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南方周末》细胞免疫疗法让他多活了四年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6975|回复: 1
go

《南方周末》细胞免疫疗法让他多活了四年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68 
威望
68  
包包
370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19:1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打印
诺贝尔奖得主斯坦曼在2007年确诊胰腺癌后,积极尝试自己发明的细胞免疫疗法,生命从预期的数月延长至4年。而乔布斯所患的胰腺癌致死率比前者要低,最初错误的“自我治疗”是导致病情延误、恶化的重要原因。3 b+ e8 G9 I7 _/ A# ]
8 h. ?$ P5 ^% h6 ~
2011年10月6日,苹果公司前CEO史蒂芬·乔布斯(Steve Jobs)罹患胰腺癌病逝,这位曾经“改变了世界”的科技天才英年早逝,不禁让世人扼腕叹息;而此前,9月30日美国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也因该病去世。三天后,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其荣膺本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这位最先发现“树突状细胞”并在生命最后时刻利用该研究成果与癌症抗争的免疫学家,没能亲耳听到自己获奖的喜讯,更是让人深感惋惜!5 \9 c4 A& B9 A  g9 g
& }( e  Y4 T) h2 g
癌症之王* g! o6 q8 _( r+ W0 }) U

$ c( v4 d& @  c1 T" C) c! q8 I乔布斯与斯坦曼所患的胰腺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该病的致死率可达95%,确诊该病后能够存活五年的患者十分罕见(<5%),因此胰腺癌又被称作“癌症之王”。此前,罹患此病的不乏男高音帕瓦罗蒂、影星帕特里克(《人鬼情未了》男主演)等名人。
  w( H/ F; Q; P- r6 P6 d. r# a6 e: E1 _$ F: j
人体的胰腺兼具内外分泌作用。胰腺的主要实体负责产生消化酶,是胰腺的“外分泌部”。在胰脏周围如岛屿般散状分布着许多细胞群,被称为胰岛。胰岛所产生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控制糖的代谢,属于“胰岛内分泌部”。
) g, P+ g: ]" G- R. p0 S
& O* k& J% n; i8 a: r8 _乔布斯在2003年诊断出患有 “胰岛细胞肿瘤”当属“胰腺内分泌肿瘤”,并非致死率更高的“胰腺外分泌肿瘤”。该病症病情发展缓慢,能够存活数年的患者不在少数,但是胰岛细胞肿瘤一旦转移,病情就会迅速恶化。胰岛细胞肿瘤的发病率在胰腺癌中非常稀少,事实上,乔布斯所患癌症的肿瘤基因也十分罕见,全世界尚不足二十人;而斯坦曼所患的病症为“胰腺外分泌型肿瘤”,该病患者的存活期往往只有数月。临床上所说的胰腺癌的高致死率也是指后者。: o( z( Q; b6 w3 h& T
5 ?9 b3 y" y& g  r" i. e5 R+ t
造成胰腺癌如此高的致死率,主要原因在于,临床上病情诊断的往往滞后和治疗手段的比较匮乏。! m% |% \2 }) `4 [0 L. j: n' d* T

% R9 m& s- d( |$ C3 \. ^胰腺癌不同于肺癌、结肠癌等其他癌症,病人在患病初期没有显著的特别症状。当出现黄疸、体重迅速减轻等并发症时,往往实体瘤已经形成,癌细胞开始扩散。目前,临床上主要以CT等影像技术进行诊断,由于胰腺位于小腹深处,早期发现癌变组织难度颇大。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和放、化疗等常规手段。由于胰腺位于人体小腹,与胃、十二指肠等器官邻近,手术清除肿瘤难度极大。而采取吉西他滨等药物化疗,既会造成“肝毒性”副作用,又会抑制人体免疫力,引起其他并发症。0 j) J7 W4 U6 Z8 U- y! ]+ U
1 M6 e/ l  d' d9 M3 F
斯坦曼在2007年确诊胰腺癌后,积极尝试基于树突状细胞的治疗性疫苗(DC疫苗)。借助这种“细胞免疫疗法”,他的生命从预期的数月延长至4年。而乔布斯所患的“胰岛细胞肿瘤”并非致死率更高的“胰腺外分泌肿瘤”,虽经手术切除胰腺、肝脏移植手术,却最终因并发症去世。倘若单纯从医学的角度说,斯坦曼与病魔抗争的4年,与乔布斯存活的8年相比,前者的治疗更为成功。4 h4 s! P- Q1 p7 y1 [9 I

6 T4 y5 S$ m/ ~, s1 |0 C2 W8 X! H" v- }+ ~- p- T  w. T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分别是乔布斯2000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照片
" e' f. k' K9 r* b2 i% A6 E0 O; \4 {( V* {- f( W" V" o* J' D% y
两种自我治疗. a% }: ~5 I# K7 t2 V
8 M# @" N& q! {/ L% Z" X) }
最新出版的《乔布斯传》(微博)披露:2003年10月,乔布斯在例行的体检中诊断出“胰腺癌”,此后的进一步诊断表明:其所患病症为“胰岛细胞肿瘤”(胰岛内分泌肿瘤),而非致死率更高的胰岛外分泌肿瘤。但是,这位著名的素食主义者曾一度拒绝手术治疗,自作主张地服用果汁、中草药,甚至用针灸进行自我治疗。直到大半年后,当他真正意识到癌症最终会夺去他生命的时候,才于2004年7月在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接受“Whipple手术”。从当时的情况看,手术非常成功,乔布斯也于当年9月份就重新回到了苹果公司。
2 B$ W2 G* k* ]) [: G
; e2 U  b' a3 p. H. v! A) w2008年,iPhone3G的发布大会上乔布斯显得异常消瘦、憔悴。苹果公司官方曾轻描淡写地宣称乔布斯仅仅是受到“常见细菌感染”。直到2009年1月,乔布斯最终自己承认,体重的减轻源于体内激素失衡,并需要进一步治疗。4月乔布斯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由于肿瘤患者并非肝移植的绝对适应人群,人们猜测“肝脏移植”表明乔布斯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术后,乔布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力低下,最终因为移植手术的并发症而去世。现在看来乔布斯最初不专业的“自我治疗”,是导致病情延误、恶化的主要原因。/ ?+ B- m" w0 b/ I- c

8 L8 D. W( ?9 W* b: P4 J. Q斯坦曼作为一名免疫学家,2007年发现患有胰腺癌后,面对临床上治疗手段匮乏的窘境,他回到了其所擅长的领域——免疫学。斯坦曼深信:利用其先前发现的树突状细胞,激发自身的免疫力,依靠后者去清除肿瘤。在他的实验室里常常聚集着来自罗氏、基因泰克等制药公司的肿瘤专家。斯坦曼与这些专家像讨论实验一样,坦然地谈论自己的病情,不断调整着治疗策略。除了接受常规的药物化疗外,斯坦曼积极尝试三种基于树突状细胞的DC疫苗。7 [; f+ y. O& s3 {, H

% C1 j5 c( G$ C虽然斯坦曼最终没能治愈他的癌症,但是作为一名免疫学家,他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将生命由预期的数月延长到四年,这在临床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0 K# e- w) `! a+ e+ `
4 |, @5 ?/ ^; x9 B* k4 l% V
免疫系统的“始动者”! e5 }& }; p# ]  O# I; m. o
7 }( d( ~/ P! c8 R) w4 k
作为免疫学家的斯坦曼,他的第一个工作其实是个内科医生。1968年,斯坦曼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后,曾短暂地就职于麻省医院。在临床实践中,他注意到接种过肺结核疫苗的人,在结核毒素皮试时会显现阳性。这是一个常见的免疫应答反应。但是,斯坦曼则试图进一步搞清免疫反应的过程细节。抗原是如何启动免疫应答?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免疫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机体是如何识别自我和非我,即“抗原递呈”。
- I; `, f/ X! p
: _0 Q( r/ a4 j4 w& O由于当时科学界普遍认为,巨噬细胞与抗原递呈有关,于是,斯坦曼师从洛克菲勒大学的库恩教授(Zanvil Cohn)进行博士后研究,后者是免疫学上研究巨噬细胞的先驱性人物。斯坦曼在研究中发现:小鼠的脾细胞混合物能够刺激羊的红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这也是首次在体外激活免疫应答。但是单纯的淋巴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又不具有这样的功能。到底谁才是真正免疫系统的“始动者”呢?
5 R; ^2 I# g, T# q- v7 i' z% n' e  x0 W5 H6 t
斯坦曼做了一个既简单又重要的实验,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脾细胞混悬液。结果他发现了一种形态呈放射状的细胞。由于它不同于已发现的所有淋巴细胞,所以斯坦曼将其命名为“树突状细胞”,此后,斯坦曼又在血液和外周免疫器官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并大胆推测它可能就是负责抗原呈递,激活免疫应答的细胞。1973年斯坦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实验医学杂志》上。2 \/ H* L4 S2 c

: X& N* A) ^0 q9 f由于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只占到脾细胞的1%,当时科学界并不认可斯坦曼的发现。甚至猜测,树突状细胞也许只是培养皿上的“赝象”。为此,斯坦曼设计了详细的树突状细胞的纯化流程。并且发明了利用小鼠和人的祖细胞,体外制备树突状细胞的方法。此后的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能够大量表达抗原递呈分子。因此,它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是巨噬细胞的一百倍。这时候人们才发现树突状细胞的重要性,原来它才是机体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Y- ]) D# Y" N0 P: N+ l8 s7 _7 Y! B0 w0 u9 h$ \8 w: d
7 G, Q9 P6 N  L. |$ `5 [. e
斯坦曼深信:利用其先前发现的树突状细胞,激发自身的免疫力,依靠后者去清除肿瘤。
6 {" G9 u) D+ u! |8 w; A: H2 u1 L# h, \. d" x
来自肿瘤的DC疫苗
- q8 \( T) g3 ^0 o. N* j* |2 i- P
健康的人体其实也含有癌细胞,但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免疫系统遏制癌细胞的生长使其不能形成肿瘤。一旦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肿瘤抗原,那么癌变就会迅速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癌症也是一种免疫疾病。# O4 F! W% Y0 w/ W6 z! J+ O

" o  ]$ v; t: g4 q7 c* G6 F既然树突状细胞具有抗原递呈作用,如果让树突状细胞负载肿瘤抗原,将癌变的信息传达给免疫系统,那么,就有可能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去治疗癌症。这便是DC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治疗原理。
3 B2 l3 j  w# A  f0 a2 k4 @
6 I& W7 Q0 {* d1 i2 w斯坦曼生前至少尝试过两种基于树突状细胞的DC疫苗。使用的树突状细胞和肿瘤抗原均是从其体内分离得到。所不同的是,一种抗原是直接来自肿瘤组织短肽。另外一种则是肿瘤细胞的RNA表达后生成抗原。实验结果表明:注射了这种来自于肿瘤的DC疫苗后,斯坦曼体内的免疫反应确实发生了变化。约占到总数8%的淋巴都以肿瘤细胞作为靶点进行攻击。: ^* K8 ?* U; h- ^% i

% _1 v& T, L- b斯坦曼的实验只有他自己一个受试者,在科学上不具统计学意义。但是,这种先驱性的工作至少表明,DC疫苗在治疗“癌症之王”上可能很有希望。* v$ N$ w3 g( X# V6 x

* u- @& S4 f' |/ W1 a0 Y7 _放眼当下,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前后技术发展已经大概可以分为四个代次。从第一代LAK细胞,第二代:CIK,NK,第三代:DC-CIK,CTL,到现在靶向性明确的CAR-T。而最具前景价值的当属CAR-T,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它治愈了癌症”。CAR-T技术杀瘤效果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消除体内7.8磅的瘤负荷,也就是3-4公斤的肿瘤。它可以把这些肿瘤细胞完全清除掉,但在短时间内大量清除肿瘤细胞的时候,会造成我们称之为“融瘤效应”的作用,一下子在局部消融掉大量肿瘤细胞,会在局部产生炎症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叫作“细胞因子风暴”,会造成脏器的功能的衰竭。在临床试验上,“细胞因子风暴”造成脏器功能的衰竭,导致死亡已经有数例的报告了,这也是CAR-T治疗计划正在攻克的难点之一。相对来讲,DC-CIK细胞治疗由于其安全性及良好的杀瘤效果,成为当下细胞免疫治疗的主流。: z" F+ c+ D2 _$ ^7 Z! W2 v3 r
/ M1 {2 y. Z  {1 m# j- H, w* ~, i! A; X
斯坦曼作为一名免疫学家,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及其生物功能,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被尊称为“树突状细胞之父”。而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后,开创了“细胞免疫疗法”,并已经逐渐成为继手术、放、化疗后的第四种癌症治疗策略。
  S7 @1 t% D' V6 D. m
! K" K9 D+ F- l6 b正如《自然》杂志所云,斯坦曼“毕生的战斗,成就了一个新的领域“。
- v9 s; Q9 y, K- v" `* p' l4 H; X1 b0 W% h9 \, m  u3 b1 t
来源:南方周末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113 
威望
113  
包包
261  
沙发
发表于 2015-9-11 19:00 |只看该作者
向伟大的肿瘤免疫治疗先驱致敬!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5-5-9 16:36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