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7665
- 威望
- 17665
- 包包
- 23467
|
回复 a2782953 的帖子7 n1 I! u" a/ R
5 K# P2 C, D* u/ _, ` [9 }$ U; S3 B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从培养条件寻找iPSC的重编程方法,将会引向核移植的根本问题,即卵子环境如何影响和核移植的重编程。前文里说到高绍荣去年发表一篇不同发育阶段小鼠卵母细胞蛋白表达图谱研究,该实验室去年也采用核移植技术获得iPS小鼠,如果从卵母细胞中可找出导致重编程的蛋白,那么就有可能从中导出体外诱导重编程的新方法。从培养条件入手寻找重编程方法好比是从另一端往中间走,最后有可能将核移植和体外诱导衔接起来。不仅找出重编程的终极方法,而且会接近搞清楚重编程的机制。从这个角度,iPS大概可以看作是从核移植演化来的一种中间技术,不是一个独立产品,最终是走向完整理解和复制重编程的一个阶段。两头的研究贯通之时,就是重编程机制完整揭示之时,对发育的理解也会意义重大,还可能会影响体内重编程的探索。干细胞的终极前景就比较明朗了。
, }+ V. A" F. g2 Z N! `2 Z% s
; Q. h0 I6 |& c. m/ P4 t, w天下的事,都是“远曰返”的规律,所谓画圈圈,不过是螺旋式的往上画,而不是原地平面画圈。这是很常态的,但这个过程会是很有趣的。
$ I4 v+ U( A. `! Q5 z5 ~8 T. x |
-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