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39975|回复: 14
go

《Nature》25 Nov 2010 中文摘要   [复制链接]

Rank: 4

积分
2314 
威望
2314  
包包
5399  

金话筒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0: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 t9 E; T2 [6 z6 ]* N# i+ M9 E& C
* B) X& A6 a8 U/ Z
WAVE对肌动蛋白聚合的控制
  X" M( A* q3 G# W, i7 NWAVE蛋白是细胞运动过程中肌动蛋白动态的一个中央调控因子。WAVE是“Wiskott–Aldrich syndrome srotein” (WASP)家族的一个成员,这个家族的蛋白促进Arp2/3复合物的肌动蛋白细丝成核活动。在细胞中,WAVE被吸收进350-kilodalton “WAVE调控复合物”(WRC)中,成为其组成成分之一;它正常情况处于非激活状态,可以被包括RacGTPase在内的若干输入激活。在这篇论文中,Chen等人介绍了对WRC的结构和机制分析。综合数据显示了WAVE蛋白是怎样在WRC复合物内被抑制的,同时也为WRC在胞质膜上的激发提供了机制。
% F" _: I" L. f! i4 r暗能量的理论证明& v" A/ P9 J  _/ |3 w6 h
在1979年10月的一篇“Letter to Nature”中,Charles Alcock 和 Bohdan Paczynski (go.nature.com/EHsEDM)提出了解决宇宙学中最顽固问题之一的一个策略:利用一种独立于模型的、纯粹为几何上的方法来测量宇宙的曲率。这种思想将会为被认为反引力的暗能量成分赋予一个数值。此前,该思想从未得到证实。现在,以遥远星系对作为测试对象,Christian Marinoni 和 Adeline Buzzi报告了对Alcock–Paczynski试验的成功实施。他们对来自档案数据的遥远星系对的对称性所做的分析使其能够确定宇宙是平坦的,并且通过交替固定其空间几何和暗能量状态方程参数,他们建立了对暗能量丰度及状态方程的新的测量方法。
, r5 w7 z) O' `# m+ D% l: {+ M“造父变星”质量的确定5 l& U% d: r, O% x& ]2 b
“造父变星”以其在确定宇宙距离中的应用而在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但尽管进行了很多研究,它们仍然有一些秘密尚未揭开。其中的一个未解之谜是所谓的“质量偏差问题”,即从脉动理论(即引起它们亮度发生变化的脉动)计算出的超大经典“造父变星”的质量小于从恒星演化模型计算出的质量这样一个事实。可以准确确定质量的理想体系,应是一个彼此完全分离的双线重叠双星体系,在该体系中,其中一个组成成分为一个经典“造父变星”。Pietrzynski等人报告,他们在“大麦哲伦云”中正好发现了这样一个体系。他们确定的质量(精确到百分之一)与脉动理论预测的质量一致。) U- n+ j0 c5 |! P8 }6 }# ]
以恢复p53功能为主的肿瘤疗法的局限性
" S& e+ ?- x. E  Sp53 肿瘤抑制通道的失活是人类癌症的一个普遍特征,所以人们便想,恢复已形成的肿瘤中的p53 功能也许会是一种有效疗法。然而,本期Nature上两篇论文突显了以p53为方向的癌症疗法在实践上的局限性。他们在一个K-Ras-driven肺癌模型中发现,由p53调控的肿瘤抑制只在肿瘤发展的后期阶段才发挥作用,这个时候K-Ras致癌信号已达到足以激活ARF-p53通道的阈限。这意味着p53的重新表达未能抑制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尽管它的确诱导了更为激进的肿瘤的退行。
4 \5 i* l& M- _! O6 k1 d* e$ i光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被观察到
; j/ T2 h; t$ f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已在几个物理体系中被观测到,但并未被预测会出现在光子等黑体辐射中。然而,在光子数守恒的“热化”过程存在的情况下,它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现在Martin Weitz及其同事在实验中实现了这样的条件,在填充有染料的光学微腔中观察到了光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这个效应是基础研究所感兴趣的,并且还可能导致新型相干紫外光源的问世。6 e% w5 j' _: R" w" k: c
生成石墨烯的一种简单新方法
+ g" W* ]( i2 _0 G过去几年人们对石墨烯(具有新颖电子性质的碳单层)非常感兴趣。试图生成单层(或少数几层)石墨烯大型层状结构的工作可能会从一个简单的新方法得到帮助。仅仅通过在800 ºC这样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对沉积在一种金属催化剂基质上的各种不同固态碳源进行烘焙,就有可能一步生成纯净的石墨烯或掺杂的石墨烯。适合的起始材料包括聚合物薄膜和各种各样的小分子。
: m- W/ C' _) N1 c& j& T植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6 i  ~  O+ X. H8 t  I5 D对生物多样性对整个食物链上生态系统功能的效应所做的一项为期8年的研究表明,植物多样性对于生物互动有强烈自下而上的效应。实验中,研究人员对专门种植的草地地块中的植物物种进行操纵,并对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所有其他相关类群的物种丰富度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监测。这样的效应在不同类群之间是一致的,但在相邻营养层上更强一些,在地面之上比在地面之下的类群中更强一些。对植物多样性增加的反应总体上是正的,但对于生物入侵、病原体蔓延和“重寄生”(hyperparasitism)来说,它们对植物多样性增加的反应则是负的。
& J: v8 v$ |# {, _% x& G% n1 D封面故事:“粘着斑”的分子架构
- ^2 t" n5 ~( n2 L" `) i" B细胞外基质与一个细胞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之间的物理联系由被称为“粘着斑”(focal adhesion)的细胞器组成,它们通过“整联蛋白”(或称整合素)发挥作用。它们在人体生理中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性,因为它们调控细胞粘附、机械传感和控制细胞生长及分化的信号。现在,“粘着斑”的分子架构已通过利用三维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上观测蛋白组织方式而被确定。它们是组织良好的超级结构,在其中“整联蛋白”和肌动蛋白被一个40纳米长、由部分重叠的蛋白特异性层组成的核分开,又被“人踝蛋白”(talin)系在一起。这种多层架构产生三个或更多单独的腔室,它们调控“粘着斑”的相互独立的功能。本期封面的模型所示为用iPALM(干涉测量光激发定位显微镜)测出的蛋白位置。: d9 ^' Z! y5 I2 G4 D+ f$ {0 }
血-脑屏障的真实成因. K( u8 ?6 Z0 w' X5 f0 e8 ]: Y
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与由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身体其余部分之间的“门卫”。以前的工作支持这样一个观点:该屏障是在出生后形成的,是由从被称为“星形细胞”的非神经细胞向内皮细胞的信号作用形成的。现在,两项独立的研究工作表明,该屏障实际上是在胚胎生成过程中形成的,被称为“周细胞”的血管周围细胞与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关键因子。更好地认识“周细胞”、神经内皮细胞和“星形细胞”在血-脑屏障功能中的密切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伤及疾病过程中这个屏障的破坏。+ c8 Z4 {2 I( U" I! U( O
成纤维细胞向血液先祖细胞的直接转化; C% v3 b# e) C. c  t
表达一个很小亚组的转录因子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可被诱导而向指定的细胞系分化,而不会回到某种胚胎状态。现在,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向多能血液先祖细胞的直接转化,已在试管中利用仅仅一个因子(即Oct-4)实现。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细胞也许能够用于自体细胞替换疗法及用于造血功能失调的治疗。
$ j) D0 z. g# {/ m0 _植物和动物中的一组新的糖运输蛋白7 B! X0 N: V( J9 P9 d: q) m0 {
一组以前不知道的糖运输蛋白已被识别出来——最初是在植物中, 但由于同源蛋白明显广泛分布,所以它们也在动物中被识别出。在植物中,这些SWEET受体相应于那些人们长期寻找的、向花蜜、种子和花粉发育供应葡萄糖的运输蛋白。这些运输蛋白中的其中一些被病原体利用来为复制提供糖。后生动物同源蛋白也调控葡萄糖运输,并且还可能涉及糖从小肠、肝脏、附睾和乳腺细胞中的流出。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marrowstem + 5 + 10 极好资料
细胞海洋 + 5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496 
威望
496  
包包
1265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新闻小组成员

沙发
发表于 2010-11-25 11:25 |只看该作者
血-脑屏障的真实成因
) o( r! C! k# ?4 h成纤维细胞向血液先祖细胞的直接转化'
& {7 S3 s% a! {) n1 s- P这两篇不错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藤椅
发表于 2010-11-25 11:58 |只看该作者
血-脑屏障的真实成因
9 Y2 E7 R6 b3 S* c  X$ m; c. l成纤维细胞向血液先祖细胞的直接转化
7 ^- W; @& @. B- w对这两篇paper很感兴趣,望有网友能提供原文为盼!

Rank: 3Rank: 3

积分
496 
威望
496  
包包
1265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新闻小组成员

板凳
发表于 2010-11-25 12:15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回复 3# marrowstem
2 x* s8 Z( i2 S. J7 C9 B" {
# T7 `! e* n" H) r) i; E( c握握手,同感!可惜,我没有权限下载

Rank: 3Rank: 3

积分
496 
威望
496  
包包
1265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新闻小组成员

报纸
发表于 2010-11-25 12:38 |只看该作者
Pericytes regulate the blood–brain barrier% }) M& j! b' B+ `+ m9 x  J/ q+ \( A7 [
Nature 468, 557-561 (25 November 2010) | doi:10.1038/nature09522; Received 29 April 2009; Accepted 23 September 2010; Published online 13 October 20109 A3 @( b$ j4 m3 ?9 M2 [5 v5 V3 U

) _, U6 L. J  B2 z( ]! C; qDirect conversion of human fibroblasts to multilineage blood progenitors8 _. S  w8 O/ r+ n8 M7 i
Nature 468, 521-526 (25 November 2010) | doi:10.1038/nature09591; Received 17 August 2010; Accepted 20 October 2010; Published online 7 November 2010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25  
地板
发表于 2010-11-25 13:29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别人的帖子,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美德,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发贴的研究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6 
威望
496  
包包
1265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新闻小组成员

7
发表于 2010-11-25 15:11 |只看该作者
Pericytes regulate the blood–brain barrier,全文找到了
8 b; Q3 t4 k) h: k, {% r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marrowstem + 2 + 5 感谢支持
细胞海洋 + 2 + 5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4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496 
威望
496  
包包
1265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新闻小组成员

8
发表于 2010-11-25 15:55 |只看该作者
Direct conversion of human fibroblasts to multilineage blood progenitors) C6 D7 P7 Z1 d" Q' j2 W
第二篇也找到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marrowstem + 2 + 5 极好资料
细胞海洋 + 2 + 5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4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2314 
威望
2314  
包包
5399  

金话筒 优秀会员

9
发表于 2010-11-25 21:3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marrowstem
" w5 i/ h4 _, ^0 O6 R# [  X  a' q/ @
血脑屏障那个主题在本期刊中有两篇文章,你可以参考:
# u0 R$ z# u3 v+ f# d6 n- Z
& C  z( g- K1 _) Y4 chttp://www.stemcell8.cn/thread-30760-1-1.html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marrowstem + 2 + 5 极好资料
细胞海洋 + 1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3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496 
威望
496  
包包
1265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新闻小组成员

10
发表于 2010-11-26 00: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qingshui1985 于 2010-11-26 00:58 编辑
/ g9 L. \1 |$ j- j' r' Q
0 W+ b9 p( m, b' d查了下资料。百年前科学家用活性颜料注入动物血液中,最后其他组织都有标记,但是脑组织无标记。因而提出了动物存在选择性的血脑屏障。
+ ~# J; ]7 Z' ~" G+ E但我个人觉得,如果拿冯德培院士说的一句话“神经的结缔组织鞘可作为有效扩散屏障”来解释血脑屏障的实质最合适不过了。
, ]/ p$ `) w  }, q冯院士1930和1949年。将神经通过浸泡在含有某些氧化性颜料(如亚甲基蓝)发现,神经的结缔组织鞘是一种有效的扩散屏障,可以阻止亚甲基蓝到达神经纤维。" C7 T2 a! l$ c4 b2 B# y
显然,冯院士的这一结果跟当初血脑屏障的现象是很相似的。! R5 [& B; y$ N: `1 j- ?' h5 D7 [
可见,老一辈的科学家的很多文献还是值得借鉴的。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marrowstem + 3 + 6 欢迎参与讨论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8  包包 + 16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8 16:48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