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8
- 威望
- 8
- 包包
- 898
|
作者:高磊 汪菊萍 彭娟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层流病房, 武汉 430022
* C+ S* x9 W, E2 B( ^ 0 ^# _( a9 X7 A
5 w4 W8 ]: J |0 h
' [4 n. @+ c& P( E% B3 z
$ |6 F0 }4 Q( C; z5 ]" r! x
1 {5 K4 [0 C$ G
6 @$ z4 S' S% A4 i2 k. L2 M
7 c0 C9 W0 A# m8 c1 u6 e
/ J: @. r" I! A4 S6 O' @
) S3 Z9 T. u" n9 @' [. m& k( ]* |/ F & ?* r: L* d8 ? [6 D& w
9 _1 t3 ?* q# ^( Z+ y
【摘要】 针对61例捐献造血干细胞供者的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和术前做好身体和皮肤准备;术中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严格无菌操作,维程心电监护;术毕防止穿刺点出血和感染等健康指导,结果,均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无1例发生并发症,住院4~10 d出院。提示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安全的。
; G: W2 W# _$ }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 护理
5 }" d9 I' k/ s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须经过组织配型选择合适的造血干细胞供者。供者分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供者和无亲缘关系的志愿供者。顺利对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是保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同时,由于供者自身是正常健康人群,故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严格的医疗及护理,以保障供者的绝对安全。我科自1993年3月至2004年5月共进行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1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A8 K3 S) F4 B/ k
/ h8 x/ a0 @& b: [5 X' j
1临床资料
% y$ ~& i0 H' W2 s9 _
5 {6 c& O! E4 S# }! K4 j 61例亲缘供者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22~50(362±126)岁。除1例为患者父亲外,其余均为其同胞兄弟姊妹。其中捐献骨髓35例,骨髓采集在手术室于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历时3~4 h,1次采集完毕;捐献外周血干细胞者26例,采集科室治疗室进行,1日1次,连续2~3次,每次历时约4 h。均经过顺利,未发生并发症,住院4~10 d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均未发现异常。! g5 r1 b5 V+ ?' e+ O+ F
! l3 ]5 x3 E4 N7 _1 k3 l 2护理
3 Z3 g) i; O$ M. d( F% V3 ?5 H0 d) q
) Q8 z+ t) r4 x" [ 2.1心理护理造血干细胞供者身体健康,因救治患者而需住院接受治疗、检查和手术,容易出现紧张、害怕的心理,加之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方面的知识缺乏,受某些陈旧观念的影响,担心影响身体健康、生育或出现其他不良后果,降低生存质量,而显得顾虑重重,甚至有逃避心理。故医务人员在取得配型结果后,首先与供者联系,告之结果并强调捐献的干细胞对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及移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介绍其他供者捐献后的健康实例,说明采集干细胞对供者并无长远影响[1],以便供者自己决定是否捐献,避免其由于未捐献而影响亲情或由此而产生的负疚心理。供者同意捐献后,再将配型结果告诉患者及家属。在移植前,再次介绍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过程、注意事项,以及术后护理,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如休息、饮食等,以减轻和消除供者及家属的不安和顾虑。# R. N1 t' X2 E/ b% l( V/ p% P) j9 P
' _7 `8 a% E4 J, @& |, X b 2.2骨髓采集的护理3 ~; s( g# V6 w7 J7 F
/ B9 F9 a9 F1 B% Q
2.2.1术前护理:①采集前3周通知供者,在血液中心进行自体循环采血,共采集800 ml全血,置4℃冰箱保存。用于骨髓采集术中回输,减轻或避免献髓后心悸、乏力、血压下降等症状;②皮肤准备。术前1 d备皮,范围为胸前从剑突下至大腿上1/3处;背部自第四腰椎至大腿上1/3处。备皮后洗澡。③肠道准备。术前晚进易消化饮食,22:00至第2天8:00禁食,术前4h禁水,避免麻醉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 J: {. ~. S0 y
# w- ?0 s, E: |, u/ w 2.2.2术中护理: ①采髓全程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如血压出现下降,低于正常值或心率>110次/min时,暂停采髓,增加血容量,必要时应用升压药。②保证输液通畅,适当补充液体量。③当采至400 ml时输注自体循环血800 ml, 60~80 gtt/min。61例供者中1例采髓过程中诉心慌,心率140次/min,即暂停采髓,给予持续吸氧,2 L/min,并加快自体循环血输注速度(90 gtt/min),15 min后症状缓解,顺利完成骨髓采集。! K4 ]' v8 Y1 ^6 ?5 `
: Y* D7 I8 m. Z; v 2.2.3术后护理: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去枕平卧6~8 h,保持呼吸道通畅。②注意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渗血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穿刺点每日用05% 活力碘消毒,敷无菌纱布或敷贴,指导其洗澡时注意防护,敷料受潮后及时更换,预防伤口感染。③指导供者卧床休息,2 d后再适当活动。④加强营养,多食如猪肝、菠菜、木耳、香菇、红枣等补血的食物。⑤药物治疗,予服用速力菲、复方皂矾丸、利血生等补血药物。
/ M3 d: R" R$ H- X8 |. j
) d+ c; G+ ]& ]. A. C; A3 C 2.3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通过美国COBE 公司SPECTRA干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 ?2 ]9 Z8 M" I& G+ Q" \% |0 f3 _/ p+ d$ l0 r! T( x
2.3.1采集前的护理:通常在采集前5 d开始皮下注射刺激因子,供体可能有骨痛等不适,此时做好解释工作,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如百服宁、布洛芬等口服或双氯酚酸钠塞肛,以减轻不适。本组中有4例主诉全身骨痛,给予百服宁口服后症状消失。: r1 s: j8 Z1 v, }
- [% S# C5 |" L# l' e; V4 }
2.3.2采集时的护理:①保证采血通道与返血通道的畅通,以确保大量体外循环血液进行处理,保证分离的质量。如外周血管条件差,可在局麻下行股静脉插管术,留管2~3 d,预防感染、堵管、血栓形成指导患者适当活动,防止脱管。②因采集外周血干细胞使用ACDA抗凝剂较多,故需注意预防枸橼酸盐中毒,在分离过程中每使用ACDA 200 ml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口服,并告之低血钙的表现,如手足发麻、抽搐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③采集干细胞时,需要对大量体外循环血液进行处理,可引起一过性血循环减少,注意供者主诉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无恶心、呕吐或血压下降,如出现异常,暂停采集,去枕平卧,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 ml。, D# E$ `+ F+ y2 s9 N& N- D( H$ f
" Y* Y: B9 |/ A% d( s 2.3.3采集后的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变化。②注意全身出血情况,因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时使用抗凝剂较多,容易发生出血,穿刺后注意延长局部按压时间(按压5~10 min);③预防穿刺点感染,如为股静脉插管,按拔管后常规护理。本组供者均未发生出血或感染。
! Q8 ^% s# w: i) S" x* H, N9 }/ ]4 a4 l, t
2.4饮食护理供者在采集造血干细胞前需加强营养,注意膳食荤素搭配,可进食牛奶、排骨、瘦肉、甲鱼、蔬菜、水果等高营养的食物。
3 k! H8 }2 R. E2 }% K: s9 ?9 n! a; Q
2.5出院指导①注意休息,适当锻炼,避免劳累,出院2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②加强营养,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食猪肝、红枣、枸杞等补血食物。③根据供者血象,遵医嘱给予速力菲、利血生等药物口服至血象恢复正常。④每周监测血常规至出院后1个月。⑤如有不适,随时复诊。# {( Q# t- o: `/ R5 S I7 J
- U7 l5 N, o. w( J9 ?" x
3小结& |- W; x* d/ M" |: s( s
/ v! @+ w: v+ S& q 加强对供者在采集造血干细胞时的护理,一是可保障移植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可尽量保障供者的安全。保障供者的安全对今后有关供者骨髓库的建立,鼓励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骨髓采集时极少出现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个别可出现采髓部位疼痛及发热,但均可在短期内恢复[2];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与导管有关,而ACDA的不良作用问题很容易预防或治疗,少数患者出现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或短暂的血小板减少[3]。本组61供者在采集造血干细胞中及1个月随访均未发现异常,说明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安全的。
( G5 X. _& Z; X% M1 d0 D 【参考文献】4 a& T, e& h& j
[1] 陆道培.白血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27.
- x6 H. D8 y' B# \" U% ~
* P6 v& `/ F1 _0 _, w! a5 B" g6 Z) j$ t% {
1 M; q2 w9 F- G* Y
[2] 曹履先.临床骨髓移植[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20.( @# t- P; {; A- F! ?0 k. W
: _( k% T7 n3 l% D ], V: ?. D' r' `9 P( U$ _
K* A5 M* Y: n5 M6 F7 Z( n [3] 达万明,裴雪涛.外周血干细胞移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72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