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7315|回复: 10
go

有关IPS的疑问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威望
8  
包包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3: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最近看了一些IPS的文章,发现尽管他的发现是个里程碑,但仍引起人们的质疑,比如:他无法应用于临床,他的低效率等,我在想因为MSC无成瘤性,无排斥,好培养的优势,已经能够基本取代IPS,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科学家研究IPS,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另外,我想问一下IPS好获得吗,经费高吗? 5 a! q' s) `7 X
1 V( K! W7 H9 Q( `+ I! T+ M9 z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2555 
威望
2555  
包包
600  

优秀会员

沙发
发表于 2011-6-9 14:46 |只看该作者
        MSC=Mesenchymal Stem Cell,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干细胞的一种,因能分化为间质组织而得名,具有亚全能分化潜能,在特定的体内外环境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多种组织细胞,目前来看不能分化所有类型的细胞。IPS的研究并没有完全深入,其机理机制有待发现,要走的路还很长,不是发现问题就畏惧不前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共性,即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归巢的能力。   
) X7 z" [. r# p* Q8 W0 R/ F  J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类型细胞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为神经、心脏、肝脏、骨、软骨、肌腱、脂肪、上皮等多种细胞。这种多向分化的能力给人类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分布于胎儿和成体的骨髓、骨膜、松骨质、脂肪、滑膜、骨骼肌、胎肝、乳牙、脐带、脐带血中,其中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质量高、纯净、数量多。) p5 ]- ^0 H8 T! ~8 A7 V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以下特性:   / Q6 u4 q  j( z% c2 z
    1)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不仅可分化为造血细胞,还具有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   
4 B* P# |8 D# e8 l$ ]+ m( x    2)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应 ,从而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     3)具有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不存在免疫排斥的特性。   
; b( S9 Z9 N7 }- [3 N- }    正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所具备的这些免疫学特性,使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各种替代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通过自体移植可以重建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 W) g+ Q1 M9 M# P5 y6 {. z
   1.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中的前景   ' u, M3 X. Z1 \5 H
    以组织工程学为手段可望解决的问题几乎涉及人类面临的大多数医学难属,如烧伤、放射损伤等患者的植皮;肌肉、骨及软骨缺损的修补;髋、膝等关节的替换;血管疾病或损伤后的血管替代;糖尿病患者的胰岛植入;心脏病患者的瓣膜替代、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癌症患者手术切除后组织或器官的替代;放射损伤及大剂量放 疗、化疗后的造血与免疫重建;肝、肾等重要脏器因损伤或功能衰竭的置换;部分遗传缺陷性疾病的治疗等。在不久的将来,某些组织工程产品,如人造皮肤、血管、骨、软骨、肌肉、瓣膜、神经甚至胰岛、肾、肝等组织器官或细胞将相继问世,然后植入患者体内,用以恢复损伤、替代退行性组织器官以及改变遗传缺陷性组 织器官的功能。人类也将进入实际应用现代组织工程产品的新时代。   
- Y  \( O( o: ^9 ]- f1 a   目前,在组织干细胞定向分化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一些多能干细胞分化为骨、软骨、肌肉、脂肪、肌腱、神经等多种组织细胞,这些成果很令人鼓舞。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已得到广泛开展,通过输注造血干细胞来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造血重建已取得成功,这为组织干细胞的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 h$ n! w; L& k9 p# @; u    MSC因其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取材方便、体内植入后不良反应较弱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将成为细胞替代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   
: c3 D: n/ s# V. [5 e, W# z- @  z    MSC与生物材料相结合,能够修复骨、软骨、肌腱等各种组织的缺损,这是组织工程中的新领域。   
" j6 e! q# p% X. Q    MSC在治疗组织器官退行性疾病方面也展示了前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组织器官会出现退行性的改变,从而引发一些相关疾病,如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脑萎缩、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综合征等。而这些组织的再生比较固难,MSC在体内外能够分化为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为治疗这些退行性疾病带来了希望。   0 d9 [+ d5 s9 q0 z: f1 {# F; a# a% b
    遗传缺陷性疾病发病率也很高,而且治疗难度极大。利用体外分离的MSC或其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来改善遗传缺陷组织的功能,这一治疗途径正在被尝试。   
- c2 W& C5 `; {9 T( q, y- s   2. 间充质干细胞在基因治疗中的前景   
" [4 C5 Q% H! K   一些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将体外经过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用于治疗,可以避免转染载体进入受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基因修饰的干细胞可以在多个靶位发挥作用。   : }' J* D5 o) j) b! k' q5 o2 u. b
    (1)干细胞潜能的改变——干细胞靶位 基因转染以后可以改变干细胞的某些特性。从成人或成年动物分离的干细胞有时会表现出年龄相关性、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相关性再生能力损伤,基因转录或酶切修饰可以有效地维持、加强或抑制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能力。     (2)器官系统性能的改善——干细胞子代靶位 转入干细胞的基因可以随着干细胞的分化传代而遗传给子代细胞,在基因转导的干细胞重建的器官系统中持续表达,改善重建器官系统的功能。   * ]: v' x7 m) @8 R% N
    (3)加速损伤组织的再生——再生过程靶位 损伤组织的修复是通过于细胞的扩增和分化来完成的。如内皮祖细胞完成血管的重建,神经干细胞完成神经的再生,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完成骨髓的重建等。由于损伤严重、疾病和年龄因素的影响,自然的修复过程往往比较缓慢。经过基因修饰使于细胞增加丝裂源特性或产生抑制负调控的因子,可加速组织再生过程。   / d2 J( B0 z: `: b! n9 _9 z6 Z
    (4)产生外源基因表达的组织——系统靶位 基因修饰的干细胞植入体内,产生有修饰基因持续表达的替代组织或器官,进而提供一定数量的用于治疗的靶分子。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marrowstem + 2 + 5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158 
威望
158  
包包
993  
藤椅
发表于 2011-6-9 21:24 |只看该作者
iPS是一个里程碑,它是只操纵几个因子的表达,加速对多能性调控机理的深入研究。而这一点MSC是没有的。我认为,IPS这个概念产生,拓宽了科研人员的思路,以往认为只有干细胞分化为成体细胞,现在用成体细胞可以“逆”变成干细胞,很伟大的设想。有的时侯甚至觉得是一种哲学上的意义。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8  
包包
252  
板凳
发表于 2011-6-10 09:10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多谢指教!最近读了有关的IPS的文章,觉得对此的研究仍然集中在如何获得高效、低毒的IPS的方法学研究上,到底是使用转录因子、miRNA等哪种能应用最广,最适用于研究?另外,就转染的载体选择有很多,哪种更好呢?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376 
威望
376  
包包
1053  

金话筒 优秀会员 热心会员 帅哥研究员 小小研究员

报纸
发表于 2011-6-10 12:06 |只看该作者
MSC政策不明朗 ,现在是国家不说行,不不说不行。
& k& K7 y0 j( q0 a2 }! T7 Z8 Z机制不明。
: O$ y: A' G8 O0 g3 U骨髓的比较难求,而且要配型。* D; U" q. k; |  J' x
脐血 脐带的 政策不晓得是什么。
! R9 X7 b1 q7 {1 H* P而且呢 费用高啊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2555 
威望
2555  
包包
600  

优秀会员

地板
发表于 2011-6-10 12:26 |只看该作者
临床应用当然还任重而道远,除非是医学人员首先发现并应用。其对于IPS的研究,应该开放思路。只要人体有的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都有可能诱导其分化,对其机制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各种蛋白质,免疫系统中不明的物质,因子和信号。简单的一些营养物质,糖类,脂肪酸,维生素,某些矿物元素以及他们在体内存在的一些结合物。还有组织本身的一些物质,很多其他领域的东西有待研究明白的情况下,IPS的发展必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和非议。不过还是需要有人去做,去research。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2917 
威望
2917  
包包
6530  

优秀会员 金话筒

7
发表于 2011-6-10 13:08 |只看该作者
ips的诱导产生,是人类干细胞史上一座里程碑,之后是有很多负面报道,因为其诱导效率低,其成瘤致癌风险比较大,还有应用于临床时存在一系列问题,所以对于ips的研究一直备受争议。然而,个人觉得,IPS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未知性,因为人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形成机制,还有很多障碍没有解决,即使最后结果是空欢喜一场,那过程仍是精彩的。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8  
包包
252  
8
发表于 2011-6-11 12:27 |只看该作者
国家对IPS近年投资很大,可见IPS的前景:lol,最近也想做有关IPS的课题,就是担心其技术难度大,经费高,唉,做研究考虑的真多呀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8  
包包
252  
9
发表于 2011-6-12 11:16 |只看该作者
:lol

Rank: 2

积分
144 
威望
144  
包包
824  
10
发表于 2011-6-15 23:4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liulipingldyy 的帖子! u% [3 P+ ?: C  G. j

' @5 I. k# ~! A8 j" u# \: h最原始的用病毒感染适合于研究,因为其操作很容易上手,比较稳定,重复性高,另外你想在四因子或三因子甚至更少因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过表达或抑制某个基因,添加某种化合物等等)都很方便。如果你是想向应用上,就用无病毒的方法(mRNA, 蛋白, miRNA)或你自己创造一种方法都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4 00:47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