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37090|回复: 23
go

埃博拉之役四十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01:4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4-8-17 01:45 编辑 2 P9 c9 l5 P( P4 A3 r# Q- a3 u

  Q; M; R: h5 \' u, ^6 D- }

Forty years of the war against Ebola


$ r6 }, J  u, B# z
& c: \; P4 \  z4 h0 a& m' r  u* H7 u5 X) M; G7 {

埃博拉之役四十年

中文概要:

   埃博拉病毒疫情自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旧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初次爆发,三年后在苏丹同一地区小规模复发了一次则沉寂了15年。1994年在加蓬地区再次突然复苏,至今在非洲多国已反复爆发15次,造成了4362人感染,2659人死亡。2014年,西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和情况最复杂的疫情,局面失控。埃博拉病毒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普遍易感且无性别差异,其天然宿主仍不确定。近四十年,疫情在一个地区消散后不知何时会在另一个地区突然暴发,被形容为像光的波粒二象性一般难以理解。由于埃博拉病毒对人体多器官普遍攻击而防范困难,加之开发病毒防治药物项目资金匮乏,人类至今没有找到能有效对抗埃博拉疫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s( _. f% f5 Q, X7 O2 F

          Difficulty in identifying infection-related receptors

          Rare virus draws little interest from funders

6 o% k# \: N: S! ~# X$ \& ^3 v$ }5 H( l

        Prevention: vaccine

       Potential treatments: antibody, interferon, RNA-interference drug, and survivor’s serum

0 a4 ]# j* R5 s% ^. a
  • Prospect

    $ Q( E6 C5 W) \" z+ ]$ i# D7 S0 H


% G5 L: Z6 `7 c9 i- D! E

Abstract: Humans have been fighting against the Ebola virus disease (EVD) since its first outbreak in 1976 in southern Sudan and Yambuku in Zaire which lies on the Ebola Riv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from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14b), the first outbreak claimed 431 lives in 1976, and the disease awoke transiently in Sudan three years later and then disappeared for 15 years afterwards. Following that, large outbreaks appeared in 1995 in Zaire with 250 deaths of people, 2001–2002 in Uganda with 224 deaths, 2002–2003 in Congo with 128 deaths, and 2007 in Congo with 187 deaths. In 2014, the most severe and complicated outbreak swept through the West African countries having already taken 1069 lives, with the situation seeming to be out of control. To date, there have been 15 outbreaks in Africa, which have caused 4362 infected cases and claimed 2659 lives. The pandemics of Ebola show obvious independence from any season. Humans are generally susceptible to the Ebola virus without gender or age variation. The natural reservoir of the Ebola virus still remains unclear.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or so, the EVD disappeared after an outbreak in one region and erupted in another region without any warning. Th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the spreading pattern of Ebola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light.
" ~( t3 j7 d4 D) q9 H3 i( SKey words: Ebola virus, Outbreak, ZMapp7 ?, s: @4 h$ q5 d2 ~. L
" s( L- g& b3 [  P2 p

Originalhttp://www.zju.edu.cn/jzus


( {, e# O( G% z, M7 E

6 @5 u+ S' A) y

3 E! N2 v/ n$ s) u3 d
( B7 L  h6 V  u8 k3 u' n+ i& L: J' d  _5 W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0 + 100 原创内容
Andyhigh + 2 + 5 原创内容

总评分: 威望 + 52  包包 + 10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4
发表于 2014-11-19 14:55 |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病毒样本输出困难 基因测序难为无米之炊
# R0 ~  m$ _/ K( ^- |/ w8 x/ w

2014-11-19 09:32 来源:中国科学报 
) ~$ u/ Y& g! @1 f! r) q6 {+ S
+ P! i  v8 n' t我有话说


! S  @9 h, I# B% f& o0 Q; e! V) j% E: `( H
- E. c9 `9 ]: o; Y) y& A

  f- Q: b4 G# w/ m; e5 T
# R; w  j2 i% Q* z2 V

; L- _  n, K+ {( }, h

  图片来源:VIRALZONE/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

  随着埃博拉病毒横扫西非,科学家缺乏重要基因数据来解答引发众多担忧的猜测:这种病毒会变得更具传染性和更致命吗?它会发生变化,让其逃避诊断测试或疫苗吗?非洲和欧洲实验室的冰箱里存放着取自埃博拉患者的数千份血液样本,但它们并未被使用,且少数几个获得新基因数据的研究小组并未公开信息。

  研究人员渴望近距离观察病毒可能是如何进化的。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传染病的进化生物学家Andrew Rambaut表示,除了要回答有关其毒性的问题外,基因数据还能揭示疾病流行的细节,包括传播特点以及病毒从动物宿主传播到人类需要多久。“如果可以及时完成检测,就可以确切了解到发生了什么。”他说。但面对官僚障碍和记录混乱等问题,科学家不得不等待。

  今年8月,研究人员公布了塞拉利昂78位患者感染的埃博拉病毒的99个基因组,让全世界能够近距离看到埃博拉病毒分子。该分析包含了当时塞拉利昂已知的一半多病例。

  研究结果一经确定,科学家就将基因数据放置在了公共数据库中。这些数据揭示了在塞拉利昂疫情初期,病毒在人际传播时是如何变化的,在之后的病例中,一种变体消失,而另一种则凸显出来。自那时起,这次疾病转变成了传染性疾病,但美国罗德研究所的Pardis Sabeti和Stephen Gire领衔的该研究小组却没能从塞拉利昂获得任何新样本。其他研究小组也遇到了类似困境。

  数位研究人员均表示,从当地身陷困境的健康部门获得样本输出许可十分困难。“我只能假设当地的相关系统不堪重负,制备样本不是其优先项目。”Rambaut说。他也是8月份发表的论文的合作者。

  德国Bernhard 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BNI)病毒学家、欧洲移动实验室(EMLab)联盟协调人Stephan Gnther表示,他们无法从尼日利亚和利比里亚输出样本。但他表示,BNI从3月开始一直在接收EMLab项目的几内亚样本,目前已经接近3000个。BNI代表几内亚政府将这些样本储存在高安全级别办公室里,几内亚政府仍是这些样本的所有者。

  Gnther和同事还未对这些样本进行测序,原因是联盟的同事正忙于支援被感染国家的疾病监测中心。“我们全部忙于现场工作。”Gnther说,“人员是很大问题。”但他指出,欧盟新拨了170万欧元给EMLab进行埃博拉研究,问题或能得到缓解。

  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也经历了西非样本输入的困境,但他们仍计划迅速测序新病毒基因。巴斯德研究所埃博拉特别小组协调人Felix Rey表示,该研究所位于达喀尔(塞内加尔首都)的实验室最近收到来自几内亚的样本。达喀尔实验室将提取RNA,并送到巴黎进行高通量测序。“我们希望下个月能利用一二百个样本测序该病毒。”Rey说。

  另外,与Sabeti合作的杜兰大学Robert Garry 表示,Sabeti和同事也可能很快获得塞拉利昂样本。但为了加速研究,她和同事正试着弄到经费,将测序机器运到西非。“如果我们不能在这里(美国)得到样本,那么我们将在那里进行测序。”她说。

  但仅靠血液样本不足以进行基因组学研究。研究人员还至少需要知道每位患者来自哪里,理论上还需要患者存活或死亡等临床信息。“只有当获得这些数据后,你才能找到对测序有用的信息。”Gnther说。但由于记录质量不一,这些信息通常已经丢失。他和同事目前正与无国界医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合作,以便将样本和相关信息进行匹配,但他表示,建设数据库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

  同时,最初一批塞拉利昂样本产生的若干病毒序列结果并没有公布。美国疾控中心(CDC)在8月宣布测序了取自在该国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样本,但数据并没有被放入任何公共基因库中。Rambaut表示,这令人十分遗憾。“美国的病例来自利比里亚,迄今为止我们没有任何基因序列信息来自那里,即使一个基因组也十分有用。”他说。但CDC生物信息学家Duncan MacCannell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这些序列已经“与公共健康界积极共享和讨论过了”。他表示,CDC正着手将序列信息提交给公共数据库。

  Rambaut表示,新序列可能不会显示该病毒正在出现新的攻击或传播方式,但有助于得出更清晰的疫情暴发图。他还指出,一连串类似病毒可能指向一个传播热点区域,同时异常高的多样性表明尚有许多病例未被发现。

  “更早的基因数据还表明,埃博拉病毒正经历快速变化,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它正变得越来越危险。”Rambaut说,“大部分RNA病毒突变速度都很迅速,但适应性和功能性改变却是很慢的过程。”麻疹病毒变异的速度与埃博拉病毒类似,但却尚未成功脱离一次患病、终身免疫或用疫苗进行控制。虽然疫情十分严重,但Rambaut说,“没有理由怀疑,埃博拉病毒会迅速改变生命周期或传播模式
7 v1 N% H8 V% f/ j7 F
”。(张章)


3 f- f5 R$ Q! Y' K) z7 {: q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3
发表于 2014-10-10 10:51 |只看该作者

美国首例埃博拉患者死亡多国加强疫情防控/ k9 L# D; C' z) E: N+ ^4 q4 N


    ! f! S5 Q/ y( V: e! }' q
    + T' b: g  E9 d. p4 q8 G7 s+ O) o
评论 邮件 纠错% p9 ?9 J& ?2 A, _$ S
2014-10-10 03:12:46
5 D# K5 t$ i& S' g! j/ G( ~9 g来源:信息时报

  I. C9 _5 |& N1 M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 综合外国媒体报道,10月8日,美国本土发现的首例埃博拉患者不治身亡,另有一名疑似病例入院接受检查。这令美国政府如临大敌。

  面对可能“走出非洲”的埃博拉威胁,欧美多国升级了防控措施,实施更为严格的检测、监控和隔离。文字 综合新华、中国日报

  争议

  家属称其没得到“公平治疗”

  位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得州健康长老会医院8日宣布,埃博拉患者托马斯·埃里克·邓肯于当天上午7时51分在该院病逝,享年42岁。


0 `, n9 [5 Q/ v( q6 z4 J( A  p, h  \! W" A0 u- m

  上月20日,邓肯从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抵美探亲,24日开始出现埃博拉症状,25日前往医院就诊时未被及时诊断出病情,28日病情恶化被送入院,直至30日才被确诊为美国本土发现的首例埃博拉病例。

  “在此之前,美国没有人死于埃博拉,这是第一次!”得知邓肯病逝,他的家人在感到悲痛的同时也很愤怒,宣称邓肯“没能得到公平的治疗”。

  质疑一:得不到幸存者输血 没用试验药

  邓肯的家人认为,如果邓肯同其他几名在美国接受治疗的埃博拉患者一样,也能得到埃博拉幸存者的输血或者使用试验性药物ZMapp,他可能会被治愈。

  对于上述质疑,美国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埃博拉幸存者的血型与邓肯“不匹配”,以及ZMapp药物已经完全用尽,而生产一批新药需要花费数月。

  质疑二:医院没及时收治病患

  除此之外,邓肯的家人还指责院方没能及时收治病患,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8日,邓肯的母亲在其家庭发言人杰西·杰克逊的陪同下公开露面。杰克逊暗示,可能会对邓肯的治疗方采取法律行动,“他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却被拒绝,这是整件事情的转折点”。

  目前,得州卫生部门必须迅速处理邓肯的遗体。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指引,埃博拉患者死后,其尸体需立即用塑料裹尸布包好,并用双层防漏尸体袋封存,就连死者身上的输液管等医疗器具都不能拔下,而后送去火葬,以彻底消灭尸体上留存的埃博拉病毒。所有程序完毕后,死者的骨灰将被送还给家属。

  疫情

  另一疑似病例现身达拉斯

  迈克尔·莫尼格是达拉斯县警长办公室的一位雇员,因出现埃博拉疑似症状,8日他被送往医院接受检查。这一消息已得到达拉斯当局的证实。

  据当地媒体报道,莫尼格此前与感染埃博拉病逝的邓肯有过接触,他在没有穿戴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进入邓肯入院前居住的公寓,让对方签署一份隔离令。

  莫尼格的儿子洛根表示,自上周起,他的爸爸开始定时测量体温,后来感到疲乏和胃痛,于是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他在公寓里待的时间非常短,并且没有触碰过邓肯本人或者邓肯的体液。”

  一位政府官员表示,莫尼格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风险非常小”,当局会谨慎应对此事。

  应对

  多国加强

  埃博拉防控措施

  严防埃博拉输入境内

  在美国本土第一例埃博拉患者8日上午死亡后数小时,美国政府宣布,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新泽西州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和亚特兰大国际机场从本周起加强对来自西非疫区旅客的检测。

  来自疫区国家的旅客抵美后将被护送到机场一个专门区域用非接触式体温计测体温,并填写相关调查表,接受经过培训的海关人员的询问。如果旅客有发热或其他症状,或有埃博拉接触史,将由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人员进行进一步评估,包括重新测量体温。如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或观察,旅客将被移送相关卫生机构。

  英国航空公司从8月初起,暂停飞往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的航班。法国航空公司从8月底起暂停飞往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航班,并采取了对登机乘客进行体温监测等措施。

  严格监控隔离患者和接触者

  在马德里女护士特雷莎-罗梅罗成为首例欧洲境内感染埃博拉病毒者后,西班牙卫生部门就着手对相关风险人群进行确定和监控,截至8日,卫生部门已对30名医护人员和54名曾与罗梅罗有过接触的人进行严密监控,其中,罗梅罗的丈夫等5名“高风险”接触者住院隔离。

  最早收治两名美国埃博拉患者的埃默里大学医院拥有一个负压隔离病区,病人呼吸的空气有机器24小时监控,最终会通过高效滤网过滤病原体后排出。由于按照重症病房的标准建设,从实验室检测到病人的各种治疗,全都可在隔离病区内部完成。一切离开病区的物品都经过高温消毒,然后焚毁。

  完善应急机制,规范操作程序

  早在两个月前美国疾控中心就启用了有“作战室”之称的“应急指挥中心”,并随着疫情的恶化,把响应级别调高至最高一级,有超过350名专家在从事后勤、通信、分析、管理和其他支持工作,24小时全天候响应疫情。

  法国卫生总局建议,任何人在离开疫区21天内出现38.5摄氏度以上的高烧都可被视为“疑似病例”;医护工作者在面对病人时应首先采取隔离措施,随后由急救中心联合大区卫生局和卫生监督研究所进行流行病学评估,以决定排除该病例还是将其升级为“可能病例”。一旦被列为“可能病例”,病人将被转送至指定医院,保证治疗的同时防范病毒传播。

  西班牙正致力于调查罗梅罗染病的原因,并对防护操作中的一些失误进行反思。西班牙政府代表8日承认,这可能源于“一些程序方面的松懈”。而罗梅罗本人则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自述,可能在没有防护装备时有所操作失误而接触到病毒。


0 M6 o6 u  s% @8 X7 n" c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2
发表于 2014-10-10 08:57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2014-10-091 ~$ j/ {4 ]5 h! S
1% p' K0 L( ]! H$ \$ ~0 h; E- r
来源:生物360
0 w& T' d* k' h作者:koo
8 m" y& M1 _1 F

, w% I1 P5 c; ^2 J1 h+ E

+ |0 v0 S( j+ k! W4 m0 Y


+ k/ S) u6 S: R9 ?0 B$ x


: \7 R, U* a$ W$ b! _

% p& A8 c2 X! P

多国升级埃博拉防控措施
# R: u) r- x% w8 u* r9 k6 E7 {# x2 u& o

美国本土确诊的首个埃博拉患者死亡,西班牙出现首例在欧洲境内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面对可能“走出非洲”的埃博拉威胁,欧美多国升级了防控措施,实施更为严格的检测、监控和隔离。

首先是严防埃博拉输入境内。在美国本土第一例埃博拉患者8日上午死亡后数小时,美国政府宣布,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新泽西州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和亚特兰大国际机场从本周起加强对来自西非疫区旅客的检测。

来自疫区国家的旅客抵美后将被护送到机场一个专门区域用非接触式体温计测体温,并填写相关调查表,接受经过培训的海关人员的询问。如果旅客有发热或其他症状,或有埃博拉接触史,将由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人员进行进一步评估,包括重新测量体温。如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或观察,旅客将被移送相关卫生机构。

此前,美国于今年7月底给航空公司发布了指导意见,要求阻止埃博拉患者或与其有过接触的人登机,在机上发现疑似患者立即将他们隔离,让他们戴上口罩等,还要求国民不要去西非旅行。

英国航空公司从8月初起,暂停飞往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的航班。法国航空公司从8月底起暂停飞往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航班,并采取了对登机乘客进行体温监测等措施。

其次是对患者和接触者进行严格监控和隔离。在马德里女护士特雷莎-罗梅罗成为首例欧洲境内感染埃博拉病毒者后,西班牙卫生部门就着手对相关风险人群进行确定和监控,截至8日,卫生部门已对30名医护人员和54名曾与罗梅罗有过接触的人进行严密监控,其中,罗梅罗的丈夫等5名“高风险”接触者住院隔离。

最早收治两名美国埃博拉患者的埃默里大学医院拥有一个负压隔离病区,病人呼吸的空气有机器24小时监控,最终会通过高效滤网过滤病原体后排出。由于按照重症病房的标准建设,从实验室检测到病人的各种治疗,全都可在隔离病区内部完成。一切离开病区的物品都经过高温消毒,然后焚毁。

第三是完善应急响应机制,规范操作程序。美国虽至今未发布针对西非疫情国家的贸易与旅行禁令,但早在两个月前美国疾控中心就启用了有“作战室”之称的“应急指挥中心”,并随着疫情的恶化,把响应级别调高至最高一级。这意味着“应急指挥中心”有超过350名专家在从事后勤、通信、分析、管理和其他支持工作,24小时全天候响应疫情。

法国卫生总局建议,任何人在离开疫区21天内出现38.5摄氏度以上的高烧都可被视为“疑似病例”;医护工作者在面对病人时应首先采取隔离措施,如给病人佩戴口罩、将其隔离等,随后立即联络急救中心,由急救中心联合大区卫生局和卫生监督研究所进行流行病学评估,以决定排除该病例还是将其升级为“可能病例”。一旦被列为“可能病例”,病人将由急救中心负责转送至配备高标准实验室、单人隔离病房等设施的指定医院,保证治疗的同时防范病毒传播。

英国政府危机应对委员会先后召开两次专门会议,商议相关事宜。主要目的是协调政府各部门行动,加强预防和监控,并商议一旦在英国发生疫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西班牙正致力于调查罗梅罗染病的原因,并对防护操作中的一些失误进行反思。西班牙政府代表8日承认,这可能源于“一些程序方面的松懈”。而罗梅罗本人则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自述,可能在没有防护装备时有所操作失误而接触到病毒。

此外,引导国民正确对待埃博拉至关重要。比如,多数美国国民相信埃博拉病毒无法通过水、空气或食物传播,传染途径只有病人或死者的体液和被污染的针头等工具。因此,只要找到病人并将他们隔离,就可以控制疫情。这得益于美国卫生机构所做的大量宣传工作。美国卫生官员几乎天天上电视为民众普及相关知识,并在社交网络上跟网民互动。


: \" e& c* \7 j) r2 s* i5 K( F

原文出处:http://1/news/show/11803.html

  ~- ], p$ _7 e& e4 [9 W( j1 P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1
发表于 2014-10-9 21:45 |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病毒会演变成经空气传播吗

) h7 O- [% J9 ~1 p: ^. |
% `, I8 Y. q% p1 I2 S2 l; @
8 _0 n( ]1 A) J# m8 Y+ k6 w
2014年09月23日08:40  新浪健康博客       1 L3 p- d$ v7 x1 x+ N' T& c- G0 e
  2014年是埃博拉年,这场埃博拉大流行始于几内亚南部,靠近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边境的一个村庄。2013年12月2日,一位两岁男孩发烧、拉黑便、呕吐,四天后死亡。男孩死亡一周后,他母亲去世,12月29日,他3岁的姐姐去世,1月1日,他的祖母去世。
5 y# H5 A& I: J4 ~  r/ g% X9 \5 ?, N. L0 ^# }9 N  |0 e" C
  根据当地的习惯,在葬礼上不少人接触了死者的体液,结果相继发病,两名前来参加葬礼的人把病带回自己的村庄,一位医护人员在照顾病人时染病,并且把病传给更多的人,导致疾病流行起来。! s3 U6 V" P* z. ^5 V! Q- O
( O4 E/ f* d+ J" a& C1 w  r- p4 A7 D
  这次流行的罪魁祸首是埃博拉病毒的扎伊尔型,到2014年9月10日为止,在西非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一共有4846例可疑病例和2375例死亡病例,其中2998例病例和1386例死亡已经经实验室证实。真正病例数肯定会高于上述数字,WHO估计病人死亡率52%。预计将会有上万人死于埃博拉,如果国际社会反应迅速的话,可能在6到9个月内控制住这次大流行。* D6 g. _/ f2 G9 y3 _4 `; X
# Z! \+ U* |* j5 N6 K+ S0 q0 n
  目前只能追溯到这个两岁的男孩,他是如何感染上埃博拉的已经不得而知,可能是从动物来的,最大嫌疑是蝙蝠,尤其是果蝠。
+ @3 }1 @0 `! B  f% [
; h. O1 ^- s& D3 c6 l  这次埃博拉大流行虽然凶猛,但到目前为止只在西非五国流行,主要原因是传播较难,必须接触病人的体液才能传染。在疫区由于贫穷落后、卫生和医疗条件差而导致流行,但传播到其他地区特别是非洲以外地区的可能性还比较低。但是,有的专家已经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可怕的前景:埃博拉病毒很可能变成空气传播,那样的话后果不堪想象。
8 a6 k  {$ s# k2 {) h# l+ E) u" F+ s3 x1 d
  空气传播的先例是1918年-1919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死亡人数在5千万到1亿之间,西班牙大流感感染者死亡率是2.5%,而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死亡率超过50%,一旦因为空气传播而造成大规模感染,死亡数字会相当高。1 b, A; [4 F/ `9 W5 o& p: @) [

/ s, K3 Z# r5 F+ {6 e  t1 l7 _  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Osterholm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埃博拉在非洲继续蔓延,并通过旅行者带出非洲。之所以埃博拉流行越来越难以控制,他将之归罪于非洲人口爆炸,过去40年非洲人口增长300%。4 x# B; D; q2 }( x9 R+ e" n) Y

& L. L0 _7 x8 z$ D: {+ z  第二个可能是病毒学家不敢公开讨论的,就是埃博拉病毒获得空气传播的能力。因为现在埃博拉大流行,使得埃博拉病毒处于高度变异的状态,过去几个月发生的变异相当于过去500年到1000年发生的变异,每一次感染都为埃博拉病毒提供了超大量的基因突变的机会。很可能有一天,就像2009年猪流感出现在墨西哥之后的情形,埃博拉病毒很快地传遍全球。
. z0 H# [3 W( T6 ~2 Q6 s+ V1 |: h) }; J$ I
  Osterholm认为这种可能完全存在,因为这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的扎伊尔型可以由猪经过呼吸道传染给猴,加上埃博拉病毒的莱斯顿型传播能力很强。他建议由联合国接手埃博拉大流行的控制,采取各种手段,起码提前做好准备。
3 i$ Q# H' ]  m% j% [" q: q
2 l  f5 t- X, R+ [% T' ]) e0 }  大部分专家并不同意Osterholm的观点,匹兹堡大学的传染病专家AmeshAdalja认为,虽然从理论上,埃博拉病毒有可能演化成经过空气传播,但实际上是不会发生的。虽然我们对烈性病毒经空气传播最为担心,但从进化的角度,这不是病毒生存的最佳方式。埃博拉病毒确实在高度变异,但并不表明是向改变传播方式的方向变异。以艾滋病毒为例,这种病毒的变异能力更高,感染的人更多,但并没有改变其传播方式。" P) C/ Z9 I! U

% ?& N  s# O; Y6 J4 I+ I/ M  FDA前副局长ScottGottlieb认为病毒改变传播方式是很罕见的,能够造成人类患严重疾病的23种病毒,没有一种曾经改变过传播方式。
& z: Z. @& y9 U* x
1 \7 h) G7 y& X9 A0 V5 R  能够经过空气传播的病毒必须具备两个能力,一是在体外存活时间长,二是经得起干燥。埃博拉病毒是RNA病毒,因此容易变异。但要变成可经空气传播,其包膜必须不再对空气中的干燥状况敏感,否则无法在空气中存活一定的时间。对于病毒来说,这相当于脱胎换骨。
, E8 n5 E5 Z- U4 ^6 d5 @1 U. w3 i8 K9 b" I8 B4 |
  此外,经过空气传播的病毒要在患者的肺部存在,这样才能被咳到空气中。但埃博拉病毒不能感染人的肺部,而是主要感染肝脏,因此在血液和粪便中存在大量的病毒。变成经过空气传播,埃博拉病毒必须能够感染人的肺部。改变感染器官,又是一次脱胎换骨。两次脱胎换骨的几率很低。
3 k0 a; v' W0 L& V' c0 j7 n* ]8 W3 T  V2 X  Z4 N
  Osterholm提到的埃博拉病毒的扎伊尔型可以由猪经过呼吸道传染给猴的试验,并不能真正证明这种病毒是经过呼吸道传播的,而且动物和人的情况不一样。大部分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变异成经空气传播是一个非常小的概率,小到不可能。即便真的出现这种可能,埃博拉病毒很可能用毒力来换取传播力,传播能力提高了,毒力却大大下降,会感染很多人,但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这种情况是有先例的,埃博拉病毒有可能也会是这种情况。$ [0 C& K+ \3 Y0 }3 P! t' G! r+ V

# c) `, {. e" ?! O8 g  病毒这种低级生物的变异频率极高,从古至今一直如此。其绝大多数变异对病毒本身不会有什么影响,只有非常非常少的情况下基因变异才对病毒本身产生影响。埃博拉病毒变成经空气传播就是这种非常非常小的可能,当然谁也不能担保它不会发生,因此认为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的专家也支持检测埃博拉病毒在流行中的变化。9 c# V4 \) I* x2 b

" y6 g# k1 r$ f. T( y- ]  综合双方的论点,认为埃博拉病毒不会出现可以导致经过空气传播的突变、即便出现了这种变异也不必担心的观点更加站得住脚。认为埃博拉病毒将会出现经过空气传播的突变并导致大瘟疫的观点过于危言耸听,是科学界常有的搏出位行为。
) O; T0 s+ p+ b8 R
  a/ F" _. k" n2 `1 a( J* O  不管哪种论点,都是推测。埃博拉病毒是重新返回丛林,还是变成一种能够经过空气传播的病毒,只能由时间来给出答案。0 n, q4 U/ J; m6 a
9 y2 {# t3 O; i  N
http://health.sina.com.cn/zl/d/2014-09-23/0840151524.shtml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20
发表于 2014-10-8 17:12 |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病毒曾到过上海?- ]$ i* e& S6 F
2014-09-27 10:23:36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王月丹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副主任、教授,医学博士
2 D& n3 |" ]7 l/ P" e: d  由于埃博拉病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高度烈性的传染病,人类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头痛、皮疹,甚至内脏坏死和出血,最终因大出血和肝、肾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以前也被称为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的死亡率高达30%~90%,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和严格控制的传染病。目前,德国、奥地利、阿联酋、菲律宾、玻利维亚和我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已发现过疑似埃博拉病的人,但大多已排除怀疑,并未发现埃博拉病的患者,可以肯定的是,目前除了非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还未发现埃博拉病的感染者。; F: _/ q. q5 ]0 k7 g. V0 x
  在亚洲,包括我国在内,并没有发现过埃博拉病的患者,但是,这并不等于亚洲没有埃博拉病毒。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是一种被称为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埃博拉病毒,也曾经光顾过我国上海市。研究表明,在2011年2月至9月间,在来自我国上海市三个农场因病死亡的137例猪标本中,有4例存在着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感染率为2.92%。所以,埃博拉病毒离我们并不远,可能就在我们周围。# B; ]0 g' B5 e( G
 “亚洲”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对人安全的动物病毒。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的一个属,包括四种病毒,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和苏丹埃博拉病毒是引起埃博拉病的主要病原体,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可感染人类,但只会造成类似登革热的症状,并不致命。以上三种埃博拉病毒都是源自非洲的病毒,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却是一种地道的源自亚洲的埃博拉病毒。1989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雷斯顿(Reston)的研究人员在一群从菲律宾进口的食蟹猴体内,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埃博拉病毒,并命名为雷斯顿埃博拉病毒。这种新埃博拉病毒在形态学和基因组成上与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相似,可以引起猿猴出血热,但却不会造成人类感染或出现任何临床症状。通过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人们确认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来自菲律宾,并在菲律宾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的养猪场也发现了这种病毒。9 @( K% r+ u* {; r, g
  不过,研究人员认为,与埃博拉病毒属的其他“亲戚”相比,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只是一种可能影响养猪等畜牧行业的动物病毒,对人类是安全的,我们并不需要对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光顾而感到恐慌。! u% W1 f# B& r6 J
7 W0 W# G% \1 A
http://news.163.com/14/0927/10/A7533MDP00014AED.html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19
发表于 2014-10-2 01:12 |只看该作者

For Immediate Release: Tuesday, September 30, 2014
7 V7 R, g  h* J( j5 XContact: Media Relations
  }/ `" r% g+ @. v  D$ d(404) 639-3286

$ u$ V% R# c/ z2 b. }. k. L: k8 @

( G' w' p, S- m2 i3 d7 B2 J2 U, DCDC and Texas Health Department Confirm First Ebola Case Diagnosed in the U.S.

CDC and Texas Health Department Confirm First Ebola Case Diagnosed in the U.S.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confirmed today, through laboratory tests, the first case of Ebola to be diagno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a person who had traveled to Dallas, Texas from Liberia. The patient did not have symptoms when leaving West Africa, but developed symptoms approximately four days after arriving in the U.S. on Sept. 20.

The person fell ill on Sept. 24 and sought medical care at Texas Health Presbyterian Hospital of Dallas on Sept. 26. After developing symptoms consistent with Ebola, he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on Sept. 28. Based on the person’s travel history and symptoms, CDC recommended testing for Ebola. The medical facility isolated the patient and sent specimens for testing at CDC and at a Texas lab participating in the CDC’s Laboratory Response Network. CDC and the Texas Health Department reported the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to the medical center to inform the patient. A CDC team is being dispatched to Dallas to assist with the investigation.

“Ebola can be scary. But there’s all the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between the U.S. and parts of Africa where Ebola is spreading.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strong health care system and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who will make sure this case does not threaten our communities,” said CDC Director, Dr. Tom Frieden, M.D., M.P.H. “While it is not impossible that there could be additional cases associated with this patient in the coming weeks, I have no doubt that we will contain this.”

The ill person did not exhibit symptoms of Ebola during the flights from West Africa and CDC does not recommend that people on the same commercial airline flights undergo monitoring, as Ebola is contagious only if the person is experiencing active symptoms. The person reported developing symptoms several days after the return flight. Anyone concerned about possible exposure may call CDC-Info at 800-CDC-INFO for more information.

CDC recognizes that even a single case of Ebola diagno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raises concerns. Knowing the possibility exists,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been preparing to respond. CDC and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in Texas are taking precautions to identify people who have had close personal contact with the ill person, and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have been reminded to use meticulous infection control at all times.

We do know how to stop Ebola’s further spread: thorough case finding, isolation of ill people, contacting people exposed to the ill person, and further isolation of contacts if they develop symptoms. The U.S. public health and medical systems have had prior experience with sporadic cases of diseases such as Ebola. In the past decade, the United States had 5 imported cases of viral hemorrhagic fever (VHF) diseases similar to Ebola (1 Marburg, 4 Lassa). None resulted in any trans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DC has been anticipating and preparing for a case of Ebola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have been:

  • Enhancing surveillance and laboratory testing capacity in states to detect cases
  • Developing guidance and tools for health departments to conduct public health investigations
  • Providing recommendations for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and other measures to prevent disease spread
  • Providing guidance for flight crews,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units at airports, and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officers about reporting ill travelers to CDC
  • Disseminating up-to-date information to the general public, international travelers, and public health partners
    ( j- h( i4 W9 @. S. [( Y& ]' c. O

The data health officials have seen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since Ebola was discovered indicate that it is not spread through casual contact or through the air. Ebola is spread through direct contact with bodily fluids of a sick person or exposure to objects such as needles that have been contaminated. The illness has an average 8-10 day incubation period (although it ranges from 2 to 21 days); CDC recommends monitoring exposed people for symptoms a complete 21 days. People are not contagious after exposure  unless they develop symptoms.

1 N. K0 I* w; J( Y* X/ ]! X

http://www.cdc.gov/media/releases/2014/s930-ebola-confirmed-case.html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18
发表于 2014-10-2 01: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4-10-2 01:11 编辑 ( F3 Q4 I2 e6 Q) e& M% Z  H

% ~$ i6 i4 t: O8 V, I6 L

非洲以外第一例 美确诊本土首例埃博拉感染病例(1)

: W# u& X; L) y) i1 ^


- G5 z. l+ t. N6 Q: O

  • % i( W2 A# }% W( J- q2 F
评论 邮件 [url=]纠错[/url]3 w2 [: g* ^. x: l: h1 v6 W
2014-10-01 08:06:00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  作者:王欢

5 V% m# L# h$ h

  中新社休斯敦9月30日电(记者 王欢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30日宣布,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位成年男性病患被确诊带有致命埃博拉病毒,这是美国本土发现的首例埃博拉感染病例,也是非洲以外确诊的第一例。目前,该患者病情危重,在医院被“严格隔离”。

  此前,美国已经5次把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援非人员接回国治疗,其中已有人康复出院。但美国本土发现的该例埃博拉病例有所不同,人们担心其可能已经在人群中造成传染。

  美国疾控中心30日确认,该病人的初步测试结果为埃博拉病毒阳性。这是首例在美国本土确认的埃博拉病例,也是非洲以外的第一例。

  疾控中心主任弗里登(Thomas Frieden)在30日的发布会上表示,该患者从利比亚到美国达拉斯探亲,他于9月19日离开利比亚,9月20日抵达得克萨斯州,当时没有任何症状。

  数日后,这位病人表现出了埃博拉症状,于上周末住进位于达拉斯的得州卫生长老会医院。

  医院遵守CDC的建议,对该病患实施严格的隔离,以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这位病患不愿透露姓名,院方也没有公布其国籍。

  该院流行病学家古德曼(Edward Goodman)30日指出,埃博拉病毒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在医院里的其他患者和工作人员没有任何风险。他补充说,“西非没有足够的隔离装备和自来水,而我们没有这些问题,完全有能力照顾这位病人,并确保其他人的安全。医院目前继续正常运转。”

  达拉斯卫生和人类服务部门主任汤普森(Zachary Thompson)表示,“疾控中心将派遣健康专家部署到达拉斯,我们完全有信心防止其传播。”

  “人们没有理由对此担心。”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热带国家医学院院长霍特兹(Peter Hotez)表示,“埃博拉病毒不会轻易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我们在控制和跟踪病毒方面有非常出色的基础设施,因此美国不会出现埃博拉疫情。”

- M2 ?' j1 M5 S$ V, w* g: s

  世界卫生组织27日发布最新疫情通报说,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疫情已经蔓延至5个国家,导致至少3091人死亡。世卫同时警告,若未有控制疫病的明显进展,埃博拉疫情还将持续扩散。


. q1 K! {1 ~! c5 N7 D8 }/ C

  核心提示:该患者从利比亚到美国达拉斯探亲,他于9月19日离开利比亚,9月20日抵达得克萨斯州,当时没有任何症状。


; l( n0 q+ h# O* u/ X

  9月24日,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利比里亚总统翰逊-瑟利夫(中)、代理外交部长格里斯比(右)和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张越(左)出席中国向利比里亚提供抗击埃博拉疫情新援助换文签字仪式。约翰逊-瑟利夫在当日致辞中高度赞赏中国新一轮抗疫援助。她说,这再次证明中国一直是利比里亚和非洲的真心朋友和可靠伙伴。在当前利抗疫急需财政和物资援助时,中方再次提供了大额援助,对利比里亚抗疫是个巨大的帮助,对利比里亚的经济恢复和重建也将起到重要作用。新华社发(高斌摄)

: N8 r2 V9 ^9 C# B9 k3 h
; H" C6 ?" p/ x2 k

  延伸阅读埃博拉发现者:早期研究设备简陋 庆幸未被感染

3 z6 ~- e1 T. Q9 C" k+ f

  当地时间9月22日,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两国为预防埃博拉病毒蔓延,对在校的学生进行体温监控和日常卫生管理。

  中新网9月29日电 40年前,比利时安特卫普一名年轻的科学家彼得·皮奥特所在的团队发现了埃博拉病毒,德国明镜周刊》近日对皮奥特进行了专访,皮奥特向记者谈及了当初埃博拉病毒是如何被发现,以及为何此轮埃博拉病毒会如此严重等话题。

  1976年9月,比利时航空公司一名飞行员给研究团队带来了一位扎伊尔共和国(今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医生托来的血液样本,同时还有一封信件。这名医生在信中表示,血液样本来自一名当地村庄患病的比利时修女,医生请求研究人员确定该修女是否患了黄热病。

  皮奥特表示,他们团队完全不知道这种病毒的危险性,当时的实验室没有现在这么安全,研究人员只穿着了普通实验室外衣和手套就开始了工作。

  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研究就这么进行着。研究者们排除了黄热病、拉沙热和伤寒后陷入了困境,他们随后将病毒从血样中分离出来,注入老鼠的体内。而在数天后,老鼠一个个接连死去,他们最终认定,这种病毒具有高致命性。

  实验的过程惊险而又紧张。研究人员好几次沾到了受病毒感染的血液,但好在没有发生任何事。而在电子显微镜的帮助下,研究者们破译了病毒的图像,并惊讶于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病毒。这种病毒与黄热病没有共同点,反倒与一种1960年代在德国肆虐的马尔堡病毒相似。

  在美国研究者的帮助下,他们确认这种新发现的病毒不是马尔堡病毒。皮奥特最终因为新发现的病毒,成为第一批前往扎伊尔的研究人员。

  皮奥特表示,由于对病毒一无所知,他们在非洲时也面临着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而看到真正受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样子,他还是感到了震惊。

  皮奥特指出他在非洲看到许多医务人员对处理血液的不严谨而受到感染,当年他曾警告这些人不要用未经消毒的针头来注射,而对于本次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不幸的是医院再一次成为了早期疫情爆发的源头。

  皮奥特表示,本轮埃博拉疫情暴发有多方面的原因,专业人员缺乏、地区人口流动性大、政局动荡等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在疫情肆虐了数个月后,人们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皮奥特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绝不是地区疾病,如果不及时介入,或蔓延至全球。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还有会员福利等着您哦。


: ^9 t6 n1 v; ~7 m; b& h8 {* Z
; m# r. a9 Z6 O- @/ f

  延伸阅读外媒:西非五国埃博拉疫情已夺3000多人性命

  参考消息网9月29日报道

  外媒称,世界卫生组织说,目前在西非五个国家肆虐的埃博拉疫情至今已夺走了超过3000人的性命;该组织同时警告,疫情还在持续扩散。

  据联合早报网站9月29日报道,世卫组织周末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这场全球历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至今已有6574人染病,其中3091人已经病逝。该组织上周四说,截至9月21日,全球的埃博拉病例共有6263起,死亡病例为2971起。

  据了解,利比里亚仍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该国目前已出现1830起死亡病例。

  世卫警告,埃博拉疫情仍在继续扩散;在利比里亚靠近科特迪瓦的边境地区,最近报告了6例埃博拉确诊病例,而在此之前该地区一直没有埃博拉病毒传播。几内亚也有新的地区发现病例。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基尼说,该组织正与各方加快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相关疫苗或将于明年1月限量分配使用。

  更多“西非”,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还有会员福利等着您哦。

  延伸阅读英媒:埃博拉破坏西非生活方式 握手亲吻受限制

当局建议人们不要握手。

超市里的收款员也带上手套。

: s$ s4 S" i, c' k  Y% e

  中新网9月25日电 据英国媒体24日报道,在遭受埃博拉侵袭的西非国家,疾病除了带来死亡之外,也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握手、亲吻脸颊的习俗,和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几乎都遭到了破坏。

  消失的扣指声

  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对利比里亚人说,“埃博拉不会击垮我们。”早些时候,瑟利夫还曾说,埃博拉破坏了利比里亚人的“生活方式”。报道称,她所说的,显然包括独特的利比里亚式握手。

  这种握手俗称“利比里亚扣指”。文章称,这种方式听上去很痛苦,其实一点儿也不疼,不过技巧很难掌握。

  扣指的程序是,像正常握手一样双手对接,然后,在断接的那一瞬间,互相扣动对方手指,引发两声清脆的啪啪声。

  扣的有力、发出的声音清脆,都是荣誉的象征。声音越响亮,说明友谊越深厚。但是这一切也都成了历史。

  记者称,他本人曾经多次前往利比里亚,而他简直“不敢想象”这会成为一个没有扣指声的国家。而对于利比里亚人而言,恐怕更是如此。

  在整个西非也都一样。比如讲法语地区,传统上,人们见面打招呼要亲吻脸颊三次,这也必须停止。

  文章称,就好像埃博拉这个可怕的疾病,让人丧命还不知足,还要将天生热情好客的西非人的“魂”也抽走。

  “绝望措施”戒严

  过去这个星期,利比里亚的邻国塞拉利昂采取了令人震惊的极端措施。埃博拉也给塞拉利昂带来沉重打击,医院里人满为患,食品价格飞涨。

  为了控制病毒传播,塞拉利昂宣布全国戒严三天,所有的人都不准出门,医护人员在全国挨家挨户上门检查,查出所有感染病毒的人。

  戒严不仅非常困难、而且非常危险。首先,塞拉利昂是否足够合格的医护人员去检查全国各地的每一所房子、每一个茅屋?这一点并不清楚。还有,发现可能染病的人之后怎么办?治疗中心已经人满为患了。

  塞拉利昂政府说,绝望时刻必须采取绝望措施。但是,如果戒严真的见到了成效,这也将成为埃博拉全盘改变一个国家生活方式的例证。

  大多数塞拉利昂人生活贫困,许多人靠街头摆摊、打零工为生。很少人家里存有大量的食品,更少数人有冰箱这类奢侈品。所以,人们必须天天出门,去工作,去购物。否则全家都吃不上饭。

  当然了,埃博拉打击最严重的是染上病毒、垂死的病人以及他们的家属。不过,其它所有的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些东西也都受到了病毒的侵袭,比如购物,比如握手。

  利比里亚总统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正在和埃博拉作战,我们一定会赢。”到了那一天,西非人将重新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之一,就是又能自由地握手、亲吻了。

& V3 |3 K; F. c6 [5 y2 q  x

2 }7 Z3 e! B8 X( k+ {9 Z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17
发表于 2014-9-30 13: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4-9-30 13:21 编辑 % S5 [8 \. V5 U: _6 w

/ R$ I/ T; F" V* ~& t回复 dgl706 的帖子
( A! U% v1 o+ W8 M/ ^0 h, ^4 J) I1 F# X: {1 N& q0 k! t4 t) d& ^8 }1 h* G

医生用艾滋病药治活埃博拉病患 13人获救

2 r! a- D3 s/ J( J3 ^
; v  s, u1 j/ h( B5 ?
& w( q- q- S% o. I( @0 P) i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9月27日报道,埃博拉疫情持续肆虐,病人之多已远超医院负荷,感染人数仍在不断攀升,援助和疫苗也迟迟不见踪影,绝望之中,利比里亚一医生“兵行险着”,启用抗HIV药物进行治疗,不料竟获奇效。1 c& H2 n6 E" X% x) v2 X. `
8 ^: g' _8 C* i* V/ F  q

在杜伯曼堡的一家隔离中心,医生洛根让诊所内的埃博拉感染者服用了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拉米夫定,结果15人中13人生还,死亡率从原来的70%下降至7%。据了解,生还病人在感染后的5天内服用了拉米夫定。(新闻晨报 (微博))


& ~- [. |+ M  U2 M; k* e' K1 d
, @( J) w, W$ z5 l6 D$ @5 c
' ^/ @2 X* y! y3 U

SAT SEP 27, 2014 AT 10:59 AM PDT

Ebola Breakthrough?
3 S- `/ I6 h, D, I) Ubywilderness voice


  • ' T8 [3 `( d6 k0 i

, u& o" ^+ }  c( A, T% z3 ?3 MDr. Gobee Logan, a doctor in rural Liberia, has given an HIV drug, lamivudine, to 15 Ebola patients. 13 survived.  Continue past the mating paramecium for more:6 x% f' ~  ]% D
http://www.cnn.com/...
"My stomach was hurting; I was feeling weak; I was vomiting," Elizabeth Kundu, 23, says of her bout with the virus. "They gave me medicine, and I'm feeling fine. We take it, and we can eat -- we're feeling fine in our bodies." Kundu and the other 12 patients who took the lamivudine and survived, received the drug in the first five days or so of their illness. The two patients who died received it between days five and eight.
' U2 ?5 h3 K+ {5 D...5 h, c& n* W6 S. ^' [  ~
[Dr. Logan] also knows American researchers will say only a real study can prove effectiveness. ..."Our people are dying and you're taking about studies?" he said. "It's a matter of doing all that I can do as a doctor to save some people's lives."+ U: W1 U% t( ]" }
...
( ~- P2 i$ V: |/ T6 w3 K) u) uDr. Anthony Fauci,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says that theoretically, Logan's approach has some merit.... other drugs in this class are being studied to treat Ebola
Lamivudine is a nucleoside analog:
/ [3 B% M9 B! Qhttp://en.wikipedia.org/...
These agents can be used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C virus, herpes simplex, and HIV. Once they are phosphorylated, they work as antimetabolites by being similar enough to nucleotides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growing DNA strands; but they act as chain terminators and stop viral DNA Polymerase. They are not specific to viral DNA and also affect mitochondrial DNA. Because of this they have side effects such as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Ebola virus uses RNA only and does not create any DNA.  However, RNA requires nucleotides for its assembly just as does DNA, so it stands to reason it could work for Ebola as well as HIV. In any case, it seems to be working, since the chance of this large a proportion of patients surviving otherwise, without treatment, would be quite unlikely.  2 ]. O# [; B* C! p

7 e" Z8 C. Z1 h2 w' }, I

4 C* X) [( O2 j5 }" ^% H& I3 UORIGINALLY POSTED TO WILDERNESS VOICE ON SAT SEP 27, 2014 AT 10:59 AM PDThttp://www.dailykos.com/story/2014/09/27/1332809/-Ebola-Breakthrough
! W8 N% }* u# d' }, n- _! w$ q/ J+ O% M1 v+ j" F
Ebola Crisis: Liberia Doctor Treats Patients With HIV Drugs - Most SurviveDeath rate falls from 70% to 7% after doctor treats patients with HIV drug

  • ( f8 g  W. P1 ^# rBy Tom Porter
    9 C6 w* k# P+ p4 d5 f* qSeptember 27, 2014 14:53 BST
  • - {0 R0 S# f* S+ u) a- A  w/ T( [/ p/ F

2 r: A# }% a  C, r0 o8 t  HEbola treatment clinic in Monrovia, [color=rgb(255, 0, 0) !important]Liberia.([color=rgb(255, 0, 0) !important]Pascal Guyot/AFP/[color=rgb(255, 0, 0) !important]Getty Images)0 [& N6 H5 R+ B
A doctor who was used anti-HIV medication to treat Ebola out of desperation after being inundated with patients, has reported positive results.% [& c" B/ ~+ T, i- C0 T6 Q

[color=rgb(255, 0, 0) !important]Dr Gobee Logan gave the [color=rgb(255, 0, 0) !important]drug lamivudine to 15 Ebola patients in a clinic in Tubmanburg, and 13 survived.

This gives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lor=rgb(255, 0, 0) !important]lamivudine a 7% mortality rate, whereas overall mortality rates for those infected are 70%.

"My stomach was [color=rgb(255, 0, 0) !important]hurting; I was feeling weak; I was [color=rgb(255, 0, 0) !important]vomiting," Ebola patient Elizabeth Kundu, 23, told CNN. "They gave me medicine, and I'm feeling fine. We take it, and we can eat – we're feeling fine in our bodies."

Those patients who survived after taking lamivudine, took the medication during the first five days of infection. The two who died started treatment five and eight days after onset of the illness.

"I'm sure that when [patients] present early, this medicine can help," Logan said. "I've proven it right in my center."

Logan said that he was aware that the medical establishment would remain sceptical until[color=rgb(255, 0, 0) !important]research had been undertaken involving a much larger group of patients, half of whom would be given lamivudine, and the other half a placebo.

"Our people are dying and you're taking about studies?" he said. "It's a matter of doing all that I can do as a doctor to save some people's lives."

He said that he decided to try using lamivudine after reading in a medical journal that HIV and Ebola replicates in the body in similar ways.

Initially Logan tried the drug on a colleague who had become infected, and within two days he showed signs of improvement and survived.

Researchers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told CNN that they would be willing to carry out follow-up test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said that [color=rgb(255, 0, 0) !important]experimental use of two trial Ebola [color=rgb(255, 0, 0) !important]vaccinesdeveloped by GlaxoSmithKline and NewLink has begun.


3 z% c- ~) g8 h$ nhttp://www.ibtimes.co.uk/ebola-crisis-liberia-doctor-treats-patients-hiv-drugs-most-survive-1467487
. W; U* J/ d5 o! S( b8 K! }- _& r+ h( b3 Y8 Q

! g+ W3 c# N3 n6 G. R9 J3 V" a2 y) k: J" D# N( G' X5 U& r9 h

Rank: 2

积分
60 
威望
60  
包包
211  
16
发表于 2014-9-29 21:27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觉得这更是一场公共卫生灾难,毕竟从公共卫生水平上来说埃博拉病毒并不比SARS防控难,甚至更容易些,毕竟SARS的传染性更强。坦白的说,我不觉得会有什么特效药,即使有,又有多少人能用的起?疫苗也一样,还不如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深刻的变革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来的更实际。: ?/ r2 r% E" K# h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2 08:56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