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7665
- 威望
- 17665
- 包包
- 23467
|

本帖最后由 tpwang 于 2011-1-14 22:46 编辑
% @. k4 {" Y0 ~' R* e* |3 I
% f9 Z! i2 g1 t回复 manybit 的帖子5 [& }2 M5 b- D* f
0 Q3 B6 A2 P: k* O4 I) i! P) L
谢谢。
5 S9 \+ x5 [% B$ Q' y
8 ~" M: Q: P2 i4 j+ s; I单从科研角度,说一定规模的基础,可以从横竖两个角度来看。一是干细胞研究的主要方向的覆盖程度,二是个方面研究的深度积累,包括人才,实验室以及已有的工作。
0 [" t: `2 j, }! F
: N% N! H T! l/ k( S g根据媒体可见的公开信息,比如国内干细胞会议的主要人物,各机构的网站介绍,最近几年国际上发表文章的主要研究者等,与干细胞研究相关主要方向想交叉,可以勾画出一个简略的中国的情况。解读两个标准,一是国际水准下的中国状况,而是近十年中国干细胞引进人才及其发展的阶段性。
* a) H% R" M J# y8 @/ E* m
2 h2 c0 e/ z( \- Q* ]$ v; x, }" H) W干细胞研究主要种类:胚胎,成体,肿瘤,iPS……;研究内容:培养条件与技术;自我复制/分化调控机制;Niche;Genetics/epigenetics;克隆/嵌合动物;小分子/chemicals;动物/人……
" Y, o- Q" k2 V V8 R# c' W" E6 t: {, {! u% b& G$ b9 i
主要分化种类:beta细胞;神经干;血液……0 _' E2 u7 l6 G0 l
" k: ?* f0 i" n% R' k r5 X9 o. a2 o
临床模式:疾病干细胞系;疾病干细胞动物模型;干细胞药物平台;细胞治疗;干细胞库……" w+ y. i% K/ x. d- j
: R' q7 g" Z6 j二十世纪初,回国一批人建立了目前的几个大实验室,建立胚胎干系,搞了些调控分化研究,而iPS一出来,又是一轮跟随。近两三年开始在Cell Stem Cell上发表一些论文,个别nature。技术上并没有被拉开,但还处在开始进入主流杂志的初级阶段。从主流研究方向的覆盖上,自然也远不够完善。iPS鼠是最高成就,目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还要看后面。
]/ }8 K! M g ^4 z3 x9 d5 D; D3 P% f) d
十来家比较大的实验室,有多少PI和研究人员,学生,博士后,也能估计个大概。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国内领军人物的科学“出身”,比如,相当比例的人出身农口,因此克隆不弱。生物学出身有几个,医学背景的反而不是主力军。科学院系统条件与实力比较集中,大学里面散一些。有一些并没有在外面受过系统干细胞训练,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千人计划有些单位引进一些在国外已经具有相当实力的人,如何纳入现有的体系,还要看。大研究室毕业的博士们相当一部分还是出国了吧,留在国内并能够有条件进入正常career发展,很快承续国内研究传统的,应该很小一部分。
/ q+ `/ b# h3 ^* |7 [9 g$ t4 P) b+ Q2 b, M, P; q
临床上也有不少人拿钱搞些干细胞研究。但主要是跟风或出于升职需要,鲜有国外大医院双博那种专门的研究机构和条件。而且,临床上多关注直接的细胞治疗,对机制不会感兴趣。国家管理规则和体制也不完善,还不成形。基础与临床结合是个问题,因为双方的体制差异大,不容易捏合。, N% E8 K$ e& O$ P- W n% z1 F1 Y
/ e- C# ]4 g* Z( _9 M表面上看,甚至国外一些对中国科技部了解的老外,会觉得中国干细胞条件与实力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大实验室硬件条件与资助,以及归国人员的基本素质。如果从干细胞领域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而言,还是差距较大。干细胞领域海龟与海华之间的差距,可以作为一个切身的指标。
, T1 d# ?5 l @' O, R
6 O* S9 r) p0 _- P5 Y; A N有差距是必然的,中国的科技基础与实力本来就比不上西方,干细胞研究恐怕不算最差的。体制原因,科技文化,都有关系。另外,也确实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很关键。大项目,战略性平台搭建,有限资源的集中利用,重点突破的需要,产业化的经济压力,都是必然的。但科学研究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考虑,长远来看,还是要达到一定程度的规模与体量,才有可能拔尖,支撑应用。
" u: j% g: W z. g& @
2 b! { b/ G- y. J还有一个要说的是辅助产业资源跟不上,定一个东西要到国外,时间长代价高,长此以往还是受制于人。( |" l8 t3 ]9 E. M8 E2 P" V
: @" X, y* `2 `/ O' b中国这些年成功的科技应用,模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承载引进或创新所必须的“基建”,比如航天和高铁,工程上具有足够的引入研发条件的。3 O0 k1 z. P! f2 L
& Q1 H3 @/ Y" c6 M1 J干细胞虽然号称起跑线“最平等”的科技领域,但主要的概念与发明都还是外国的,我们还是在跟,在引入的基础上试图有所创新,承载的基础必须有,为了将来的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发展,更需要有量,才能有质。否则,拿钱硬砸,可以砸出点东西,但无法保证一个产学研成素体系的建立。
- j6 r5 s9 y- _, a M; l$ n _. e8 s- X# P
从这个意义上,感觉国家应该在集中花钱的同时,大力鼓励广泛的发展与竞争。这是老掉牙的科技发展话题了,不过干细胞比较新,历史短,发展快,应该还有机会。。。
/ b9 r" T3 ?, `" a. U" V9 [2 M* P( j% j' A
一家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