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78289|回复: 22
go

关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一点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积分
626 
威望
626  
包包
1611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00:2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元芳 于 2013-7-30 00:30 编辑 9 k8 O! y/ l  j( q+ o# E) P  w
  [2 n. j+ H2 {, T% x1 h
反正我以前看到类似题目的时候,总是在心底骂楼主装碧 ——为序
, `4 g- X) w( I; H" W言归正传,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已经被证实来源于中胚层并可以从大量组织器官中分离出来(略文献万篇)。
# ], Y8 I. q+ n+ z& `传统的培养方式均为贴壁培养,甚至于1986年制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条标准其中一条即为“可以在培养皿中呈现螺旋状贴壁生长”。根据一个正常的三观判断我们不难想象——未迁出的间质细胞生活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微环境之中:合理的三维结构,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以及及时精确的环境调节机制。所以可以有这么一个看似荒谬的诡论:那些corning flask中的间充质细胞实际处境并不妙,我们精心为其设计的一切除了迎合我们的一己私欲并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之外,似乎没有什么了。
# D# ?* @8 c3 p4 y/ p$ U不过:
3 F% |# g4 a6 R) O' V0 X(1)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808842# ~2 c" S9 S3 ~9 f5 _( Q
(2)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725547/ L! w' l% I1 u# g9 s
(3)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653427$ `. N* w, s2 b" S. |- d) y
。。。
( i+ r2 a, R5 ]% Z" A4 P你瞧,有人已经开始尝试还原或者重新建立三维的环境体系,貌似效果还不错,尤其是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820263之后。8 g) I0 [, A8 Y
以上都不是我想向大家请教的重点。
; t+ F4 I+ t0 k2 G6 ?. {1 k& @$ q我更想确切了解的真像是,那些贯穿并灌注脐带间质的血细胞和血清,在维持细胞干性以及增殖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 J% m. w0 d7 ~/ B- y2 I5 W3 M! l
所以我简单用两个关键词做了检索mesenchymal stem cell & autoserum, |8 g% t! h* E; R5 d
(4)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503080: E+ t- W1 K7 h* z
(5)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4656389 {0 n1 r+ L8 d# q9 C( L
通常我看文献不看作者,碰巧这次瞄见了那个Takeda ,呵呵,劳资不久前还在那个跨国日企里卖过药呢,呵呵,每当劳资说呵呵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
: h* ~: T: M. e- l8 g* ^9 j丫开年会的时候还坦荡荡地讲本公司一年亏一个多亿,但是巴拉巴拉巴拉,我心里乐着亏死你个%&~~等等,作者里面还有一个叫Yamazaki 的,去年得了诺奖的那个???嘿嘿,不是,不过这可是A preliminary study,不过不过杂志影响因子只有1点几。
6 j  W6 V. n6 |8 a& b, J这也不是重点。。。7 ?; u+ J$ W9 F1 K
细胞细胞细胞细胞细胞细胞,没错,血细胞呢?上小学学自然科学或者普及预防冬天CO中毒的时候,我们就大概知道了红细胞每胞一张好人卡,孜孜不倦地用自己宽阔的血红臂膀把氧气送进来,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她们被别人抢走。。但是淋巴细胞是随时准备游走的,瞅见ICAM就往血管内皮里一钻,悄无声息地混进了组织中,开始有搭没搭地到处搭讪。既然间充质细胞牛逼之处在于它的免疫调节作用:
+ F0 `* X0 S  U) b7 x(6)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616249
$ p* ?( b- l1 F1 l( y8 I(7)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607395
  w/ K) X  X8 T  x4 Bhttp://www.stemcell8.cn/thread-48172-1-1.html
6 x! m* H% a& t  ?) H$ t% A那么,我想,调节理应是相互的,对不?
6 q! x% c- P  @* o
. R- v6 d/ F* k2 O3 d问题出来了,有木有大神关注过自体血清和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利弊分析呢?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0 + 100 原创内容

总评分: 威望 + 50  包包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626 
威望
626  
包包
1611  

优秀会员 金话筒

23
发表于 2013-8-28 18:42 |只看该作者
cantonchn 发表于 2013-8-28 11:16 9 A' P3 U8 w  H0 ]( l5 y* `7 y! I
模拟体内环境是否真能对UMSC有利对受者有利,目前没有实际临床支持。  @8 l4 y; R9 ~  }6 j# c
其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体内环境 ...

6 ?0 ]# l( x+ L9 z- M+ \3 e内胚层的细胞而已嘛,脐带属于胎儿的附属,总体细胞的活力比较好。人体组织会不定储存部分具干性的细胞,在进化上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626 
威望
626  
包包
1611  

优秀会员 金话筒

22
发表于 2013-8-28 18:40 |只看该作者
anzhida0823 发表于 2013-8-28 10:47
% Z/ k( x: U2 d- w# G2 w& H8 P感谢分享,学习到了好多知识。现有的细胞培养体系都是单一类型细胞培养(目的是单一类型),也许现有这种培 ...
+ u# \4 }1 d; j% j; e
事实上CTL细胞在分化的时候,巨噬细胞、B细胞等多种细胞及因子都有参与。如果最大程度还原体内环境,带来的是混合培养体系造价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升高,同样不利于大范围临床推广。
  j+ Q" b  B, n8 `5 P记得看前十年的文献的时候,大多数是报道某某因子又被发现能够提高CIK细胞的杀伤能力或者增值能力,看近五年的文章则是——某某基因修饰可以增加CIK的杀伤或者增殖能力。混合培养体系,最近反而没有关注到,大概是效果不易评测吧。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423 
威望
423  
包包
1142  

金话筒 优秀会员

21
发表于 2013-8-28 11:57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回复 元芳 的帖子
1 ~! L8 T+ C! h$ e  ]) C+ {) s) C& y3 G7 D# J
我想说的是我们这边脐带能在14d后还可以分离出细胞,而且活力不差,就是组织没有1~2d的新鲜而已!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132 
威望
1132  
包包
237  

金话筒 优秀会员

20
发表于 2013-8-28 11:16 |只看该作者
模拟体内环境是否真能对UMSC有利对受者有利,目前没有实际临床支持。, \! L, p8 ~; m8 O3 j9 e
其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体内环境有利于UMSC的生存,那么它还在脐带里猫着做什么,应该出来活动呀7 N& a1 {1 M( f
实际分娩过程中,UMSC似乎也不参与整个生产过程,也就是说,UMSC并没有在实际的体内环境中运行过,仅仅是储存在脐带华通胶中~~休眠?! S6 A: v0 U; B  {) I
如果真实的体内环境仅能使UMSC保持休眠状态,那我们模拟体内环境应该也就是这个结果咯???
( Y% `0 ]' d  L; h% x& `$ C2 L; @8 M, Z7 W9 q5 u0 W, W
以上仅是个人胡思乱想~~~; ^2 J  m1 n2 |" w3 X8 d7 v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58 
威望
58  
包包
428  
19
发表于 2013-8-28 10:47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学习到了好多知识。现有的细胞培养体系都是单一类型细胞培养(目的是单一类型),也许现有这种培养模式根本就不能培养出具有重大医疗效果的细胞,而是另一种混合培养体系,比如CIK和DC共培养,让其相互作用形成共培养混合细胞体系,控制各种类型细胞的比例,形成具有重大医疗效果的细胞也许是可行的。纯属个人猜测,没有实验数据支持!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626 
威望
626  
包包
1611  

优秀会员 金话筒

18
发表于 2013-8-26 18:09 |只看该作者
孙帅帅 发表于 2013-8-26 16:11
# I& D: b, M. \$ t4 o; [( L( ~有的时候  我也是在考虑一个问题~ 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用培养基培养,然后回输,细胞微环境换了,细胞的活力 ...

7 Z- c  R8 }8 ?这是必然的。7 X& L9 G, p0 ~$ \, w  [* ]
这也是体外培养的局限性,高水准的体外培养,原则应是最大程度模拟体内环境吧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3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3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564 
威望
564  
包包
964  

金话筒 帅哥研究员 小小研究员 优秀会员

17
发表于 2013-8-26 16:11 |只看该作者
有的时候  我也是在考虑一个问题~ 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用培养基培养,然后回输,细胞微环境换了,细胞的活力是不是也会改变啊?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626 
威望
626  
包包
1611  

优秀会员 金话筒

16
发表于 2013-8-16 12:28 |只看该作者
helong 发表于 2013-8-16 10:39 5 w5 G# |' {0 M; v+ g# u/ c! M' J; j
建立三维的环境体系:培养基的培养体系本身已经在模拟体内的生长生存环境状态,如果不是考虑组织工程或组织 ...

$ d- ^; `" B. F+ O6 u2 x谢谢你的意见,这说明这个话题还是有聊。
0 d# b$ Z4 e# |8 u7 Z对于你的观点,虽然似乎我们不是在讨论一个话题,但我很赞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763 
威望
763  
包包
1261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5
发表于 2013-8-16 10:39 |只看该作者
建立三维的环境体系:培养基的培养体系本身已经在模拟体内的生长生存环境状态,如果不是考虑组织工程或组织器官重建(构),3D培养应该是多此一举;
$ U3 Z: p* G1 \8 j& L自体血清和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影响:这2个问题应该都有报道了(查autoserum应该是个错误),脐带血血浆或血清的应用已有报道;免疫细胞与MSC混合培养情况的观察很多;BM-MSC的贴壁培养应该RBC、PBMC不会完全去除;。。。。。。还有本身是为了纯化,偏偏引入其它细胞,南辕北辙;
& p" e8 ]6 |2 h4 l8 n你的调侃和幽默确实俏皮可爱,仁者见仁吧。
& s/ i0 @$ n9 p/ X( @当然,你的思考确实是思考了,但我觉得离真正有价值的思考还有一段距离。更高更广一点吧!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23 19:03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