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7665
- 威望
- 17665
- 包包
- 23467
|

任何事物的发展大概都有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走上正轨才能快跑,什么是干细胞领域走上正轨的标志,不得而知。不过,如果从人胚胎干发现到现在的十三年来看,大概还不能说走上了有序发展的正规。胚胎干发现引发了七八年的干细胞热,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表象是热点。正要劲的时候,杀出来个iPSC,又加热了五年,变着法儿诱导iPSC是热点。如今iPSC也到了要劲的时候,好像大家又寄希望于绕过iPSC麻烦的直接转分化,是否能引领下一波热浪,不好说。而干细胞的科学和应用本质所在,即发育和重编程机制以及分化产品的细胞移植治疗,还只能算是停留在概念证明阶段吧。当然,iPSC本身的出现也提供了一个平台,目前看来尤其是在疾病模拟和癌症认识上,或许会有比较直接的体现。但这并不是干细胞再生医学的终极方向。那么成体干细胞是否在实用上更有较近的前途,也看不清楚。间充质本身的性质且不说,作用如果仅局限于免疫调控或外源因子,前途有限。其他成体干的鉴定与提取仍很困难。血液干细胞仍在努力发现体外大规模扩增的办法。近来的表观遗传新发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增加了干细胞研究的一重复杂性,是好事也不是好事。直接转分化为神经、肝脏细胞等,看起来很好,实际上也需要走胚胎干、成体干、iPSC所遇到过的那些路径和障碍。也许,干细胞热的差不多了,需要静下来有序地耐着性子走一段平路,才有可能再上一个层次。就像学习曲线,一开始直线上升,然后一个平台积累,再上升。事物总是这样的,干细胞领域是否到了这个平台阶段,一家之感,随便说说。 L* W6 x" @$ Z; q
+ q" q, P9 u* B5 L0 Y
在上述十多年的持续热潮中,人们对干细胞领域发展的认识就不可避免地更多被层出不穷的“新”发现所吸引所左右。无论是机制研究,新方法,新细胞种类,新的治疗概念,一旦出现,人们很容易认为那就是干细胞的方向了。这有一定的逻辑道理。但从现象学角度来看,更能反映干细胞领域现状的,不仅仅是创新的尖端研究发现,更多是大部分实验室在做什么,大部分的基金在资助什么研究,大部分的文章发表在那些方向上,政策制定与监管机构感兴趣的是什么。大部分实验室目前在做什么,这个不好调查。可以从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年会的poster窥见一斑(参见网友提供的2011年资料)。从这个材料上看,单说数量,人或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研究仍然占了半壁江山。干细胞研究的资助走向可以用NIH近年资助项目的分类来看,人或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研究也是占据了整个资助领域的半数以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资金。而且,NIH官员在多场合强调资助是研究者为导向的(researcher initiated),而且明确说明政策上对iPSC的支持不会以胚胎干为牺牲品。国际上医药监管体制最完善的是英美,尤其是美国的FDA。最近(参见)NIH联合FDA开了一个比较特殊的会,会议名称是“多潜能干细胞的转化:早期决策”(Pluripotent Stem Cell in translation: Early decisions),召集了NIH和FDA的相关机构,多潜能干细胞研究的一些重点人物,以及干细胞公司产业界的人士,坐在一起讨论从多潜能干细胞临床转化中所需要克服的科学、产业、规则障碍的角度,如何在研究的早期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是个值得看看的材料,三天的会十多个小时的录像,很深入细致的讨论。)姑且不论其内容,要说的是这个会上FDA以及其他相关管理机构透出的信息是iPSC本身作为多潜能干细胞,其临床应用与产业化所面对的障碍,从FDA的角度,本质上与胚胎干等多潜能干细胞没有什么不同。换句话说,胚胎干的来源是FDA最关注的问题,iPSC本身也是一样,来源的可靠性安全性在管理上来讲,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自动地消除了胚胎干来源的困境。而且,如果采用病毒转染方法,还要受到基因产品的管理规则约束。而且,这个会上所讨论的干细胞库的问题,仍然是以胚胎干、脐血干细胞等为主。而产业界关于多潜能干细胞分化产品的兴趣,基本上是胚胎干为基础加上iPSC的综合考虑。一个重要原因是,iPSC从工艺上来讲,必然要经过多潜能状态,而且还比胚胎干多了一层获得的操作。换句话说,虽然来源容易获得,但实际上比胚胎干要走的程序更多更复杂,某些方面更难控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哪种多能干细胞完全占优,而在于多潜能干细胞本质上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 d6 X# ^: B" c3 y* ]1 q
. I- O |/ b2 {8 P 从所发表的文章来看干细胞研究的谱系,这方面也有一些资料。不过这里想说的是作为普通研究者所需要关心的杂志和文章。当然所谓NSC文章一定程度代表了新的可能趋势,但实际上大部分有参考意义的结果还是发表在其他杂志上。Cell Stem Cell创刊三年,突飞猛进,已经在朝着“精英”杂志奔去,作为月刊能发表的有限,目前应该算是专业的骨干方向代表。更大量的文章应该是发表在Stem Cell,Cell Research以及一些非干细胞专业杂志上。Nature这几年基本上被iPSC所“绑架”,尤其给人印象干细胞就是iPSC了。其实,搞具体研究的人们,还是要大量地看其他杂志吧,一来层次匹配的需要,二来干细胞具体研究方向在这三家杂志上是表现不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议本坛有办法的网友,也提供Stem Cell等专业杂志的资源,应该是很有益于大多数网友的。
' e, A& i/ \/ h, t4 S K- H% d3 ?" f- F; o' N8 K
干细胞的全景还可以从临床的角度来看。干细胞研究者所钟情的好产品是否能获得临床的青睐,其实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厢情愿能达成的。这里面问题多多,不在此论。如果从临床大夫搞什么干细胞研究来窥视一下临床兴趣的话,问题倒不在哪种细胞种类上,而在于他们所关心的指标,干细胞产品的相关指标。个人认为,干细胞再生医学需要临床研究界的广泛深入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走上正轨,否则基本上还处在科学界的想象和逻辑推理上。科学自然有自身的发展轨迹,但干细胞再生医学的基本动机是实用,科学家基本上不懂临床,产品在设计研发时难免脱离实际。这也是所谓“早期决策”的一种说法。至于如何达到这个有效整合,那要看发展趋势了。总体来说,干细胞再生医学还远没有引起临床医学的必要关注和整合,前路漫漫。顺便可以提及从美国已经获批进行的临床实验来看,多潜能干细胞还远没没有达到大规模的地步。/ S7 c& @% K+ q/ w$ K
" t7 b3 ^* T, D8 J- E 上面所说多与所谓“转化”有关,现在时髦“转化医学”,国内现在跟风到处建立“转化医学研究所”。这里面有个误区,转化医学是个新研究方向吗?换句话说,转化医学是个研究对象吗?某种意义上,转化医学可以是个研究对象,比如什么是转化医学等“哲学”问题。不过,所谓转化医学的提出本来是为了解决科学研究到临床应用甚至产业化之间的鸿沟的,其实是个技术问题,操作问题,体制问题,工程问题……,而(首先)不是个研究课题。医学院里建了一个虚拟的“转化医学研究所”,号称要整合几个有前途的方向的资源,以其尽快实现转化。如果体制不变,科研成果向临床产业化的障碍不消除(如所谓“早期决策”以及“死亡谷”的资金扶持),只是把几个研究室又捏在一起挂了个牌子,转化的不是科研成果,不过是虚名而已。这是题外话。从干细胞再生医学的角度,科研成果转化所面对的障碍,不仅仅是事后需要克服的问题,而更应该是“早期决策”的出发点,以期在设立项目的早期阶段,即有了明确的路径考虑,才能事半功倍。干细胞研究的转化医学考虑,不妨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考虑。, Z# p! K# p* M' d+ r, z
( f; |$ w( X- _
至于做什么类型的干细胞,从什么方向来做,这是个人兴趣和资源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干细胞领域急需的不是新苗头,新噱头,而是路径明确的有序推进。这需要新思维,也需要帮助。NIH/FDA会上有个工程师说,干细胞研究者需要学会提出有效的工程问题,工程师是有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的。目前来看,大多数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提出有效的科学概念上,大部分热过的概念也是死在了工艺化上。干细胞再生医学的科学研究呼唤转化思路,转化首先是思维方式,看清道路,早期决策是转化的第一步。
8 A' z* }% q+ N6 Q7 z; O1 [( S, z p' e4 n# |2 k4 c# L) Z
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前进的,太热了就需要冷静一下。已经立秋了,又是一年收获时。干细胞收获时,大概到很多网友的人生秋天了。那也是人生很难得的经历:)
2 j& c- i% u/ y3 V" u
. a' l1 T3 w: K' |7 ^ H/ E2011年ISSCR年会资料:
9 m9 }5 s; o8 h0 P* w# H/ K http://www.stemcell8.cn/forum-vi ... 011%2BISSCR%2B.html
# N& ?. W7 {, P http://www.stemcell8.cn/forum-vi ... 011%2BISSCR%2B.html4 x- ?! t% O1 ~9 a
$ @% v b3 T5 v2 W; G
NIH干细胞研究资助信息:, ^" G0 V0 y; P3 d8 n4 a1 c2 a- J' Z
http://report.nih.gov/rcdc/categories/+ z6 a: q) g1 O$ R
9 l7 j, X5 ^, J. pNIH/FDA多能干细胞转化早期决策会议资料:5 E4 _( K0 ~ |/ l3 |5 M- `
http://videocast.nih.gov/summary.asp?live=10014 |
-
总评分: 威望 + 309
包包 + 5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