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美最新研究:常用药可刺激自身干细胞替代受损脑细胞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6240|回复: 5
go

美最新研究:常用药可刺激自身干细胞替代受损脑细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3768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23: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美最新研究:常用药可刺激自身干细胞替代受损脑细胞3 X* ~( c! q2 b- o4 G" V+ O7 g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常丽君 / 2015-04-23  c3 a/ g8 T* w6 W, Q; i3 `
常用药可刺激自身干细胞替代受损脑细胞。为治疗脑瘫、衰老性痴呆、视神经炎和精神分裂带来了希望。
4 ?8 q# a; ~0 k7 }# Z, A" S
% M6 S3 |' E% i0 r多发性硬化症会造成脑细胞受损,最近,由美国凯斯西储医学院领导的一个多机构小组通过实验,筛选出两种原用于缓解皮肤病的药物,能指令脑部干细胞逆转损坏的脑细胞。两种药都还有其它候选。这一成果也为其它神经失调疾病,如脑瘫、衰老性痴呆、视神经炎和精神分裂等带来了希望。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20日的《自然》杂志上。
; L; }% B: e% p! E6 s7 z! m: h“成人神经系统中的干细胞可修复多发性硬化症造成的损害,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指挥它们的行动,”凯斯西储医学院遗传与基因组科学系副教授保罗•特萨说。“用我们的方法发现的药物能催化自身干细胞,替代被多发性硬化症损坏的细胞。”
; k' z7 @' `4 n) V4 L; T 多发性硬化症是年轻人中的一种慢性神经失调,由于异常免疫细胞破坏了脑和脊髓中神经轴突外面的保护膜——髓磷脂造成的。没有髓磷脂,神经信号不能沿轴突正确传输,随着时间推移,病人的行走能力、拿茶杯甚至视觉能力都会被侵害。' b) o8 d; u, i  d1 @8 q
“在再生医学中,大部分研究都是直接移植从干细胞培养的组织,替换损坏细胞。”特萨说,他们想找到一种更快更少入侵性的方法,用药物激活成人神经系统中已有的干细胞,指挥它们形成髓磷脂。
/ M( y3 ~9 u" S. C& {) E; y特萨实验室在2011年开发出一种独特的技术,能产生大量脑和脊髓中才有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由此能对现有各种药物配方进行测试,找出哪些能诱导OPC形成新的髓磷脂细胞的药。他们量化分析了727种已知药物的效果,发现有前景的药都可归入两个特殊的化学类别,两类中咪康唑(miconazole)和氯倍他索(clobetasol)效果最好。8 p+ U- M  b. X2 Z3 J8 Z, x7 g% E
前者可治疗足癣,后者可治疗头皮、皮肤病,以往研究人员从未想过用它们来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但在实验中,他们对多发性硬化症模型小鼠系统地给药,两种药都刺激了小鼠自身OPCs再生出新的髓磷脂。在用人类干细胞的实验中,这些药也能刺激类似小鼠细胞中的反应。国家卫生院促进转化科学中心(NCATS)作了关键外部验证实验。
- i2 s, t1 R8 D; P2 @. N“它们在小鼠身上令人吃惊地逆转了病重程度,” 论文共同高级作者、凯斯西储大学神经科学系的罗伯特•米勒说。“我们发现的药物能提高成人神经系统中干细胞的再生能力。这真正代表了治疗模式的转变。”$ c4 e1 g7 ?/ s
虽然这些药在小鼠身上效果显著,但对人类患者的影响还不完全清楚,要经过临床实验才知道。特萨说,下一步他们将深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以优化药物版本,推进对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实验。他还强调,在人类身上使用当前的药物版本可能存在风险。
2 C3 K' o; y& N% j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5-4-24 10:31 |只看该作者
原理是什么——用药物激活成人神经系统中已有的干细胞,指挥它们形成髓磷脂,诱导突胶质前体细胞(OPC)形成新的髓磷脂细胞?5 A: \1 ?2 c8 ]/ K
咪康唑(miconazole)——抗真菌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固醇合成,影响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真菌生长,导致死亡。
1 D' `) `; Q2 Z4 k0 a$ ^- c5 p氯倍他索(clobetasol)——皮质激素类药,% @3 M/ Z% h2 I1 B' t& c' o

1 J0 q5 P! _1 S5 j糖皮质激素——/ Y8 _; i' Q9 T4 s
抗炎作用:
5 U+ V0 L3 f* T. V; d" n4 H增加血管收缩力,降低血管通透性,拮抗组胺等炎性介质对血管的扩张作用,减轻局部充血,减少白细胞和体液的渗出  {3 C  D, }7 J6 l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因为溶酶体破裂而造成的组织蛋白酶和水解酶释放,减少组织分解和炎性介质释放8 m# I2 }( W+ a. _5 o
抑制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向炎性部位募集
) L" e; |, V( I' {; L5 k8 Z! i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减少膜磷脂向花生四烯酸的转化,而花生四烯酸正是很多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物合成前体。/ ?* |8 `7 a8 L0 y5 D( z* t" o
抑制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与免疫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
) r# A/ g' K; t# c: g/ h-抑制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和毛细血管增生,阻碍胶原沉积,抑制肉芽组织形成
) r2 S% x( Z1 w-免疫抑制作用:除抗炎作用中提到的与免疫系统有关的作用之外,糖皮质激素还可以抑制B细胞向浆细胞的转化,减少抗体的生成;抑制体液免疫,减少抗原抗体反应之后引起的攻击性物质的释放1 w% [& z; z2 X+ I# y* A0 q6 \3 P# z
-抗毒素作用:糖皮质激素虽然对细菌外毒素没有任何作用,但有强大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减少内源性热源物质的释放,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和对中毒症状的极大改善作用& v6 I3 B' Z; n' N6 }
-抗休克作用:这是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内毒素作用综合的结果,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加压素,血管紧张素,5-HT,等递质的缩血管作用,改善微循环,其稳定溶酶体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释放,从而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和维持内脏的血液循环不受血管收缩的影响/ B  C. i' n0 p( B( L+ ]
影响造血系统: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增加,使中性白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增加,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白细胞减少2 {  {  b7 g$ j9 n& \7 S
中枢兴奋作用:减少脑内抑制性抵制GABA的含量,造成中枢兴奋,产生欣快感、激动、失眠等征状* ]( E) N# F6 @  y& Z
促进胃酸分泌. |2 i7 w% p" u' E4 {) S
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
6 ?; x/ p- J5 I减少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清除和转化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763 
威望
763  
包包
1261  

金话筒 优秀会员

藤椅
发表于 2015-4-24 11:42 |只看该作者
皮肤病药物咪康唑(miconazole)和氯倍他索(clobetasol)能诱导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形成新的髓磷脂细胞;系统(全身)给药对多发性硬化症模型小鼠有明显改善效果,说明该两种常用药物具有动员NSC和诱导OPC分化的能力?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763 
威望
763  
包包
1261  

金话筒 优秀会员

板凳
发表于 2015-4-24 12:07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楼主服务周到。7 c2 k# Q* D+ {6 ]9 K
髓磷脂与细胞膜的固醇之间的关联性,皮质激素与动员能力相关?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3768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报纸
发表于 2015-4-24 13: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infuhua 于 2015-4-24 13:07 编辑 9 I5 y4 g+ C( X

( X4 w/ f' O; q+ }9 L4 r谢谢你helong !你提出的“髓磷脂与细胞膜的固醇之间的关联性,皮质激素与动员能力相关?”这个问题还需要查资料。

Rank: 1

积分
23 
威望
23  
包包
103  
地板
发表于 2015-4-27 13:54 |只看该作者
直接在体外培养干细胞和直接用药物在体内指导干细胞转化为特定细胞这两种方法不同,不过还是前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大一些。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4 05:25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