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7665
- 威望
- 17665
- 包包
- 23467
|
本帖最后由 tpwang 于 2011-5-26 23:28 编辑 2 |6 W5 g, ^, T; n1 k9 n
U) L0 X8 g4 O& a
回复 shabi890713 的帖子
; H6 p0 L; U. i: ] B6 `7 K9 P9 }# K. I0 Q4 i9 s3 F. n
很好的起点。说是“方向”,标准就要有个内涵外延的限定。列出的有些细,有些粗,似乎还可以微调深化,提点粗浅看法。, V! y$ Q5 A2 ~; J6 Q& W! Q8 f7 q
0 D# \" V0 q& ^* e8 e) K6 R) L1. 利用非整合基因条件下实现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研究(如脂肪干细胞转分化为血细胞、皮肤、角膜、内皮、β-细胞等),或者非整合基因条件下实现成体细胞同胚层甚至跨胚层的转分化研究;! K3 o7 D0 K& y/ F/ z
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较体细胞转分化的优劣势各是什么,为什么要搞间充质转分化,已有哪些苗头?体细胞同胚层以及跨胚层转分化理论上已经实现,现在的问题是能在多大范围内实现,非整合手段可能有那些,更重要的,转分化的机制可能是什么,以及与发育过程、iPSC机制的关系如何(比如丁盛的半路转分化就很有意思)。7 j9 q! V* r. d- L: L" X$ V
$ M5 u* |2 C; ]& ?: E3 U1 s/ _
2. iPS和ES在表观遗传修饰、非编码RNA水平以及发育过程中的差异研究. 3 E; `1 ]+ \7 u" P/ G/ [% O. B* [ b
表观遗传的差异已有一些证据,非编码RNA水平指什么,诱导iPSC?而iPSC在发育过程中的差异指什么呢,iPSC和发育有关系吗,或者是说对研究发育过程有意义?
( ?& ~+ U8 v5 u5 t1 K; p5 J. u/ ?+ G7 X, Y; l
3. iPS/ESC/肿瘤细胞在胚胎微环境及非胚胎微环境条件下分化行为比较性研究;
~" [% k' f7 i4 X' W) s是指这三者的胚胎及非胚胎微环境平行比较,即3 x 2比较研究?有什么意义?iPSC在“非胚胎微环境”指什么?
5 K( u1 x7 M; Q
1 ~$ B: S9 n* R4. iPS诱导方式、效率、安全性的优化以及重编程机制的研究
: A+ z4 X3 G! ?# \9 a" l5. 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维持自更新以及定向分化机制的研究
) G6 C z; H. x6. 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维持自更新以及定向分化机制的研究
+ N5 W5 j- [( K B% L这三条是经典方向,自我更新、重编程和定向分化机制研究的各自出路何在,不妨细化。2 h) W( X9 o B6 v3 p" c
7 f. Q0 q0 F! F/ S6 T* o3 h9 d5 j
7. 针对某种疾病的以干细胞为靶点的药物安全性、有效性体外评价模型的建立;
7 {8 y4 z% G7 _! }8 O6 R5 E3 C“以干细胞为靶点”是指疾病干细胞模型分化得来的细胞为药物筛选载体,还是说直接针对疾病状态的干细胞为药物的作用靶点,这么考虑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 m6 r% [0 t# W8 m- y2 y a$ U8 L2 ^, E$ u3 K$ S8 _
8 干细胞以及iPS细胞生物学效力评价方法的建立;( s0 ]" X5 }: |4 c; H
“生物学效力”的操作性定义和指标是什么?
) p& e( Y# o. e+ L7 z" j* @; U- p9 U* ]" t% H9 V Z9 H. W3 C6 J
9 临床应用中诱导干细胞向靶器官病理归巢研究
2 |1 {& N6 {8 _+ [. u9 g干细胞归巢是个大问题,相关的干细胞微环境以及体外模拟微环境将是一个重大方向。
% n1 x3 C$ E6 s6 U4 E) _% }1 q, d1 |, v
10. 干细胞与肿瘤的关系(同源性、致瘤性、促瘤性、抑瘤性?)
i: L5 L: s9 ]1 H. |1 f干细胞与肿瘤的关系固然是个大课题,但目前来看,寻找确定可靠有效的肿瘤干细胞标记和分离方法才是关键,否则肿瘤干细胞的概念就无法实质化,干细胞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就缺了一个有效关联。 X" @8 Z( i) [, e+ R& h
$ B! Q& V8 u$ G' b2 I3 ~7 ?11. 结合组织工程,能否将ES/iPS分化成有功能的组织或器官?
3 U7 y* N$ E$ U: d7 C应该能,这更多是个工程技术问题。不过说“分化”不如说“体外培育”或者如一些时髦说法:打印之类。* n! u7 a6 g$ Z G
, E, t8 d5 B' @: [; O# @要说“方向”,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来看。比如,重大疾病治疗模式的局部突破,心脏、神经、肝脏、内分泌以及肿瘤,各有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方向又可能出现突破。还有一些基因疾病和罕见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手段的突破,干细胞结合基因治疗等。/ L n# x o" L& Z1 |# ` h
9 i& x( v" H% v- l" z) I, p从应用的角度,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分离提纯,大规模制备,多中心标准临床实验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方向。还有体外追踪技术和手段等……0 B2 h& Q. }! k- W$ h
$ z- f& a \5 R多能干细胞及其分化产品的基因修饰应该是个重大方向。3 M* a$ X- b8 W9 q
) d9 e7 y! X, [, @ O9 B
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等再生能力及其机制研究、发育机制等,都是干细胞再生医学的关键基础。
& `5 J- A S4 F' p+ b6 l- D& p r' A5 e2 }/ K1 [
|
-
总评分: 威望 + 100
包包 + 20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