o/ I% _$ I4 y3 ? O3 Z5 \ `3 S
• 从卵巢中分离出生殖干细胞,提出了卵母细胞的新来源;
+ ?! b0 x0 z; k2 Q4 }; t• 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和作用; E+ Q# Q! P { T8 W. A' }% r& \% @$ u
• 应用Real Time成像,检测功能性造血干细胞; + J; r0 Y+ o/ ?3 d! v' [
• 小肠干细胞自我复制的调节;
2 d4 f6 E a7 ?% K" u x/ t$ C• 应用基因修饰的系膜干细胞改善心功能;
4 ~7 y* ] v ]4 t, F• Let7调节乳腺癌干细胞自我复制; & L4 C% ?- }$ [$ f' `0 a# P; L
• 应用LIF因子,提高了小脑干细胞的分离效率;
8 w8 V, x7 B' U5 ], |8 p: K4 g2 Y• 胚胎干细胞的microRNA基因和蛋白表达谱; 8 F# Q6 W# [5 C0 e4 F( n0 B
• 研究了OCT4BmRNA启动翻译部位,为干细胞网络调节增添了新的资料等;
+ @/ V+ O& n, O; X• 此外,应用干细胞实验治疗视网膜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脊髓损伤、白血病等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 ?# I+ w/ j5 c
但是,这些成就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展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落后于韩国、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特别在核心技术、原始创新、重大理论和科学临床应用上,都缺乏我们自己的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我们必须承认虽然我们有许多干细胞研究的优势和条件,但是我们却没有好好利用。与世界干细胞研究相比,我们不是先进,而是后进了。现在印度、印尼、南非等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亦都在大力推动干细胞的研究,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奋起直追。) M$ {/ ?# v, i6 X
& [5 ]1 K% J! i' p9 ?# ?" {* Y, Q
是什麽原因让我们后进了?是国家投入不足吗?是,亦不是。这几年国家对干细胞的投入虽然远不如美英,但是亦是不少了。关键的问题是领导、是体制,是素质,是态度。我们科学家和领导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英国新英格兰杂志(NEMJ, 2006.9.2)和自然杂志(Nature, 2009.2.19)对我国干细胞的研究曾有过科学的和中肯的批评。我们太浮躁,太急功近利,太缺乏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一个学校,一个城市都互相戒备,彼此排斥,更何况全国!面对干细胞这样一个新的、复杂、跨学科的重大研究课题,离开了团结协作,真诚交流,只是孤军奋斗是难有大的作为的。后进和前进都是集体的责任(collective Responsibilities)。1 A; m+ z! P$ ^' K2 U, W
0 Q( d# i6 j: T 中国的干细胞研究,必须摒弃浮躁和急於求成,而应该潜心钻研,踏实工作,科学实践,团结合作,积极进取,求实创新,谨慎临床,才有中国干细胞之春,才能对世界医学和人类的健康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