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与肿瘤发生 肿瘤干细胞假说(Cancer stem cell hypothesis) 略表对于曾益新团队于09年末发表于JBC上文章之拙见——关 ...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08901|回复: 30
go

略表对于曾益新团队于09年末发表于JBC上文章之拙见——关于癌细胞非干转干的研究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威望
484  
包包
1710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21: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mckf111 于 2010-4-20 21:13 编辑
9 |" y4 @% K' D  P. d$ `- h& v0 K% h) K% X6 o" R
先做个自我介绍! _+ B9 A9 o- z. m5 Z1 j/ M
我是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下半年才研一) 虽然我的见解肯定很菜菜 但是本着对肿瘤基础研究的向往 还望各位师兄和大牛不吝赐教" Z: T' H+ }- s4 [0 H' W9 }: J
本月上旬研究生复试刚结束 我去找了下导师 他跟我简单说了下课题组做的东西 基本我只听清楚了三个词:CSC EMT miRNA 它们间的关系我目前还基本不清楚 然后就给了我几十篇文献 让我回去看看 其中曾院士的这篇JBC 导师让我全文翻译还要做PPT 所以应该是重中之重了 但是 看了大约一星期了 胸中疑惑和诧异不少 在此先略表拙见 再有求于各位指教
! \7 D7 u! T8 d: A# U8 M, n1 N$ j$ k. I$ I- ^% c
JBC
: S8 L7 R' U- {; O9 }
, k; L5 I0 w( d8 k3 ySTEM-LIKE CANCER CELLS ARE INDUCIBLE BY INCREASING GENOMIC INSTABILITY IN CANCER CELLS9 y9 G2 x# C# f2 ~

( w! L+ X4 d$ S3 r& rThe existence of cancer stem cells (CSC) or stem-like cancer cells (SLCC) is regarded as the cause of tumor formation and recurrence. However, the origin of such cells remains controversial with two competing hypotheses: CSC are either transformed from tissue adult stem cells or dedifferentiated from transformed progenitor cells. Compelling evidence has determined the chromosomal aneuploidy to be one of the hallmarkers for cancer cells, indicating genome inst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igenesis which CSC are believed to be the initiator. To gain direct evidence that genomic instability is involved in the induction of SLCC, we utilized multiple approaches to enhance genomic instability and monitored the percentage of SLCC in cultured cancer cells. Using side population (SP) cells as a marker for SLCC in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nd CD133 for human neuroblastoma cells, we found that DNA damage inducers, UV and mitomycin C treatment, are capable of increasing SP cells in NPC CNE-2 and neuroblastoma SKN-SH cells. Likewise, either overexpression of a key regulator of cell cycle, Mad2, or knocking-down of Aurora B, an important kinase in mitosis, or Cdh1, a key E3 ligase in cell cycl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P cells in CNE-2. More interestingly, enrichment of SP cells was observed in the recurrence tumor tissues as compared with the primary tumor in the same NPC patients. Our study thus suggests that beside transformation of tissue stem cells leading to CSC generation, genomic instability could be another potential mechanism resulting in SLCC formation, especially at tumor recurrence stage.
  ^3 S+ U- z+ U1 ~
5 J/ d5 j: O% t拙见和疑问如下:0 R. J. k6 ^2 r9 c
1、先是关于文章本身的一些疑问:图1.3.5中的像泼墨画样的坐标图示是什么意思;还有为什么要算NFE(nasosphere formation efficiency)还要算CFE(colony formation efficiency);CNV(copy number variation)检测是什么我也云里雾里,这些对于各位前辈来说可能很小菜,不知有没有CSC常用技术这方面的入门贴 也方便像我这样的新手自学入门(一开始就看这种层次的论文着实有点摸不着头脑 导师真是的);
- S4 f: n8 t5 @: r4 g- r2、再就是对本文所要论证的课题的一些拙见:本文个人认为是关于对CC诱导生成CSC的研究初探 我看过几篇关于CSC的综述以及论坛上各位的若干言论 感觉CSC还是有点虚无 目前还并没在所有的肿瘤组织中找到它们存在的证据 我想与其把它板上钉钉的找到 不如将之理解成一个功能性的细胞团体来的更实在 因为Cancer的发生发展过程实在让我感到它们是一个有组织 有预谋的反革命团体 而绝非是散兵游勇 所以CSC可能其实不过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主司伤员补给 而肿瘤的疯狂发展目的也是为了寻求自身组织内部的“平衡” 这样一来  无论是对CC的杀伤 还是对CSC的破坏 想来这种平衡都会倾斜 所以干转非和非转干都是在所难免的 就像企业里既不能没工人也不能没领导 这种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诱导产生CSC感觉说得太过笼统 到底是基因组的不稳定还是细胞群体的不稳定(因为实验中所做的一些DNA damage的干预 想必会杀死不少cell line中的细胞吧 那整个群体中各类细胞的比率似乎也会由此改变 那就难说是基因组的不稳定还是群体的不稳定导致CSC出现了 还有 这里面CSC是个数还是百分数 呵呵)综上 个人并不认为这篇JBC的文章实际意义有多大 它顶多给我们的思维多开一个岔道罢了 还有 网上有些媒体对于这篇文章的评价是——化疗可能为癌症复发的“根源” 这貌似有点武断和误导啊 设想一个没什么工人的工厂里面 工人只能去当领导了 厂子若想起死回生 还是得募集更多的工人啊& ~+ S" o/ ]0 H! O. }
以上就是鄙人的一点拙见 由于基本没有什么实验经验 所以只能做做嘴上功夫 有偏颇之处 还望大家见谅) V; e. L+ c0 u
另外 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给我的疑问和见解给一个回复 谢谢; a- S" j/ i+ `8 _( l
论文附上: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0 + 50 精品文章

总评分: 威望 + 50  包包 + 5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威望
484  
包包
1710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沙发
发表于 2010-4-20 21: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ckf111 于 2010-4-20 21:19 编辑 * d6 G* M7 Y, U0 ]( r
) q8 B, G, m5 ^6 U
胞胞超版真给面子 我会继续努力

Rank: 8Rank: 8

积分
306 
威望
306  
包包
3648  

小小研究员

藤椅
发表于 2010-4-20 21:20 |只看该作者
原创的好文章 多多奖励 必须地

Rank: 2

积分
156 
威望
156  
包包
235  
板凳
发表于 2010-4-20 21:44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不是很了解,不过当初听曾院士做报告时,好像是说他们的研究其中一个兴趣就是肿瘤组织中到底先有肿瘤干细胞,还是先有肿瘤细胞的问题!应该指的是肿瘤干细胞起源问题吧?这个文章的意思是不是化疗等治疗使肿瘤细胞转化为肿瘤干细胞,这可能是肿瘤干细胞的来源呢?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118 
威望
118  
包包
226  
报纸
发表于 2010-4-20 23:58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献我也看过。感觉条理不是很清楚。
8 |1 c3 V2 o3 jLZ问题:NFE,CFE都是用来评价细胞恶性度的,克隆形成能力强,说明其恶性度高。你所说的泼墨图是SP分选图,实际上就是流式图的一种,但是普通的流式细胞仪是不能做SP分选的。因为很多文献中都有报道SP细胞中干细胞的含量可能很多,本文也是默认SP细胞就是干细胞的一个证据,仅做了SOX2的表达也显的说服力不足。据我所知,SP分选主观性很强,对机器操作熟练的人,可以调出任何你想要的结果,所以,这一点来说结果不可靠!( e" l4 Q$ z' x1 O
仔细分析,本文可以分出几段,一是DNA损伤诱导SLCC,一是过表达MAD2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还有什么使得SLCC得到富集,每一部分都有正反证据,但是3段在一起的逻辑性不强,感觉是独立的3段。& p# u( o1 r) n+ G
我觉得他们像说的是治疗肿瘤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使CSC得到富集,这部分细胞有干细胞特性,具有更高的恶性度,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
! g9 q; k  p! U7 {5 w  M4 i9 B% j7 d$ h6 H: ~9 O
个人拙见,欢迎指正!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0 + 3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118 
威望
118  
包包
226  
地板
发表于 2010-4-20 23:59 |只看该作者
但是现实的问题是,这样的文章我也没有能力做出来,惭愧啊,大家继续努力啊!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5 
威望
785  
包包
1506  

优秀版主 金话筒 优秀会员

7
发表于 2010-4-21 08:44 |只看该作者
还没有看过这篇文章,不便发言。但是我想说的是,CSCs的文章不要只看一篇,要多看几篇再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虽然不一定正确),现在CSCs还是百家争鸣,还没有完全确定的marker和CSCs产生发展的路线图(即使研究最成熟的造血干也没有完全确定)。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8
发表于 2010-4-21 09:55 |只看该作者
说实在的,我简单地看了一遍这个文章,愣是没有看懂他们在做什么...可能是我的理解能力差吧。不过我个人一点看法,仅供娱乐:
) _8 H; K& H7 s! a5 o5 [, |; K从摘要来看:“However, the origin of such cells remains controversial with two competing hypotheses: CSC are either transformed from tissue adult stem cells or dedifferentiated from transformed progenitor cells.” 我可以理解为整篇文章想要从细胞水平阐述清楚这个起源问题...但是接着看...又把染色体异倍体给扯进来了...这个应该是属于基因组水平的吧...两者根本不是同一层次的东东...好吧,这个忍了,继续看:To gain direct evidence that genomic instability is involved in the induction of SLCC...这个direct evidence...估计没有多少人敢这么用吧...关键你的结果真的是direct evidence吗?仅仅那么一点数据就能作为直接证据?# r1 l4 S2 k+ g% l* t* w
继续:“Using side population (SP) cells as a marker for SLCC in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nd CD133 for human neuroblastoma cells”... 这个实验体系出发点就是错误的...SP就真的是cancer stem cell 的marker吗? 自己有没有去验证过?cd133?这个不也是颇受争议吗?怎么可能拿那些有争议的东东作为评价实验体系的标准呢?假如真的这些marker到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呢,那这些实验不久白做了吗?无用功...
0 M. X% W$ V2 l2 o/ U+ E本来看到这里,按照我平常的标准,这篇文章就早被我打入冷宫了....但为了战友我还是粗略地看了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篇文章最好还是不要看了,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另外,更不要把他们的这个结论拿出来当做自己实验的依据....
" ^  Q6 U; P$ V$ wGood luck!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0 + 3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9
发表于 2010-4-21 10: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饶冠华 于 2010-4-21 10:21 编辑 , r5 u) K5 p6 L
$ G2 z; q! M0 _% n
回复 8# 饶冠华
1 r# |& @# M8 j9 z补充一些:/ l* Y1 g5 R  i# [4 Z( n
关于曾益新团队的资料 这个帖子也有:" b% C; y9 g$ Z
http://www.stemcell8.com/thread-16381-1-1.html) V  y% t. t( F  Q: s* w* h
简单地说,从你导师给你的关键词也可以看出来你们导师也是为了发文章,而不是真正为了去解决一些科学问题的...CSC, EMT, miRNA这三个词无疑是当今最大的热点话题...
3 ^8 y0 D: v" ^/ z2 @- ^, q关于异倍体的东东,本版块内也能搜索到很多资源,你自己都看看吧。) Y- a4 i: O: N, y
% k0 R1 q/ L9 U9 i" p7 M
如果真的如曾益新院士所说,异倍体是驱动因素的话,那么肿瘤干细胞假说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所以他自己本身这个说法就有点矛盾,治标不治本。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威望
484  
包包
1710  

优秀会员 金话筒

10
发表于 2010-4-21 10:4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duanduan48 4 G* E; p' p$ h) I
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样无解啊 CSC现在更像是一种功能性的存在 所以SLCC的提法更接近真相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3 15:14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