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两会]科研经费滥用:某高校花6000万买设备放5年没拆包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4045|回复: 2
go

[两会]科研经费滥用:某高校花6000万买设备放5年没拆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3748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20: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两会]科研经费滥用:某高校花6000万买设备放5年没拆包1 R6 w: ]0 @6 O9 _
2014-03-09 1 来源:新文化报 作者:邢程 & z' C( ~; F8 W# z3 u6 \. j
% ^- p# m& `9 m
3月3日,崔永元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很多院士的发言我觉得更有质量。关于科研经费乱用的这个事,我在两次会议上都听他们仔细地讲过,而且都有数字。每年有多少,有的不够用,有的花不完,花不完年底乱花,包一个酒店消费。院士觉得:‘能入账吗这个?’会计说:‘你别管了,我们的事。’这都是院士说的。”+ o9 a. F9 L9 Z3 M
崔永元提出这个问题值得关注。高校的科研经费去哪了?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防止年底突击花钱浪费?, u" x* `3 S) N$ A; Q' h' I% _# A

& F  ^: Q" [' N1 L& o5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凤阳
( C  m# n' p4 G8 @# g6 f
* s' E' x2 v& o$ `, l/ j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
% c* d) m) o4 i1 h9 W9 T5 Y + p6 o# |) x, Y, }* v
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会长张杰庭9 ], `4 I3 [3 p1 O6 B' b/ L8 q
% y$ C1 a: G) n' l: x+ G% l* n9 R
原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印杰
4 t5 |+ G1 @3 a4 v5 P, E- u
: j: p1 Q2 ^- Q4 l; |$ P-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
' b, U4 s% N8 k/ q科研经费的15%用于项目负责人消费
' I" x* P( f2 U# f新文化:崔永元说他们小组讨论时多次提到科研经费被浪费的现象,您怎么看?
. E0 f* V8 T2 v! L- j9 b( Q张杰庭:我也关注过这类现象。按照有关规定,科研经费中的15%用于项目负责人的消费。从国家科委来说,里面400亿的科研经费,15%意味着60亿用于个人消费了,他们买东西全能报销。科研经费这么设立不合理。
$ ~7 d0 |6 W0 h9 t  y' h现在是有钱的大学太有钱,穷困的学校操场都没有。我去青海玉树,政府投的四所学校没有操场,因为没钱,一个县的财政收入才600多万。教育这块还是要均衡化,包括科研经费也应该均衡化,可以设立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但你不能说谁有关系,谁跑路子多谁就去拿钱。
$ J( Z( V* D6 R- S$ r7 o4 Y我到南方一个大学城参观,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国家拨30亿、银行贷30亿,60亿元的投资,算下来是每个学生人均55平方米,毕业后住地下室,怎么适应社会?我看那里全是中央空调,就业之后怎么办?这是对国家经费的严重浪费。公办大学管理是难题,没有人去管。我当时问那个校长,你贷的款怎么还?他说还款不是我的事儿,我是为国家办教育,还款应该是国家的事。这种观点就不对,公办大学就该受到监督,应该公开透明,而不是完全封闭一所高校里,外界都不清楚。否则也不会出现大学一个招办主任严重受贿这种事儿。/ q, u) f7 E- D- S: R' e
我跟国内一所著名大学有合作,这所大学的人跟我讲,他们买一个六千万的设备,放了五年都没动,没拆过包。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说白了,这些实验室应该开放,就你这几个人用,别人不能用,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哪怕你让他有偿使用,没有必要重复购置。所以我觉得中国最主要的还是缺少顶层设计,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0 d/ t" m  C1 u" F% J, |张凤阳:很多高校存在这类情况。我是一个文科的学院,文科科研经费有限,当时拿一个国家的项目也就十几万块钱,重大项目也就60万、80万。可能理工科有些项目很大。这种浪费现象,文科不是很严重,但也不是没有。1 x' d) n1 g2 j% ~: `3 ]# v
葛剑雄:包括科研经费在内的高校经费运行中,出现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存在体制上的因素。这些年国家新增加的教育经费,大多不是合理分配到基层,而是通过行政部门一级级分下去的。8 ?2 l. [: H7 N: W6 R
以我自身举个例子,我是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前几年复旦大学新校区建了图书馆,我办公室的桌子是大理石的,有人就批评我建设得太奢侈浪费。我就很委屈,因为图书馆的建设跟我没有关系,我做不了主。我也跑去问副校长,结果副校长也说做不了主,因为经费不是由学校出的。我作为馆长,如果我有决定权,我用的桌子肯定是木头的,既温馨又舒服,酒店才喜欢用大理石。要改变大学经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得职责明确,权责清晰。( I( {1 b4 c/ @' g: w
今年的经费你花不完,第二年就会减少投入4 W) [$ Z+ R; |6 I+ u* Q
新文化:您觉得在我们现有的科研经费使用上,存在哪些问题?$ v. m0 M0 l. `0 v
张凤阳:跟我们财政上有些制度肯定有关系。比如说我申请一个国家项目,批了,可是钱一直没到账。我年初就要花这个钱,可这个钱十月份十一月份才来,(年底前)必须得花完,不花完就得收走,于是就盲目地花。# a5 e0 r* k7 ~3 T
有时候学校还遇到利益难题,今年的经费你花不完,意味着你不需要这么多钱,第二年就会减少投入,这种事情很多高校都有。0 [5 F) N' p5 S' x7 k8 A
进一步完善财政拨款制度,应该快速一点。我建议,这个项目审批了,从经费到位开始计算使用周期,把没到款的时间剥离出去,不就行了么?
: p" L6 C: T7 d8 O& Y: @+ \印杰:浪费也因为是他拿到了资源,竞争得来的,校长管不了他,这个时候,万一他的计划做得不好,就会产生浪费。如果你把调配资金的权力给校长,校长浪费钱的可能性就小了。现在教育设很多专项,一专项就很难管。这不完全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这几年教育部门经费多了,他也想把权力给校长,财政部门很怕。财政项目最喜欢做项目制,项目一多这种问题就来了。
9 ]9 Y4 S2 M  {' e: e" _个别院士挂名申请 拿了钱却让别人做事2 b6 {; v0 I7 E0 U# H1 v
葛剑雄:国家对于教育经费监管的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花了就花了,乱花了也不心疼。科研项目年底突击发钱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管理措施本来就很混乱,像科研经费提成制度,使有些科研人员拿到经费,马上就把三四成资金装进口袋。
! G& }: B/ I( J: s: Q7 C另外,随着科研经费增加,一些科研人员很容易成为暴发户。在经费使用权上,高校还是非常自由的,经费一到学校,上面就难管了。年底集中花钱,花几千块上万块吃一顿饭。也是因为行政化,看这些饭是跟谁吃,很多还不都是跟行政主管部门吃的?如果不是被他们控制着审批权,有求于他们,各高校又相互攀比,谁舍得花这么多钱去吃饭?& A; h1 D  O& {' h) @
有的学校允许从经费中提40%的现金。个别院士、名流做项目就挂个名,因为没有他就申请不到资金。项目一到手,经费一大块就被他提走了,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做,成果出来了,又是他的名字。这种风气也是学术领域的腐败。
+ M* t; \' w; x1 m+ h9 a( f现在,在我国大学中,每年拿到经费的多少,已经成为一种衡量标准。多拿一点,对公对私都有好处,个人可以提成,学校可以作为成绩。在这些利益驱动中,不但有经济效益,还有荣誉,甚至其他。
- d$ m) Q3 g. Q% T人都有私欲,如果没有机制制约的话,私欲膨胀就没有止境。个别老师拿科研经费买房、买车、挥霍。据我了解,国内有些科研提成连发票都不给。当初提出科研经费提成有两方面原因,除了调动积极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虑到科研人员工资低,想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 G! J; Q8 ]* N% Y7 L
新文化:科研人员待遇低是造成经费过度使用的根本原因吗?
6 `$ \' B- A8 Y) _' e0 s+ `0 s0 |葛剑雄:现在大学的经费条款是分割的。国家财政拨款只占到总经费的1/4左右,其余3/4来自各个项目和学校自筹经费。计划外的钱越多,腐败的可能性越大。谁能掌管项目,谁就控制了资源。这也是大学里教授挤着去当处长、院长、校长的根本原因,有些项目到了部门,也就到了个人手里,是不是有能力完成、能否完成不在乎。
" \- s* x8 e. ]待遇问题应该靠规范工资标准来解决。比如有些地方对公务员实行阳光工资,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可以杜绝很多为了自己的小单位创收而产生的腐败。科研人员、教师也可以实行阳光工资,不一定非要用津贴和提成的方法。在收入提高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对科研经费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0 }, a3 E: {" g  F) b
话语; n# K# B- ?4 `/ i/ n( G! `+ z
“前几年复旦大学新校区建了图书馆,我办公室的桌子是大理石的,有人就批评我建设得太奢侈浪费。我就很委屈,因为图书馆的建设跟我没有关系,我做不了主。我也跑去问副校长,结果副校长也说做不了主,因为经费不是由学校出的。”  c' D2 \' i2 L: {2 ^* o
———葛剑雄谈改变经费问题应该职责明确* j5 W# M* z, F: j  j- o+ U' {/ E: K
“像我捐给母校的这些钱,十五年前捐给三百万,说盖学生活动中心,今年也没看他盖出来!你给他钱,你不知道他干什么了,你也没办法,所以我们就不去捐了。”
  R" M$ U2 Z2 m2 w/ g" K———张杰庭谈部分高校对捐款使用情况不透明+ H4 A# R9 L; g7 R% Z* S, r" R
“这几年查办的科研经费贪腐案中,很多人的毛病就是突击花钱,拿到经费后就要买电脑,不知道电脑到底买没买,但明细上都有显示,买了,到底需不需要总换电脑,没买,钱到底用哪去了?”9 k! J( E  |  x% K- Z' n3 H
———钟秉林谈经费使用的管理7 b  N, {) p3 `: f- Z1 Y* @
科研项目审批流程5 K8 S9 m- f2 P5 Z1 G* r6 n
昨天,某单位负责项目审批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不同的科研项目审批的时间和程序也不太一样。但大致可以总结为个人申报,申报以后专家评审,经过个人答辩,部门审批立项几个步骤。”“需要注意的是,从立项成功后到经费到位,没有明确的法规来明确具体多少个工作日。”该工作人员说。
1 x! G2 K5 h! g1.首先项目组或个人根据项目指南填写项目申报书。' S# p# M4 f! k- O& S
2.项目申报书提交到各单位科研秘书处,交给本单位审核。, e# t" M; c% J
3.本单位审核签字后,报本单位科研外事处审查。
" x2 z, D0 A; D0 M7 t- T4.科研外事处按专业分配相关评审专家,并提交专家评审。
" a1 d7 @  Q; n0 i3 H2 s+ r! t5.通过专家评审的重点项目由科研外事处组织该项目专家进行答辩。
8 r2 m* Q" }4 r6.项目评审结果经本系统主管单位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表决、批准,颁发立项通知。
8 j- B4 x: E% ]% g7.经审定的项目以公告方式公示,无异议后并签订合同,下达经费。. D2 t1 q( T- {8 W
建议校理事会决定经费审批使用
  E. H. m* [3 {, A( @1 x新文化:在如何合理运用科研经费上,有什么好的办法吗?3 }  m3 e! x% f7 i9 [9 N8 k
张杰庭:国外有很多经验。像美国,排名前二十的(大学),只有一名公办,剩下都是私立的,都是靠各种捐款,像哈佛大学一年获得捐款400亿美金。咱们呢,最多像清华大学也就40亿人民币。差距太大。怎么管理好这些钱呢?像我捐给母校的这些钱,十五年前捐给三百万,说盖学生活动中心,今年也没看他盖出来!你给他钱,你不知道他干什么了,你也没办法,所以我们就不去捐了。
  ]) }1 ^( |5 U( l0 _那与其捐给这些公办名校,不如捐给落后地区的学校。本身它(公办高校)的体制就不公开不透明,捐的钱更没数了。现在公办高校有各类来钱渠道,有国家拨款,有教育部拨款,有财政部专项经费,有地方教育厅经费,有地方财政局经费。还有捐款,学生的学费。这些钱用来干什么,怎么合理运用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些项目经费重复的投入情况。- o2 D, q9 ~/ e1 r
钟秉林:有些项目立项,只是申请经费的一个渠道,至于会不会转换成成果,大家可能不太关心。不知道你看没看今天的新闻,美国一个13岁的小男孩成功完成了核试验,这是一个惊人的举动,在国内这个事情就不会发生,科研实验室里都很少会给大学生、研究生这样的机会,又何况是13岁的孩子,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很多科研室有很好的科研设备,但不能应用于教学,学生有兴趣钻研,却用不到,我们很少给年轻人机会,这样不行,很多创新的成就是出自年轻人手里的。
( [3 |: g8 s+ n. g2 A& W6 g: ?印杰:有的科研项目重复率也很高,也是浪费。一个学校的定位要做好,如果没有定位,花钱肯定乱,看到一个好项目大家都去做。定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把资金放给学校,现在很多浪费是因为这个实验室争起来了,如果说教育厅不给学校放权,下面的学院能够挣得到钱,你上级部门来管我干吗?学校说你能拉来钱,管我什么事。如果你把经费的调配权交给校长,校长就会说你这个学院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钱,我给你钱多了你要浪费,我还有其他地方要花钱。校长不就可以统筹了嘛。3 `6 p+ j" }" R) |, }- N
新文化:您认为把项目经费交给校长去统筹合适吗?
* E7 q. y9 e9 j: _张杰庭:我们的大学校长,有些是科学家,但他对大学的经营能力没有。是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大学校长就该带好学校,经营管理就该成立一个董事会或者校理事会,来决定经费的审批使用。像上市公司,花什么钱都是透明的,公司老板要买架飞机是不可能的,你再有钱拿自己的钱行,不能拿公司的钱去做,你要拿公司钱买豪车啊等等,股民肯定反对你,董事会也不同意。
) [/ s" S8 r* V8 b我们需要公开透明的机制。比如说一个大学,教师工资多少,学生补贴多少,购买设备多少,搞建筑多少,这些东西合理不合理,大家来看,我们算账都会算出来。
3 k, i3 L/ O9 U另外,最重要的是法制建设,有了法制环境,让大家生活得有尊严,有尊严以后就没必要贪污腐败了。所以我的观点是,减少国家各项行政审批,不用批的就别批了,你一要批,我们就得请客找关系,否则你就不批。
1 ?  b; n9 J; Y/ `' @  Q/ @# i5 E将科研经费的分配权、使用权和监督权适当分解,相互制约& K8 \% X6 m. p) ?
钟秉林:对于科研经费,一要用好,二要管好,不出问题,需要一些制度方面的保证,比如说财务监管机制,还要通过审计,保证资金不出问题、提高使用效率。6 h' }1 \) `) p
什么事都要遵循规律,制定政策要尽可能遵循科研规律,比如有的科研项目需要长期积累,另外创新的话还要做到自主研究,自己找东西,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要遵循这些规律。
& Y9 a0 \0 U) }8 n% Y现在很多申请经费的都是由知名专家带领一个团队,而一些真正好的课题、能转换成成果的项目,都是以个人为单位的,申请困难,应该在体制上为这样的人,尤其新人提供条件,多给年轻学者机会。
6 z. H  ~; g7 T- f& k科研经费申请和使用应该有严格的管控体系,这几年查办的科研经费贪腐案中,很多人的毛病就是突击花钱,拿到经费后就要买电脑,不知道电脑到底买没买,但明细上都有显示,买了,到底需不需要总换电脑?没买,钱到底用哪去了?所以管控很重要,将科研经费的分配权、使用权和监督权适当分解,相互制约。另外科研经费要尽可能透明,建立透明的经费分配和监管系统,如何申请的,钱用到哪去了,怎么用的,是否有必要都要被监督,防止项目申报中存在潜规则,也防止经费在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 Q* z, P( F9 @( e& w2 t8 x5 |
最理想的是高校公布所有公费开支! i  @* v; g; n6 ~: l" ?. @8 M- Z9 Y6 E
新文化:除了监督体制的完善,还有其他的做法么?. g. o9 G5 y( \+ V+ y
印杰:比如说科研经费,你聘了研究生,你聘了临时科研人员,只要写入预算里,那你可以去作为人力资源支出。但一定要负责人问责制度。所有的学校老师自律和问责都特别重要,否则就是出了什么事解决什么事。- N. p0 H, }( O1 t- a) ~
还有,有的教师通过门路自己申请到了项目资金,来找校长立项,我们有时候明知道项目不符合学校的教育方向和专业设置,但几个老师天天坐在校长办公室,就要办。我们也可以采取预警的办法,这些项目是不是合理。是不是你要发展的目标,很多根本不是。学校要有自己的规划和设计。3 N0 a) M' J* p. I: l
葛剑雄:公开是防止腐败的最好手段。不只是三公经费,最理想的是高校应该把所有公费开支公布给大家。只有接受群众监督质疑,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高校腐败。另外,还要完善科研项目申报与经费拨付制度。建立学术共同体主导,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还有完善科研立项环节的评审论证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机制。对于好的科研成果要给予奖励。科研经费必须用到关键的地方,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还有监督体系,让科研经费的使用始终处于监控和监测的体系当中,这些都做到了,就见到成效了。
" Q9 ^1 Q) T. d( i3 q■相关新闻$ D& Q7 C) b' g
科研经费怎样被乱花的
9 z: g& `0 z% }  o$ r中国社科院西部地区某研究所任高(化名)表示,科研经费怎么花,实际上都是公开的秘密。必须加强使用过程的监管、审查,才能杜绝科研经费肆意挥霍现象。/ T( Y6 Q1 L8 B/ T% @/ M: b, b, T+ L9 n
项目到手后,怎么花是关键,还要花得没有痕迹。2 U- g1 E) f* r8 Q# |1 `
有几种惯用方式:首先是吃回扣,只需 500万价格的仪器设备,以800万或者1000万购买,多余的钱辗转进入个人卡号;其次,以科研需要的名义购置汽车房产,项目结束后就据为己有;再次,自己成立公司,拿科研经费当股份;或者就是以考察的名义出国或到各地旅游消费。- S" `5 [( {5 b5 V# j: I6 u
社会科学领域引进课题制后,设备仪器的费用在预算中是小部分支出,交通费、差旅费、资料费和餐费等项开支才是主要开支,常用的借口就是大量的社会调查和学术交流;在人文学科领域,查阅文本文献是主要研究形式,重要资料都有图书馆藏,自行购置说不通。为使经费达到一定规模,便将电脑、摄像机、扫描仪等反复填报,而一旦立项,经费包干,这些费用便可以被其他开支替代。考察、学术交流是科研圈最惯用的伎俩,且专门挑没有去过的地方考察。在国外随便找个学会,以考察名义或学术交流方式发个邀请函,太简单了。
( C, \5 n7 p0 C4 b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289 
威望
289  
包包
546  

优秀会员

沙发
发表于 2014-3-10 10:12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该管管了

Rank: 4

积分
1903 
威望
1903  
包包
6126  

专家 金话筒 优秀会员

藤椅
发表于 2014-3-10 17:17 |只看该作者
科研经费不滥用,我们做生物的公司就要倒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2 10:30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