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67
- 威望
- 67
- 包包
- 297
|
想了想,还是说点什么,客观的说,这种帖子不是太想回复,真正做过相关实验的恐怕都不会有问题。在这里说这种话题实在担心有误导之嫌;说起IPSC的问题,也许问题远比现在知道的还要多,冰山只露一脚,就如同今天世界上广泛采用的辅助生殖技术;尽管如此,就目前的所发现的IPSC的问题:未完全重编程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认定是质控的问题;IPSC的免疫问题可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验证,主流观点觉得这个实验有些问题;DNA序列的突变问题可能比较难以解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因突变而导致安全问题。所以,仅就目前而言,个人觉得IPSC的前景仍然可观,尽管本人觉得成体干细胞可能更早应用于临床。
5 ?6 u3 ^8 K+ W+ x; `7 `2 `仅仅通过一个实验,一篇文章就全盘否定之前数百篇文章的结论,多少有点不客观。不论是Jaenisch的实验,还是hochedlinger的实验,证明IPSC来自于体细胞的重编程应该没有问题;最近NAGY的实验也基本上证明这些观点,即“一个是stochastic理论”;而所谓的muse细胞的学说,好像也没有数据支持IPSC全部来源于muse。2 g* l% i% \8 t e6 n3 \
另外,如果我们回顾历史,转分化的实验为什么到今天才被人重视,主要原因在于之前的实验很难重复,比如2002年的间充质(nature);而到了今天,利用IPSC相似的技术取得的成果基本上都可以被重复。
% ?1 y. G: R- J2 j所以客观的说,IPSC的确有他的优势,对于科学或者说基础理论也有较大的贡献,即使将来IPSC不能应用于临床,即使这种方法比较野蛮;但他对整个领域的贡献这一点恐怕不是说不喜欢某某人就可以改变的,学术领域还是少来一点其他方面的东西好。! d' A V- ^6 Y2 F. y* ]4 K1 \9 y
5 r5 x: S- Y) @% k0 P, e+ | |
-
总评分: 威望 + 30
包包 + 5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