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3511
- 威望
- 13511
- 包包
- 32034
|
本帖最后由 marrowstem 于 2015-7-19 20:00 编辑 6 k8 _6 v9 l9 j' ~/ g
' \0 Z$ D, Q0 k1 c5 G. M
' O+ |) Q/ ~2 z. \癌之异质性强
# ?) D ?8 e9 W' l, W! e2 R5 g/ ~ 何为肿瘤的异质性?目前认为,肿瘤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同一肿瘤在组织结构和功能性质上是由不同质的细胞所组成的。虽然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肿瘤表现为单克隆起源本性,即一个肿瘤的形成在最初开始时是以一个因突变获得瘤性增值的细胞起始,此细胞也即肿瘤启始细胞。但当瘤体直径超过1-2mm时,就需血管、纤维组织等间质成分的参与,原因是如果没有这些间质成分的生成,肿瘤就无法进一步地增大,瘤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养氛,反之瘤细胞就会不得不死亡(单纯通过渗透作用来获取营养的组织厚度不会超过2个毫米)。我认为此是肿瘤异质性的第一种表现形式——主质和间质的异质性,主质是瘤细胞,间质是血管、纤维细胞、淋巴管和神经等间质成分。
2 P) C6 I6 r: ? 此外,需重视的是,肿瘤的异质性主要表现在同一病人的同一肿瘤中瘤细胞性质的不同,如甲状腺癌中同时存在滤泡和乳头状结构,甚至还证明有的甲状腺癌同时可存在滤泡癌和髓样癌(C细胞癌)的瘤细胞成分。& M% v( E* d7 P- C; c$ I& T
因此肿瘤异质性可简要地概括为一个肿瘤是由具有多种特性(包括不同组织结构和不同分化水平)的细胞所组成。例如肺的小细胞癌中出现较高分化水平的腺癌或鳞癌成分,恶性黑色素瘤中可产生黑色素能力不同的各种分化水平的细胞,而有些雀麦细胞癌中可出现桥粒结构和张力原纤维。
1 p: I( h- V" X; [ 肿瘤异质性最大不同质的表现形式是癌肉瘤,此类肿瘤中瘤细胞成分既有癌细胞、又有肉瘤细胞,而我们知道,癌细胞和肉瘤细胞是来自机体不同胚层的。此外,相似的异质性还有滑膜肉瘤的双相分化,腺鳞癌中同时出现鳞癌(胞浆张力原纤维)和腺癌(胞浆粘液)成分。* U5 o3 Z# y( v) B; O8 C
因此肿瘤异质性的存在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有主质和间质的不同、有瘤细胞不同分化水平的不同,有腺鳞癌中同时存在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的不同,还有癌肉瘤中同时存在癌细胞和肉瘤细胞的不同等等。
- B5 q8 ?7 N, Z, }7 J0 |. G 那么肿瘤的异质性又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存在两种学说:肿瘤干细胞假说(Cancer Stem Cells)和克隆进化模式(Clone Evolution Model)。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与正常组织的构成方式相似,肿瘤组织的异质性来自肿瘤干细胞在不同分化水平的增值,而肿瘤干细胞是源头细胞;而正常组织中,组织干细胞则是源细胞,但他的分化和增值是高度有序的,肿瘤组织则相反。所以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组织结构上的无序性是一个本质性的区别。
0 {( Z$ w" w. d* \1 o; q 克隆进化模式认为:随着疾病延伸,个别瘤细胞可发生遗传及表观遗传上的改变(选择压力及自发突变影响),而如果产生的改变具有选择优势(selective advantage),就可产生对原肿瘤细胞克隆更具竞争力的新肿瘤细胞克隆,此往往意味着肿瘤进一步的分化降低,恶性程度增大,瘤细胞进一步的侵袭性增强。( C& e& E, H6 Z" }2 V
克隆进化导致肿瘤异质性向更深的层次进一步发展,新的恶性程度更高的瘤细胞克隆的产生,可能也是对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肿瘤得以复发的机制,此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是相似的。0 ^( A9 A ~( _0 G5 D, y- k# P K
虽然克隆进化模式与肿瘤干细胞学说表面上看来不是相互排斥的,如可以假设认为肿瘤干细胞也可以克隆进化,但如果真是这么认为,那肿瘤干细胞就不应该这么称呼,把它归到干细胞之类中,而应称为肿瘤启始细胞才合适。因此克隆进化学说大体来说更具共性,因为他可以几乎对任何肿瘤的发生、发展、恶化和复发进行诠释。' @9 ]% {+ V- Q
异质性的产生可使肿瘤更具抗性,瘤细胞的生存能力更强。在肿瘤面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监督和定点清除、以及各种外来因素的大规模“残杀”(如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时,因为瘤体内有不同性质、各具生物学活性的瘤细胞存在,而不易被一下子赶尽杀绝;这一点其实也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更容易生存的道理是一样的。在遗传上特性单一的生物、即使规模庞大,也很容易被大自然淘汰掉,而多样性则可以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下生存下来。针对癌肿,如果没有瘤细胞异质性的存在,恐怕早已被人类所“征服”。0 Y4 `4 I. [8 w- S) B
此外,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瘤细胞移植成瘤实验、对同一肿瘤不同时间段的突变进行遗传学分析和评估,以及单细胞测序技术证明,异质性随肿瘤的发展也会进一步的改变、进一步的加深。到此也许有人要问,此与肿瘤的单克隆性起源学说不是相悖吗?但深入分析一下,事实并不如此。通过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这些不同形态的瘤细胞往往还是基于相同一致的某一突变特点,这说明肿瘤还是单克隆起家的。所以概括起来,肿瘤的发生、发展还是遵循——瘤之单克隆生、异质性强这样一条发展轨迹一步步发展强大起来的。# q6 \4 l. v4 S4 _0 H+ q" ?7 u$ n5 V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
总评分: 威望 + 50
包包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